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師的待遇,到底如何?

說到教師的待遇,大家很多人都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想成為教師的原因就是想成為一名育人知識的老師,想站在每個人都夢想的講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今天咱們就來簡單的說下,也是大家都關注的一個問題,普通教師的待遇到底如何?

教師的收入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

1.基本工資: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

2.教齡工資(含工齡):隨著教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優秀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

6、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 。正如國家幹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公黑龍江事業單位考試網 中公黑龍江事業單位招聘網 中公黑龍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普通教師的待遇,到底如何?

事業單位面試技巧,你都學會了嗎?

面試和申論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今天就拿面試中經常考察的一種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說說。綜合分析能力顧名思義考察的就是綜合和分析的能力。什麼是綜合?就是拋觀點,表態。什麼是分析?就是解釋說明印證自己的觀點的過程。那麼,接下來就說說具體相似在哪裡。

一、開頭很像。比如面試題目:中國式過馬路,談談你的看法。在面試上要提出觀點,就是要表態,有的人一說表態就是價值判斷。這個是好的,這個是不好的。這樣講肯定的沒錯的,就是語言太過於匱乏,沒有整體的美感,也沒有達到跟考官的溝通交流感。你試想一下,爸媽問你相親對象怎麼樣。你不會生硬到直接說好的、不好的這樣的用語。所以這裡可以學習一下申論大作文分論點優化的寫作方法。比方說你想說這個是好的,你可以說:XX是XX發展的助推器;XX是XX前進的車輪。如果想表達的是不好的,你可以說中國式過馬路是社會發展的攔路虎。你懂了嗎?

二、論證很像。在寫申論大作文的時候,老師批改試卷經常說一句評語,就是:內容空洞,適當可以引入些許事例。這就說明申論寫大作文不僅僅需要道理論證,也需要事實論證,適當的舉例子。這裡的例子可以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典故,也可以是社會新聞熱點現象。當然我們面試論證分析的時候也不僅僅是分析影響、分析背景。當我們覺得沒話說了的時候也可以在分析影響背景中加入一些事例進行論證。比方說“中國式過馬路會威脅人的生命。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外賣小哥肆意闖紅綠燈,我看到有報道南京外賣小哥趕時間闖紅燈,被出組車撞傷,雖然是電動車車主的問題,但是出租車也承擔次要責任,出租車司機很鬱悶。這雖然是輕傷,但是導致車毀人亡的新聞也是經常出現。這是讓我們很沉重的。”這就是把熱點新聞融入到面試答題的影響中進行論證。

三、結尾很像。我們常說申論中間都是分析段之後,結尾要有適當的對策,這樣能保證文章的完整性。當然,面試裡的綜合分析能力雖然說是綜合、分析。但是同樣為了答題的完整性也要融入一些對策。但是對策不做重點答題。

這就是面試和申論很相似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這裡只講解一部分。那你有沒有覺得他們真的是兄妹呢?

眾所周知,綜合分析是結構化面試中非常核心的一種能力。而考查此種能力的題型,其中之一就是哲理故事類,問考生對它的看法。在答哲理類的題目時,很多考生都知道“舉個例子”非常重要,但有時候故事敘述得是否精彩、貼切,倒成了廣大考生的一個難點。有時候,倘若舉例的內容平淡無奇,無重點突出,那麼很容易無法在面試場上給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無法取得高分。那麼,怎樣讓面試舉例答得更加精彩扣題呢?答案是:善於進行對比和比喻,講例子裡的內容與題目故事的相似處結合,會更好。我們來看下面一個題目,以此為例題:

我今天來上朝的時候,在大行山一帶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著他的車。

他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楚國在南面,您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

他說:“我的馬很精良。”

我說:“你的馬雖然很精良,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他說:“我的路費很多。”

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他說:“我的馬伕善於駕車。”

我說:“但是這幾個條件越好,你離楚國越遠。”

請聯繫實際談談你對這則小故事的理解。

看完這個哲理故事,相信啟示很快就可以得出,即:無論做什麼事情,不但要有目標要講方法,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否則結果便會“南轅北轍”。

接下來,我們最好可以舉例論證,比如有一個考生,他舉了關於劉翔的故事:“飛人”劉翔,最初練習跳高,但是一直都無法獲取最大的榮譽。在遇到瓶頸時,他的教練及時重新審視劉翔的身體各項組織機能,挖掘出劉翔更深層次的潛能,發現也許跨欄更加適合他。於是,教練及時轉變培養放心,改練110米跨欄,最後在田徑項目摘金奪銀。

各位考生請注意,乍看之下,你或許會覺得這個例子還不錯,算是貼切。誠然也的確如此,但是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如果接下來你在加下面這段話,在場的考官聽後會認為你比單純地羅列例子更加優秀:“110米跨欄好比故事那位駕車人的南面,曾經的跳高就好似另一端的北面,正是因為教練為劉翔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才激發了他最大的潛能,從而成功。”你看,經過了例子的加工,強化了重點,運用對比和比喻的方式,加強了扣題的效果,這樣才會讓舉例更加精彩,

最後,希望各位考生在平時多加練習,耐心揣摩此種方法,難度不大,但效果卻佳。中公教育也祝願所有考生致勝面試,金榜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