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由於在新高考改革中,考生的高考科目其中三科變為了自主選擇,這樣就導致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學習安排,其課表是私人定製化的。

教學新模式與新理念

即使在一個班,不同同學所學的內容也會有所區別,這就催生出了“走班制教學”。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走班教學很像大學的上課模式,不同班級的學生聚在教室裡,聽同樣一門課。現在是新舊高考模式過渡轉變的階段,根據學校資源、考生情況等因素,教學方式會有三種不同的形式:

◇ 還是傳統的行政班制度,一個班的同學接受相同的上課內容;

◇ 行政班與走班相結合,語數外主科大家在一起上課,到了不同的選考科目上課時,大家就會分散到各個班中,早晚自習以及班級管理時還是回到班級中;

◇ 完全走班制,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有的科目都是走班授課,可以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也就沒有了傳統的班級概念了。

其中,各種形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學校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是否適合自己的方案。

走班制的發展趨勢下,分層教學也漸漸成為了一種新理念。所謂分層,就是指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進行不同的分層,根據具體層次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比如分為A、B兩層,就可以對水平較低的A層著重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訓練,指導學習方法的優化,以及學習自覺性的提高,這樣就能提高學習的基礎。

對於水平較高的B層,由於具有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就可以進行學習思路的引導與提升,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當然,分層並非固定不變的,每當到了一定時期(例如學期末)就會進行水平的檢測,可以根據檢測來看自己水平變化如何,如果水平提高了,就可以升到高層級,如果不適應或者想繼續鞏固基礎,就可以降到較低層級,這由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自主決定的。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可以看出,分層教學有點兒像重點班普通班的劃分,但又不完全一樣,因為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目的都有所差別。

走班制和分層教學的形勢下,可能對學習選擇有一定的影響。

我們知道,之前大家都非常重視擇校,那將來是越來越放開學習的自主權了,此時,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學習的班級,也會變得重要起來。

自選科目,該怎麼選?

新高考改革:科目6選3

之前只有文理兩種,新高考改革,情形不同了。首先,學生和家長面對的是選科:從6門課中自由選擇3門。

新高考政策中說,“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6門中選出3門作為等級性考試科目”。可是,到了實際,卻沒有那麼容易了。

除了成績和高校的硬性要求,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來說,確定選考的科目,應該從多種角度去考慮,綜合各種因素,做出最優解。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確定選考科目應該參考的因素

其實,理論分析總歸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很難。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道理我都懂,但實際選擇時還是不夠明確。甚至說選了之後發現不適合自己,走上歧途。

因此,雖說現在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但是如果不會用、沒用好,就會帶來更多麻煩,甚至造成遺憾。

關於如何科學選科,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新高考,高中生如何選出理想科目》,可以參考。

選科僅僅是選科嗎?

選科之所以不會選或者沒有選好,就是僅僅把選科當做一個小選擇來看,沒有從更廣的角度去看待。

如果從選科要參考的因素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科目的選擇,其實只是表面,它實際上是要求我們對自己整個高中學業、以及未來的人生做出一個好的規劃。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而其實,改革之初,國家頂層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既已明確提出:“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方面的指導”。

也就是說,新高考之“新”,不僅在於考試。作為考生和家長,學業規劃,是應該、也必須重視起來的重要課題。

改革本質:做好學業規劃

一般來說,看似高深的學業規劃,流程如下: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這裡,先簡單呈現學業規劃的流程,那麼,做好學業規劃,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首先,是關於自己,應該瞭解哪些東西?報考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人格),以及自己將來想要報考的理想大學和職業。

其次,是關於外界,應該瞭解哪些東西?首先就要了解新的高考政策,只有在政策的引領下,才能有針對性的準備。

然後,要了解自己理想的大學、專業的情況,以及自己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的信息(包括職業的內涵、未來的發展前景)。

此外,社會的需求情況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比如近兩年逐漸熱起來的人工智能方向,就是在社會巨大需求的背景下不斷髮展的。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總體而言,一個相對科學嚴謹的學業規劃,至少應綜合考慮以上三個方面。

學業規劃中的高考路徑

我們必須要清楚,高考並非最後的考試這一條獨木橋,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路徑。

● 自主招生

● 高水平藝術團

● 高水平運動隊

● 飛行員

我們在瞭解了這些路徑所需的條件之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自己是否適合某條路徑,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如果滿足某一個條件之後,就要看要做哪些準備,把任務列好時間節點,做有針對性的安排。

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錄其所願

前幾天 發表後,收到很多家長和同學的私信。關於大家想了解的新高考改革的“新”和“改”,大致內容如上三篇文章的分析。

另外一類較多的問題,總結一下,主要集中在:新高考改革的本質,以及將會給高中生帶來什麼。

應當說,新高考改革的目的與本質,都是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

作為首批試點的浙江,其教育廳負責人對此曾總結:“通過選擇,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使高校找到適合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實現‘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錄其所願’。對青年學生來說,學會選擇、善於選擇,不僅是應對高考所需,更是成長必須面對的‘考題’”。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麼?(下篇)

新高考下,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家長,讓自己從能選擇,到有能力地“會選擇”,是應該、也必須做到的。

如前所述,學業規劃意識以及學業規劃能力,是實現“會選擇”的基礎和途徑,關於這一點,之前曾專門做過分析,請參見:《高考改革了,高中生如何做好學業規劃》、 。

最後,祝願所有的考生都能夠結合自己興趣,選擇出適合自己學科和學業方向,取得好成績,並前程似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