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量子宇宙的基本觀點是“一切可能發生的正在發生”,用量子思維來審視郵政業,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在互聯網的滲透下,郵政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和未來趨勢已經體現出量子特徵,需要我們用量子思維加以認識。同時,正值雄安規劃推進初期,本文也在量子思維的啟發下,提出了若干設想。因為量子思維頗有形而上的意味,文中偏頗之處,敬請批評。

一、敞開心扉,卸下思維的枷鎖

(一)量子論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量子論是一團意義非凡的迷霧。量子論的奠基人之一尼耳斯·玻爾(Niels Bohr)曾說,“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沒有理解量子論”。儘管量子論至今仍然披著一層神秘面紗,但這並不妨礙它滲透到現代科技的方方面面。從電腦到激光,從核能到生物技術,從通信到互聯網,量子論無所不在。與牛頓宇宙觀的“原子決定論”完全不同的是,量子世界觀將宇宙描述成一個不斷進化的、包含著整體的、深層次聯通的自我組織系統,可以通過反覆試錯來探索未知。這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思維衝擊,甚至改變了整個物理學界的基本設想,許多科學家都對量子論持有深深的敬畏。

量子論的基本特徵是不連續性、不可預測性和複雜因果性,這澆滅了許多人試圖理解它的熱情。儘管量子概念誕生至今已有100年,但不可思議的是,它的一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不為大眾熟知。人們會津津有味的談起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頓的蘋果、瓦特的茶壺和愛因斯坦的小板凳。但對於量子論,恐怕“薛定諤的貓”的實驗思路,只有半個業內人士才會懂。人們傾向認為量子論是物理學科的高深理論,因此,用量子思維去思考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乍看之下總有些不切實際和誇誇其談。但是,身處量子科技構建的世界,如果我們不對量子思維展開廣泛探索,也許會走彎路、吃大虧,最終失去把握變革的主動性。

(二)不確定性是量子思維開啟的契機

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管理模式借鑑科學已經不是什麼新聞,當決策者面對不確定性問題,既可以用牛頓思維來思考,也可以用量子思維來思考。當選擇牛頓思維的時候,決策變成了數學題,一顆決策樹會開枝散葉,決策者必須假定一個確定的環境,才能採集環境中的數據,通過運算,不斷接近某一概率枝上的果實。這種串行思維總是將條件分解成簡單的邏輯,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然後預測可能出現的因果關係。然而,決策樹往往停留在書本中,實踐中並不好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們不能用製造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牛頓思維注重從過去看未來,量子思維基於未來看未來。當選擇量子思維的時候,決策者會看到環境自身的多變性,環境中所有要素的交互性,環境對一切觀察行為的反饋性,環境其實是一個生態,因此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一顆決策樹,決策似乎陷入迷茫。面對日益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線性預測的實際意義不再突出,我們實際上已經處於必須用量子思維來思考的環境,因此必須接受一個事實:未來不可預測,但是可以創造。決策者必須敢於創造,而不僅侷限於選擇,才能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謀得發展。

(三)任何理論都有其適用的邊界

組織之於經濟社會,應當用量子視角來觀察。對於物質而言,原子和電子是微觀的。對於經濟社會而言,企業和人是微觀的。物理學解決微觀問題要用量子理論,經濟學和社會學解決微觀問題,則需要量子思維。如若不然,則很容易觸及認知的天花板。在以牛頓思維為基礎的宏觀視角下,時空是絕對的,力是矢量,也是標量,總是能通過運算加總,因此整體等於個體之和。但是牛頓思維無法完美解釋微觀世界,人腦和石頭的最小單元都是原子,而原子是宏觀與微觀的臨界,要想解釋人腦和石頭的區別,必須依靠量子理論。換句話說,任何理論都有邊界,在邊界之外,與其困惑理論為什麼失效,不如及時轉換思維,尋找適用的理論。

經濟學之所以有宏觀微觀之分,就在於不同的視角下,理論的假設和推導都不同。用宏觀視角的經濟週期理論,無法解釋整體經濟下行時某些產業的逆勢增長,因為這屬於中觀領域。用中觀視角的產業邊界理論,無法定義一些新業態的歸屬,因為新業態在初期只表現為若干企業行為,屬於微觀領域。用微觀視角的市場均衡理論,無法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政府,因為市場缺陷需要“看不見的手”予以調解,這屬於宏觀領域。但是,就像用量子科技造出衛星,也需要用萬有引力定律將它送入太空一樣,我們需要的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選擇所需要的思維。

