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平面下降50米,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paocai

首先從不考慮為什麼海平面會下降的角度去分析:眾所周知,地球上表面的水佔據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一旦海平面下降50米,意味著在沿海地區會有大量的陸地裸露出來,對於如今惜土如金的社會來說,各個國家肯定不會放過對這些土地的爭奪,甚至不惜發動戰爭,造成嚴重的後果。對於印尼、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地區來說,由於陸地取代了許多海洋區域,使得它們的貨船不得不繞行,造成經濟損失。

而海水對於地球的氣候系統來說也是重要的一環,它與大氣通過水循環等過程對氣候穩定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海平面下降50米的後果也是不可估量的。隨之而來則會引起氣候的變化,影響到全球的農業生產,甚至還會引發金融風暴或者小規模的衝突。或者還會因為海平面的下降導致海洋中生物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使得部分物種的數量減少甚至滅絕。事實上不論海平面升高還是降低,都會對生態系統構成破壞,但也會重新建立一種平衡。

其次從考慮海平面下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這部分海水可能因為地球遭受到小行星的撞擊而被蒸發到大氣空間中,倘若如此,毫無疑問會影響地球的氣候,並且由於海水中存在大量的鹽分,蒸發到大氣中還可能會破壞臭氧層,引發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對人類的生存帶來一定的考驗,至少會引發全球環境劇變。


川陀太空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似乎是我們更加關心的話題,因為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威脅到沿海城市的生存問題,使人類的生存空間縮小。

那麼海平面下降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陸地面積增大,中國不再有渤海

海平面下降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海洋麵積增大,陸地面積減小。根據計算機模型計算,海平面下降50米會使得陸地面積增加1300~1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球上多出了4/5個俄羅斯那麼大的陸地面積!

具體到各個區域——中國渤海幾乎全部變成陸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會變成陸地;馬六甲海峽消失,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以及爪哇島會連成一片陸地,澳大利亞也將和新幾內亞島連在一起;愛爾蘭、英國將和亞歐大陸連在一起……

兩極冰川增加,海水鹽度變大

如果海平面下降,減少的這些海水不會憑空消失,最有可能存在的形式是變成了冰川。海平面下降50米,減少的海水總量大約為1700~1800萬立方公里,相當於現今極地冰川水量的60%偶有,簡單粗暴地進行折算,相當於極地冰川的面積會增加60%!

變成冰川的水中會有大量鹽分析出,這些鹽分會繼續存留在海水當中,使得海水的鹽度進一步增大。

更多區域氣候變得乾燥

海洋麵積的減少會使得海洋蒸發量減少,陸地的增加使得海洋氣流能夠深入的範圍減小,這兩者帶來的影響都是使氣候變得乾燥,可能會有更多地方面臨乾旱的困擾!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不服軟的小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 帶來戰爭!

地球是一個表面積71%,體積80%是水的星球,海平面下降50米,那必然會帶來大量裸露的陸地出來,這就必然會帶來土地爭奪的戰爭。後果很嚴重,可能是生靈塗炭的結局!

2. 科學界和輿論的浩蕩

人人開始自危,害怕,擔心。實體經濟會帶來明顯的下降。這種恐怖的氣氛會蔓延,在蔓延過程中,可能辭職潮等情況會出現。

輿論也是,娛樂等原本在頭條版面的新聞,都變成無人問津的東西,而是海面下降、甚至世界末日的消息,越來越嚇人。

3. 雨水減少!乾旱、火災蔓延!

