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見證,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是幸福的。

漢口有些經典老建築,在歲月的長河中,見證了武漢的興衰鉅變。經歷過風雨的漢口,也使得這座城市充滿著獨有的情懷。

1861年漢口開埠至上世紀50年代,這一時期租界、金融、宗教、外交、民居、工商業等歷史老建築的組成,使漢口湧現了一批羅馬式、哥特式、俄國式和日本式的建築。

誰是它們曾經的主人?如今,它們又有怎樣的用途呢?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江漢關大樓作為武漢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漢口租界的核心建築,已矗立近百年。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江漢關大樓,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江漢路和沿江大道交匯處,南臨長江

這座歷經百年風霜的江漢關大樓原是海關辦公大樓,曾經這裡是稅收僅次於大上海的內地口岸,見證了漢口風雲歲月裡的傳奇。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江漢關,1924年建成新大樓,此為1931年江漢關背影

樓內精雕細琢,收藏了超過3000件歷史文物,將整個大漢口的近代史一幕幕的呈現在眼前。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圖:攝影部落@古巴戰士

建築底層莊重厚實,中上層高聳典雅,大樓內部裝修華麗美觀……據說這棟建築當初耗資達60.21萬兩關平銀,而當時江漢關一年的關稅也只有100萬兩至300萬兩。

可以說江漢關大樓無論從外觀還是建築質量,都堪稱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圖:斑馬

它曾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的見證,也是中國從閉關自守走向開放包容的載體。現在的它在武漢的海關前就像一個忠心耿耿的哨兵,守衛著大武漢。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德明:英語 “終點”(Terminus)的諧音,含意是:京漢鐵路以漢口為終點,四海旅客以 " 德明為“終點”。

史錄 1949 年前在此下榻的政界名人有:蔣介石、李宗仁、程潛、白崇禧、唐生智等,上個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來華訪漢的各國首腦幾乎都到過這裡。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美籍華人女作家聶華苓在她的著作《三世三生》裡寫她小時候 ( 1927 年前後 ) 住漢口洞庭街 ( 舊名兩儀街 ) 舊俄租界,常常從德明飯店門前過,“進出的盡是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 ……”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飯店建築由法商所建,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建築,屋頂構尤為別緻,採用覆鬥形式形鐵皮瓦屋面,坡度很大,彷彿一反撲著的“鬥”一樣,鐵皮瓦面上貼瀝青油氈,塗以黑色。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1914年建成的它,經歷了1984年和1992年兩次合資改制。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這裡依然是武漢最火的酒店之一。江漢飯店接待的外賓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20多萬人次,是湖北省第一家接待外賓最多的飯店。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而再到漢口尋訪這座曾經武漢最奢華的酒店,站在門口,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商名流在此揮灑著金錢極盡紙醉金迷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漢口聖母無原罪堂,又名漢口“法國堂”,過去是位於漢口法租界內專供外僑使用的小型天主教堂。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1910年,湖北東境教區的田瑞玉主教委任法籍教士丁壽負責修建此堂,花費1.2萬兩白銀。

整個教堂內部是神秘的地中海藍,藍色的星空頂,華麗精美的哥特式裝飾,只因原教堂主奉的是聖母瑪利亞,而藍色是聖母的顏色。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教堂與神曲酒吧的組合,形成一種張揚而華麗的風格。這種創意來自它的老闆,武漢的知名設計師袁駿。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 曾經的神曲酒吧

曾經,它原是專供漢口租界內外僑使用的天主教堂,俗稱“法國堂”。後來幾經易主,1997年,對漢口原租用區老建築情有獨鍾的這位袁駿設計師,想要學北京和上海,用創意改造老房子。

他沿著江邊巷口一路走進來,最終在車站路這座教堂前駐足:就是它!他還給它取了一個散發著宗教氣息的名字:神曲。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從教堂到酒吧,再從酒吧到教堂,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是,它依然為不少人提供了一處精神上的棲息之所。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被稱為武漢街頭博物館的黎黃陂路,至今仍保留了大約17處租界時代遺留的歐式建築。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紅色的磚牆,米灰色石頭臺階,雕刻裝飾的外簷,強烈的色彩,誇張而不拘一格的裝飾…走進去可以看到地板、樓梯和扶手都是木質的,刷著暗紅色的油漆,幾乎是沒有什麼改動。

