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當面嚴厲地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桃子66002648



過去人常說“人前教子,背後說妻”。意思是要給妻子留足面子,而小孩子,正是學規矩的時候,給他教訓,自然他就記住了,下次就不會再犯了。但現在的教育理念是給孩子也要有足夠的尊重,只有你給了他尊重,他才可以做到自尊,對於犯了錯誤的孩子也要讓他感覺到尊重的接受批評意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父母,我猜想也是遵從這樣的理念,努力想要給孩子營造一種信任尊重的環境。



但問題是,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努力這樣做。我們所處的環境卻是我們無法主宰的。別人當你面批評孩子,不外三種情況:一、孩子的老師不客氣的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二、自己的父母語重心長的警告你,孩子這樣的情況再不管就晚了;三、不相干的陌生人因為具體的事或者純粹就印象“好心”告訴你,你家孩子怎樣怎樣了。



面對這三種情況,處理方式當然不同。你需要面對的是兩方,一是批評者,一是孩子。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傾向於主要面對誰,這個方向也就決定了,孩子對這件事的認知,感受。上述三種情況,我一般會確定以誰為主,如果在學校,那就以老師為住,我和孩子一起聽老師教誨,如果在校外,也是以我為主,我來傾聽孩子遇到了什麼事。



很多家長會說,你看這件事本來就是誰對,誰不對,他怎麼不講理啊。要知道,對錯其實是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看法。就像是一件物品,一面是紅,一面是黑,看的人角度不同,可能觀點也就不同。所以,如果遇到問題執著於確定誰對誰錯,你在開始就錯了。解決一件事,本質上是讓雙方都接受。



如果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會不會覺得沒面子,好像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遭到否定呢?如果是這樣,家長首先看看你是不是不能接受別人對你自己的否定?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不能被批評的人,不管孩子是否做了應該被批評的事,家長從內心都是想要辯解的,這個時候,你是站在了孩子一方。不管你是否真的去維護孩子,批評的一方很容易跟你形成對峙之勢。



所以,既然批評的事情已經出來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實事求是的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過程,一定要給雙方表達的機會,尤其是孩子,很多大人溝通起來,就忘記了小孩子也需要發表意見,大人自己你一言我一語就把問題解決了,孩子反倒成了局外人。讓雙方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自己當時想要做什麼,包括自己的心情都可以表達,表達的過程,也是雙方進一步瞭解的過程。很多時候,在講述的過程裡雙方就消除了誤會,也許是對方覺得小題大做,也許是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造成了麻煩。



如果雙方情緒都很強烈,根本無法坐下來進行溝通。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大人直接把自己的小孩訓一頓,以顯示自己的大度。即便孩子真的錯了,孩子一時不能接受,對方氣勢又很強,也不要逼著孩子認錯。我自己解決這方面糾紛的經驗就是,微笑是最好的武器。輕輕的拍拍孩子的肩膀,對著大人笑笑,說,你看看這孩子,給你添麻煩了啊。就可以了,孩子的情緒我們回去再處理。



如果孩子因為受了別人的批評覺得很委屈,情緒很大,甚至一直在大哭。我們一定要把他帶離現場,再一五一十的細問當時情形。對孩子的委屈給予足夠的認同,甚至可以說,呀,如果是我,也會覺得傷心死了,等等。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的平復下來之後,在根據情形去引導,有的時候以孩子的認知不能接受的事情,只是缺少了通向理解的步驟而已,我們做家長的要不嫌麻煩,把問題層層分解,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即便是受委屈,也學著站著他人的角度看這件事,並且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我們要如何處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程度問題,“嚴厲”,嚴厲到什麼程度呢?有的人會說,大人的態度會讓孩子心生恐懼,所以首先要保護孩子,給孩子安全感。我覺得這跟當時的情形有關係,如果真的到了聲色俱厲,那個出發點就不是批評了,這時候保護肯定是我們家長的第一選擇。否則的話,還是讓孩子去感受外界的各種態度,畢竟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將來孩子也要面對這樣的環境,只要讓他明白,別人的態度不是左右你行為的尺子,具體的事情給人的感受才是。



所以,如果別人當著你的面批評孩子,不要擔心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我們要把這樣的衝突當成一次寶貴的經驗,教給孩子應對更多的複雜問題,讓每一次可能的傷害,變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


妞媽育兒記

身為父母,每個人都不希望別人當著自己的面批評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否真的很嚴厲,這直接關係到自己的面子問題,更關係到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形象”,特別是在中國這個把面子看得非常重要的國家。

