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距離春季賽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期間還經歷了一次風起雲湧的MSI,實力屹立於世界之巔的RNG終於如願捧杯。在LPL一片歡騰的氣氛中,春季賽的金戈鐵馬,似乎已經變得十分遙遠。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曾經在春季賽常規賽叱吒風雲,卻在春季賽半決賽的折戟沉沙的IG,想必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退出了話題的中心。但我相信,有幾個人一定不會忘記這一次讓他們刻骨銘心的失敗,相反,隨著德杯的到來,這一場失利將在他們心中留下越來越深的刻痕,鞭策他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那就是IG的選手們。在經歷了一個戰績全聯賽第一,大場18勝1負,小場37勝5負,並打破了EDG的小場連勝記錄的傳奇賽季之後,IG的上單選手TheShy卻突然意外受傷,缺席了常規賽最後兩場比賽和關鍵的半決賽。

儘管替補登場的上單選手Duke依然和隊友們堅持戰鬥到了最後一秒,但在實力強大的RNG面前卻無奈飲恨,新軍IG在經歷了常規賽的翱翔之後再一次跌落回了慘痛的現實。半決賽上,臨危受命的Duke表現只能算平庸,沒能展現出TheShy在常規賽期間展現出來的統治力;小將jackeylove面對強大的Uzi展現出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旺盛鬥志,但也因此沒能平衡好心態而頻頻失誤,最後更是在一波和Uzi的對拼中被單殺,從而直接葬送了整局比賽;剛剛斬獲常規賽MVP的Rookie,在最後一局被多次針對的情況下,沒能再次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最後淚灑賽場。

賽後,對於教練的bp,隊員的心態,管理層的決策,等等全方面的批評鋪天蓋地而來,從常規賽第一到止步半決賽,巨大的落差難免讓粉絲感覺到痛心和失落。但在一個多月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頭來看,

剛剛磨合完成的“完全體IG”,在缺少了和他們並肩奮戰了一個賽季的上單主力之後,卻依然和最後3:1奪冠、MSI上捧起世界冠軍獎盃的RNG,鏖戰到了第五場,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完全不能接受的結果。當然,我相信粉絲的高要求完全是出於對這支IG的信任和喜愛,我也相信IG全體隊員一定不會逃避這種希冀所帶來的壓力,而會比粉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但在冷靜下來之後,在面對這個結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這個結果以及結果之前的過程暴露了IG的什麼問題,又給IG帶來了什麼,這對於這支潛力無限的隊伍來說是必要而寶貴的東西。

為了方便一些太長不看的朋友,我簡單說明一下,這一篇文章共分為上中下三篇,主要是從對IG五位選手的評價(主要針對上野),戰術打法的分析,以及現階段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三個大方面入手,來總結一下IG的春季賽表現,並展望一下IG的未來或者德杯可能的改進,大家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看一看。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的失利對於IG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在讓他們(包括粉絲)冷靜下來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們找出問題和突破瓶頸的機會,而這些東西,如果只從一路的常規賽連勝裡入手,是不能看得那麼清晰、改正地那麼徹底的。

一、選手評價

1、上單: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TheShy。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春季賽上單位數據表現:KDA:3.7【6】

參團率:51.7【18】

場均擊殺:2.9【1】

場均助攻:5.3【3】

GPM(分均經濟):439【1】

CSPM(分均補刀):8.88【4】

每分鐘輸出:595【1】

輸出佔比:24.9【3】

分均插眼:0.64【2】

TheShy是IG這個賽季最大的驚喜之一,是IG進步最明顯的選手之一,也是我想重點剖析的的兩位選手之一。標題這句源自《孫子兵法》軍爭篇中的名句,大概就是對春季賽冉冉升起的lpl新上單霸主,半新人TheShy的最佳詮釋了。之所以特地挑了這一句話,是為了說明隨著IG比賽的進行,我心中越來越堅定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我曾經也發帖提出過——

