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說家》到《吐槽大會》,宋方金如何化身段子手聲討影視圈?

指縫裡的痛

5月26日,由山西影視集團、中共右玉縣委、右玉縣人民政府主辦,影視圈雜誌承辦,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作為指導單位,2018中國影視編劇山西採風行活動展開“右玉論劍”。這次活動得到人民日報、編劇幫、影視獨舌、四味毒叔等媒體支持。

本次論壇上,汪海林、宋方金、餘飛、曹金玲、梁振華、王志軍、王小玉、孟婕、李尚龍、朱睿、馬帥、袁琴、宋冰雪、楊江、劉開建等編劇齊聚一堂。

宋方金表示,

右玉是一個很乾旱的地方,建國之初年降雨量在兩百毫米左右。為了改善環境,右玉從建國以後就開始植樹。這一植,就是六十來年。而且右玉的十幾任領導,都沒有讓植樹這件事兒停下來。植樹植了六十多年,誕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個老人,他已經走不動了,眼睛看不見了,但他年輕時候植過滿山遍野的樹,他坐在窗前,窗外是群山,群山之中是他植的樹,風一吹過,千山萬樹都從他的耳朵裡蕩進他的心中。

在種了六十年樹之後,右玉的降雨量從年均兩百毫米,升到了今天的年均四百毫米左右。六十年,兩百毫米,無數的雨水被樹木吸引,降落到了右玉的土地上。這些雨水,不是來自天賜,而是來自無數把鐵鍬,來自無數滴汗水,來自無數雙手。世上沒有一樣事物,是沒有緣由的。

但我想說的還不是這些。我想說說右玉的一種樹。這種樹,也是韓部長介紹給我的,它叫小老楊。在右玉的土地上,隨處可以見到小老楊。右玉植樹的歷史有多久。小老楊的歷史就有多久。因為在當時的右玉,別的植物難以存活。但是小老楊並不好看,它不高大,甚至有些扭曲,它鞏固了土壤,讓右玉遠離了風沙,把右玉變成了綠洲。在幾十年後,右玉有了松樹,有了油菜花,這些,都是拜小老楊所賜。

我還聽說,現在右玉不但變成了綠洲,還有了狐狸,有了狼。我們今天在車上,看見一隻野兔在樹叢裡閃電般劃過。看見一隻野兔,意味著右玉有數萬只野兔,並由此形成了動植物之間的生態系統。為右玉高興。為野兔高興。為狼和狐狸高興。狐狸多了,我想就會有狐狸成精。這都是值得我們欣喜並祝福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誠哉斯言。

小老楊在別處叫南京小葉楊,它來自溫煦的南方,沐浴著有溼度的陽光,它粗壯,高大,修長,枝繁葉茂,直插雲霄。甚至你要用雙手環抱。但是它到了右玉,因為這裡曾是沙漠,風沙肆虐,它使勁長,努力長,也只能長到碗口粗,而且會扭曲,而且今天大家也都看見了,它的樹幹被吹成了褐黑色,就像被火燒過了一樣。實際上,它不是被火燒的,它是被風吹的。風吹幾十年,就是灼痛的火。

南京小葉揚來到風沙之地,變成了小老揚,又小又老,長了六十年,它們也長不到一刻楊樹應該有的樣子,長不到粗壯,高大,修長。小老楊特別不像樹的名字,像一個人艱難困苦中取的名字。

今天在車上,山西影視集團的高總坐在我前邊,經過一片小老楊時,高總不自覺地嘆息了一聲,長了這麼多年,就只能長這個樣子。這一聲嘆息裡,我聽出了惋惜。而在我看來,我覺得我今天看見的每一棵小老楊裡,我都覺得長著另一棵南京小葉楊。

在每一棵不夠高大修長的小老楊裡,都有一棵高大修長的南葉楊高大修長直插雲霄。它是夢與現實的距離,是火與風的對話。泥土從不拒絕種子,不問種子從哪裡來。種子也從來無法選擇泥土,墜入黑暗便開始獨自生長。一直到頂出地面,一直到天老地荒。

我昨天聽了小老楊的故事,我今天看了站立在土地上無言沉默的小老楊,我為右玉的植樹精神而感動,但我更心疼那一片片一棵棵小老楊,我知道它們真心的樣子,我也知道它們沒能長成它們應該長成而且本來可以長成的樣子。我想,如果它們會說話,這些小老楊會對每一個經過它的人說,很遺憾,很抱歉,沒能讓你看見我最好的樣子。

是的。很遺憾,很抱歉,當下的中國影視行業,沒能讓大家看到編劇真正的最好的樣子。我們跟這些小老楊一樣,努力,向上,但卻很難長成我們想要長成而且本來可以長成的樣子。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種子的力》,寫種子頂開了一塊石頭。我不喜歡這種表述,我一直想問的是,為什麼沒有人挪開那塊石頭?

