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上沒能同時進化出兩種以上的智慧生命?

飄揚的雲107338205

從漫長的歷史中可以看到,地球上出現具有智慧的生命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生物都停留在原始狀態,大腦沒有得到進化。只有人類一種是極具高智商的生物。

其實在30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種人類,例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直立人,弗洛勒斯人等,他們互相爭鬥,一山不容二虎,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最終智人獲得勝利,也就是現在人類的祖先。從科學研究發現,人類體內的基因中,仍然含有少許是尼安德特人傳承下來的。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並不是世界上只有人類一種生物具有高智商,而是其他有智慧的生物,在此之前已經被剷除掉了,估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排外性質,將一切有威脅的事物提前消滅,防範於未然

另一方面,其他動物例如貓狗和昆蟲等,他們其實也有進化,只不過是更適合這個地球,而不是去適合人類,並不需要所謂的智慧

。打個比方,蚊子的生命力比以前要強的多,飛上幾十層高的大樓也不在話下,而且就挑細皮嫩肉的咬,倘若要適應人類,那麼蚊子早已滅絕上萬年。

所以,有智慧並不代表是站在最高點,正是因為人類適應自然能力弱,才需要聰明的大腦來幫助生活。


找靚機科普號

認為地球上沒能同時進化出兩種以上的智慧生命,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說法!

我們人類總是特別自戀的認為只有人類是擁有智慧的,但是實際上地球上的生物都各有其智慧。比如,鳥兒不僅可以覓食,而且可以哺育下一代,甚至可以根據季節變化來有序遷徙。這些以前都說是動物的本能,現在看來也不太正確啊!非要這麼說,那人類的學習不也成了本能了!


同時,人類為中心的想法現在已經嚴重破壞大自然的平衡,甚至影響到其它生物的生存了!比如人類無限制的從大自然索取,過度開發資源、過度汙染環境、過度捕殺動植物。都造成了地球唯人類發展的畸形現象。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其一個人的消耗比很多發展中國家幾十個人的消耗還多。如果世界各國人民都採取這樣的生活方式,只能造成其他物種的相繼滅亡,最終人類也必然滅亡!


地震博士

其實地球上曾經同時進化出了很多智慧的物種。

比如說我們人類,最初就有很多種不同的分支(人屬下的不同人種):我們的祖先智人只不過是其中一種,除此以外,還有納萊迪人、魯道夫人、能人、先驅人、西布蘭諾人、直立人、匠人、海德堡人、澎湖猿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克羅馬儂人、弗洛里斯人和爪哇猿人等等,他們都是比較智慧的存在。

在生物學的角度,如果給每個人種機會的話,他們是很有可能單獨發育成智慧生命的,甚至比我們今天的智人還要聰明。

那為什麼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呢?

這就要提到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陷阱說了什麼呢?

由於物質財富或者生產資料,它的積累是線性的,是一點點循序漸進、算術級增長的,而人口數量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生產資料的增長速度永遠趕不上消耗它的物種個體的增長速度。
因此,隨著物種的繁榮昌盛,種群的個體數量一定會到達一個臨界點,也就是生產資料再也不夠這些存活的個體來分配的了。此時多餘的個體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生產發展水平,就會爆發戰爭,出現瘟疫、饑荒等,導致人口大量衰減,重新回到人人都吃得起飯的時候。

這就是馬爾薩斯陷阱。


那麼在馬爾薩斯陷阱生效之前,在人們發現自己吃飽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智人會開始屠殺身邊所有的其他物種,用於充飢。

不管是哺乳類還是爬行類,不管是野生的還是家養的,不管是其他物種還是同屬於人類的動物,統統吃掉。

比如尼安德特人,他們很可能當年就是被我們的祖先智人殺光吃乾淨的。既然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共同存在、共同發展呢?活下來再說吧。

在智慧生物求生的能力又特別強,或者說滅絕其他物種的效率特別高,那麼自然就出現「贏家通吃」,是真的通吃啊,其他智慧生物就被我們的祖先給吃光了。


科學家種太陽

就大家容易錯誤理解的地方,我來補充回答。

第一個:目前地球上有黑人、白人、黃種人等等,怎麼能說只有一種人?我們定義種,最方便的一個特徵就是可以互相通婚繁殖。我們地球上目前的人基因相同。不同顏色只是外表特徵不同而已。顯而易見,膚色不同的人,可以結婚繁衍下一代。

第二個:為什麼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找到的人,都屬於同一種人?我們同屬智人,10萬年左右走出非洲後,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在4萬年前,海陸並進,在全世界擴散,無論是大洋深處海島上的人,還是北極圈裡的人,他們都屬於智人。