TheShy已經不再是剛出道時的那個“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滿身rank習性的打法激進的純進攻型上單了,相反,他很可能是目前lpl裡表現最全面和穩定的上單,他的打法變得越來越豐富全面,進退自如。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TheShy那一場被劍仙的劍姬捅穿的船長,那一場比賽可以說是對TheShy這位路人王走上職業道路後,面臨的轉型的陣痛的最佳詮釋。這一場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隻會在TheShy這名處於轉型期的選手身上才會看到的,極度激進甚至不合理的打法,這也是留在許多人心中的TheShy的形象:在劍姬到六而自己的大招支援到了野區之後,他依然將劍姬的線壓在塔下,在被掛大招後還想等打野到來完成反殺,結果閃現到死都沒交被單吃;陷入劣勢後回家依然出了三項的散件而不選擇抗壓的布甲鞋,隨後被連續兩波gank接近崩盤;到了雙方上路換到下路牽扯的時期,在已經是大劣勢的情況下,他依然不選擇猥瑣塔下等兵線,而是選擇和劍姬正面交鋒,再次被單殺;甚至到了高地在0-5的情況下,面對即將進塔的兵線依然選擇出塔迎戰,最後以0-7接近超鬼的戰績結束了這場比賽。

這場比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TheShy在這個時期的缺陷,他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幾乎是肉眼可見的,面對選擇了自己招牌的劍姬的對手,他展現出來的鬥志已經到了不冷靜的地步。這場比賽進行到後面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分寸了,甚至開始有點自暴自棄,就是要單線分出個勝負。事實上這樣的場面在之前的TheShy身上並不少見,在去年夏季賽上他的一場蘭博同樣是在被多次GANK後陷入無限送人頭的魔怔中,這是TheShy暴露出來的一個尖銳的問題:

他一旦在前期陷入劣勢,就會陷入急於想要證明自己,打得更加激進,於是也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陷入更大的劣勢的怪圈。這種選手我們通常笑稱為“鐵頭娃”,他過度的自尊是完全不應該出現在一個職業選手身上的,這也是新人的通病。事實上,在這場比賽之後的第三場,TheShy立馬選擇了線上壓制力極強的傑斯,並通過一波極限操作單殺對手找回了場子,這將他不服輸的心態展現地淋漓盡致。

傑斯單殺: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他的這種打法無疑是粉絲所津津樂道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卻並不是一個成熟的職業心態。相信教練組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迎合他的打法,這一點下文會有詳細的表述。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TheShy在春季賽前期確實存在著不夠穩健的缺陷,這是許多人對他的一些負面評價的主要來源。但我想指出的另一個事實是:在這場接近超鬼的船長表現之後,TheShy在剩下的全部春季賽裡,就再也沒有輸過哪怕一個小場了。這是他春季賽的最後一場失敗,緊接著,IG就開啟了他們恐怖的小場21連勝,直到他手傷之前,TheShy沒有再輸過。而在這二十一連勝裡,TheShy正如飢似渴地從每一場比賽中汲取經驗,完善著自己,一步步成為LPL新的上單霸主。這個進步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武斷一些截取為船長超鬼之前的階段,他還沒能完全適應職業比賽的節奏和打法,正處於轉型之中。這個階段中TheShy嚐到了他春季賽的唯二兩場失敗,這兩場失敗他對線的對手分別是Jinoo和Gimgoon,兩名處於lpl上單中第一梯隊的選手。在這階段,他的實力絕大部分表現在單線的壓制力,包括對線期和單帶期的壓制力上。這個時期他的打法顯然是不完善的,當面對可以在他面前保持均勢或者小劣勢的選手,他一旦沒能打出單線優勢,在其他方面展現出來的水平是比較中庸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許多出色的上單選手來到LPL之後的必經之路,我們戲稱為“歡迎來到lpl階段”。更多的戰隊開始針對TheShy,針對他打法不穩定的缺陷,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軍訓,這段時期裡,TheShy的抗壓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從對他來說司空見慣的三包一,到二級打野直接抓上,到繞了大半個野區避開視野的gank,TheShy隨著一場又一場比賽的進行,見識到了一種又一種的gank方法,他的抗壓能力也隨之不斷地增長起來。他面對gank的嗅覺開始變得靈敏,雖然有時候依然會犯下一些失誤,但他已經漸漸學會了應對劣勢和保守打法。他的大體打法風格依然沒有變,但他的抗壓能力開始得到鍛鍊,儘管在對於gank的防備上他依然做得不算頂尖,但對劣勢的處理卻已經成熟了許多,他逐漸成為了LPL的新晉抗壓王。

