《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今年的五一檔,《後來的我們》以碾壓之勢席捲票房,在上映僅6天的時間裡,票房已突破10億人民幣。隨著《後來的我們》超高的票房,關於電影的討論也眾說紛紜,拋開業內熱議的影片發行話題,我們更應該回歸到電影的創作本心。

編劇袁媛聚焦“北漂”人群,在創作中摒棄傳統愛情片的敘事套路,運用多線交織的細膩手法,將主人公的情感經歷通過春運和年夜飯串聯起來,講述一對重逢的年輕人在昔日的漂泊和闖蕩中散去的愛情。

博爾塔娜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擔任導演的處女作,影片想要表達怎樣的一個主題?是什麼樣的契機促成了與劉若英導演的合作呢?

袁媛

這個劇本是她跟臺灣編劇何昕明共同創作完成的,通過“過年回家”這件事,講一對情侶在幾年之間情感變遷的一個愛情故事。這個劇本給到我之後呢,希望我能給她提一些意見。後來我們就見面聊了一下這個故事,我們很明確的定下一個目標,就是開始著手改編成一個特別適合大陸觀眾的愛情故事。

《後來的我們》由張一白擔任監製,其實影片的主導是由監製和導演的共同來決策,編劇在這個層面實際上是為導演服務的。導演確定《後來的我們》影片“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主題,至於故事怎麼講,她並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我們所有人都非常認同她想要傳達的這個愛情故事的主題,所以就達成了合作。

博爾塔娜

提到電影《後來的我們》,無論是觀眾還是歌迷都會不自覺的想到劉若英演唱的歌曲《後來》。那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你與導演有哪些深刻的交流呢?

袁媛

因為一提到“奶茶”,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後來》這首歌。大家會先天的認為《後來》是她最有價值的資源,可能也有人曾經找過她想要去導一個關於《後來》這樣的故事。但是她都扛住了這些誘惑,堅持要做一個過年回家的故事。等到我們再次探討這個劇本的時候,她聽了五月天的一首歌叫《後來的我們》,她覺得這首歌特別符合想要傳達的意思,所以她決定影片名字就叫《後來的我們》。

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實際上她不太願意讓我們過多地把這個故事跟《後來》這首歌做連接,但是她也很難迴避這個東西。雖然一直都想盡力擺脫,但是非常難。你會發現,等到這個電影開始做宣傳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奶茶”把自己的歌改編成了一部電影,這個是沒有辦法迴避的。

《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後來的我們》宣傳照

博爾塔娜

導演劉若英此前表示:“我希望我拍的電影裡面的角色是立體化的。”那在《後來的我們》的人物刻畫上,您是如何進行創作的?

袁媛

在人物刻畫的層面上,當時我們在做人物設計的時候也是找了很多生活當中的人物作為參考。因為我們覺得與其自己去想象、合成,或者是從某個電影、電視劇裡面去借鑑,不如在生活中去找。因為北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環境,“北漂”的故事特別豐富,所以為什麼不在現實的人身上去找更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東西呢?

當時我們也是找了各種各樣的“北漂”人群,並從自己身邊的非常典型、有特色的人物身上取材。比方說,我從自己閨蜜身上有得來一些故事和情節,但我是不可能完全把一個人的生活照搬上去的。我們可以把性格相似的人,他們之間的故事有相通之處的時候,拼湊出比較立體的人物,其實追求的就是一種真實吧。

比如男主的人物設定是一個做遊戲的,我們就會跑到搜狐暢遊去參觀他們的遊戲公司。然後又會找到一些業內正在做遊戲的,跟男主年齡相近的一些普通人去採訪他們。瞭解他們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以及他們在打拼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去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個時候我們肯定能找到就是某些可以打動人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到最後儘量把它保留下來,想辦法把它改編成《後來的我們》電影裡出現的情節。

博爾塔娜

青春片一直是市場喜愛的類型電影,但很難創作出有特色的作品,你認為《後來的我們》如何在青春片的市場中做到與眾不同?

袁媛

其實這個電影可能不太適合劃分到青春片這個領域,雖然它也是講年輕人的,但是它講得更多的是大學畢業之後走入社會的一段艱辛歷程,它可能更偏向愛情片。所以說,我們先不談青春片、愛情片,其實任何一個電影想要在市場中做到與眾不同,它首先需要是誠意之作,而且它最好看上去非常真實。

《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後來的我們》劇照

博爾塔娜

《後來的我們》是關於“北漂” 的故事,在創作過程中是否也有你個人對於“北漂”的切身體會?

袁媛

對,沒錯,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北漂,所以說我也經歷過北漂的非常艱辛的歷程。我可能沒有過那麼慘的經歷,但是同樣的感受我是有的。所以,我寫的時候可能會相對的得心應手一些。畢竟我知道那種感覺是什麼樣的,可能就要比沒有經歷過這種生活的編劇有一種天然的優勢吧。

博爾塔娜

《後來的我們》是一個“十年”的故事,如何在兩小時的影片時長內掌控時間跨度為十年的劇情故事呢?

袁媛

它有一個十年的時間跨度,等於說是從相遇相戀的開始,到結尾分手之後的重逢之間,我們必須讓男女主之間經歷幾個階段。就像打樁一樣,我們在這十年中每年過年回家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不同的狀態。我們幾乎是按照之前《過年回家》的那個結構來寫的,只不過我們把中間的具體情節都替換成了符合大陸生活習慣以及情感邏輯的內容。

因為情感故事都是以細膩見長,所以我們必須得把這個愛情故事架起一條非常完整的邏輯鏈。你只要把這條邏輯鏈理順之後,就不會覺得這個十年的跨度會是一個很難處理的表現形式。因為我相信只要差不多年紀的人,很多都會有過這種經歷。當你去回想自己的一段戀愛經歷的時候,你會慢慢的想起來你們是怎麼在一起的,然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都經歷過什麼,我覺得只要感同身受就可以了。

博爾塔娜

此前你改編的《滾蛋吧!腫瘤君》讓觀眾收穫了很多感動,如今《後來的我們》也是一部“扎心”的電影。在劇情設置上如何抓住人心,獲得觀眾共鳴?

