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稀奇!30多座成漢時期墓葬出土,鎮墓俑與三星堆青銅人“長得像”!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佈,2017年7月—2018年3月,為配合金堂十里村一商住項目建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項目施工範圍內崖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崖墓90餘座,其中的30多座崖墓為成漢時期,並出土豐富隨葬器物。

刻有“漢興”年號的錢幣、與三星堆青銅人像造型及其相似的鎮墓俑,讓考古工作人員聯想到漿洗街桓侯巷成漢墓。

五胡十六國時期以成都為統治中心、神秘而短暫的成漢政權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現代人面前。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鎮墓俑雙眼外凸

與三星堆青銅像相似

金堂十里村崖墓群考古項目領隊龔揚民在接受小錦採訪時介紹,30多座成漢時期崖墓是川內發現成漢時期墓葬最多的一次。

墓群出土豐富的隨葬器物,達到400餘件,主要有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鐵器等。考古工作人員在墓葬內發現一批“漢興”錢幣,將這30多座墓葬的年代確定為成漢時期。“漢興”為成漢創立者李特之孫李壽的年號,“漢興”錢正是成漢時期的官方錢幣,中國最早以年號命名的錢幣。

成漢政權的建立者李特的祖先原本是“巴西巖渠的賨人”(在今四川渠縣一帶),是當時的一個少數民族,後來移居漢中,再遷略陽。西晉戰亂不斷,民眾苦不堪言,被迫逃荒求生。李特隨萬家流民入漢中、蜀中一帶。當時朝廷擔心饑民入蜀引發內亂,遣返饑民回原籍,引起饑民反抗,李特成為了流民領袖。成漢政權從公元303年李特攻克成都,到347年為東晉權臣桓溫所滅,國祚不過四十多年。

龔揚民介紹,成漢政權統治區域最大時,包括北達漢中、南至滇北,包括四川全境。而它的統治中心,一直在成都。這個的短暫存在王朝,在歷史上留下了諸多謎團。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墓中最讓人驚奇的,還應該屬出土的一批鎮墓俑。小錦看到,這些陶俑雙眼外凸,呈橄欖形狀,頭上有角,手中持蛇或錘,舌頭外伸。

“這直接反應了漢執政者的宗教信仰情況,當時成漢政權信奉道教。長蛇象徵著吐火驅除鬼神,錘子象徵著閃電等自然力量。”龔揚民介紹,這種造型的陶俑在中國其他地區、其他時代都不曾有過。

成漢俑外形雖然特異,但並不讓人陌生,三星堆器物坑中就有類似外形的青銅人像。“鎮墓俑對眼睛的強化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這跟三星堆青銅人像相似,而二者的製作年代相差近2000年,這實在讓人費解。”龔揚民說。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30多座墓葬提供實物證據

揭開成漢政權神秘面紗

龔揚民介紹,該崖墓群墓葬形制豐富、持續時間較長,是研究東漢晚期至兩晉時期四川地區人口遷移、技術發展及喪葬習俗的重要考古材料。

“成漢政權作為一個地方政權,又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出土的文物非常少,我們對成漢政權的認識大多限於文獻,但文獻也很少。目前四川地區已發現的的成漢墓葬不足10座,隨著這30多座墓葬的出土,揭開了一層面紗,我們可以從實物考證成漢政權的經濟、政治、生活、喪葬習俗、宗教信仰等情況,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成漢政權的模樣。”

看稀奇!30多座成汉时期墓葬出土,镇墓俑与三星堆青铜人“长得像”!

成漢政權的統治者信奉道教,在治理國家的方式上,也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結下不解之緣。

“我們在墓葬群中發現一枚‘軍司馬印’,軍司馬相當於軍隊參謀,屬於比較高的職位,但墓葬中的隨葬品與其他相比,並無明顯不同。成漢政權雖然模仿的西晉官制,但並等級劃分差別並不大,對民眾也是減役寬政,這與老莊思想相契合。”龔揚民表示。

東漢時期已有模製陶俑,該時期出土的陶俑大多形態多樣,惟妙惟肖。龔揚民介紹,這批成漢時期墓葬中的陶俑卻是手工捏製,相比之下顯得粗糙原始。另一方面,出土的一枚四鳥紋銅鏡卻屬於模製,並相當精美。“這說明,成漢政權的百姓雖然遭遇連年戰亂饑荒,部分手工業還是保存完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