三級越塔強抓: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第三個階段,自然就是他成長為一個全面的上單選手,一步步統治了lpl上路的階段了,這個階段和上一個階段同步進行,是更為全面的進步。而他能夠渡過這一階段而最終獲益良多的最大功臣,除了他本身的遊戲天賦和努力進取外,我更多地想把讚美送給IG的教練組。這一點到下文的IG戰術分析中會提到,IG教練組在IG失利之後受到了許多指責,但我認為其他暫且不說,在對於TheShy的培養上,mafa教練做的非常出色。在這個階段中,TheShy開始兌現他的天賦,從對線,到支援,到單帶,到打團,每一方面的處理都開始躋身於LPL的頂尖水準之中。尤其是他的打團能力,不論是開團還是收割,牽扯還是打傷害,他對於團戰的理解和處理是非常驚人的,而他這個出色的能力似乎有些被他對線能力的光環掩蓋了。為了佐證我的觀點,我簡單找出了幾次團戰畫面,來展示他的團戰能力,而同時,這些並非我精挑細選的結果,而是他在每一場比賽裡的常態:

奧恩開團: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劍姬收割: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青鋼影拖住納爾反手收割: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青鋼影限制輸出: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傑斯切入拉扯: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吸血鬼秒殺霞切後排: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以上種種,都是對TheShy強大的打團實力的展示,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3月28日IG VS VG的比賽,TheShy的青鋼影的每一波團戰的打法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率領IG實現翻盤。

總而言之,TheShy選手在這個賽季的成長和轉變是有目共睹的,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他現在已經是LPL名至實歸的第一上單了。說到AmazingJ,大家會想到他的支援和團戰,說到Flandre,大家會想到他超群的傷害製造能力,說到957,大家會想到他為整個隊伍所做的奉獻和援護,包括這次MSI大放異彩的Letme,他的抗壓能力和開團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說到TheShy,相信大家在驚豔於他的對線能力的同時,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他身上幾乎已經找不到明顯的短板了。或者說,在每一個方面,他都已經來到了第一檔的水平。LPL的上單通常在戰術中處於弱勢的地位,比如957,有著carry的能力,卻幹著藍領的活,但TheShy不同。他是IG的三核之一,並隨著賽程的推進,在各個方面展現著他對比賽的巨大影響。

比如BP。

一個有力的數據是,在TheShy不在場的lpl春季賽309場比賽中,上單位的ban率(含部分搖擺位)僅僅只有23%,平均只需要給到上單一個ban位;而在TheShy在場的34場比賽中,對手在上單位上的ban率(含部分搖擺位)達到了足足46%,恰巧是他不在場時的兩倍,也就是平均要給到他近一半的ban位。這些ban位中包含了包括劍姬、傑斯等的一系列非常規ban,而諸如青鋼影、船長等版本強勢英雄,更是鮮有隊伍敢放給TheShy。

作為對比,可以看一下在他的替補Duke上場之後,在和RNG的比賽中,RNG五局一共只在第三局的第五手和第五局的第四手中ban掉了他的納爾,而可以有更多的ban位去針對到Rookie,比如他常規賽全勝的發條。更不遑論,除了在對方的BP時TheShy能夠給到巨大的限制之外,他在場的時候,IG自身也幾乎不需要留任何ban位給對方上單。

BP只是他對比賽的巨大影響力的一個有力的例證,可以看見的是,像他這樣能夠左右對手戰略的上單選手,在LPL是不多見的。也足可見,他正在一步步用他超群的影響力,詮釋著他對上單這個位置的理解和掌握。