(四)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思維

後工業時代、知識大爆炸、人工智能替代機器人……當這些想象的“未來”已來,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像是一個“液態的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流動,不斷改變和升級,變成另外的東西”(凱文凱利)。無論是研究者還是管理者,都感到理論的捉襟見肘,傳統的理論已經越來越難以解釋動態和變化。正如牛津大學教授、量子管理提出者丹娜·左哈爾所指出的,在不確定和質變時代,我們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思維。

量子理論下的管理有著豐富的內涵,世界萬物互聯,產業隨需而動,企業聚變裂變,組織價值優先,個體靈性碰撞,文化利他主義,權威擁抱變革,驅動自下而上。

二、尋找量子思維與郵政業的結合點

(一)郵政和快遞企業並不是孤立的粒子

量子理論中沒有孤立的粒子,正如同郵政和快遞企業,合作的意義已然勝於競爭。牛頓理論體系中,原子是堅不可摧的最小單位,一個原子無法進入另一個原子內部,相撞時會各自彈開。郵政和快遞企業好比行業的最小單位,它們應該是天然的對手,不可能融合。但以這種思維,顯然無法回答“為什麼郵政和快遞、快遞和快遞企業之間要合作,怎樣加深合作”的問題。而在量子理論中,世界上沒有獨立的、固定的東西,能量相互碰撞時會融合,產生難以預測的組合和變化,衍生出無窮的新事物。郵政業的複雜程度今非昔比,任何企業都不具備包攬所有服務的能力。股權投資的普遍存在,事實上模糊了企業之間的邊界。在產業內,郵政和快遞企業的幹線運輸、末端投遞、基礎設施、智能快件箱研發等方面的合作,已經在微觀層面表現活躍。在產業間,與電子商務和製造業等上游的關係也從以往的單純買賣、互相擠壓利潤向一體化協作共贏轉變。企業之間通過資源共享,形成了無實體機構、以信任紐帶相連、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的虛擬企業,從而創造了更大的價值。這與量子論中能量產生的途徑不謀而合。

(二)寄遞網絡並不是能精準描繪的實體

量子是一種狀態,而非實體,正如同郵件快件移動時,寄遞網絡才清晰可見。費馬定律提到“光總是走最短距離”,光甚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在牛頓理論體系中,郵件快件當然也是走直線時,距離最短,效率最高。但在量子論中,光其實走遍了所有路徑,只是耗時最短的路線概率最大而已,這也是目前郵件快件寄遞的實情。當我們用郵局、快遞網點、分揀中心、幹線通道描述寄遞網絡的時候,其實只是在描述網絡的點、線的地理位置和相對位置,並非展現出了網絡的整體圖景,這跟我們看到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公路網不是一個概念。郵件快件不是光,其位移需要依賴交通工具等介質,郵件快件在水陸空中的位移,在各分撥中心的轉換,將各種概率都展示了出來,正是這些彌散開的概率,組成了寄遞網絡的全景。從量子思維角度看,寄遞網絡不是實體,它是各種概率路徑的組合,因此本質上是靈活的,有優化的空間和可能性。因此,如果我們還是用牛頓思維來理解寄遞網絡,那就沒有規劃的必要,實踐也會顯得沒有效率。

(三)變化才是郵政市場唯一不變的主題

量子行為不可預測,正如同搭上互聯網快車的郵政業,每個企業都可能是一隻振翅的蝴蝶。在牛頓理論體系中,整個宇宙都受3個簡單的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主宰,就像是被上緊發條的機器,穩定而自動運行。如果是這樣,郵政業有一部法律就可以了,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都沒有存在的必要。量子理論著名的密度矩陣方程表明,宇宙中的粒子呈現糾纏態,少數幾個粒子的變化會非常迅速地影響整個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郵政業近年來的變化:雙11雙12不僅迅速拉高了快遞業務增長率,早期曾導致爆棚爆倉;電子運單曾經是大客戶的專享,自快遞企業陸續推出手機APP之後,電子運單得以迅速普及;無論是生鮮寄遞,還是智能快件箱,總是實踐頻出、遍地開花。在互聯網深度介入郵政業的今天,蝴蝶效應十分常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難以預測。李克強總理曾說“互聯網+的未知遠大於已知”,這種不可預測,並非悲觀和掣肘。相反,它孕育著顛覆性的創新,是我們應當著力的方向,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向。很多人覺得現實一片迷霧,看不清方向,不知路在何方,人才又嚴重短缺,正是源自於這種不可預測性。從根本上講,不可預測性已經不可否認,強調對行業的完全掌控,對企業活動的無限干預,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有違趨勢。