第三個:之前有其他人類嗎?答案是當然有。和我們的祖先智人同時期發展的還有尼安德特人等。尼安德特人在3萬年前滅絕了,確實可惜。不然,世界上還有其他人種,不知道該怎麼相處。目前世界上的種族輪,說某些種族優越,沒有任何科學道理。所謂的不同種族只是文化不同,而非人種的不同。

第四個:幾萬年前的不同人類會通婚嗎?根據最新的古基因研究,科學家發現目前人類身體內含有一小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就是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並沒有完全消失,在之前兩個人種之間,肯定有愛情故事發生。電影《瘋狂原始人》裡其實就演了這種可能性。

第五個:早期其他人類為什麼滅絕了?這是個謎題。不排除早期智人對尼安德特人等其它人種的影響。智人不光對其他人類影響,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都有影響,比如猛獁象。

總結一下,地球上確實同時進化出好幾種智慧生物,但是其他種類滅絕了。目前人類在智慧和文明方面獨大。


樂淘爸爸

縱觀地球的發展史,已知的智慧生命,只有人類,在多一點,那就包括人類的一些祖先和敵人,包括智人本身,以及尼安德特人等等。

我們的歷史有多久?最遠最遠,推及南方古猿,不過五百萬年。不要以為五百萬年很長,其實很短,相對於地球四十五億年的時間來看,不過九百分之一。所以,第一,出現智慧生命的概率很低,四十五億年,那麼多生物,只有人可以稱得上是智慧生命,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中一次彩票很難,連續中兩次,難於登天。所以從概率的角度看,同時產生兩種或以上的智慧生命,本身就是很難的。

但是,我們看動物界,有很多相似,但不一樣的動物啊。比如熊貓和棕熊,都算是熊科的動物,而人為什麼就沒有如此分化呢?這就要考慮到「智慧」意味著什麼了?

智慧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如今不用擔心「天敵」,因為我們沒有天敵。所以智慧首先意味著強大的戰鬥力。我們的祖先從非洲出發,之後遍佈全球,所以智慧意味著強大的遷徙和適應能力。遷徙,只要人口不斷流動,人類內部,就很難產生分化,產生不同的亞種。所以,這就阻斷了「通過隔絕產生新的智慧生命」的可能。那樣,問題就又回到了前面的概率問題:這就像中兩次彩票一樣難。

但是,如果真的運氣那麼好,出現了另一種智慧生命呢?我們首先要說,出現兩種智慧生命的概率很低,同時出現的概率更低。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一種智慧生命已經發展多年,而另一種才剛剛起步。這個時候,「守成」的一方,見到戰鬥力極速上升的另一方,會坐視不管嗎?不會。就像我們的祖先面對尼安德特人時一樣,「守成者」會消滅挑戰者。


章彥博

首先,提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revolution現在準確的翻譯是演化,在較為專業的學術著作中,目前也都在推行用“演化論”去替代原來常說的“進化論”,一字之差,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原理。如果是進化,那麼我們很容易有個錯覺,就是所有的生物變異都是往“高級”的方向去的,並且生物樹上也有一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是人類,自然就會去想,智慧生命或許就是頂點。猴子雖然現在不是人,但假以時日,它們就會“進化”成人,而昆蟲,它們距離人更遠一點,屬於低等生物,所以它們就需要更久的時間去進化成人。

但這個想法是錯的,給昆蟲再多時間,它們也不會往人類這個方向發展的,它們的“演化”是為了適應這個地球,不是為了智慧。

所以,關於智慧生命的產生過程,我們首先要摒棄一種思維,就是各類生物就如同賽跑一樣,往“智慧”的終點跑去,那麼為什麼沒有跟我們一起跑過終點的?

實際上,動物變得“智慧”,有很多偶然因素。人屬於靈長目,靈長目的主要成員,都屬於用腦子吃飯的類型。我們熟悉的黑猩猩,它們也能夠使用工具,甚至也會製造簡單的工具,也有社會性,在和人類相處時,還能有語言交流,那麼請問按照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定義來說,黑猩猩和我們的本質差別在哪兒?顯然,黑猩猩有智慧,但在我們可以預測的時間裡,它們並不會像《猩球崛起》那樣,成為與人類分庭抗禮的智慧生命。

這也就回答了題主的疑問。生命的智慧是自然演化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人類並不是唯一擁有“智慧”的,只是我們比其他生物的智慧要高出很大一個層次,顯得我們鶴立雞群而已。

那麼,假如有一種生物和人類的智慧很接近怎麼辦?