海洋平面高度下降,這就是明顯海洋水含量降低了呀!水減少了,水汽的來源也減少了好麼?!所以!問題來了,乾燥、乾旱、降水減少,越來越多沙漠化。

從現有的氣候模型看,這樣的影響可能在2-5年就出現。

尤其是像美國的加州、世界著名的那些沙漠地區!會來的更加明顯!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海平面下降50米,意味著會有大量的陸地裸露出來。在惜土如金的今天,各個國家不會放棄對新增陸地的爭奪。不僅與鄰國之間會有爭奪,也有可能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爭奪大洋中新出現的島嶼。

下圖是海平面下降約50米後部分地區的陸地圖。

可以看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環渤海、山東、江蘇、長三角附近區域海岸線向前大幅推進二三百千米。原來依靠沿海獲得快速發展的城市變成了內陸城市,新的沿海城市會建起,一大批新樓盤等待著房客瘋搶。中國和日本的東海爭端又出現了對日本的新的不利。

澳大利亞的版圖和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連接在一起,他們正展開領土談判。更揪心的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馬六甲海峽完全升到了陸地之上,他們的重要經濟依賴成了空中樓閣。貨運船不得不繞行幾千千米。

不過國家之間很快會趨於平靜,而地球要進行新的調整,這個調整時間很漫長。海平面大幅下降,意味著地球較之前變得不圓了,地球會將自己朝圓的方向調整。調整的時候會出現山崩地裂。


刁博

我們知道,地球海洋的面積超過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假如從遙遠的外太空俯瞰地球,可以看到一顆藍色而充滿活力的星球。

假如有一天海平面水平突然下降了50米,地球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首先比水資源匱乏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領土爭奪的問題,我國大陸海岸線總長有3.2萬千米,假如海平面下降,大陸架與海面交界的地方,將裸露出來成為新的陸地。

而對於一些鄰近國家,或位置重要的領土,必然發生土地之間的爭奪,甚至爆發戰爭,同時海面上一些重要的航道國家,也將面臨巨大的危機或機遇,比如印尼、新加坡、馬六甲海峽等,將成為陸地。

曾經作為經濟支柱的海運,也將成為海市蜃樓舊日的美夢,另一方面,海平面的下降意味著地球水資源的減少,空氣中的水分、降雨等都將受到影響。

很多地方的河流將乾涸,沙漠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劇,甚至會迎來一輪物種淘汰與滅絕,最後全球的環境在經過幾十到幾百年的自我修復後,將逐漸趨於穩定。

對於我國來說,海平面的下降,唯一的好處應該是領土更大了,不僅香港、澳門將成為大陸,臺灣、海南也將和陸地連接,只不過到那時,又會有新的海島慢慢浮出水面。


找靚機二手機

首先,地球上的水主要集中在大洋中,如果海平面下降50米,各大洋的面積都將縮小,而且原大陸架與海面交界並以垂直面計算向下延伸50米的被海水淹沒的區域都將變成陸地(沼澤),簡言之就是地球陸地面積將會擴大;

其次,下降的海水以固體的形式出現在地球上,由於處於地球兩極的固態冰漂與海水結合,並且一部分冰堆積在陸地高山上,這是海洋麵積有一定範圍的縮小,且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南北半球的降水等氣候類型會發生一些變化,並且補給類型為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徑流量也會發生較大的影響;

其次,若下降的海水以氣態的形式填充在空氣中,那麼空氣溼度會明顯加大,這樣就明顯的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逐漸升高,以至於水體不斷被蒸發,地球上的水就越來越少。這樣將會徹底改變地球的氣候和地形地貌類型,這也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

以上,不管是哪一種現象出現,都會出現嚴重的後果,地球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也必將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所以保護好地球就是保護好我們的生存家園。


地理那些事

這個命題非常之大,試著答答看,不足的請各位補充。

一、領土面積都擴大了,很多島嶼與大陸聯在了一起。

我國渤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黃海平均海深40米,東海比較深,平均有349米,不過,大部分水深不超過200米,南海最深,平均有一千多米。

我們可以看看地圖,最淺的藍色的部分就是50深的海洋,那時渤海幾乎消失了,大連和威海可以直接開車過去,黃海消失了一大半,中國開往南朝鮮的渡船減少了一半的距離,省時也省錢。