(四)自組織促使郵政領域不斷髮散外延

量子世界是複雜的自組織系統,正如同郵政業早已成為眾多小微個體成長的平臺。在牛頓思維中,萬物的組織結構都是規範有序的。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著管理架構是固定的,基層的行為取決於高層的指令。但是,從郵政業近年來的變化來看,大發展和變化往往起源於小微的個體。例如,快遞服務組織以加盟起步,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形成全國數萬個快遞加盟網點,很多網點都經歷過經營者轉手、地址變化、員工流動等諸多“不穩定”的事件,但並未對全網產生重大影響。即便某些網點發生阻滯,也多是偶發的、局部的、可控的。近年來的眾包新業態,更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把原由快遞企業員工承擔的配送工作,轉交給企業外的大眾群體來完成,發展勢頭強勁,年增長率接近100%。這些實例,一方面體現出“基層自發、隨需而動”的特徵,另一方面又總是觸發監管層面 “該不該管、怎麼管”的思考,好像總有一些行為遊離在市場的邊緣。用牛頓思維解釋不清的這些事實,其實在量子思維裡有明確闡述。量子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是在不穩定的邊緣取得平衡。混沌系統各組成部分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互動地形成有序結構,說的就是自組織。自組織解釋了系統是如何自動地由無序走向有序,由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又由有序走向混序再走向有序。因此,企業在邊緣尋找新市場,領導者在邊緣引領發展,將小微的力量放到開放的平臺上成長,摒棄非此即彼的執念,是量子思維的自然推論,對郵政業極具啟發意義。

三、郵政業在量子思維下的進化方向

(一)業務領域沿產業鏈拓展,跨界破界成為常態

牛頓思維下,業務領域調整往往侷限在產業內。以往,郵政和快遞企業在業務領域的考量和實踐上,都表現出極強的市場細分特徵。郵政企業創造了許多概念,普包、快包、小包、EMS。快遞企業也有當日達、次日達、次晨達等服務選項。這種細分為產品創造了一個相對侷限的市場空間和營銷方式,在利潤空間足夠充分的初級市場,細分策略所向無敵,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類別及亞類別市場。但是從長遠看,市場細分有利有弊,甚至弊大於利,飽和的市場如果過度零碎化,則單個產品的利潤空間必然縮小,久而久之難以支撐一個產品和品牌的成長。同時,極度細分使得各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模糊,競爭優勢更無從談起。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戴維·玻姆(David Joseph Bohm)稱牛頓的原子論為“碎片化的病毒”,毫不客氣地批判了牛頓思維的侷限性。目前,極度細分的弊端在郵政業已經顯現,沒有多少消費者能分清快包和EMS,也沒有多少寄件人會特別在意次日達和次晨達的區別,統計口徑的頻繁變化也為數據資源的整理帶來了困難。

量子思維下,業務領域應當在產業鏈上尋求拓展。如今,快速更新和嘗試新奇的社會習慣已然形成,產品的生命週期日益縮短,擁擠不堪的細分市場不勝負荷,新品牌的機會越來越少。對於郵政和快遞企業,此時若要守住利潤陣地並尋求更多機遇,則必須把眼光移到產業鏈上來,通過嫁接上下游產業的優勢,跳出價格戰的怪圈。但是,跨界並不都是藍海,不能犯“東方遍地是黃金”的認識錯誤。同樣是跨界經營,有的企業碩果累累,有的企業卻傷痕累累。要想跨界成功,也要遵循量子思維:一方面,跨界可以體現在末端,好比小微在“混沌的邊緣”成長和興盛,是有步伐的轉型。快遞在農村地區深度對接農戶,做好農村電商一體化配送服務,實際就是末端的跨界。這種模式體現出量子的概率性,通過不斷試錯,自下而上地展開跨界的觸角。即便失敗,也可以迅速調整和恢復。另一方面,跨界可以基於核心地位來進行垂直整合或水平擴張,好比量子在能量激發下實現“躍遷”。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是跨界經營的猛獸,它們天生就有垂直整合的基因和能力。在郵政業所處的產業鏈上,我們常認為電商處於核心地位,其實這未免過於悲觀。畢竟電商離開了郵政快遞,也將遭遇致命打擊。順豐推出豐倉貸和訂單融資服務,直接切入供應鏈金融領域,就是基於核心地位開展的跨界創新。這種模式體現出量子的突變性,只要客戶的忠誠度足夠高,沒有什麼不可能。

