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讓郗公

《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轍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戲文】

今天的故事發生在公元311年。

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讓郗公

在此之前,司馬家內部熱熱鬧鬧打出了個“八王之亂”,這就給其他人——尤其是少數民族兄弟——留下了機會。其中最猛的是匈奴人老大,別看是匈奴人,人家可姓劉,因為祖上跟劉邦很有些交情,娶了劉家宗室女,故子孫就全都改姓了劉。

這條大腿一抱就是五百多年,沒看出什麼好處,如今苦盡甘來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匈奴領導劉淵大手一揮,名正言順的成了漢王(後來國號改成了趙,故歷史上也稱之為漢趙),四年後正式稱帝,捧出劉禪的牌位親了又親。兩年後劉淵病逝,長子劉和繼位,但屁股還沒坐穩,四弟劉聰就打將過來,當然人家也有理由:“說出來可能大家不信,是他先動的手。”

不消說,劉聰真的很能打,輕鬆拿下了大哥劉和,做了漢趙的領導,僅僅三個月後,劉聰又起兵進攻洛陽,次年攻陷洛陽城,縱兵殺掠百姓三萬餘人,併成功捕獲晉朝皇帝一隻。此事發生在永嘉五年,故史稱“永嘉之亂”。

以上皆為背景,現在正式介紹今天的主人公。

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讓郗公

郗公,即郗鑑,字道徽,東平金鄉人。年少時孤窮,但不捨學問,常常一邊種地一邊背書,於是漸漸有了美名。惠帝時官至太子中舍子、中書侍郎。晉明帝初,王敦跋扈,拜郗鑑安西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合肥。但是沒過多久,王敦又反悔了,大概是嫉妒郗鑑的威望,又害怕他的權勢,所以將其徵還朝中。

王含、錢鳳叛亂敗亡之後,郗鑑被封為高平侯,後來又因勤王平定了祖約、蘇峻之亂,拜為司空、加侍中,改封南昌縣公,最終官至太尉,諡曰文成。

那麼永嘉之亂期間,這位郗公跑哪去了呢?

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讓郗公

話說郗鑑遭逢永嘉之亂,逃回了家鄉,窮困潦倒。鄉人因其名德素著,便輪流給他送飯。於是郗鑑就帶著侄兒郗邁與外甥周翼到處蹭飯,有一天老鄉們終於忍不住了,說:“其實我們也都挺困難的,因為你是大賢人,才想方設法賙濟你,但是這倆孩子,怕是沒法一併養活的。”

郗鑑很明白,從此獨自蹭飯,但是會把飯含在腮幫子裡帶回來,吐給孩子吃,厲害的是,居然就用這種操作保全了兩個孩子的性命,以至於後來能夠一起渡江南下,迴歸東晉官僚系統的懷抱。

鹹康五年,七十一歲的郗鑑與世長辭,外甥周翼立刻辭去縣令官職回鄉,在郗鑑的靈床前鋪上草蓆安心守孝,這一守就是三年。

民國曆史學家蔡東藩曾在《兩晉通俗演義》中盛讚郗鑑:

明君還要仗臣忠,一德同心始立功。

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讓郗公。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