我們的祖先早已回答了這個問題——滅掉他們。

在我們人類的基因中,仍然還保留少數尼安德特人的血統。所謂尼安德特人,就是幾萬年前和我們智人接近的物種,據研究,他們和人類並沒有完全生殖隔離,還可以一起生下寶寶,可能類似於如今獅子和老虎這樣的關係,往上倒騰,還是同一個祖先。不過,正如獅子與老虎作為食物鏈的頂級殺手,是沒有辦法在同一片大陸生存的,人類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遭遇之後,也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競爭,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智人獲勝了。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智慧生命的產生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恐龍不滅絕,靈長目被壓制,這個地球說不定就是力大者控制,智慧無用武之地;而這種演化的隨機性在無意間產生了智慧生命之後,最頂尖的物種由於競爭,只剩下了一種,也就是我們智人。


分子美食家

愛好古生物學和人類學的小透明想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因為智慧這個詞太籠統,無論是恐龍或是螞蟻,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著智慧和智力,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沒有其它的,誕生過文明的智慧型生物?

我很明確的告訴你,有,而且不止是一種。

人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50萬年前的非洲,目前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露西,被認為是人類最開始的祖先。

而後在極為漫長的歲月中,露西的子孫在非洲繼續著進化,一部分的古猿則離開了非洲進入了歐洲以及亞洲。

我們度過初中生物的都知道,如果同一個物種在漫長的時間裡被地理分開,久而久之便會出現進化的差異,從物種隔離產生生殖隔離,這就是一個新的物種。

而這些在世界各地獨立進化的南方古猿的後代,也是同一個道理,就在非洲的南方古猿經過了先驅人和匠人兩個人種的過度,進化成多個完全不同的人種,例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直立人,弗洛勒斯人等。

我們人類,便是屬於其中的智人,他們這些人屬,與我們的關係,便像馬和驢之間的關係一樣,互相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而生存到今天的,卻只有我們智人。

那些我們從未見過的人,在殘酷的自然界中,沒能成功活下來,或者是,由於某種原因,最終導致他們滅亡。

但是他們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人類的一員,他們也曾經在漫長歲月中誕生過文明,然而他們的文明凋零了。

距今的考證,比較有說服力的是,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智人,利用自己強大的武器以及社會組織動員能力,對其他的人種,我們的表兄弟們進行了種族滅絕行動。

所以,到了今天,這個世界就剩下唯一的文明生物,就是我們,智人。

我非常的,不喜歡初中歷史書上的表述,總覺得它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學生,讓我在大學以前一直認為北京猿人是我們的祖先,我們從猿人進化而來等等,直到大學我才知道,原來北京猿人和我們之間,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現代人的生物分類是智人,而北京猿人的分類是直立人,就不是一個生物,所以如果有被教科書誤導的朋友,希望這篇短文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一條可愛的分割線------------------------

突然發現,頭條居然可以補充內容,就把一些東西補齊吧

接上文,南方古猿在進化的過程中,因為地理環境的長期隔絕,漸漸地,分化成數種不同的人類。

我介紹下幾種比較主要的人類,也是與我們智人曾經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卻最終走向了滅亡的人類。

直立人:在初中歷史書上所提到,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也就是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推算出了距今70萬年前生活在北京附近的另一個人種,直立人,先說明,直立人,也叫北京猿人,與我們之間並不存在血緣關係,我們和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是人屬下的兩個完全不同物種,但是北京猿人與我們一樣,雙腿可以直立行走,雙手會使用,和製作工具,屬於石器時代的人類,但是北京猿人的致命傷在於他們智力低下,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尼安德特人,作為我們智人的死敵,尼安德特人曾經一度極為強大,從某種程度上,尼安德特人的身體和腦容量,都要比智人更加強大,在我們智人祖先挺進歐亞大陸的過程中,尼安德特人與我們智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發生的大戰,我們的智人祖先曾經一度被尼安德特人所壓制,處於下風。然而根據一些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在某一時期發生了一些事情,或許是氣候突變,或許是疾病傳播,在智人第二次挑戰尼安德特人的時候,因為我們製作了更為精良的武器,強大的免疫力以及社會組織動員能力,對陷入困境的尼安德特人進行了種族滅絕,當最後一個尼安德特人倒在了西班牙境內,標誌著,智人戰勝了尼安德特人,贏得了世界。

