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曹斐跟蹤拍攝京東“2017年全球好物節”的紀錄片《11.11》,本次也在紐約面對全球觀眾首映。

-吳玉明-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紀錄片《11.11》的拍攝花絮中的吳玉明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從事京東物流配送工作六年,大傢伙也特別認可我。”

自2012年加入京東物流,山東小夥兒吳玉明就開始負責北京酒仙橋站點的配送工作。因為常年駐紮在此,他練就了“人臉識別技術”這一“特異功能”——附近360寫字樓的客戶他幾乎都能叫出名字。去年,吳玉明還因這一絕技和“突破上限”的服務態度,收到一面來自360員工的感謝信和錦旗。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對於這次我們平常用的快遞車、生鮮冷鏈箱、工服在藝術館展覽,以前從來沒想過,原來這些東西也能成為藝術。這種方式也讓世界看見我們,讓世界各國的人感受到京東物流的實力。

-賈明亮-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紀錄片《11.11》的拍攝花絮中的賈明亮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曾經劉總說進入京東的配送員五年內就能買房,我從2014年8月25日開始進入京東物流工作,到2017年10月8日這天,心願全部實現了,這是除了獲得客戶的好評之外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作為一位在京東物流工作不到4年的90後,年紀輕輕的賈明亮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家鄉買房買車。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如此踏實肯幹的小賈在談到晉升時表示並不著急,“公司有一套完善的流程,相信踏踏實實努力奮鬥,肯定不會被虧待。”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我覺得物流設備進入博物館供人參觀,能讓更多人知道從下單到收到貨是什麼樣的過程,也算是讓大家對這個行業一種更深的瞭解,讓大家感受我們的溫度,還有京東物流的價值觀。”對於自己習以為常的物流設備被搬進藝術博物館,賈明亮是這樣想的。

-常小波-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紀錄片《11.11》的拍攝花絮中的常小波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從2010年入職京東物流做配送員,剛開始沒有想過自己的職業發展,直到2013年在公司快速的發展讓自己有了一些想法,晉升到管理層,經歷了一次從隻身北漂到事業小成的改變。”

作為花家地配送站的主管,常小波在京東物流工作已有8年,平時負責站點的調度和管理。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平時平均一天能處理將近4000單,忙的時候像618、11.11期間,一天差不多10000單。在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是幫助一起奮鬥的兄弟們解決每一件事,得到他們的認可,自己心裡感覺很爽。”

在他看來,沒有難纏的客戶,只有不夠用心的服務。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從美國的古根海姆現代美術館的展出中看到自己工作常用的配送車、冷鏈箱和工服,看到整個站點的影子,並且受國際觀眾的參觀,感到很自豪。

公司發展得好,也讓我當了一次明星。

Tips:

曹斐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1978 年生於廣州,現在北京工作及生活。曹斐是活躍於國際舞臺的新晉中國青年藝術家。她的作品融合社會評論、流行美學,參考超現實主義並運用紀錄片拍攝手法,反映當代中國社會急速不安的變化。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那些我們拆完就扔的,竟然都是藝術品



全稱為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是古根海姆美術館群的總部。該建築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築,由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建築坐落在紐約市一條街道的拐角處,與其他任何建築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說外觀像一隻茶杯,或者像一條巨大的白色彈簧,可能是因為螺旋線結構也有人說像海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