但是,這種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真不少見,真遇上了,怎麼處理更穩妥一些呢?這裡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

1. 首先還原真正的事實是什麼

事實最有力量,有人當面批評孩子,事實真的是孩子做錯了嗎?還是一場誤會?作為父母的,首先要冷靜下來,分析真實情況如何,

而不是看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就惱羞成怒,大發雷霆,這種做法反而讓自己顯得沒教養,也更“沒面子”。

對孩子而言,父母在事情面前能否得體的解決問題,這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模仿的一種方向。所以,得體,瞭解問題的真相是什麼,再來尋求解決之道,既顯示了自己的素質,也讓孩子學習到在問題面前不要慌張的解決之道。

2. 對孩子的教育保持如一的原則

無論任何時候,你的態度對孩子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模稜兩可的態度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也不利於他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原則。不管是不是遇到嚴厲批評的時刻,還是在平時的教育中。

如果別人批評得對,那該糾正的還是得告訴孩子你錯了,保持平等的交流態度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而不是居高臨下隨便大聲呵斥;如果不是孩子的錯誤,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沒關係,那只是一場誤會,解釋清楚就好。

在這中間,平等的態度非常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像朋友一樣始終如一陪在自己身邊的,無論是遇到問題還是自己得到獎勵,都可以一併承擔和分享。


超級爸爸

當自己的孩子被人嚴厲的批評,父母心裡肯定不舒服。遇到這樣的事,父母首先要做的是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覺得很沒面子,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遭到了否定,很憤怒?如果我們自己就是很難接受別人批評的人,我們很容易就會陷入和對方的爭執之中。

當孩子受到嚴厲的批評,我們需要冷靜下來,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個過程需要給雙方表達的機會,不要忽略了給孩子平等的表達機會,如果父母站出來直接解決,一方面會遺漏很多信息,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大人的庇護。其實一件事情很少只是一方的問題,我們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所以有時候不必執著於對錯,嘗試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時,重要的一步是讓雙方把自己認為發生了什麼、自己當時的想法和感受都儘量清晰的表達出來,這樣的表達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而且彼此的情緒也能得到緩解。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但也需要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孩子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的挫折,這樣的衝突會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幫助孩子學會勇敢的面對並且解決衝突。


蘭海

我兒子讀小學一年級,老公有一次去接他放學回家,去晚了點,看到一箇中年婦女在那當眾大聲吼我兒子,兒子嚇得直哭。老公馬上上前瞭解事情的原委,原來是在準備放學時,那位家長在教室窗外看到我兒子在和她兒子推搡鬧著玩,她覺得我兒子影響了她兒子聽課,於是就那樣當眾大聲責罵我孩子,老公也沒多說就和那家長表示歉意,說小孩之間的玩鬧很正常沒必要太計較,說她這樣在公眾場合罵孩子不好,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誰知她竟不理解,反而變本加厲起來在那吵鬧,怎麼都說不通。我老公生氣了就對著她兒子也吼了一句,嚇得她兒子躲到她背後,我老公說,你看,如果我也用這種方式對你的孩子,孩子心裡怎麼想?你怎麼想?她瞬間就啞口無言了,覺得理虧就帶著她孩子灰溜溜的走了。還說要告訴班主任去。

再後來我們仔細問了兒子,他說是他同桌先對他搞的小動作,然後他才和對方逗弄起來。唉!


淡然一瞥__

沒有如果,因為這個事情我剛剛經歷過。

只能說,現實中,你的反應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快。

我的女兒玥玥五歲半,特別喜歡彈鋼琴。

上了十幾節課了,老師教的很有耐心,女兒很喜歡她,練琴也特別有動力,每次上課都是開心的進教室,開心的上完課。

可是,這個老師因為個人原因,離開這個培訓機構了,不能教她了。於是,學校又給調換了一個老師。

玥玥本來就有些不開心,因為她喜歡的老師不在這裡了。

因為這,我特意對她進行正向引導。

我提前帶她來學校,讓她在門外看這個新老師教課的模樣,對她說:“玥玥,你看,這個老師教的多認真呀,還會手把手的教小朋友彈琴呢!講的多細緻呀,書上還記著重點的知識點呢……”

玥玥聽我這樣說著,心情好多了, 然後等到她進教室上課後的五分鐘,居然讓我相當無語!


玥玥進來後,坐在琴凳上彈了兩下鋼琴。

這個新老師馬上特別嚴肅的說:“誰讓你彈琴的?我說開始了嗎?老師沒讓彈就不許彈,知道嗎?!