佛洛勒斯人:這個人種的命名是因為科學家在東南亞的佛洛勒斯島上發現了這個奇怪的人種,距推測,佛洛勒斯人的先祖可能在一次某次冰期,偶然進入了東南亞,順著冰原來到了小島上,然後地球氣候開始回暖,海平面上漲,直接阻斷了陸地與小島之間的道路,佛洛勒斯人就只能生活在島上,佛洛勒斯人的特點就是在於身材特別矮小,成年男性佛洛勒斯人身高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左右,女性更矮,這是因為,佛洛勒斯島上的資源極度匱乏,這導致了他們不得以降低身體消耗才能活下去,所以島上基本沒什麼大型的生物,因為他們身材矮小,所以科學家在研究他們的時候,給起了一個可愛的別名,叫霍比特人。


我在未來等你56

首先,在地球進化45+億年的綿延歷史中,有人類特徵的動物只是最近400-600萬年的事情,人類其實是地球本身演化和地球生物進化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地球歷史比作長江,從唐古拉山脈的源頭到入海口處,約6280公里,人類歷史出現在距離入海口的8000多米處。在這之前,人類前身的動物的祖先經歷了從單細胞、多細胞、簡單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到靈長類和猿......., 人類從其他猿類區分開的時候已經是大約400-600萬年前的事情了,人類的基因裡已經凝聚了天地萬物之靈!起點很高!

其次,在最近的400-600萬(或700萬)年,人類這個自然進化的集大成者,更是像開掛了一樣,鬼使神差地先後學會了:直立行走、製造和使用工具、走出非洲、大腦快速成長、農業、文化和工業,使得其他所有的生物失去了和人類競爭的意義!人類能夠成功走出非洲其實得益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相比較最大的優勢,人類行走的耐力,人類可以連續行走的距離是遠遠超過其他動物的。

在最近的400-600萬年了,這些能夠稱之為人類的動物,經歷了不同的命運,有的走向滅亡,有的互相傾軋,包括雜交與戰爭,最典型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尼安德特人的滅亡,這已經是最近的30,000年前的事情了。最後就剩下我們最近的祖先智人(Homo Sapiens)了!

在過去的400-600萬年了,有一種因素就是文明,基於人類智力和社會性的另外一種讓人類超越其他動物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東東。這些包括:石頭工具、取火、燒飯、貨物交換、顏料與標識符號、製造衣服、祭祀、打獵技能、農業、文字、科技、建築與各種藝術、直到最近 的各種近現代科技.......

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是一個篩選器,讓人類能夠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存活並最終勝出,除了打獵技能和使用工具、其他任何生物都沒有人類所具有的這些技能與特性!

最後,就人類本身來說,確實是自然的精華,進化的集大成者,人類集成了海陸空生物的諸多特性,確立了食物鏈最頂端的地位後,各種碾壓其他的生物,讓其他的生物永遠失去了競爭的機會,永遠!

所以,可以這麼說,人類最初是上帝造的,這個上帝就是自然,等人類確立了食物鏈頂端至高無上的地位後,這個上帝就變成了人類自身!人類未來何去何從,取決人人類自身!人類長大了,上帝讓人類自己去生存成長和發展,就像孩子已經成年的父母!


煙臺高速交警機動大隊

其實這個世界上曾經有好幾種人類都在朝著高智商的方向進化。四萬年之前,地球上至少還有三種高智商生物,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他們的智力水平都很高。我們的直系祖先智人優勢並不是特別大。

我個人觀點,可以從兩個角度探討為什麼最後的贏家只會有一個,其他人科動物為什麼都滅絕了。

第一,同一生態位不能有兩種生物同時存在。我們假設一種情況,假如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和獅子差不多的捕食者,都是通過群體力量捕食大型食草動物。那麼這兩種捕食者的捕食能力一定會有微弱差別。假如獅子的捕食能力略微強一點點,原本有一百隻獅子,它們的下一代存活101只。而擬獅子的捕食能力略微差一點點,它們的下一代存活99只。那麼只需要很短時間,擬獅子就會完全出局。雖然非洲大草原上有很多捕食者,但是它們的生存策略各不相同,佔據的並非同一生態位。比如獅子通過集體力量捕食大型食草動物,獵豹通過速度捕食同樣奔跑迅速的湯姆遜鄧羚,鬣狗更喜歡搶劫別人的獵物。就算是食草動物,它們的生存策略也有很大差異。角馬靠遷徙追逐水草,河馬靠著強悍的身體霸佔水源及其附近最好的草場。

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是依靠高智商生存的,所以他們佔據的是同一生存空間。只要他們的智商稍微有一點點差異,那麼很快就會有人出局。實際上,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並不是遭受到智人的屠殺滅絕的,真打起架來,智人還真不是尼安德特人的對手。就是因為智人的智商略高一點,他們的生存能力也就稍微有點優勢,經過若干時代之後,智人數量越來越多,其他人種則走向滅絕。

