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懂車?懂車的人都買了什麼車?

前度再見

身邊的朋友都比我懂車

1、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導師,在我們當地屬於桃李滿天下的那種,教授職稱,40多歲老德粉,開著一輛高功率手動擋A6旅行版,帥的一比,我大學就在想,我什麼時候能這樣。。。

2、身邊很多汽車行業的朋友,開的都是老婆嫌棄沒有後排空間的車,GTI、高爾夫R、福克斯、寶馬1系、馬三。。

通常他們時常談起自己對“露出花臂,開著小鋼炮去接孩子放學”這樣生活的嚮往。

3、B級車主通常是:

阿特茲:外貌控

銳志:V6忠實粉

ATS:資深老司機

4、經常玩普通公路飄逸的,號稱二環13少的,開著一輛二手手動擋改裝速騰

5、汽修廠老闆,精通汽車但自己不玩車,永遠開著老一代雅閣(雅閣出新款,他把老老款賣了,然後買老款)

汽修廠的員工,永遠開著壓老闆半級的思鉑睿。

6、二手車販子,月收入從2000到最高4萬看業績,開著老皇冠,說是為了拉著客戶的時候場面。

7、先喜歡車後發財的一個哥們,開著C63。

8、先發財後來才喜歡玩車的一個小兄弟,開著帕納梅拉。

他們的車不一樣,預算不一樣,但是對汽車的熱愛,他們都一樣


老司機車評人

什麼叫懂車?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大方面來看,專業方面的懂車和市場方面的懂車。

先說專業方面。汽車是一部精密的電氣化機械設備,由上萬個零部件組裝而成,其中蘊含的科技知識數不勝數。汽車研發生產製造序列的人,肯定會對車有著他人無法比擬的瞭解。

舉個例子,對於我們說,發動機就是通過吸氣、壓縮、點火、排氣四個過程;但是對於研發製造人員,他們知道發動機是有著不同循環類型的,阿特金森式循環發動機壓縮比高,熱效率高,所以再生油方面比較有優勢;而奧托式循環發動機雖然不如阿特金森式省油,但是動力響應快,暴發性強,是追求動力的好選擇。專業人士對汽車的科技有比較到位的瞭解,所以他們在買車的時候,就會有選擇的進行挑選,這就是專業人員的“懂車”。

然後再看看市場方面。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汽車科學,那麼從市場角度來看問題,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們不需要去研究發動機工況,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市場調研發現,1.5T發動機是目前緊湊型車的市場主流配置,1.8T與2.0T發動機是中級車的主流配置,這樣就不會出現“不懂車”的情況。就是這種對市場行情有一定了解的人,知道什麼價格區間有什麼程度的配置,這是市場方面的“懂車”。

最後說說懂車的人都買了什麼車。我們買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無論是用來上下班通勤,還是高速出行;無論是載人拉客,還是運輸送貨,都是有著明確的需要的。我們研究車,是為了尋找到最符合我們需要的車型。汽車是在不斷髮展的,汽車知識也是不斷進步的,沒有人會一直“懂車”下去,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懂車”。買小眾車型嚴格意義只能算得上“個性”,並不能確定為“懂車”。

懂車是一直狀態,而不是一個標籤。懂車的人自然會買符合自己需要的車型,這與市場成不成熟關係不大。相信隨著大家對車的瞭解越來越多,懂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讓汽車市場更加的透明理智。


汽車觀察家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

今天和媳婦在小區買爆米花,媳婦去買,一斤竟然25元,我走到攤位的時候,那個人還在拼命的裝,我趕緊制止,一稱竟然78元,我也是醉了。實際上這種爆米花在超市12元每斤,回來之後,和媳婦吵吵幾句,媳婦說我小氣,我給她說,我只是希望你理性消費,你要是買一箱蘋果我絕對不說你,賣這麼貴的爆米花不能少買點嗎?