玥玥一下就特別拘謹起來,馬上把手放下了。

然後開始複習上一次課程內容。

玥玥彈琴時,老師說:“那個手,怎麼放的?都快趴在鍵盤上了?這是彈琴的姿勢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

玥玥嚇得馬上把手腕抬起來繼續彈。

老師在她彈的時候,嘴裡吧啦吧啦的說著:“來學琴就得聽老師的話,遵守老師的規矩,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跟著我就得遵守我的要求……”

玥玥彈完了,腿往另一條腿上搭了一下。

這個我要解釋一下,平時練琴老師都會在她腳下面放一個琴凳,因為她年齡小,腳丫夠不著地。可是這節課沒放,玥玥的腳懸在那裡難受,就那麼動了一下。

然後,老師發現了,厲聲說:“怎麼啦?腿在幹什麼?還想搭二郎腿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放鬆的?!……”

我當時很“愣”的看著老師從嘴裡不斷的冒出各種各樣諷刺的話語,沒來得及反應。

可是玥玥已經接受不了了,“哇”的一聲就哭著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說:“我再也不學鋼琴了!”

老師看著玥玥的背影居然說:“這孩子脾氣還挺大!這抗挫能力太弱了吧!

我看到女兒這一哭,頭腦瞬間清醒了。

我對老師認真而嚴肅的說:“老師,我不知道我女兒一進來給你留下來什麼壞印象,她從進來到現在跑出去,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你說的一大堆話裡面,沒有一句好聽的,都是批判和指責!本來換了新老師,她就有情緒,我剛剛還在引導她接受你,看著你教課對她說這個老師多細心!可是您呢,剛第一次教課,即使有規矩有要求,能不能語氣緩和一些?能不能喘口氣再說?我女兒從小到大沒在這麼短的時候收到這麼多批評的話!你說她抗挫能力弱?你瞭解她嗎?你才第一次見她,你憑什麼隨便給她下定義?就您剛剛說的這一大串話,換做一個大人也要好好消化一下吧!何況這麼小的一個孩子?!”

老師聽了我的話,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堅持說:“她姿勢不對,我還不能批評了嗎?

拜託!

您那是批評嗎?您那是冷嘲熱諷吧?!

姿勢不對,要把手腕太高!——這是糾正。

什麼叫“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這是正常的批評嗎?你就是這麼被批評長大的?所以習慣了這種批評嗎?

在我有權利選擇老師的情況下,我堅決不讓我女兒跟著這樣的老師上課。

萬一學會這個老師的說話方式,那真是太悲催了!


過了一個星期,又換了一個老師,女兒很拘謹的進去,因為上次有了些陰影。

可是,沒到十分鐘,女兒就被老師逗笑了。

這個老師要求很高,比女兒的第一個老師要求高多了,可是他會正面的提出要求

,而不是冷嘲熱諷。

他會握著女兒的手腕,教她手腕的動作怎樣是正確的。

他會給女兒演示手的抬起落下,力度如何把握鋼琴聲音是優美的動聽的。

所以,現在女兒依然開心的去學鋼琴,開心的和老師再見。

回想那件事,那短短的幾分鐘,我並沒有在老師批評女兒的當下,做出反應。

也許,我在老師剛剛說出一兩句過分的話時,我就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讓老師有所收斂,女兒也不會那麼傷心的哭那麼久。

但是,在事後,我對女兒說:“那個老師教課方式很不好,媽媽也很不喜歡,她的說話方式也很糟糕,我們不跟著她學了。媽媽再幫你找個好老師。”

我雖然當時沒有保護女兒,但是我站在了女兒的同一戰線,讓她知道我理解她的傷心,我認同她的感受,我為了避免她再受到傷害,給她想解決辦法。


有人說,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說點重話,這樣抗挫能力強一些。

抗挫能力是要培養,卻不是讓最親的人說出傷人的話。

自殺的孩子,大家都說是因為心裡太脆弱。可是,

大多數自殺的孩子,是因為背後沒有一堵為他擋風的牆!