如今的TheShy,如果說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擔憂的地方的話,除了他的比賽經驗這種非一日之功的東西,那大概就是他面對逆風,面對困境,甚至面對絕境的時候,能夠展現出怎樣的姿態了。他在那一場船長之後就再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逆風,所以我們無從得知他處理逆境的心態和手法是否已經足夠成熟。另一方面,他目前為止所展現的平臺只是常規賽,是BO3,這和BO5的季後賽,乃至以後很可能面對的世界賽,是完全不同的。他這次的季後賽缺席對他本人的成長來說實在是一件憾事,因為這著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磨練和成長的機會,能夠檢驗一名選手真正的成色。不過好在對TheShy來說,未來還長,而在未來面對真正的挑戰的時候,他是能夠實現自我超越,還是依然不能夠平衡好自己的心態,這一切的答案,也只能留待給未來解答。

畢竟,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落入下風的TheShy了。

2、打野:心有猛虎,細嗅薔薇——Ning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春季賽打野位數據表現:(因為kid只上場了一場,排名將將他剔除)

KDA:5.1【5】

場均助攻:8.1【1】

GPM(分均經濟):350【1】

CSPM(分均補刀):5.08【11】

承受傷害佔比:30.6【5】

每分鐘輸出:251【1】

分均插眼:1.19【16】

分均排眼:0.43【22】

Ning是我在這篇文章裡想重點分析的第二個對象,我認為IG之所以常規賽能夠取得這樣可以說是超出預期的戰績,TheShy和ming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注意我說的是“超出預期”,比如斬獲常規賽MVP的Rookie,他的發揮當然也非常出色,但卻在意料之中。而IG的上野,尤其是Ning的巨大進步,是他們能夠取得意料之外的戰績的最大因素。

我認為本賽季的Ning已經完全有資格進入LPL第一打野的討論中,不是因為他的戰績,而是因為他的態度和實力。在賽季之初,很多人還認為IG的打野相較於IG其他幾位選手來說,算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但一個賽季看下來,他卻成了IG除了Rookie之外最穩定的一個點。

在分析他的數據和表現之前,我想先另表一枝,來說說比賽之外的東西。Ning這位選手,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他加入IG之前,他是PDD的號稱“電競黃埔軍校”的戰隊YM的一員,這支頗具傳奇色彩的隊伍為LPL輸送了無數新鮮的血液,Ning就是其中之一。他以AD位出道,和現效力於RNG的輔助選手ming組成下路組合,後轉型打野。Ning在加入IG之前的生涯可以說並不太成功,YM屢過LPL之門而不入的經歷,讓這位新人心中不可避免地累積起挫敗的情緒。

聊天記錄: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在IG戰敗後,Ning在一個聊天記錄中寫道:“我不知道我還能做的有多好”,“原本在我不懂事的時候發生了的事情,為什麼也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啊”,“我們不是該贏麼”“每次都是輸,是不是我人的問題啊”。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沉重的積累的情緒,似乎不太應該出現在一個少年的身上。事實上,Ning在鏡頭前的表現一向帶著和他的年紀不相稱的成穩,賽後採訪中的他總是一臉認真的表情,回答問題的時候也不見絲毫緊張。

而他這樣的性格也非常鮮明地反應到比賽風格中來。如我的小標題所說,Ning的打法可以說既富有侵略性,又可以看到清楚的思路和沉著的心態,“膽大心細”可以說是對他打法風格的最佳詮釋。他身上展現出來的職業素質,即使在許多老選手身上都不多見,如果多注意他在比賽中的表現,可以看到他是一個真正帶著腦子打遊戲的選手。上文說到了TheShy的成長,而事實上,Ning在這個賽季的成長,可以說比TheShy更加不可思議。

在Ning剛出道的時候,他可以說是一個風格鮮明的打野選手——食肉打野,毋庸置疑。看一下Ning在2017賽季夏季賽中的英雄選擇,使用場數前五從高到低分別是酒桶、皇子、盲僧、蜘蛛、螳螂。

