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危機警示:全球經濟已不會再共同前進!美股才是避險之家

《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意大利“風暴”引發週二美股深跌,但投資者對新興市場、亞洲地緣政治因素和歐洲增長放緩的擔憂更加深切,或令美國股市突然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險天堂。

數據顯示,5月初至今,SPDR追蹤標普500大盤的ETF累漲了2.9%,同期的iShares MSCI 歐元區ETF下跌2%,iShare核心新興市場ETF下跌1.1%。

在金融危機後的十年中,投資者一直青睞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晨星Morningstar的統計顯示,過去10年,投資者對美股基金每投資1美元,就在國際股票基金中投資了2美元。2017年,即便美國主要經濟指數飆升至歷史新高,投資者對國際基金的投資也是美股基金投資的四倍。

但近期這一趨勢出現了變化。由於美元強勢、美國經濟與就業市場增長強勁、失業率屢創十幾年新低,美國企業盈利在一季度有望創2011年以來新高,與其他市場相比的優勢,令投資者重回美股市場。

投資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4月流入全球股票基金的資金減少至80億美元,為2016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5月的前三週,投資者對國際股票基金的投資為36億美元,而對美股基金的投資為44億美元,5月也有望展現今年1月以來首次美股淨流入。

週二,全球最大債基Pimco前CEO El-Erian在接受美國媒體CNBC採訪時表示,意大利政局動盪和經濟衰退突顯了人們一個錯誤的假設——全球處在同步增長的階段。

他指出,全球各國中只有美國的經濟增長強勁,歐洲經濟還處於恢復期,中國經濟則處在軟著陸期。

美元走強、利率上漲已令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承壓,阿根廷與土耳其正在經歷的貨幣與債務危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追蹤市場表現與預期差距的指標——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也顯示,美國的數據大致符合預期,而歐元區該指數降至2011年9月以來新低。

據FactSet統計,從2月初起,28億美元資金從歐元區的ETF撤出,令歐元區ETF總資產下降至131億美元。

El-Erian預計,在放鬆金融監管和去年簽署落地的減稅政策刺激下,如果美國國會再通過基建法案,美國GDP增速今年有望突破3%,實現特朗普政府的目標。

上個月,美國相關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長放緩,預計今年增速為2.3%。但由於季節因素,第一季度的GDP往往低迷。

此外,El-Erian認為到目前為止,美聯儲決策是正確的,但他呼籲美聯儲今年只加息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