去臺灣,一般的人完全可以從彭湖列島游過去,全當一次帶點刺激的旅遊。海南島成了半島,北部灣幾乎全部消失了,南海諸島很可能會聯成一片新大陸。

開發商也不用忙著填海了,海景房全部洗牌,趕快搶灘登陸,快樂地重建海景樓了。


二、氣候影響:氣候影響將是最大的問題。

海洋麵積的減少,直接的問題是海內洋流變得紊亂,導致很多地方氣候發生鉅變,熱帶雨林可能因此燃起熊熊大火,撒哈拉大沙漠可能下起了暴雨。颶風可能會席捲全球。

想想厄爾尼諾現象,就知道大洋的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有多大。颱風和暴雨可能會肆虐,一些綠地可能很快就變成了不毛之地。這個結果可能得請“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來算了。

海洋水量減少,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洋底地殼的壓力降低,很多地方就發生了地震,從未見過的大海嘯,就此會紛紛出現,一些海底火山也會歡呼著“揚眉吐氣”,四大洋因此可能成了四鍋沸水,火山灰有可能再造數十個龐貝古城。

曾經看過一個片子,我們一衣帶水的島國就是因為有厚厚的海水壓著,才沒被炸到天上去。

再者,我們無法估計出因此地殼發生的變化,海水降低五十米,海底火山率先噴發,地殼開始釋放積壓已久的力量,這些力量當然會影響大陸板塊。

影響到什麼程度就很難說了,也有可能大陸板塊開始大動態玩漂移,重新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樣,我們的藏族同胞很可能喜迎印度洋的海風,因為世界屋脊很可能就此消失了。


大陸漂移,地曼運動加速,能不能影響地磁?很難說。地磁方向變了,氣候也就變了,說實在的,人類對於我們的地球知道得非常少,尤其是地球內部。如果真的有地下文明的話,也欲哭無淚吧……

另外,月球和太陽的引力會直接作用在更大面積的陸地上,沒有海水潮汐的緩衝,後果不可想象,想想您是怎麼把手裡的一顆熟雞蛋殼捏碎的吧。

想想木衛二上的大裂縫是怎麼來的吧,也許這個過程很慢,但地球上的火山是不會少的,這真的是一副滅世的情景呢。

海洋的減少,直接影響到了大氣的水氣含量,大氣會變得乾燥,地球上,一些沙漠面積會迅速擴大。

海洋消失,意味著地球的總體質量減少,那麼,月球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我們說再見,我們的地球因為質量的減少而增加了擺動量,有可能和月球成了互繞的雙星,太陽會更親熱地向我們走來,直到找到新的平衡點,也許是一個橢圓形的新軌道,一年還是四季,前半年是熱季、冷季,後半年還是熱季、冷季,溫度和三體星相仿哦。試著拿天體沙盤推演一下。


三、如果上述災難都在人類承受的範圍。

那個第三個災難就會到來。什麼災難呢?金融災難都是小菜,大不了回去種地,重過農耕文明。那就是各國的領土爭奪戰。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這時你會發現,全世界各地都在打仗,為了多出來的領土。什麼原來是我的海洋專屬權益,現在就得變成我的陸地。什麼大陸架云云,各找各的理兒。誰的拳頭大,誰搶的地盤多,世界的新格局重新回到平衡上來。


四、食品危機。

陸地面積大了,作物面積也會加大啊。那可不一定,也許可耕種的面積小了呢。這個先不說。某些國家,一天不吃鯨魚肉是會瘋掉的。所以他們總是偷偷地去捕鯨,去殺海豚,這時候,海洋生物大量滅絕了。嘿嘿,小樣兒,啃個窩頭吧,不然餓死你!