第二,智人和其他人種相比,確實有一定優勢。考古學家從西歐出土的智人做的玩偶居然和在中亞大草原上出土玩偶非常相像,這就說明,智人非常善於交流。這一點在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身上沒有體現。另外一個考古發現也很重要。在東非草原上,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距今將近十萬年的鴕鳥蛋殼。這個蛋殼經過了智人的加工,做成了一個裝水的容器。這就說明智人具有抽象思維能力,或者說想象力,這是智力進化的一個飛躍。

再有一點純粹是我的個人看法,為什麼其他動物沒有進化出排汗散熱的能力,偏偏我們具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有什麼特別重要的好處?在降水豐沛的地方,溼度也大,排汗不能很好散熱。在沙漠和草原,水是奢侈品,排汗散熱其他動物玩不起。當智人的智商發展到懂得如何儲存水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通過排汗散熱了,有了這個能力,在捕獵的過程中,真的是一種無敵的存在。由於人的散熱能力更強,只需要長時間跟蹤獵物,每一次獵物在身體冷卻之前衝擊一下,最後獵物就會體溫過高而死。其他人種卻只能通過危險方式和獵物直接搏鬥。

有了這麼大的優勢,智人焉能不勝!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先說定義。這裡採用的智慧生命定義,是“擁有充分而廣泛的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生命形態。現在地球上只有人類滿足這個定義。我覺得新石器時代人類也可以歸入其中,再往前能推多遠就見仁見智吧。看起來,這種事情在演化史上似乎是罕見的事件,可能適合智慧生命誕生的環境很難出現吧。



本來小概率事件發生兩次已經夠難了。現在一個物種有了這能力,誕生第二個智慧生命的可能性肯定還會跌,兩條路線都要跌。

·第一條路線是另一個物種獨立誕生智慧。智慧是件大事兒,不是一個基因能搞定的,它要想順利誕生,需要不少合適的突變,換言之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不能太低。當然合適的環境也是必須有的。


但是,現在合適的那個環境裡已經有了一種智慧生命了。有了智慧,它肯定很適應這個環境,種群大小和佔據的資源也會大幅上升,那別的生物的遺傳多樣性就倒黴了……

·第二條路線是這個智慧物種分裂成兩個物種。最常見的分法是靠地理隔離,但是人家已經是智慧生命了,要靠地理障礙真的隔離開可不是容易事兒……

如果我們運氣好,真的誕生了倆物種,它們就要面臨能否共存的問題。看起來共存也是有難度的。我能想到以下幾種可能:

地理分佈完全不重合的共存。原則上可能,但很難,因為智慧生命越過障礙的能力很強……

地理分佈重合但是互不干涉的共存。也是原則上可能、實際上很難。都是地球生物,需要的基本資源——水、蛋白質、糖、無機鹽等等都是一樣的,何況智慧生命適應範圍又廣。


而有往來的共存,就必然在資源上有所衝突。

假定雙方對內團結一致、對外毫不妥協,玩的是類似零和博弈的東西。零和博弈是極難共存的。如果是正反饋,越勝越強,那麼一方肯定把另一方平推了。如果沒有反饋,過去的勝負和未來無關,那麼早晚也是一方把另一方吃掉,一維布朗運動早晚會撞吸收壁。唯一的共存方式是指望負反饋,越勝反而越弱,但是這要怎麼實現呢?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是靠寄生生物了……如果一個世界裡傳染病的力量超強,人口一上升就被傳染病打回去,而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能找到有效的醫學對抗手段,那麼這是可以共存很長時間的。

那如果雙方可以有效交流、達成合作呢? 好的合作必須得有分工,但是物種間的分工恐怕隨著它們文明的進行會越來越難維持——工具的力量會逐漸抹殺雙方的差異。更可能出現的場景恐怕是,雙方的合作是不平等的,一方或輕或重地剝削(寄生?)了另一方。


當然,它們也完全可以變成中間狀態——比如,類似於地球上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狀態。平時有合作互惠剝削,打起仗來有動態的聯盟和背叛保證不會一家獨大。事實上,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關係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近似。

最後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一個已經高度發達的文明裡,因為社會而非生物地理因素,而產生了生殖隔離、最終成新種。比如,如果一種極其強力的宗教力量斷絕了兩派之間的婚姻,或者強烈的階級分化導致了階級之間的流動徹底停止,或者《美麗新世界》的徹底優生學。這種場景不太可能在人類中發生,因為人類太喜歡亂搞了……但是別的生物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