這也就是我入行以來,我不斷髮出聲音的原因。不是每一粒種子,都有頂開石頭的能力。而且,種子是用來生長的,是用來被呵護的,不是用來頂石頭的。

劇本,就是我們影視行業的種子。這也是我們今天坐在這兒討論的原因和目的。

在影視行業,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劇本更重要。在影視行業,劇本就是根本;劇本,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今天在右玉,正式提出劇作中心制。

劇作中心制是什麼?判斷一個東西首先你要判斷它不是什麼。我們看看劇作中心制不是什麼。一、劇作中心制不是編劇中心制。因為不是每一個編劇,都有做中心的能力。而且引導劇本完成的,也並非全部都是編劇,有的時候是製作人,有的時候是導演,還有的時候,是演員,雖然這種情況極少,而且反面例子居多,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可能性。

英雄不問出處,劇本也不問出處,劇作中心制的核心意義是,大家以劇本為根本,以劇本為依據,展開各部門的工作。

在影視行業,劇本高於一切,劇本是影視行業的基本法。必須確立和認識到這個高度。

二、劇作中心制,不是內容中心制。內容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就我們影視行業來說,劇本是內容,導演工作也是內容,推拉搖移升降甩,都是內容;表演也是內容,而且表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說,觀眾一直認為,表演即內容;美術、錄音、服化道也都是內容。

所以,提內容中心制,就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沒抓住重點。我們必須認識到,劇本是內容中的內容,導演、表演、服化道這些內容,叫衍生內容,從哪兒衍生出來的呢?劇本。所以,正本清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劇本是那個本,是那個一。

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提出了劇作中心制,怎麼推行呢?從導演那兒能推行嗎?不能。從製片人和演員那裡能推行嗎?不能。為什麼呢?因為屁股決定腦袋。那怎麼辦呢?編劇來辦。他們屁股決定腦袋,我們就用腦袋決定他們的屁股。

劇作中心制能而且只能從我們編劇本身做起。但同時我們大家也要注意,從編劇開始來推行,做樣板房,開試驗田,但不是說,這個劇作中心制只能由編劇來推行,更不能在推行的過程中扭曲為編劇中心制。編劇中心制,是要不得的。

好在我們也不是完全抓瞎。有兩個非常成功的範本擺在我們的面前。一個是美劇。都說美劇是編劇中心制,錯!美劇是非常典型的劇作中心制。首先做出一個劇本,劇本被認可後,開始進入生產模式。這樣的模式,你不跟著劇本走是不可能的。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在美劇的模式裡,核心掌舵人一般是編劇兼製作人或製作人兼編劇。這個非常科學。咱們現在逐漸也有這樣的概念出現了,像王麗萍老師,就是編劇兼製作人。

但有一點的是,如果不是先認可劇本,再進入生產,這樣的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局面。所以,王麗萍老師的模式,是編劇中心制,還不是劇作中心制。

最後,我想跟在座的編劇同仁說的是,對於我們編劇來說,如果你想更好地推廣劇作中心制,那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明星編劇。有明星導演,有明星演員,也應該有明星編劇。越多越好。

明星的意思,不是說名利,而是說有這樣的編劇,能夠強有力地推廣對全行業有利的概念,同時也有力地加強編劇權益。大家應該也都知道,我們編劇從幾千塊錢一集提高到一萬塊錢一集是誰帶領的?是王朔老師。王朔老師在當年就是一個明星編劇。這幾十年來,我們偶爾也有明星編劇,但還是不夠多。希望有更多的編劇同行站出來,擔當更多的職責。

按照慣例,最後念一首詩。今天在山西右玉,在小老楊倔強而無邊的懷抱中,念一首山西民歌,叫《小老楊,你好好活》。

天上下雨地上落

難活不過樹挪窩

小老楊啊 你好好活

天上不會掉饃饃

俺有力氣不閒著

小老楊啊 你好好活

栽了上坡栽下坡

一棵不活配幾棵

等那綠蔭鋪滿坡

搭個戲臺唱秧歌

小老楊啊 你好好活


影視圈Magazine

宋方金何許人也?

不知道……以前真的不知道他是誰


這個新聞有點印象,應該看過這個新聞,但還是對宋方金沒留下印象。

演說家我也沒看過,所以還是不知道他……

直到吐槽大會,我終於知道了他

真是什麼都敢說,而且什麼都會說

敢說的人不少,但會說的人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