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最成功的文人「北漂」,連魯迅先生都逢他的書必買

對文學有愛好的朋友,大概都會知道張恨水這個名字,他是“鴛鴦蝴蝶派”小說的開山鼻祖。《金粉世家》、《啼笑因緣》、《京華煙雲》等言情小說著作,一部比一部火爆,後來都成功地改編成了電視劇,每一部劇的收視率都位列年度前沿。其中《京華煙雲》號稱民國版的《紅樓夢》,足見地位之高。

由陳坤、董潔主演的《金粉世家》,也曾紅極一時,那是陳坤的早期作品。當年的董潔還扎兩小辮,活脫脫一個鄰家清新小女孩,而今卻是與潘粵明形同陌路,和顏值十分一般的王大冶墜落愛河,令人十分看不懂。

張恨水:最成功的文人“北漂”,連魯迅先生都逢他的書必買

劇中的金燕西懂得冷清秋的哀愁和文藝,懂得她綺麗的夢。他給她寫詩:“我責怪著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怕太快、太濃烈會灼傷你、刺痛你;我責備著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怕太慢、太輕會錯過你、丟失你。”他更是懂得冷清秋的抗拒。冷清秋說:“我們是不一樣的人,就像我家的葡萄藤開不出百合花一樣。”於是金燕西硬是在葡萄藤上綁滿了百合花。他要告訴她,不一樣的人,也可以在一起。現實不允許,可我偏偏就要我們的愛情敵得過現實。只可惜此片導演李大為先生,在四十多歲壯年時因病去世,真正是天妒英才啊,令人扼腕嘆息。

有人說當年看只是覺得好看,而真正懂得劇中味道卻要十年以後,真正是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生活才是人生最慈祥的導師。

張恨水:最成功的文人“北漂”,連魯迅先生都逢他的書必買

人們非常驚歎張恨水的才華,一個人的腦袋裡如何能裝得下那麼多的愛恨情仇。據說,張先生本身也是個感情非常豐富細膩的男人,曾經愛慕過冰心,卻未能得到她的芳心,因此取名“恨水”,意即“恨水不成冰”。

張恨水是安徽潛山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獨身闖蕩京城,成為一名“北漂”。他本想報告北京大學,但因為是個窮書生,囊中羞澀,溫飽尚且不能解決,求學北大也就成了一場夙願。

真正有才華的人,也可能落魄,但是一旦遇到貴人,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張恨水運氣不錯,北漂不久就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成舍我。成舍我何許人也?在當年的京城報界是大名鼎鼎的,是《世界日報》、《世界晚報》的創辦人。成先生十分欣賞張恨水的文學才華,破格聘請他擔任這兩報紙文藝刊的主筆。張恨水非常珍惜這一難得的機遇,也沒有辜負貴人的厚望,筆耕不輟,連編帶寫,以一已之力,撐起了兩份報紙的文藝版面,這是需要真正的才華的,寫作的人都知道,有時候總是沒靈感沒素材,寫不出東西,就算寫出來也索然無味。張先生可曾沒抱怨過這些,時評、雜談、散文、詩歌、小說、典故、軼事、戲劇,無不涉獵成文,成為名噪一時的全能報人。

張恨水:最成功的文人“北漂”,連魯迅先生都逢他的書必買

但張恨水並不滿足現狀,當然這些完全不能奠定在文學界的江湖地位。他花了八年時間磨一劍,寫成了長篇小說《金粉世家》。此小說在《世界日報》上連載五年,一炮走紅,大受追捧,奠定了張恨水在中國通俗文字領域的領袖地位。憑藉這部小說帶給的稿酬,張恨水在北京大柵欄12號買了一處四合院,在今天價值以億為單位吧。

此後,張恨水又連續創作了十數部言情小說,部部暢銷,一時間在京城大紅大紫,風光無二。連魯迅先生都因為母親是張恨水的鐵桿粉絲,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都第一時間去買回來送給母親閱讀。

張恨水:最成功的文人“北漂”,連魯迅先生都逢他的書必買

張恨水一生寫了上四千多萬字,除了著作等身之外,還有“三絕”。其一,張恨水能夠同時撰寫多部小說,最高紀錄是七部長篇同時著筆;其二,他寫作從來不打草稿,每每是一氣呵成,一揮而就;其三,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穿插於小說之中。

故此,連老舍先生都評價他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