和聯賽打野英雄的登場率前五相比,少了豬妹和挖掘機,多了盲僧和皇子,盲僧這個英雄更可以說是他早期的招牌。而從比賽過程來看,他也是一個強烈傾向於幫助線上建立優勢的標準食肉打野,他在使用豬妹等草食性打野時的效果則差強人意。

但是來到2018賽季的春季賽,Ning的英雄池獲得了巨大的擴張,他使用最多的兩個英雄分別是豬妹和扎克,其中豬妹16次的登場率更是遠遠高於扎克的五場,豬妹儼然已經成為了Ning的招牌之一。而從比賽過程來看,他的打法也更加豐富和成熟,他對於豬妹的掌握和使用,和他在上個賽季的表現不可同日而語,比如他對於豬妹大招的釋放就頗有心得。

Ning豬妹大招精準甩狙: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Ning這個賽季在英雄池方面的進步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他傾向於進攻的總體打法風格沒有改變,但是他在處理不同的局勢和狀況的時候,已經能夠找出更多不同的方法來應對了。而隨著他英雄池的擴張和打法的豐富,他身上的許多對於打野來說難能可貴的優點就隨之顯露出來:

一是極度清晰明確的打野思路。打野思路,這個說起來有些泛泛而談的東西,其實是一個打野最不可或缺的命脈所在。什麼時候食肉,什麼時候食草,什麼時候入侵,什麼時候反蹲,什麼時候抓人,什麼時候保護,這都是需要經驗、思考和判斷的東西,是需要動腦子的,而我上文說過,Ning是一個非常會動腦子的選手。Ning的打野思路可以說也隨著賽季的進行在發生一些改變,現在大概可以總結為兩個點:保中,抓上。

第一,保中。這個SKT世代相傳的B之意志,在Ning的身上,也有十分鮮明的體現。當然也有所不同,bengi對於Faker的照顧是更有力和直接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試圖幫助Faker建立優勢上,不論有沒有條件,他都要創造條件來解放Faker,再由Faker來帶領隊伍勝利。

而Ning對於Rookie的照顧,更多體現在他的反蹲和視野佈置上,他更傾向於保證Rookie的安全,然後根據陣容的情況,讓Rookie順利發育起來或者和Rookie一起去遊走帶起節奏。與其說是“幫助”,我認為用“綁定”這個詞更為合適。

反蹲: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第二,抓上。這一點在春季賽中後期轉變的尤為明顯,顯然是教練組有意的佈置,如我上文所說,其實是對於the shy激進打法的一種非常出色的處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次TheShy的採訪,餘霜問TheShy能否用中文和隊友交流,TheShy用他生澀的口音磕磕巴巴說出了一句“寧王,來上,可以越”。這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回答背後,其實體現出了Ning在和TheShy的不斷磨合的過程之中,已經越來越確定了自己打法的傾向性。

越塔: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準確來說,其實TheShy的上路從抓人角度來說機會並不很多,因為TheShy大部分情況下都處於推線的狀態。所以抓上更多時候面臨的選擇是越塔強殺,這也就意味著承擔更大的風險,比如上圖這一次gank就以互換人頭告終。但打野能施加的壓力顯然不僅僅只有製造人頭這一項,我之所以選擇這個圖是因為它展現了Ning配合TheShy的決心,他們的上中野是非常不講理的上中野,這一點下文會詳細說到。總而言之,“保中抓上”可以很好地概括寧王這個春季賽的總體打法特徵。當然,我不是說他下路就不去了,如果分別用三句話來總結的話,