這所舊址現在一樓是一所藝術空間“美蓮社”,牆壁上掛著版畫作品,吸引藝術收藏愛好者駐足。二三層依然還有居民居住。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1949年的漢口人就在這裡出生。可見這裡不知曾經迎接過多少新生命,為多少人治癒過病痛。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高氏三代全家福(1934年)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古希臘建築風格大樓漢口匯豐銀行,等腰三角形巴公房子,武漢近代建築中的經典之作武漢美術館……現在的他們有的仍然在歷史橫流中艱難維持原樣,有的成為街角轉彎的咖啡店,有的搖身一變為博物館……

不管時間如何流逝,這些老建築們都在默默見證漢口的成長。

為什麼老建築漢口居多?

只因漢口歷來是上層社會的屬地,並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中心地段吸引著無數上流人士在這裡盤下土地蓋上建築,而精武路歷來是“楚中第一繁盛處”漢口的中心。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從越秀項目透過武廣角度俯瞰整個漢口

精武路本是京漢鐵路旁的一處無名荒地,上個世紀30年代初,操練武術的漢口精武會操場遷至此地,此地故得名精武路。它南邊緊鄰江漢工人文化宮、武漢劇院,北端緊接著新華路體育館,街外就是寬敞的解放大道。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可以說武漢是湖北的中心,武漢內環是中心的中心。精武路作為漢口中心城區最先發展起來的區域,短短几十年間,面貌一新、身價倍增。

而有一棟新的建築,在漢口中心精武路邊拔地而起,為武漢人展開新的城市畫卷。

它就是——全球知名地標設計者福斯特華中首作擇址精武路,建造的越秀國際金融匯。在“楚中第一繁盛處”精武路追求舒適居住環境時,也以建築復興,開創城市未來編年史為使命。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除了曾是劉歆生的私家花園“西園”,而今是城市公園生活全民夢想的33萬方中山公園,在越秀·國際金融匯還能悠享小南湖公園、噴泉公園、寶島公園的綠韻環繞,讓你有更好的環境慢下來去生活。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從越秀項目俯瞰中山公園

上世紀50年代起,新華路客運站承載了武漢人一代人的出行記憶。而今天的精武路,輕軌1號線、軌道2號線,地鐵7、13號線在建,無縫對接天河機場、三大火車站;另外還有50多餘條公共交通路線,接通全城。

如今,越秀·國際金融匯傲據武漢城市地理、經濟、人文三心正源,將榮光繼續傳承:解放大道與新華路交匯金融十字街,緊鄰武廣、國廣、江漢路商圈,500餘年漢口歷史精華都凝練在這裡。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90年代,一群獨具開拓精神的武漢人在精武路“設計”出香滿全國的經典漢味。如今,全球知名地標設計者——福斯特華中首作擇址精武路,成就經典封面地標:三段式立面格局、挺拔有序的線條、大面積麗晶玻璃立面,致敬精武路精神,煥新城市未來。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新世紀之初,池莉的《生活秀》讓漢口的市井與風情吸引全國目光。若干年後,越秀·國際金融匯成為新漢口風情的代言。城市內環資產高地,成就財富階層爭入的城市精神屬地。進階式社交圈層,不止於過往,更為你開拓更大的資源版圖。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精武路作為社會名流關注的城市中心,承載著經典建築傳承的歷史使命,越秀·國際金融匯將傳承漢口經典建築的文化底蘊,以匠心打造新時代的建築標杆,向城市經典致敬。

越秀·國際金融匯,富集世界500強國際商務集群、港派奢宅、頂奢服務式公寓、超定製商街……近期也已推出建面約100-160㎡限量經典戶型,敬請關注。

漫步老漢口,尋找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建面約160㎡戶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