1、買車,就得懂車,就得買實用、高性價比的車,絕壁不能花那麼多的錢買些廢鐵,這就和買爆米花一樣。首先推薦阿特茲2.5運動款。這臺車LED大燈,19寸大輪轂,創馳藍天技術節油明顯,自然吸氣保養便宜,再多的優點舉例不完。

大腳很美

2、新凱美瑞

凱美瑞的性能那個不用我多說,新凱美瑞顏值應該是更加運動,這是最重要的額,老少皆宜。

內飾質感不賴

3、高爾夫

二手車市場上的高爾夫很少,據說就是因為高爾夫太耐用了,車主朋友們都不捨得賣,高爾夫也是大眾汽車的鼎力之作額。

外觀很大氣

內飾是敗筆

4、速派

你想不想花更少的錢買一臺和邁騰同母的車車呢?選速派,EA888不會讓你失望,掀背式後備箱也是十分吸引人額。

濃濃大眾味道


巫婆評車

我是老康,

在汽車行業已經工作了20年了。

不僅修過車,而且管過4S店。目前在一家國際品牌的汽車公司裡任職。

目的就是幫助車主撥雲見日,幫助車主躲避4S店裡的消費陷阱。

言歸正傳,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什麼叫懂車?懂車的人都買了什麼車?”

在日常生活中,你偶爾也會在身邊遇到號稱“懂車”的朋友,他們談論起汽車來往往也是頭頭是道。

但是實際上,這些人大多都是假行家,他們的說法大多都是錯誤的。

關於買車,為你羅列幾條常見的錯誤的說法:

“開寶馬、坐奔馳…”

一個在開車時追求操控性的車主,在面對寶馬318i VS 奔馳 C180L的購買決策時,如果聽信什麼“開寶馬、坐奔馳…..”就放棄了奔馳C180L而改為購買了寶馬318,那他十有八九會要大失所望的。

真相一:

3系早已經成為寶馬汽車追求銷量的一款車型。要想“走量”,就不能只強調操控性,也要兼顧其它方面。而面面俱到在這在這個價位又是做不到的,所以就只能在各個方面都做出妥協,包括在操控性方面也要做出妥協。



“德國車結實耐用,日本車皮兒包,不結實”

如果一臺時不時犯小毛病的汽車很容易讓你著急上火,如果你希望買到一臺“開不壞”的汽車,那麼,當你面對著大眾高爾夫VS本田思域的選擇時,如果你聽信什麼“德國車結實耐用,日本車皮兒包,不結實”,那你就等著讓自己抓耳撓腮吧。

真相二:

高爾夫當然是大眾的一款好車,但是它的好處絕不體現在什麼“質量可靠”上。實際上,高爾夫的質量是很不可靠,在2017年這款車就被廠家自己召回了兩次。



“美國車油耗高”

真相三:

這個說法也早已經過時了。

這條“口碑”起源於於上個世紀的“化油器”時代,現在早已經進入了燃油噴射時代,而且都是缸內燃油直接噴射的時代了,精確的發動機電腦可以不再讓美國車當油老虎了。

現在的美國車的問題,不是油耗,而是… …暫時不說了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比傳統變速箱更節省燃油”

真相四: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因為是使用機械來傳遞扭矩,不是使用的液力變扭器,所以不會打滑。被一些書呆子想當然地理解為“不打滑就沒有效率損失,所以就一定省油”。

一項技術在實際安裝到一款汽車上之後,它是否真得如理論上那麼省油,不是敲敲鍵盤查查資料就能準確判斷的。否則,汽車廠家都不需要做大量的道路試駕實驗了。

“自主品牌的汽車配置高,所以性價比高”

真相五:

“自主品牌的汽車配置高,所以性價比高”——這就是一個大笑話。

你開車上路,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的汽車的三大根本配置是:“油門”、“剎車”和“檔位”,而不是什麼座椅加熱或者自動天窗。

如果汽車三大基本配置不好用,你又何談性價比呢?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等你開上汽車需要修保養的時候,你聽到的假行家們的說法還有。

在維修保養階段,假行家們的錯誤說法:


“加95#汽油比加92#汽油,汽車的動力更好,會更有勁兒,”

真相:



“用全合成機油對你的發動機有好處,可以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真相:



“為了保護你的發動機,每次保養用添加劑吧”

真相:



“汽車輪胎是要命的東西,一定得在4S店裡更換”

真相:



以上我們引用的那些所謂“懂車”人的說法,要麼是道聽途說,要麼是危言聳聽,沒有一條是正確的。

諮詢真專家,別問假行家:

大部分車主其實都不懂得挑選汽車。這很正常,畢竟汽車走進家庭的時間還只有一代人而已。

所以,你買車之前,最好找個行家來問問。

這裡所說的行家,不是指你身邊“懂車”的朋友。上面這些網友的意見,充分說明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謂“懂車”的朋友大多都是假行家。

而且,這些所謂“懂車”的朋友,他們還有很多其它反面的侷限:

  • 他們有的認知是錯誤的,比如:他們堅信某某XX品牌的汽車,質量一定可靠;

