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法将村民与这种高雅艺术联系起来,但他们却在北京买房买车


意大利的提琴和河南确山县的农民,恐怕你想破脑袋也无法将之联系在一起。但是却有一批确山人,凭借勤劳、智慧,和超凡的想象力,完成了农民到制琴师的华丽转身,更有佼佼者成为提琴制造企业的掌门人,占据中国中高档提琴制作的“霸主”地位。如今他们中有的人在北京买房、开豪车,过着之前从没想过的生活。

说起来,确山人进入制琴行业,全凭偶然。40多岁的李连枝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农民,初中没毕业的她不甘心在家里种地、放羊,1992年她追随丈夫来到北京的一家提琴厂打工。农民做琴,难度可想而知,仅熟悉工序就要一年时间,而能上手制琴需要三年的光阴。不懂琴的他们踏实耐劳,咬着牙学了下来。

1997年,李连枝夫妇带着一股闯劲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几个月后制作出几十只小提琴,并成功找到了一位美国的客户收购。就在交货前一晚,因挂琴的铁丝没栓牢,琴全部被摔坏了。短短一夜损失了20万,李连枝哭了,但很快调整状态重新开始。


为了让自家提琴音色更好,她需要一个懂演奏的专业“耳朵”。500元一小时的提琴课,留学意大利学提琴,李连枝把女儿培养成了真正的艺术家。现在的李连枝一家,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过着优雅的都市生活。

1993年到北京打工的李建明,也是最早一批在北京办厂的确山人。如今,他的小提琴加工企业规模最大,年产小提琴3万多把,成为制琴行业的代表人物。后来,李建明接受村里的邀请,回乡抱团发展,谋求做大做强。

“合琴”是琴箱成型前的关键一道工序,车间里满满的猪皮胶味。这对夫妻都在车间干,丈夫粘大提琴,妻子粘小提琴,工作时只隔着一道透明的玻璃。10多年前来到李建明在北京的制琴厂打工,15年后又追随他回到故乡。李建明为了实现自己的家乡梦,放弃了移居美国的生活。


为了把自己亲手制造的琴卖到小提琴之乡意大利,李建明每年要付出百万成本,亲自背着琴奔赴意大利三、五趟,意大利最长45天的签证期,他每次都能待满。现在他两个月就能往意大利卖一个货柜的小提琴。

李建明提琴厂是河南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私营提琴制造厂,产品远销国内外,占据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左右。如今,李建明的企业不再只满足于代加工,已经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今年计划生产4万把小提琴,产值3000万。

不少确山老乡都在北京开了厂,已经成立了80多家制琴工厂,从业人数2000余人。现在也有不少人返回了故乡生产小提琴,并将之销往世界各地,年出口创汇上千万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