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還需要發展多少年才能夠載人登陸冥王星?

藍染惣右介9597506

載人登陸冥王星從目前看,是個非常困難的工程,首先要具備行星之間空間飛行的能力,而且是載人飛行。第二,要對冥王星有個深入瞭解,並且知道冥王星上哪裡可以降落,以及為什麼要降落冥王星。第三,有足夠的錢作為支撐,不然沒有錢,啥都別說。

前兩年,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剛剛完成了對冥王星的飛掠,這個探測器飛行近10年的時間才抵達冥王星,如果載人飛船也以這個速度飛,那麼至少要13年以上的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新地平線探測器略過冥王星的速度每秒13公里,不是停下來的。因此載人飛船要抵達冥王星,需要進行減速,那麼時間肯定要耽擱。而且並不是任何時間都可以前往冥王星,這次新地平線號依靠的是天體引力加速,節省了一些時間,提高了一些速度。

如果非要給個時間,那麼1000年後估計可以登陸冥王星,甚至時間更長。在數百年的時間單位內,人類可能會登陸月球、火星,在太陽系活動。

前往冥王星登陸,那麼應該具備了太陽系載人飛行能力,一旦達到這種能力,可以說已經有無人探測器進行恆星之間的飛行了。這就像我們現在擁有大量的無人探測器前往冥王星、火星、木星,可載人航天的範圍依然在近地軌道。如果我們在載人航天的範圍擴大到冥王星,那麼無人探測器的活動範圍肯定已經觸及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了,這個時間需要數千年來實現。


太空伊卡洛斯

冥王星,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矮行星,質量為1.305*10^22kg,僅是月球質量的1/6。冥王星公轉軌道的離心率比較大,近日點44億千米,遠日點74億千米。在已經登月將近半個世紀的今天,人類還需要發展多少年才能夠載人登陸冥王星呢?

要載人登陸冥王星,第一步就是要飛到冥王星那。由於冥王星距離太陽實在是太遠了,以致於我們可以忽略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認為地球和冥王星最近的直線距離為44億千米。但從地球出發到冥王星走的可不是直線,而且會繞一個大的曲線,這需要多久呢?新視野號無人探測器於2006年1月發射,在2015年7月掠過冥王星,用了九年半的時間。這實在是太長了,所以,我們必須發展使用更加先進能源的技術,僅僅使用化學燃料是不夠的。

第二步是無人登陸,這需要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冥王星的直徑僅有2322千米,要在如此遙遠的距離外準確的登陸,其難度不亞於用手槍射中100千米外一個直徑50釐米的靶。所以,我們需要更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不僅僅需要在月球上建立觀測點,還需要在日地拉格朗日點,甚至是火星上建立觀測點,才能滿足探測的精度要求。

目前冥王星仍然處於太陽系無法進一步開發的天體,新視野號的飛掠算是近期的最後一次,估計很長時間內不會有探測器前往冥王星了。論冥王星上何時能夠載人登陸,估計沒個千年是下不來的。


川陀太空

無法預測。

1.冥王星不屬於行星系列,現被定義為“矮行星”,且軌道半徑巨大,幾乎處於太陽系外圍,所以,發射飛船的初始速度應該介於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間,且偏向上限,即16.7公里/秒。目前來看,火箭發射技術沒有太大問題。

2.三級火箭把1噸重的衛星(假設載人)送上地球軌道,需要不低於50噸的自重(大部分是燃料),送出太陽系進去銀河系軌道,你可以請專家計算一下火箭自重(那將是個天量噸位)。

3.冥王星與地球平均距離60億公里,光電直線單程需要5.5小時傳播。而到火星單程通信需要20分鐘,到目前都還沒成功載人登錄。這17倍距離問題,初步估計需要170年來升級現有技術。

4.其它問題如旅途中的生命支持系統、宇宙輻射、孤獨、自救等,都不是現有技術能實現的。

5.結論:10代人以後再談冥王星距離的空間旅行吧!


王國念3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難的是沒有人知道下一次技術跨越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一百年前,沒有人會相信人類有運算萬億次的計算機、有時速五萬公里的衛星、有能看到百億光年的哈勃,連現在的手機、高鐵都是百年前不敢奢望的科幻。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人類的知識水平越高、研究的領域越深入遇到的瓶頸就越大,能夠發現的新理論、新元素和能夠發明的新材料會越來越困難,成本也會極高。在遵循物理規律的前提下,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不會再有哪個時代會像過去的這個百年一樣,讓人類在知識理論、材料科學、工程製造和能源開發方面獲得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進步極速但回到樓主所提的問題,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瓶頸帶來的困擾,萊特兄弟飛離地面剛六十多年,人類就登上了月球,而現在又過了幾乎六十年,在登月方面卻早已遲步不前,更不要說科幻題材中的太空漫遊和星球大戰了,它是比喊了無數次的可控核聚變還要遙遠的科幻。這並不是我們落後了,而是科技發展到巔峰之後,每創造一個新的記錄都會難上加難!不僅是科技還有經濟能力是否能承受的問題。以現在的水平,載人登火星能在本世紀成熟完成就不錯了,更別奢望冥王星了。宇宙最恐怖的一點就是它的巨大超出想象,個人認為,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障礙,當代的火箭技術如果不告別化學燃料這個瓶頸,恐怕載人航行的旅程永遠都不會超過火星的軌道範圍!後面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呵呵…只能遙望一下了!


雲若滿了雨

登陸冥王星取決於技術,資金,和意願。技術目前還遠遠達不到,估計50年內有可能。資金是個大問題,可能不是一國之力能夠完成的,需要國際合作,類似於2012那種人類方舟,很難說能否實現。意願,更為重要,就是說有沒有必要登冥,因為太陽系內還有更重要的待探索星球,比如火星,比如歐羅巴,泰坦,更有可能作為人類未來的避難所,肯定排在冥王星之前。


天命蒼孫

首先,冥王星距離地球太過於遙遠,就目前而言依靠現有的化學動力加速器,根本不可能到達 ,再者由於過於遙遠,與地球傳輸信號是一個大問題,或許人類以後的科技達到了可以載人登陸冥王星,人類對此興趣可能不大 因為冥王星不是一個可供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或許會探測其他星球。非要問多少年才可以登陸冥王星的話,我估計可能幾百年以後。


宇宙小百科

估計這一代人類是木有希望了,就那幾個大國整天他娘滴想著欺負欺負這個小國家收拾收拾那個小國家,我怎麼防你你怎麼防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些東西,冥王星?月球上的城市意淫多少年了?可能麼?


盧克塔

未來人類可能永遠都不會到達冥王星,不是去不了,而是沒必要去。隨著技術的發展,百年之內,人類就應該具備載人抵達冥王星的技術實力,但是隨著其他技術的發展,已經不需要人類親自登陸冥王星去了解體驗另一個星球。科學技術是以指數級數發展,50年後已經不敢現象,那時的人類生活在兩個世界一一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通過人工智能和人機接口的虛擬現實設備,只需要把人和登陸冥王星的設備連接建立類似阿凡達的虛擬體驗即可讓人無風險地真切感受到冥王星的環境和探索發現外星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