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RJ21飛機111架機成功首飛,今年能完成交付10架任務嗎?

在花叢中打野

一年交付十架的說法不知道是哪來的,商飛似乎自己也沒有這個提法。想要完成這個不知出處的任務,是非常困難的。ARJ21慢慢修成了正果,國產的娃總算給拉扯大了,實在是可喜可賀。但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需要保持理智,客觀地分析事物,

看清楚中國客機制造的差距,不能重搞大躍進的路子。

圖一:ARJ21的111號飛機本月試飛。今年應該能交付成功。

目前國外的客機制造商交付能力很強,那是因為人家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積澱,已經有了市場基礎,摸清了生產交付的每一個環節。波音和空客在2017年都交付了700架客機,包括重型寬體機。即使是巴西,人家的巴航工業也交付了210架飛機一年700架和10架的差距,是需要長時間去追趕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商飛真是今年能交付十架,那可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我們先看看ARJ的交付進度,厲兵哥在3年前,是首批乘座ARJ體驗飛行的民間人士。當時乘座的是105號飛機,彼時成都航空只有一架106號飛機。現在三年過去了,成都航空一共攢了五架ARJ21,機號應該是連續的,畢竟目前只有成都航空一架在用,分別為106,107,108,109,110。本月試飛成功的111號機,從描述上看,是生產試飛,不是科研試飛,應該很快會交付成都航空。

圖二:空客一年能交付700多架飛機,終於追趕上了波音,這個過程用了幾十年。

換句話說,商飛用了三年的時間,向成都航空交付了6架ARJ。現在差不多已經是6月份了,想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連續交付9架ARJ,這顯然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任務,除非商飛小宇宙爆發,一改目前的生產進度和交付進度,實現密集試飛和密集交付,否則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任務。而且成都航空也未必能有9架飛機的接收能力。

交付一架飛機和交付一箱方便麵是兩碼事。交付飛機麻煩的多,不是說你生產出來,就有航空公司能直接領去用。航空公司也必須得有對應的能力,飛行員和機務有沒有,航線網絡是不是準備就緒了,客運量是不是撐得起來。成都航空是商飛的親兒子,有商飛的股份在裡邊。但成都航空成立的時間還不算長,有沒有能力在6個月裡消化9架不好說。消化不了現在接收了也是扔在停機坪上曬太陽。

圖三:波音是世界上客機交付能力最強的製造商,沒有之一。人家號稱百年波音,厲兵哥也主持過波音百年的大報道。

正常的客機交付流程,實際上不是在試飛完成之後,而是從建造階段開始,航空公司就會派出人馬,駐進製造商,一起成立監造組,對飛機的建造實施全程監造。有沒有強大的監造能力,也是航空公司的運營能力強弱的一個標誌。航空製造商也會犯錯,空客在機翼裡放塊抹布的事情並不是段子,而是真事。質量監造只是一個方面,航空公司往往對飛機有自己的訂製需求。有權要求製造商按自己的要求整備內飾。


厲兵

我覺得有可能,因為之前是摸索,一旦成熟,大批量生產,是可行的。中國三年前的汽車產量跟現在的汽車產量,相差數百萬臺車。飛機,從零星到批量生產,是可行的。剩下六個月交付九架飛機小意思,又不是交付九十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