(二)經營主體由競爭走向競合,聚變裂變激發能量

牛頓第三定律指出“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時存在,大小相等”。古典經濟學代表人物亞當斯密指出“效率主要來自市場的自由競爭”。這類思維很少強調合作,不僅沒有把企業當做一個團隊,也沒有把市場當做一個整體。“黑速遞”時代,郵政和快遞企業的競爭,沒有任何一方受益。價格戰持續升級的今天,快遞企業之間也深感疲憊。歸根結底,佔領市場的本質是爭取消費者,而不是消滅競爭對手。以往由利己主義主導的商業模式將難以持續生存。從宏觀看,一國只考慮自身貿易利益,擴大出口,要求別國貨幣升值,反過來會影響本國貨幣國際化進程,在資本領域失利。從微觀看,一個企業即便取得了壟斷地位,其壟斷利潤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無效的,不符合經濟學中的“帕累託改善”。因此,用牛頓原子論來模擬郵政市場經營主體之間的競爭,企業之間永遠無法聯繫起來,資源無法整合,整個郵政市場也就無法建立統一對外的組織力、行動力和競爭力。

量子思維下,世界是由量子所構成的能量波動糾纏體,有聚變也有裂變,因此即便是競爭對手,也可能成為客戶或供應商。在業外,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開始在廣告上合作。在業內,美國郵政與UPS、FedEx的合作是量子思維的典型,他們之間亦敵亦友,我國郵政市場經營主體應當辯證借鑑。美國郵政通過SurePost與UPS合作,通過SmartPost與FedEx合作,兩家快遞公司將快件遞送至收件人所在地的郵局,再由美國郵政將包裹寄給收件人。同樣,美國郵政也會利用UPS和FedEx的寄遞渠道處理部分城市間的業務,FedEx正是美國郵政一類郵件的主要航空運輸者。競合戰略在縱向和橫向市場上都能應用。從縱向看,企業與上下游關聯者之間共同開展市場調查、產品設計、規劃價值鏈、參與營銷,從而爭取多贏。從橫向看,同類企業之間共同制定產業標準、信守行業規則、開展技術攻關、分擔研發風險、結成戰略聯盟,從而獲得“1+1>2”的效果。

(三)寄遞網絡更加依賴大數據,路徑規劃動態靈活

基於牛頓思維構建的寄遞網絡是靜態的,無論全國網絡、區域網絡,還是最後一公里,都規劃得非常嚴謹。在數據資源存儲和計算速度受限的年代,這種網絡簡單、守規則、便於控制和管理。一方面集中了郵件快件分揀量,方便了機械設備的使用;另一方面減少了經傳頻次,整體上加快了運輸速度。但是,靜態的寄遞網絡無法做到準確實時的動態路徑規劃,因此無法避免效率損失。靜態網絡上承載的郵件快件數量越大,損失的效率就越大。對於年業務量超過300億件的我國快遞業,傳統的靜態路徑規劃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效率提升的要求。例如,整體看,隨著一批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淘寶村的興起,以往基於行政區劃和交通樞紐地理位置的網絡設計,與郵件快件流量流向之間的匹配程度降低,一些網絡節點的選址目前看來需要調整。局部看,在體現“即時”特徵的同城直送市場,傳統寄遞網絡已經無法和閃送等新業態企業比拼響應速度和全程時限。隨著海量存儲解決方案的不斷升級、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加速普及,靜態寄遞網絡的轉型有必要,也是必然。