他對於下路更多的是“看到機會”再去gank,對中路是“沒有機會也要逛逛”,對上路是“創造機會也要上”,這可以說是他的整體打野思路。

Ning本賽季的第二個進步,或者說給IG的驚喜,是他通過調整自己的打法,將IG的整體完美地貫通了。在IG的五人裡,我認為Ning和Rookie是為了隊伍對自己的打法做出了最多改變的人,其中Ning又表現得更加明顯。一度作為食肉型打野的他,這個賽季更加清楚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團隊的粘合劑。很多人對Ning的比賽印象並不深刻,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他一直扮演一個狗皮膏藥的角色,IG缺什麼,他就玩什麼。你很難找到他鮮明的比賽風格,因為他每一場的風格,就是IG每一場的風格。同時,Ning是一個非常善於調動隊友的打野,他經常能夠將Rookie從中路解放出來和他一起四處遊走,又經常能夠在TheShy推完線之後恰到好處地出現在對面野區,配合他進行入侵。這種時候,大家往往會驚呼哇Rookie意識好到位,TheShy壓制力好強,卻很少有人看到,那個總是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的Ning,他默默無聞,但不可或缺。

Ning身上展現出來的第三個突出的優點,是他對於視野位置的把握,如果多注意這一點的話你會發現,他有時候對於地方視野的佈置的掌握簡直難以置信,他繞視野gank的能力是LPL頂級的。這其實是他舊有打法的改進,他是一個會費盡心機去想辦法gank的食肉型打野,而隨著他經驗的豐富,他gank的效率正在越來越高。下面是我認為本賽季整個LPL卡視野gank的最佳鏡頭:

奧拉夫極限卡視野:

展望IG選手篇:全能TheShy的成長,蓄力猛虎Ning

可以看到,在一個絕非常規躲視野位置的地方,在兩個眼位夾縫間的一隙,Ning彷彿開了全圖掛一樣站在了一個走鋼絲般的位置上。他只要稍微左右橫移一點點就會暴露在視野之下,但他卻彷彿一個隱藏在黑暗裡的刺客,在揚起匕首之前,他不會讓任何人捕捉到他的影子。這樣的卡視野,說明他的gank不是看到機會靈光一現就上了的,他的冷靜和洞察力讓他面對每一個機會的時候,都彷彿古羅馬的守財奴面對自己的財寶一樣,小心翼翼地攥在手中,捨不得一絲一毫的浪費。我想,上面這張動圖,大概也可以作為我標題的完美寫照了吧:

隱藏在黑影中的狂戰士,胸中弓背豎瞳的猛虎已經蓄勢待發,而他手中的飢渴的大斧上閃爍的寒光,卻如同薔薇花半夜輕吐的花蕊,悄無聲息。

話說回來,在認可Ning在本賽季取得的巨大進步的同時,他也同樣存在著一些不足,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自己的視野佈置問題。可以看一下他上方的常規賽數據,他的插眼數和排眼數在LPL都處於中下游水平。而拋開數量來看,從他每一局的視野佈置位置分析,

他將更多的視野佈置在了中路,同時在敵方野區尤其是上半區的進攻視野佈置的較多,而己方野區的保護視野卻比較少。這當然也和IG的壓迫性打法有關,但從上面TheShy那個被饒了半個野區的gank也可以看出,他的視野佈置還是存在一些需要去解決的問題的。

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是,一個選手在平時訓練裡取得的成果,是會無比清晰地反應到場上的。這一點在Ning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英雄池的擴張,局勢判斷的經驗累積,對敵方視野位置的精準把握,以上每一點都是隻能由艱苦的訓練獲得的,別無捷徑。這也是我一直十分喜歡Ning的原因,身處一群“天才少年”的環繞中的他,面對質疑和非議,卻從來沒有站出來為自己說過一句話。他或許相比TheShy,相比Rookie,相比jackeylove,不那麼驚才豔豔光芒璀璨,但他彷彿一個跋涉向聖地的苦行者,始終懷抱著自己的驕傲,埋頭前進。

時至今日,他已經成為IG中非常可靠的一個點,而我相信他絕不會滿足於此。看到他那一句“我不知道我還能做的有多好”,我真的覺得百感交集,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是真正屬於“職業選手”的光輝,他在時刻用這四個字的標準在要求著自己,而這也是我們如此傾心於lol賽場這片熱土的原因。

我只想說,“寧王”曾經是用來嘲諷他的外號,如今卻已經成為了表示對他的認同的一個稱號,而我希望,終有一天,也會成為,他加冕為王的封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