在學校挨批評之後,回到家會受到雙重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找不到安慰,得不到支持,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才會如此。

但是,一個有足夠支持的家裡,即使在外面受再大的風雨,他也不會輕易放棄生命。因為他知道家裡有愛他的人,有支持他的人,即使他再差,爸爸媽媽依然和他站在一起,給他力量,給他安慰,和他一起想辦法幫他度過難關。

而且,在孩子成長中,有很多過程都可以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爸爸媽媽老師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但絕不是,看著孩子遇到困難,然後冷眼旁觀,甚至說些刺激的話,來讓孩子成長。

這種成長,是多麼痛的成長!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回來的路上,有個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說,小石頭是“小偷”,我感覺很詫異。孩子哭著告訴我,她把已經交給組長的卷子悄悄地拿回來改了,她想起來一道題做錯了。我才放下心來。

之後,又有小孩子用“小偷”稱呼孩子。我去找老師溝通,溝通的結果很不好。老師當著我的面,嚴厲批評孩子。但是,我沒有心情和情緒再繼續溝通。回家後,我告訴孩子,第一,這件事馬上就會過去。很快他們就會忘記這件事情。第二,你違反了考試規則,這是你的錯誤。第三,媽媽絕對相信你是很好的孩子,你只是想考個高分。媽媽特別欣賞你,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你自己一個人讀書的姿態。

然後,我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大聲給她朗讀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親人永遠愛你相信你,一切坎都是路。

親愛的孩子:

在某一天回家,你告訴我有老師說你是“小偷”,媽媽明確告訴你,第一你不是,第二,經過媽媽事後瞭解,老師的用詞是“偷拿”,意思是“偷偷地拿”。為了若干年後你記得這個教訓,媽媽覺得有必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出來。



在數學考試的時候,組長已經收了試卷,而你突然想到某個題目自己做錯了,擅自拿回來去改正。作為學生來說,你的錯誤確實比較嚴重,這個交上去再拿回來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誠實的。也許,你根本就不曾意識到這個事情對於一個學生的嚴重程度。所以,老師當眾批評你“偷拿”,媽媽沒有異議。但是,就是這個用詞,在經過轉換後,成為“偷”。



後果很嚴重。

所以,孩子,你必須承擔這個結果的一部分。雖然,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性質多惡劣的錯誤。但是,錯了終究就是錯了。它,確確實實的是一個錯誤。


在小課桌教室裡,幾個小朋友聯合起來,打著老師的名號,喊你“小偷”,你特別傷心,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既不辯駁也不吭聲,你就那麼一個人坐著,捧著一本書,度過了那個時間段。聽起來很傷感,也很心痛。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其實媽媽的眼睛是溼的。



但是,雖然痛,卻也足夠清醒。這個世界上,你所犯的錯誤,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會包容你且幫助你改正,沒有任何理由。僅僅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但是,你必須得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包容你並且因為你是一個孩子,而去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你,僅僅是我們的孩子。如果別人把你當作孩子,那是他人的情懷和修養,我們不必強求。所以,你不僅得深刻地記住,這件事情所給你帶來的傷害。並且,在今後的生活裡,這件事情痛徹心扉地給你上了“規則”一課。



不過,你要記住傷害的不僅僅是你。如果說,有一個人比你更難過,心痛、輾轉反側,那就是我。


記得,孩子。

我很欣賞你在別人圍攻你的時候,雖然一言不發但是能夠拿起書去閱讀的心境。畢竟,這個世界,有些傷害是猝不及防的,我們唯有做的就是就是讓自己強大。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相信你!


我大聲地把這封信讀完後,孩子說,媽媽,我也愛你。這就夠了,果然,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孩兒她媽

我也說說我遇到的事。我二嫂的孩子四歲,我的寶寶一歲兩個月,本來兩個都是小孩子,那天我帶著寶寶去她家玩。她的孩子一開始跟孩子玩的很開心,可是不知怎麼的就來抱我家寶寶,他又抱不動,我明確告訴過他不能抱,因為你小,怕兩個人一起摔了。他就放放手讓我的孩子站著,孩子剛會走路,站得不是很穩,直接向後倒下去了,砸到後腦勺了,我心疼死了,二嫂就像沒這回事一樣。我現在都不怎麼帶寶寶去她家玩了,是不是我太小心眼了


螞蟻小仔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我一定會請他立刻停止。

如果真的是我的孩子錯了,請和我這個家長說。我的孩子我會來教育他,請不要當著孩子和我的面嚴厲的批評他。我教育孩子也只會在家裡,不會在公共場合,因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

如果不是我的孩子的錯,搞清楚原委,我會要求對方向我的孩子道歉。

曾經看過一個人的的經歷,他非常的感謝父母在自己無助的時候站在身邊支持他。這個年輕人上小學的時候語文成績並不是很好,尤其是作文總是寫不好。老師叫來了家長,家長就提出要不要給孩子上個語文輔導班?結果招來了老師帶有羞辱性質的惡毒刻薄的話語,當即孩子媽媽帶著這個人出了老師辦公室,留下孩子父親和老師理論。