量子思維下,物流不是線性的,而是面的,甚至立體的。這種物流技術叫流體物流。交通網絡和車輛、飛機、船舶等運輸工具只是實現“物的位移”的手段,目的是解決供給與需求的空間隔離。真正能夠提升配送效率的,是基於大數據運算得出的信息和指令。未來一定是萬物互聯的,其核心是任何設備、事物都能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流動的貌似物品實則數據,因此,寄遞網絡的變革首當其衝。起源於量子思維的蟻群算法指出,螞蟻找到最短路徑要歸功於信息素和環境,將蟻群算法應用於寄遞網絡的路徑規劃領域,意味著只要環境參數可以轉化為信息,每個郵件快件的配送線路都可以動態定製,實現路徑最優。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採用了基於蟻群算法的運輸管理軟件,每年至少節約了1000萬美元的成本。此外,更多地依賴高科技,也會使寄遞網絡更為柔性。例如,先進的裝載分析技術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空載,提升整體網絡效能。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AR),使用戶能夠更真實地看到物品配送狀態。這種能靈活調整、與環境對話、用戶參與式的寄遞網絡,正是量子思維引領的方向。

(四)企業結構和管理去中心化,自組織特徵更明顯

受牛頓機械決定論的影響,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往往是縱向延展的,自上而下實行統一直線控制,主要價值觀是效率。這種組織結構設計理論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書中通過制針案例說明了勞動分工是提高效率的關鍵。直線式組織強調秩序和規則、穩態和結構、權威和可控。儘管它看起來像個整體,輪廓分明,條理清楚,但缺乏彈性和靈活性,在環境變化時不能及時調整。郵政企業通過“子改分”,確立了以利潤為導向的財務管理體系。利潤源於市場,但由於郵政企業的管理層級仍然較多,決策過程長,創新較慢,對市場的反映仍不夠迅速。快遞企業,無論是直營制或加盟制,目前來看市場觸角都比較靈敏,主要原因在於實現了權力分散,地方市場的開拓決策大都由一線管理者做出,極有潛力向量子組織轉變。

如今,量子組織已經比較常見。如日中天的互聯網企業阿里、騰訊、亞馬遜、蘋果、谷歌,還有傳統行業中轉型成功的華為、海爾等,都具有量子組織的特徵,突出表現為“基層組織混序管理,自下而上創業創新”。從組織結構來看,量子組織的結構沒有固定範式,畫不出精確的組織結構圖。直營、加盟、混合制並不重要,關鍵是去中心化、扁平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反饋迅速等優點。未來,郵政和快遞企業總部層面可以負責平臺,各區域管理者作為獨立創業者運營小微末端,每一個小微直接面對用戶,感知需求。從人員管理來看,組織尊重個體的力量和群體的智慧,具備人才合夥意識,推崇信任文化,保障員工話語權和參與權。UPS嚴格實施TLA(Talk,Listen,Action)制度,規定主管每年至少一次和直屬員工面對面溝通,員工說、主管聽,並針對問題採取行動。這種管理模式值得我國郵政和快遞企業借鑑。從發展理念來看,量子組織推崇變革與創新,追求躍遷式成長,郵政和快遞企業也應當告別在老舊軌道上擴張發展的直線性思維,努力與相鄰產品和服務市場構建共生軌道。

(五)行業治理走向多元合作,參與主體良性互動

牛頓思維重視定律、法則和控制,因此行業治理以政府為主,政府為了維持治理的高效和政治穩定,會以部門和職能為導向進行治理,不斷強化對稀缺資源的配置能力。在工業化時代,政府是公共服務唯一供給者,許多政府機構的存在就是為了壟斷某行業,其他市場主體是政府的對立面,這也是郵政部門曾經走過的歷史。然而從國際層面看,郵政已不再是壟斷行業,快遞服務的競爭熱度前所未有,歐盟國家甚至在普遍服務領域也引入了競爭者,整個市場湧現出眾多的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具備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前提。從我國情況看,郵政行業管理體制與業情發展大體適應。推進多元合作的行業治理模式,絕不是對既有模式的改弦易轍,而是要更大程度地調動各方積極性,藉助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不斷提高治理的科學化、現代化水平,確保整個行業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量子物理描述了一個參與式的宇宙,生命體都要為自己參與創造的環境承擔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城市治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要在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之間建立有機聯繫”,這對於行業治理同樣有啟發。量子思維下,郵政管理部門只是多元治理主體中的重要一元。要做好對市場主體海量經營行為的全程監管,就必須對企業和公眾等社會自治力量進行引導。一方面,縣及以下郵政監管力量不足是實情,必須由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參與治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在眾包配送等新業態“要不要管,怎麼管”的問題有法律答覆之前,涉及安全和服務的問題必須依靠自治,特別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有效減少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在包容審慎的前提下,實現企業自律前移,政府監管後置,治理成閉環。郵政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監管部門必須扣實“包裹社會化的物理位移”這一基因,以管好閘口管好平臺管好新生事物,以行業共治為抓手借力而行,如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四、運用量子思維,雄安規劃可以先行實踐

