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爆發金融危機?

海的季節21062858

金融危機的成因各有不同。近期,有關2018年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的猜測似乎越來越多。

索羅斯日前就警告說,新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醞釀。索羅斯表示,美元飆升加上新興市場資本出逃或將引發“重大”金融危機,並警告稱歐盟正面臨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脅。

而此前,幾乎每過10年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性或者局部性的金融危機。1988年日本被迫簽署“廣場協議”,黑色星期一爆發,一夜間全球蒸發一萬四千多億美元;1998年東南亞被國際炒客攻擊,引爆貨幣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導火索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一般而言,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而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最先始於泰國的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混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衝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並擴散至整個東南亞。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衝擊,貨幣危機導致金融危機。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則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這些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財務包裝後,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最後借款人還不起錢,導致次貸危機爆發,雷曼兄弟因此破產,金融風險最後蔓延至全世界多個金融機構。

總的來說,金融危機的形成和個人、企業、金融機構過度借債、槓桿率過高最後還不起錢,導致債務大面積違約,進而導致利率、匯率、股票、房地產、和金融機構倒閉數急劇惡化有關。金融危機往往會使得整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經濟增長受到打擊,並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


每日經濟新聞

金融危機的原因非常多。首先我們說說是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沒有配合。金融作為一種流動性超出了實體經濟發展的程度。其次是財政政策和公共政策與經濟政策不協調,公共支出過大,導致政府入不敷出。再次是銀行家的貪婪,他們用各種銀行衍生品,將金融泡沫最大化,獲取最大的利益,但是沒有人監管。所以在政府層面的問題就是金融監管失靈。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還有一種重要的原因,就是當自身制度建設跟不上的時候,面對國際遊資和熱錢的大量湧入,沒有辦法加以控制。這是導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講,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有一些是自身政府的原因,有一些是微觀銀行的原因,還有一些使外在金融霸主的侵略。

就最近的美國金融危機而言,導致其爆發的最直接原因是銀行家和房地產公司的貪婪。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中文名字叫大空頭。把金融危機的原因描述的淋漓盡致,甚至是鮮血淋漓。


王宏禹

還有把原因歸結於自然災害,政策的錯誤,原油危機,甚至指責全球化的。我認為這些回答都沒有抓住最本質的特徵,一直在繞來繞去。

金融危機由來已久,絕不是最近幾百年才出現的,可能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次貸危機,互聯網泡沫,東南亞金融危機,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國內的海南房地產危機,君子蘭炒作等等,但是在一個金融體系日益發展的國家舉債,借貸違約早已有之,古羅馬就曾經出現過經濟危機,並有效的實行了貨幣政策,挽回了局勢。古代中國將紙幣超發,引起經濟混亂,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歷史久遠,我們都忘記了過去的經驗,不變的是千年的人性和心理。

類似的故事一直週期性的重演,有一本書叫《金融狂潮簡史》,發現從鬱金香泡沫以來,幾乎所有的金融危機,都離不開狂熱的人性,樂觀自大,盲目自信,跟隨集體我們能夠窺見人性的弱點。

我們都忽視了財富的本質,貨幣只是財富的代表,是一種標識和記號,絕不是真正的財富,真正的財富只有通過生產獲得,無數人趨之若鶩的追逐,拋棄了生產,渴望博傻獲利,最終必然走向崩潰。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均是股票瘋長,全民狂熱,試問當一個國家的發展的底層邏輯都變成了不勞而獲,這層窗戶紙還能撐得住多久呢?

金融更本質的特徵是消費未來,提供信貸支持,鼓勵消費,保證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結果增加了我們的債務,企業看到了更多的需求,進一步放大投資,刺激生產,經濟走向了正軌,資產價格提高了,通貨緊縮緩解了,價格提高了,但是債務居高不下,政府需要做的更多,財政支出擴大,稅收標準不斷提高,最終是消費型國家形成了,所有人都成為了債務人,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過度消費未來把所有人綁在繩子上,一旦出現一條口子,整個體系都會崩潰。

而過度消費未來的表現,國家負債誘發債務危機,居民炒房導致房產價格居高不下,次貸危機便是想讓沒有償還能力的有房,日本擴大商業信貸和地產價格飆升,最終吹起了股市泡沫,日經指數暴跌,失去了數十年。盲目追求GDP,忽視生產力,形象工程等等都是過度消費未來的表現,我國供給側改革也是為了能夠惠及實體,提高資源利用,高質量發展。

以上就是我認為金融危機爆發的核所在,至於債務危機,次貸危機,衍生品等等,都是鏡像表現罷了。

好了,今天的問答就到這裡啦,歡迎各位關注討論。

文:凱恩斯的貓


凱恩斯的貓

很複雜。繁榮過剩,人們對市場預期樂觀過頭,導致了投入的生產增加,而需求並沒有增加。市場無法消費那多餘的部分,開始出現衰退,在生產的過程中,投資動用了借貸,傳導到銀行,銀行開始追回貸款,這時候危機爆發,原本就賣不出去,因此就更還不上。壞賬開始出現,在國外銀行開始破產。銀行理財投資者虧損,股市上,企業套現,機構各種套現,因為要還銀行錢,恐慌加劇下跌,虧損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沒錢了,生活變得拮据。人們開始減少消費,本來賣不出去的東西,變得更賣不出去。這是市場經濟的一種懲罰,也是一種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