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前言

只要到四川之外走走,就能聽見“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說法。仔細想想不外兩層意思:一是四川物華天寶、山水怡人,到了這樣的溫柔鄉,難免喜歡到捨不得走;二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走一趟費事、費力又費時,想走也走不掉……每次聽到“少不入川”,不免心生悵惘,人們往往容易囿於土地而困於視野。說到底,人文精神終究是人類出於自我關懷的普遍情結,人的尊嚴、價值、嚮往都體現在此;城市的繁榮和交通的便捷,因特別能展示個性和精神而變得不可或缺。

近些天,仔細研讀了《內江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內江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下簡稱《14版總規》)後,想炒盤隔夜飯,分享下感受,只梳理脈絡,不糾纏枝節。



先整懂個概念——“城市群”
“城市群”,是地理學中“高端學科”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的研究範圍,簡單說幾個觀點
  • 一個區域城市化到70%以上,就是所謂的“成熟階段”,它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是前期快速發展出現的標誌之一

  • 成熟階段時,城市和周邊的鄉村之間存在著很密切“共生關係”,互相產生影響

  • 這種“共生關係”不是簡單的“互通有無”,城市漂漂亮亮、農村破破爛爛,會相互影響,搞不好事情的

  • 到了一定的時候,城鄉就需要拉到一起規劃一起發展,單獨依靠城市或鄉村無法獨自完成的


“城市群”的客觀經驗告訴我們:

  • 城鄉之間差別越大,城鄉二元結構越突出,就是把城市、鄉村區別對待而出現瓶頸,比如“三農”問題

  • 這不僅影響了廣大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想發展也沒得動力、支撐不起

  • 城市群的集群式一體發展,才能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三農”問題的阻礙

  • 倉廩實而知禮儀,連經濟都難以發展,更談不上文化、精神層面的建立

貝淡寧在《城市的精神》一書裡說“城市用很多方式反映並塑造了其居民的價值觀和視野”。
從國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簡單的瞭解一下國家級5大城市群的確立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四川、重慶有關的主要意思是:

  • 提升重慶、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國際化水平,發揮雙引擎帶動和支撐作用

2016年4月,過了1年半,國務院批准建立“成渝國家級城市群”,核心點是:

  • 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 強化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加快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體系

簡單說就是:成都、重慶快點發動周邊的中小城市一起發展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長江經濟帶人口、GDP佔比均超過40%)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國家級5大城市群關係示意)


  • 國家級5大城市群的規劃很清晰,順著這個思路看下去,五大城市群相互呼應

  • 長三角城市群已開始步入“世界級著名城市群”,上海是龍頭

  • 成渝城市群的發展在規劃中也很清晰,帶動廣袤的西部地區發展



在國家5大城市群的框架下,掠影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的規劃
成渝城市群具有的地緣優勢,內江位列其中的共有11個城市
  • 覆蓋成渝經濟圈面積佔30%

  • 人口密集度佔75%

  • 佔成渝經濟圈經濟總量70%

這些數據和長江經濟帶佔比數據同樣說明,城市群規劃主要依據是“經濟因素”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最重要內容是“交通圈”:
  • 優先建設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幹的城際交通網絡,打造核心城市間、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間、相鄰城市間力爭1小時通達的交通圈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成渝城市群地緣優勢城市)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示意圖)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打造“一軸兩帶,雙核三區”,意思就是
一軸:把成都、重慶連起來的一片經濟好些的區域
兩帶:沿長江的城市、川北川西重鎮發展2條產業帶雙核:成都、重慶是核心,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三區:打造川南4城、南遂廣、達萬2城 這3個人口、經濟的密集區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成渝城市群發展5大產業)


下圖:成都將成為內陸第三個雙機場城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Airport)
《成都2035年城區規劃》中,記住這5個關鍵詞:新機場、空港新區、龍泉山、成都主城、天府新區
成都未來20-30年的變化要看它們,成渝經濟圈的發展都有影響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成都2035年城區規劃示意圖)

很多規劃文件中都看到如“點-軸、增長極”這樣的詞彙,科普一下

“點軸開發理論”是啥東東?
——當然,又是高大上的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理論上世紀80年代一次學術會議上,陸大道先生提出“點-軸系統理論”(Pole-Axis Sys⁃tem Theory)和“T字型”發展戰略(呃~拗口)

  • 少數條件好的經濟中心(也叫“區域增長極”,或者“點”)零星的散佈在一些地區

  • 發展到後來經濟中心逐漸增加,它們之間需要交換各種資源,那麼交通、動力供應、水源供應等都要連接起來成“軸線”

  • “軸線”先是為“點”服務的, 但軸線一經形成,就會吸引人口、產業等生產要素向兩側聚攏,併產生新的增長點

  • 最後點軸貫通,就形成點軸系統

  • “點軸開發”可以理解為從發達區域大大小小的經濟中心(點),沿交通線路向不發達區域縱深地發展推進


點軸理論和“T”字型發展戰略,知名度最高的案例就是“東南沿海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帶”,自己發展也帶動經濟帶高速增長

這一理論被國家“八五”和“九五”計劃所採納,影響了20多年來中國經濟佈局和發展

重點來了,看看我們的大內甜城!