在辦公室不遠的地方,孩子可以聽到自己父親和老師爭執的聲音,家長要老師尊重孩子,他並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

孩子媽媽也一直安慰自己的小孩,告訴他會請輔導老師來幫他提升語文,教他怎麼寫好作文。這個小孩永遠記得在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爸媽對自己的支持。

我的小孩子做錯了,請告訴我,我會教育好她。其他人請保持界限,不要在我的孩子面前指手畫腳。


寶貝愛吃

記得我家大兒子五歲的時候,那是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婆婆和我老公我們三人帶著孩子在球場玩,我和我兒子先到球場門口的健身處玩,這是跑過來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衝著我兒子就喊:你有病啊!我和兒子都有點兒莫名其妙,但是沒理那小孩。沒想到她又衝我兒子喊了一聲:我說你呢,你有病啊!我就問了一句:兒子你認識這個小朋友嗎?。我兒子說不認識。我回頭看了一眼,可能是小孩的姥姥姥爺吧一直在旁邊站著,並沒有阻止小孩罵人的舉動。於是我有點不高興但沒表露出來只是帶著兒子離開了。到球場有一個小男孩的球提到了我們跟前,我兒子就回踢了過去,那小男孩還挺有禮貌對我兒子說了聲謝謝。沒想到那個無恥的小女孩又跑了過來衝我兒子喊道你有病啊。我兒子喊了一句:你沒完沒了了是不是?走開!!得,這下把那個小女孩嚇哭了,她姥姥姥爺就衝上來指著我兒子大吼大罵起來:“我家孩子被你嚇傻了,我跟你父母沒玩。來來來,你打她,你爸媽打我和她姥爺,敢不敢打?……”我兒子說:“你這麼大人了怎麼這麼不講理?你家孫女罵了我三次了我都沒坑聲,你怎麼不教育啊?”那死老太婆一聽我兒子跟她頂嘴,就想上來打架,我衝上前去,我說我跟你們不認識又沒惹你們,為什麼你家小孩罵我們呢?你這老人怎麼這樣不講理呢?這老太太一聽跟來勁了!就往我身上撞,幸虧被眾人拉開了,大家都也看明白了,就使眼色讓我們趕快離開,說這種老人你不能碰,一旦碰一下就會訛詐上你的!!!!氣得我們拉著孩子回家了。一路上我兒子解釋:媽媽,我沒有錯。我說:“是的,媽媽一直都看著過程呢。你為自己辯解是正確的,但是,這世上就會有一些這樣不講理的人,我們也是說不清楚理的,只能走為上策了。”這件事雖然過去十幾年了,我還歷歷在目,真心覺得那種老太太會不得好死的!


我寬容仁愛我知足常樂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如果有人當中批評自己家的孩子,我第一反映不是阻止也不會加入其中,而是去詢問原有,畢竟遇到這類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手段,也就是所謂的對事不對人,這也是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所以我一定會問批評孩子的人原因是什麼,孩子做錯了什麼,到底為什麼批評孩子。

第二,問清楚原因之後,我會阻止。當然這種阻止並不代表著想要妥協責任或者草草了事,而是根據事情的情況讓事情平息,比如這件事孩子的錯誤,那麼我會立刻讓孩子跟對方道歉,然後剩下的如果嚴重需要索賠或者其他處理,我會與對方交接,大人要負責主要責任,不可推脫。反之,如果不是孩子的錯誤,我也會為孩子據理力爭,必要的時候採取法律途徑,絕對不會讓孩子受到委屈。

第三,回到家裡採取正確手段教育,不針對事情本身,而是針對整個事件。

當阻止對方批評之後,並不意味著事情結束了,剩下的應該關起門來自己跟孩子說,當然教育不能只單單針對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比如別人為什麼會大怒,為什麼會批評你,你做錯了什麼?這樣對不對?等等,讓寶寶知道這樣是會讓別人生氣的,以及別人批評自己的時候要反省,這才是正確的,而不是讓孩子覺得對方無理由批評自己,而父母又不向著自己。

最後,批評適度,教育合理

對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適度,如果事情比較小,那麼就小小的處理,如果事情比較大,那麼家長就要嚴格的對待,當然重點還是要讓孩子有反思,然後進行改正就好了,也不能什麼事情都只顧得批評孩子,畢竟不管孩子犯下什麼錯誤父母也是有責任的,所以在教育的同時,父母也要自我反省,然後跟孩子一起改正,一起成長,這樣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