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第三方平臺,航空公司開始謀求“流量變現”

去哪兒、攜程網、飛豬……以後,在這些第三方票務平臺上,能買到的機票將越來越少。4月以來,南航、國航、海航、東航等航司紛紛發佈清理第三方網絡平臺的公告。民航相關專家表示,除潛在的個人隱私安全等問題,對終端的把控也是航空公司清理第三方平臺的核心原因。(新聞回顧:多家航空公司清理第三方平臺值機、選座業務,背後其實是一場“暗戰”!)

清理第三方平台,航空公司开始谋求“流量变现”

圖據網絡

無從追責

洩露隱私、退改簽難……

“存在潛在的航空安全、旅客隱私洩露及服務保障等風險。”這是多個航空公司清理第三方網絡平臺的官方原因。而對於乘客而言,第三方平臺給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確實也存在諸多亂象。

據媒體報道,一位龐姓律師在訂票網站預訂機票後,卻收到“航班取消”的短信,經其核實後發現是假信息。龐先生認為,是訂票網站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洩露了其個人信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遂起訴索賠精神損失費1000元。該案在北京海淀法院開庭後,訂票網站、東航法務人員及機票分銷系統服務提供商均表示,沒有洩露乘客個人信息。

那到底是誰洩露了乘客的隱私?各方紛紛喊冤。與此同時,由於信息不透明,退改簽等高額手續費也讓乘客不知該向誰申訴。

致電航空公司後,他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是從官網購票,則按照具體規則即可退票。在去哪兒平臺進行操作時,客服人員卻表示,4000多元的機票不能退,只能退680元稅費。

“按照航空公司規定執行”的退改簽規則,到了第三方平臺,為什麼不能按照其執行?對此,去哪兒客服表示:“這個票是從代理出的,由代理商處理,代理商說不退就不退。”該員工提出與代理商直接溝通,卻被去哪兒網客服拒絕。

“這其中的具體操作其實說不清,洩露隱私、收取手續費,以及很多其他問題,也許是平臺的問題,也許是代理商,也許都有問題。正是流程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才讓消費者無從追責。”一位業內人士稱。

清理第三方平台,航空公司开始谋求“流量变现”

圖據網絡

競爭激烈

靠機票銷售已不能盈利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購買機票的第三方平臺和提供飛行服務的航空公司之間,代理商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代理商在航空公司批量購買機票後,便得到機票的定價權,利用差價盈利。又入駐線上平臺、線下旅行社等端口,為其提供一定分成。

但隨著當前國內機票代理壓力增大,價格競爭激烈,據瞭解,部分代理的機票銷售並不能盈利,轉而靠對賭退改簽、倒賣里程等方式來實現盈利。即:以低於航空公司的入手價低價賣出,通過“對賭退票概率”,寄期望於消費者退改簽的手續費盈利。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

其一,低價銷售可以吸引購買者;

其二,機票折扣率越高,退票費用也越高,通過退改簽手續費覆蓋此前機票成本虧損,並獲取額外利潤。

“近年來,國內航空公司新增的國際航線及國內航線越來越多,行業內機票價格競爭不斷升級,同時受高鐵衝擊,航空公司面臨著不小壓力,機票作為主營業務帶來的利潤不斷下降。”民航資源網資深分析師韓濤表示。

與此同時,原來依靠機票銷售獲利的機票代理商也受到影響。

清理第三方平台,航空公司开始谋求“流量变现”

圖據網絡

謀求轉型

挖掘機票背後更多商機

面對機票利潤下降,航空公司及代理商不得不開始謀求轉型,第三方平臺也開始拓展銷售保險、前排選座、機場優先通道、酒店、郵輪、保險等增值產品,這些附加服務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航空公司也逐漸意識到非航業務及額外場景消費帶來的效益,一場航空公司與第三方平臺的博弈或由此開始。

近年來,不乏空姐萬米高空賣面膜、航空公司飛機上推銷房產、汽車等消息,以及航空公司執飛過程中播放視頻時植入廣告,椅套上的宣傳不斷增多,航空公司利用自身流量,開展了越來越多的機場及機上服務。

5月21日,中國民航局發佈的《2017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超5.5億人次,同比增長13.0%。其中,中航集團完成旅客運輸量1.26億人次,東航集團完成旅客運輸量1.11億人次,南航集團完成旅客運輸量1.26億人次,海航集團完成旅客運輸量0.98億人次,在客旅運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航空公司本身就已成為一個自帶高流量的平臺。

民航資源網資深分析師韓濤表示:“面臨主營業務利潤下降,航空公司將機票及其他服務進行了拆分,比如原本1000元包含機票、託運及餐食等相關服務,現在航空公司對非必要的服務做減法,將機票價格降低以吸引消費者,只提供點對點的運輸服務,另外給消費者提供額外選擇。”

“多家航空公司集中清理第三方平臺,並不意味著關掉所有平臺。銷售渠道多元化對行業也是有益的,未來航空公司的直銷比例達到一定目標後,雙方之間會達成一定平衡。”韓濤表示,“而其中大部分被清理的,或是一些中小型中間代理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