(一)末端建設將是顛覆性的創新,絕不是既有模式的簡單複製

對於郵政業而言,要在白紙一張的雄安新區做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末端的進入方式。目前針對雄安的地質研究表明,雄安地下百米以內結構均勻,工程條件好,中深層地下空間可用做地下交通、物流通道建設。地下通道可以實現立體開發,其節點數量遠遠超過地上交通,這意味著地下寄遞網絡可以實現量子化的動態靈活,末端網點建設的既有模式也不會允許完全複製到雄安。在地下運輸郵件快件並非空前,倫敦地下21米深的地方曾有過一條全長37公里的“郵局地鐵”,於1927年首次開通,是首個無人駕駛的電氣化鐵路。最繁忙的時候,它每年可遞送14億封信件。可以預想,雄安的地下物流通道一定比上世紀的水平更為先進,科技含量更高,郵件快件有望通過信息識別和自動路徑指派,直接到達收件人所在地的智能終端,全程不需要電動三輪車,甚至不需要收派員。因此,在末端建設規劃上,全行業應當更加關注雄安地下交通物流通道的建設模式,思考對接策略。一方面升級智能終端,研究移動點部運營的可行性和模式,完善收件功能,實現隨寄隨取。另一方面思考傳統末端網點的改進途徑,更好發揮分揀配送和存儲的綜合功能。

(二)空間佈局要直接嵌入城市規劃,行業能與環境和諧對話

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我國郵政業規劃主要為5年規劃,重在規範市場、引領發展。政企分開以來,郵政管理部門進行了“十二五”“十三五”這兩輪密集的規劃工作,也與國家規劃綱要、國務院重點專項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進行了充分銜接。但按照《城鄉規劃法》,城市總體規劃期限一般為20年,與5年規劃的時間不完全同步,致使郵政業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銜接並不緊密。量子思維強調事物與環境的對話和融合,具體到雄安郵政業規劃,首要的就是郵政業空間佈局要在城市規劃中有所體現。目前郵政業的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各地規劃對於空間佈局的考慮,主要體現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航空快遞樞紐、郵件快件進出境通道等方面。這些內容如果不在城市規劃中體現,後續推進恐有難度。因此,雄安郵政業規劃編制應儘早與雄安新區規劃工作營建立工作溝通,推動相關諮詢機構和行業重點企業做好前期預研,避免提及規劃就一味“圈地、要錢、要政策”。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將雄安郵政業規劃做實做精。

(三)行業以平臺模式集聚和配置資源,小微個體自由創新成長

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我國郵政業基礎設施的共享程度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一方面,郵政網絡在區域和城鄉間的基礎設施規模、佈局、技術等級等方面差距較大,自身開放程度也較低。另一方面,重點快遞企業這些年競爭激烈,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封閉、自成體系,重點城市寄遞網絡存在一定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這些都與雄安新區集約高效的建設模式不相符合。量子思維是一種站在未來看未來的思維,儘管目前以企業各自為政的方式在雄安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通過契約方式、聯盟方式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寄遞服務需求是長尾的,隨著新零售的發展,觸發寄遞需求的場景會越來越多,未來的市場規模很難精確預測。要想保證郵政業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承載需求,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集約發展,最好的辦法是打造“平臺+小微”的發展模式。雄安郵政業要體現平臺功能,基礎設施要以最低的密度實現最廣的覆蓋程度,做到統籌佈局、資源互補、共同開發,平臺上所有資源都是開放的,沒有“部門牆”和“流程桶”,小微主體可以更加專注地面向用戶開展創新,實現經濟資源的規模化共享和高效率的商業收益。

量子思維淺議郵政業嬗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