  • 他們也不掌握關鍵數據,比如:具體一款車型的故障率,是不是愛壞,他們並不知道;

  • 更關鍵地時,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給朋友推薦車型,而不是根據你的使用場景(路況、場合、身份、駕齡)推薦車型。

  • 把你的使用場景告訴我們

  • 把你的喜好車型告訴我們

  • 把你的擔心告訴我們,

我們那些在線的專家,都是真專家,不是假行家,會結合他們自己多年的用車經驗和最新的車型信息給你答疑解惑的,不敢說句句都是真知灼見,但是能確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幫助車主躲避4s店裡的消費陷阱:

汽車行業,“水”還是挺深的。

普通車主的確需要一個不坑人的汽車參謀,需要一個懂門道的修車保鏢。

我們這個團隊:4S店裡的線人,就能夠幫助車主躲避4s店裡的消費陷阱。

這是因為我們有兩項絕活兒

1.我們的線人遍佈全國

在全國,四五百家的汽車4s店裡,每一家都有我的線人,可以幫助我們打探到店裡的內幕消息和當地的消費信息。

我們的線人團隊還在持續擴大中……

2.我們有專家團隊

我們的專家團隊的成員,他們都在汽車行業裡有著1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他們在線下也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他們不需要在線上靠忽悠車主譁眾取寵來賺錢養家。

所以,這些專家們才會把自己十多年積攢的真知灼見拿出來分享給你們。

無論你是什麼品牌的車主,都應該關注我們,讓我們成為你的私人用車顧問,

確保你下次修車的時候再也不會多花一分冤枉錢了。


4S店裡的線人

所謂的懂車就是對於市場上各種車型的優點缺點都能做到有了解,對於汽車各個部件的理論知識瞭然於胸,實際上懂車的人不一定能買到好車,有的時候懂得的越多,需要思考的越多,需要權衡的越多,最後就永遠買不到完美的車。

從汽車的三大基本部件來說,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不同廠家設計的傾向和需求是不一樣的。

  1. 比如有些車為了突出動力,ECU調整偏向於高功率,那麼相應的汽車的輸出功率較大,同時油耗也會增加。
  2. 有些車為了增加車輛道路的適應性,採用了相對較高的避震行程、相對較硬的避震系統、相對較高的離地間隙,那麼在舒適性方面就會有所妥協,高速行駛時穩定性也會降低。
  3. 有些汽車的變速箱選用的是AT,有些汽車選用的變速箱是cvt,有些選用的是dct,那麼懂車的人會綜合地考慮三種變速箱的優缺點,進行思考。
  4. 有些發動機採用的是渦輪增壓,有些發動機仍然堅守自然吸氣,實際上,這兩種發動機都不完美,都有相應的缺點和優點,如何權衡和選擇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動力還是要平順要爆發還是要穩定性?

總的來說懂車的人會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發動機、變速箱、安全性、四驅能力、油耗、配置、保養、壽命、保值率.....

人的需求是無限的,最開始開一輛五菱宏光,就覺得喜歡的不得了,後來換一輛大眾邁騰覺得牛逼的不得了!到現在開了一輛奔馳也不覺得有什麼了,奔馳有奔馳的優點當然也有缺點。除非是土豪,各種車型買一輛備一輛換著開,越懂車越不容易買到完美的車!



最後推薦幾個我開過並喜歡的車:

大眾的高爾夫1.4T、別克君威GS、斯巴魯的xv、大眾的邁騰、漢蘭達3.5L、斯巴魯的傲虎、寶馬的三系、奧迪A6(QUATTRO)、大切諾基3.6L。


眾口說車

什麼叫懂車?現在很多水軍、噴子都會說,你買了什麼什麼車,你買那車真是不懂車。你買了三缸車真是不懂車,你買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真是不懂車,你買了國產車真是不懂車。



買車是人生中僅次於買房的大事,相信每一位朋友買車前都會做大量的功課去了解這款車,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專業的汽車知識,可以從機械構造的角度去分析一款車。大多數人還是衝著自己的興趣喜好去的。




知識問答百科

美國人、日本人就懂車嗎?不懂!起初誰都不懂車,但是他們從小就接觸汽車、駕駛汽車,所以當他們成長到我們二三十歲的時候,已經駕駛過很多汽車了,而我們才剛剛購買人生的第一輛汽車,相比之下我們就不懂車了。只有當你真的駕駛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後程乏力、什麼叫渦輪遲滯、什麼叫起步動力不足等,