袁媛

想要抓住人心,就是一般大家會覺得感動或者是“扎心”。能打動到觀眾的電影,一定是其中某種強烈的情感,觸動到你心底比較深層的東西。那這種情感其實無非也就是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還有一些在此基礎之上變化的一些感情。只要是情感的東西,大家都會感同身受,就是儘量把它描寫的自然真誠,不矯情,我覺得都可以獲得觀眾的共鳴。

《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後來的我們》劇照

博爾塔娜

在成為編劇之前,你從事過廣告,電視,圖書出版等多個領域,這些不同的經歷對劇本創作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袁媛

我覺得任何的經歷都會對劇本創作起到作用。比方說著名的懸疑小說大師格雷厄姆·格林,他自己本身就是原英國軍情六處的間諜,在退休之後能夠寫出非常有質感的間諜小說,這肯定跟他之前做過的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之前從事的這些其實更多地是一種生活上的經歷和體驗,因為你只要和人接觸,就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在某個領域工作過,知道這個領域的人是什麼樣的,他們的職場是什麼樣的,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所以現在我有一些師弟師妹,他們可能一畢業就出來做職業編劇,其實我不太建議這樣,還是應該花一點時間去跟社會接觸,這樣才能獲得各種素材來進行劇本創作。編劇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領域,積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對很多東西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悟。

博爾塔娜

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碩士,主力研究類型電影創作,未來會不會考慮轉型做導演?國產電影類型片該怎樣面對好萊塢商業片的衝擊呢?

袁媛

肯定會考慮轉型做導演,因為我本身也是學的導演,始終還是有這麼一個導演的夢在心中。

關於國內類型片如何應對好萊塢商業片的衝擊,其實我覺得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去對比,因為我們的確跟別人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倒不是敘事層面的差距,而是一種理念的差距。尤其是這兩年,從《戰狼2》到《唐人街探案2》再到《紅海行動》,其實大家能很明顯的感覺到現在國內的類型片其實發展得還是非常迅猛的,而且這會成為接下來我們應對好萊塢商業片衝擊的一個突破口。但是我覺得靠僅有的幾個大導演去做這種突破,實際上是很有限的,最關鍵的還是得迴歸到教育層面本身。

學生們被塑造成什麼樣的電影人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走向社會之後要從事的電影類型。目前我們國家的藝術院校在傳授電影課程的時候,仍然是從一個很高端的審美層面去培養學生。老師讓我們看的是非常風格化的電影內容,因為只有這些內容是經得起分析的。但實際上電影行業還是在商業領域範疇內,它未必是多麼有智慧有深度有內涵,但是它可以很好地達到娛樂大眾、教育大眾、啟發大眾的目的。

所以學校培養的人才跟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實際上有一個鴻溝或者說斷層,造成現在市場上有非常多的項目找不到合適的導演的情況。大部分的年輕導演還在成長中,他們的進程被大大拉長了。

博爾塔娜

在目前的電影市場上,文藝片相對較難收穫口碑與票房的雙贏,從劇本創作的角度講,你認為文藝片如何兼顧票房市場?

袁媛

因為文藝片的這個特殊屬性,決定了它就是一個小眾的電影類別。所以說難做到票房上的豐收,目前來說這是一個挺正常的現象。從劇本創作的角度來講,我不建議作品一定要兼顧票房市場,我覺得文藝片如果過分加入票房元素就有一點本末倒置了,因為文藝片的創作就是一個個性的表達,是一個風格化的東西,千萬不要為了任何利益屈服、遷就妥協。

博爾塔娜

作為“夏衍杯”和“第七屆北影節創投會”的評審,在評審過程中,你認為哪種類型的作品更有優勢?

袁媛

之前沒有接觸夏衍杯的時候我對它的認知其實也有一個誤區,會覺得它是國家政府機關組織的一個文學劇本大賽,可能更偏向於一些很正向的主旋律的文學劇本,但是後來我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夏衍杯每年評出來的獲獎劇本很多,大概有二三十個項目,分成三個級別的獎項。重大題材的劇本只會佔到一點點比例,其餘的劇本,實際上未必是歌功頌德的。它可以是喜劇,也可以是動畫,還可以是懸疑片或驚悚片。只要它是積極正向的都有勝出的機會。

《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北漂” 經歷是創作優勢

《後來的我們》劇照

博爾塔娜

在電影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剛剛涉足行業的新人編劇,有哪些建議和忠告與他們分享?

袁媛

我的第一個建議和忠告就是,這是一個非常磨練意志的行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輕易被困難任何打倒。只要挺住了,堅持到最後一般都會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第二個建議是新人在這個行業當中一開始的地位是非常不樂觀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因為利益、署名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你覺得不愉快,甚至覺得沒有辦法解決。所以千萬不要糾纏在一時的得失之上,一定要向前看,不要回頭。不要因為一個署名的原因,就跟對方對抗到底,要相信你的時間要比與人糾纏更加珍貴,與其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還不如抓緊向前看,找到一個能讓自己一鳴驚人的機會。

第三個建議是永遠不要停止積累,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積累自己的經歷,積累自己的人脈資源。尤其是要做筆記,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袁媛認為,“要想成為職業編劇,應該花一點時間去跟社會接觸,這樣才能獲得各種素材來調劑劇本創作。編劇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領域,積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對很多東西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