總的來說,宇宙萬物都在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雖然它很脆弱,一旦打破,就是災難。


史海探奇

海平面下降50米是一件不太可能會發生的事

,不過看到大家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所以在這裡我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供大家茶餘飯後娛樂下,說得不對也不要見怪。

1.海平面下降50米首先會打破全世界陸地面積佔比29%和海洋佔比為71%的格局,陸地面積可能會增加到40%以上,海洋麵積則會縮減到60%以下。海水會減少30%,可喜的是中國樓六領土面積不再是960萬平方公里,很可能有1500萬平方公里。最該高興的是日本,再也不用擔心土地下沉了。海上會憑空冒出很多島嶼,誰都希望得到更多地盤。所以新一輪地盤搶奪戰爭會一觸即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

2.我們知道地球海洋氣候探制著全球氣候環境,海洋麵積的減少勢必會打破自然界雨水循環系統,海洋蒸發的水氣會減少,全球的降雨量就會劇減,世界上的所有沙漠就會快速擴大。人類會失去大量土地,乾旱會讓很多土地都會沙漠化和半沙漠化,很多河流很快就會乾涸。乾旱會讓森林野火更加猖獗。威脅人類生存。

3.海洋同時調節著地球溫度,保證地球溫度處在一個適宜生物生成的範圍內,一旦海洋麵積減少,那麼對全球溫度的調節力度就會減弱。那麼地球冬天就是會真正進入冰河時代,而夏天溫度可能高得讓人無法生存。雖然不至少讓人類滅絕,但足夠影響全球經濟。

4.對於海洋生物而言,這可能是一場滅頂之災,海水的含鹽量會增加,可能會造成很多魚類食物短缺,最後走向滅絕。

所以海洋下降50米,不但嚴重地影響海洋中的生態系統,而且對生存在地面人類和其他動物也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趣味探索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我不敢想象,我可以說這是一場災難。

海平面下降50米當然是現有的大陸架向海裡面延伸,海平面以下50米之內全部變成了陸地,有多少面積我不得而知,但一定有很多,只要有海岸線的國家國土面積都會增加。

現在我從自然因素和人類因素出發分析這個問題;

自然因素:海洋麵積的減少意味著太陽照射面積影響下導致的海水蒸發量的減少,降水的減少導致土地沙漠化面積的增加,現在乾旱的地方更乾旱,不適合人類居住。乾旱的地區的人類會產生遷徙活動,而且是全球性質的。農作物因雨水的原因導致的產量減少,糧食產量供少於求,饑荒遍佈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這是一場災難!

人類因素:天上掉餡餅的東西人人都會搶(這是人的惰性),突然增加了這麼多的陸地,爭奪陸地帶來的戰爭波及全球,不亞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更是一場災難。

安於現狀就挺好的,現在海平面都在上升,怎麼還有人提這種反人類的問題。保護環境、愛護環境。


電影留聲

海平面並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高度,誠如所言海平面還上升,它也會下降!海平面在地球歷史上是劇烈波動的:

圖為千年尺度上,海平面與溫度的變化圖

21000年前的冰河期,海平面約比現在低125米。

所以從地質層面上看,隨著海平面的不斷下降,會露出越來越多的大陸

海平面下降50米

澳大利亞大陸的昆士蘭州北面會與新幾內亞島相連

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的海洋大部分也會變味陸地(蘇門答臘虎的活動範圍變大了,如果他還沒有滅絕的話)

俄羅斯靠近北極部分的很多海洋會變為陸地。新大陸會從新地島延伸到北地群島並繼續往北最終到達楚科奇半島!

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白令海峽將會消失,聖勞倫士道將不復存在。不過應該不會出現爭搶土地的情況,這時候這裡會冷的難以住下去。

波斯灣的大部分地區也將變為陸地。科威特將變成一個內陸國家。由於波斯灣海底西高東低,更多的陸地會出現在沙特以及阿聯酋一側,伊朗得到的土地並沒有多少。

塔斯瑪利亞島與弗羅群島將從新與澳大利亞相連。但是新西蘭的南北兩島也會相聚。

當然這只是地貌上的變化,地球不會一下變成這樣,這需要幾萬年的時間。那時候的地緣政治與民主文化,社會信仰都可能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在下實在難以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