我們不瞭解馬自達5這種高轉速發動機車輛的駕駛感受,因為我們只在乎最大功率最大扭。

我們不瞭解寶馬後輪驅動和奧迪四輪驅動的區別,因為這兩個品牌豪華,在我們看來沒區別。

我們不瞭解軒逸採用無級變速器對家用做了哪些改變,因為們只知道軒逸省油,買的人多。

我們不瞭解Golf 這種底盤調教偏運動轎車的駕駛感受,因為我們只知道大眾,大眾的車。

我們不瞭解哈弗H6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其名,因為這個車大而且還是SUV。

我們不知道這麼多汽車裡面哪些適合我們,哪些是我們應該看重的,哪些是不應該看重的。

所以個人認為,消費者可以憑藉自己對車的瞭解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而不被廠商和網上的鍵盤車神們的忽悠,這就是懂車。


所謂的懂車,首先是你能夠明白車能提供哪些功能,對自己的需求有很清晰的人認識,進一步說,你能提出明確的個人需求,比如內飾和做工精緻、節油靜謐、或者動力強勁、底盤路感.......;再一個就是你瞭解車的的原理,瞭解車各個部件的功能,直到各個部件的不同,懂得車實現功能的原理,比如你發動機的類型、結構L4還是V6,是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你變速器的原理,CVT還是MT或是AT、雙離合;車的底盤懸掛的結構、適合的路況、輪胎的厚度性能等等。

其實最懂車的有兩類人,老司機和年輕的汽車愛好者,畢竟久病成良醫,老司機們多多少都懂一些維修的知識,對汽車構造也是門清;而年輕的一代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的告訴發展,充分利用網絡等各類資料對汽車的方方面面都有不錯的瞭解。

A常年為領導開車,老老老司機,第一輛車是奧拓(奧迪的弟弟),只為了上下班代步圖一個省油,後來買了一輛乞丐版的斯柯達昊銳MT車型,買這個車是因為和帕薩特一樣的配置,但比帕薩特便宜不少。在他眼裡,性價比最為重要。最新的一款是哈弗H6。

B我的一位同事,對大眾有著迷之厭惡,買大眾的都是S叉,對日系車情有獨鍾,一直想買飛度,結果後來開了一輛大眾Polo(啪啪啪啪),據說是岳父岳母出的錢,誰出錢誰說了算。

C買過一輛騏達1.6MT,馬力大、動力強,但是油耗高的嚇人,12個油左右,但即使喜歡的不得了,自己喜歡最重要


高氏觀市

懂車?對各種汽車都熟悉,包括基本的信息和一些口碑方面的信息,更深層級的則是對汽車技術的探索,這一個層次的可謂是相當懂車了!

有人這麼評價購車,就是如果你不懂車就買大眾,大眾既沒有什麼明顯的優點,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缺點。雖然有一些問題,不過確實大眾的綜合性很不錯,身邊也有很多的親友購買了大眾車系。

懂車的人一般更看重自己對車輛的一個需求,不會被其他的因素過於干擾,當然了,也會對車本身的一個質量有所考量,但是更多的則是看自己的一個需求。

就像是飛度,一款小型車,但是卻受到了不少懂車一組的愛好,原因就是他們喜歡玩車,而飛度的價格便宜,動力性好和改裝潛力大正式吸引他們購車的因素,像是飛度的配置低,減震不足,大燈差他們在乎嗎?

這就是在購車的時候對於自己需求的一個選擇,所以不能說懂車的人都買了某某品牌車型,應該是懂車的人更加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車型。


車迷圈

如果像題主提到的僅從選車角度來說,能瞭解自己對車的需求,以及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車,這樣的人應該都算是懂車的人。

而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不是汽車工程師,不需要去了解汽車構造驅動原理,技術設計。只要根據市場上各車型的特點,像保值率、質量可靠性、空間、操控、舒適性等去正確選擇與之對應的車型,這就足夠了。



車問診一般在回答朋友選車問題的時候,肯定是先問其需求,不會一上來就說什麼車好、什麼車差。這樣的目的就是讓車友懂的這款車的優缺點,自己進行選擇。有時候哪怕你是僅僅看中了某款車的外觀,為之買單也未嘗不可,能開一輛自己喜歡的車最重要。

如果一個人選的車沒有滿足自己需求,甚至不是很喜歡,但是所謂的性價比很高,恐怕也算不上一個懂車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