92頁《14版總規》誕生

之前的《02版老總規》是規劃到2020年的,但到2014年已不適應內江的城市發展

  • 《老總規》提出的“北移、西拓”的活兒基本幹完,尤其雙蘇工業園區、東興片區發展迅猛,需要地盤擴張

  • 《老總規》計劃到2020年城市人口為60.0萬人、用地48.0k㎡;當時實際城市人口已達71.64萬人,用地已達65.29k㎡,超額了

  • 沱江兩岸的用地佈局過於遷就於現狀,導致交通走廊、綠色通廊、工業組團、城市發展的佈局有點亂,不好協調處理

省城鄉規劃設計院2013年受市政府委託編修《14版總規》,2015年5月提交方案,2016年10月底終於得到省政府批准(見下圖)

《14版總規》總目標:高鐵引領,區域合作,構建川南中心城市,形成“一樞紐、一中心、五基地”格局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省政府批文)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內江在成渝城市群中的產業地位)


交通規劃 其它不用談,直接說交通。交通已經充分彰顯人文精神
內江在成渝城市群中,尤其川南、川東北有天然的地緣優勢。按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是“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14版總規》第149條“對外交通規劃”包括5個層面:

  • 航空,先建4C級通用機場,以後再改建4D

  • 鐵路,打造城際鐵路和高鐵,低等級鐵路繼續用

  • 公路,繞城高速和過境高速接龍,快速四射八方

  • 客運站,修建2個一級,3個二級,2個三級共7個,哪哪都有方便乘車

  • 物流園和貨運站,修建1個區域性物流園、2個物流中心


房交网分享|蜀道通天堑,一啸到中原

(成渝之心交通要道)

通用機場,快速交通
  • 通用機場不是民航機場那樣的大機場,主要是飛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專業飛行,機型為小型飛機、輕型飛機、直升機等,沒有民航客機的起降條件

  • 所謂專業飛行,就是承擔如公務出差、空中旅遊、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測繪、農林噴灑等特殊飛行任務

  • 市中區獲准建一類通用機場一座

    (一類通用機場是指“具有10-20座航空器經營性載人飛行任務,或最高月起降量達到3000架次以上)

  • 這座通用機場預計總投資為10億元,佔地約300畝,主要包括:

    建1個通用航空機場、4個應急起降點、國際觀光服務區、倉儲物流服務區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通用機場示意圖)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網絡通用機場示意圖)

城際鐵路,輕快出行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城際鐵路的運營單位川南城際鐵路責任有限公司
  • 隨著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的出臺,城際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將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敞開

  • 四川省、中國鐵路總公司分別出資90%、10%,共同組建川南城際鐵路公司

  • 四川出資部分,由自貢、瀘州、內江、宜賓四市政府與省鐵投集團、四川路橋六方共同出資,總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

省鐵投出資30%、自貢市出資22%、瀘州市16%、內江市15%、宜賓市12%、四川路橋出資5%


“從內江出發,連接成渝高鐵,再從內江到自貢,自貢到瀘州、宜賓,連接渝昆高鐵、成貴高鐵、瀘遵高鐵”

構建川南快速出省通道

川南城市群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城鄉發展一體化由此大跨步。


高鐵跨省,一嘯千里

曾經“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現在“天梯石棧已勾連”

  • 內江~貴陽,約3小時多

  • 內江~昆明,約4小時

  • 內江~長沙,約6時30分

  • 內江~西安,約4時30分

  • 內江~鄭州,約7小時多

  • 內江~天津,約11小時多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成貴高鐵示意圖)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內江到天津高鐵示意圖)

高速公路,“一環七射”,隨心而至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一環七射示意圖)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繞城高速和過境高速示意圖)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高速樞紐)

城市路網和靜態交通,舒適宜行

  • 城區形成“一環,多射,兩連”的結構性主幹道,

  • 除常規公交,《14版總規》建議在主城區預留四條公交客運走廊,近期可運行有軌電車,遠期遠景可建輕軌、地鐵,合計長度89.9 公里

  • 治理“停車難”頑疾,築建機動車停車場121.5 公頃,約有小汽車停車位4.05 萬個;自行車停車場13.5 公頃,約有自行車停車位9.25 萬個。鼓勵建停車樓和地下停車場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市域交通規劃圖)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主城區實景)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內江漢安大道)

房交網分享|蜀道通天塹,一嘯到中原

(從樂賢到椑木只需幾分鐘的黃荊壩大橋)

良好的交通體系帶來城鄉一體化飛快的進程,但地處西南腹地的內江能否就此廣闊視野?
  •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經濟決定地位,文化決定品位;

  • 文化多麼發達,城市就多麼發達;文化能夠走多遠,城市就能夠走多遠。

  • 經濟的迅速發展,可以使城市變得強大;城市精神的成功建設,才必將使城市變得偉大。


貝淡寧這樣說:歸屬感跟社會責任很有關係,如果我對自己的城市沒有歸屬感,我覺得不是我的家,對這個城市的人就沒有社會責任。……怎麼恢復歸屬感?每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精神。


如今在這有數千年人文積澱的地方,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期待家鄉舒適宜居的同時,更有獨特的可歸屬的城市精神。祝福內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