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玩,否則30年後沒工作?教育和遊戲究竟是什麼關係?

讓孩子玩,否則30年後沒工作?教育和遊戲究竟是什麼關係?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成長的時代,所謂的“玩”,在遊樂場、電影院、遊戲廳以外,已經包括了網絡遊戲。而現在的中小學生都是00後、10後,稱得上是“互聯網原住民”。“玩”的概念自然在變化,對他們來說,“玩”更加自然地包含了網絡遊戲。

作為老師、家長,您可能跟孩子抗爭過、討價還價過,但是無論怎樣,有一點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要把孩子完全與網絡、與遊戲隔絕,太難了。

網絡遊戲福兮禍兮?家長要把握這三點!

在嚴禁孩子玩網遊這件事上,我們都很容易成為力不從心的父母。我們聽過一些成績不錯的孩子考上大學之後,報復式地瘋狂玩遊戲的新聞。我們擔心,當下的強力禁止是否有效?又擔心孩子一旦離開我們以後,這種控制又能生效多久?

但是,避免遊戲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否只有“禁止”一條路可走?

很多家長都堅決反對孩子玩遊戲,而石媽媽卻一直是兒子玩遊戲支持者。除了因為玩遊戲造成作業寫得太晚或者耽誤睡覺的情況外,她從來沒有禁止過兒子玩電腦遊戲。

孩子還在讀小學時,有一次別人送來一款叫《文明》的遊戲,是關於歐洲各國戰爭的,兒子玩起來愛不釋手。過了不久,石媽媽就發現,廣播中提到的國家,孩子竟然能夠說出大致位置和周邊國家情況,這對於一個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知識範疇來看,著實不可思議。

一番交流,石媽媽才發現,原來這竟是遊戲的作用!於是,她趁著兒子對歐洲歷史的好奇和興趣,趕緊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歷史故事書給他,孩子讀書的興趣就此點燃了。不但讀媽媽買的書,還會自己跑去書店找書看。

可是這麼一來,外公外婆不幹了。兩位老人家都是大學教授,他們覺得,作為中國孩子,怎麼能只對外國曆史如數家珍,對本國曆史一知半解呢?

於是,有一天,外公竟然也主動送給孩子一部新遊戲《三國》。這遊戲可以說是中國版的《文明》,所以孩子玩起來駕輕就熟。而且也正如老人家所期盼的,孩子又開始對三國曆史感興趣,四五年級就把有關“三國”的連環畫、小學生讀本、《三國演義》等等讀物看了個遍。順帶著連三國前後的歷史,也弄了個明白。

石媽媽回憶,在那個階段,兒子的閱讀習慣和讀書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石媽媽是高學歷媽媽,外公外婆又是大學教授,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謂不上心。那麼,他們為什麼非但不禁止還是小學生的孩子玩遊戲,還能看準機會實施引導?

其實,家長這樣的做法,對於身為網絡原住民的孩子們而言,或許是更適合、更能避免衝突、獲得雙贏的態度與策略。因為,有時候禁止可能更多地反映出一種對新趨勢的恐慌和判別能力上的不足。人天性愛玩,孩子更是如此。說到底,遊戲對孩子學習、成長的影響趨於正面還是負面,家長至少應該從一下三方面因此來考量判斷——

一是孩子的自控力;

二是家長對孩子所玩遊戲的甄別篩選,以及觀察、引導;

三是遊戲本身的立意與格調。

“鑑別遊戲”是年輕爸媽該掌握的育兒技能

天性愛玩的孩子,自控力水平其實大同小異,都需要爸媽從小加以引導和培養。

最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長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時代讓孩子有了新的特性,家長也就需要相應地成長。或許,“鑑別遊戲”就如同幫孩子選閱讀書目、挑興趣班一樣,也將慢慢成為爸媽應該掌握的一項育兒技能。

家長會辨別,孩子才不跑偏

其實,網絡遊戲研發團隊水平也存在高與低,遊戲質量也是如此。很多爸媽慣常認知中暴力殺戮、著裝不得體、語言粗俗、甚至歷史常識混淆錯誤的遊戲,並不是網絡遊戲的全部。也有一些遊戲,在讓孩子放鬆精神、愉悅身心之餘,也有寓教於樂的作用。

其中有一類遊戲是“功能遊戲”,也是遊戲這個龐大領域內很重要的一類。就是要通過遊戲來達成學習知識、激發創意、拓展教學、模擬管理、訓練技能、調整行為、養成良好品質等正面價值。

怎麼辨別“在玩中學”的功能遊戲?

有年輕爸媽問了,既然遊戲沒法徹底禁止,讓孩子想辦法“在玩中學”也是好的。但是怎麼辨別什麼是適合孩子玩的功能遊戲呢?

簡單地說,要看一個遊戲是否滿足“三”和“五”——

所謂“三”,就是功能遊戲具有三大特性:

應用性

專業性

遊戲性

所謂“五”,就是這樣的遊戲一般有這五類功能:

啟蒙科普

系統學習

專業訓練

眾包測試

創造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很多這類遊戲是跟科學、知識、人文歷史、教育等等領域走得挺近的,甚至跟孩子學校的某些課程有聯繫。舉幾個比較成功的遊戲例子:

《歐氏幾何》是俄羅斯開發的尺規作圖、幾何解謎的數學遊戲。在遊戲裡,孩子需要在平面上,通過合理使用作圖工具,作出垂線、切線、角平分線、圓等幾何圖形,在嚴謹的幾何邏輯中,完成關卡挑戰。讓孩子在進行幾何思維訓練的同時,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國內的功能遊戲雖然剛剛起步,但也有不少不錯的。近來騰訊在UP2018騰訊新文創大會上發佈了這幾款:

《坎巴拉太空計劃》,這是一個高擬真度的航空航天模擬遊戲。遊戲中,孩子將扮演一位航天工作者,設計、建造火箭,併發射升空,探索星系。以此幫助孩子培養和拓展課外興趣,對於普及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也有很大幫助。

《紙境奇緣》,是通過輸入特定單詞進行的遊戲,切換遊戲語言,遊戲中的單詞也會自動切換,對於語言學習提供更多幫助。

爸媽也可以自己先行體驗一下這樣的功能遊戲,漸漸去了解,什麼樣的遊戲可能讓孩子在休閒娛樂之餘還有額外的收穫。

孩子,讓我們重新思考遊戲與教育的關係

很多父母都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了儘快讓他掌握辨色認物、語言表達等能力,家長几乎都給孩子買過立體書、識字卡片、音樂點讀機、幾何積木等等玩具。孩子越愛玩大人越高興。為了增加閱讀、學習的趣味和吸引力,“在玩中學”近乎是人人皆知的口號。遺憾的是,孩子越大,學習任務越重,我們如此探索的勇氣似乎就變得越小。

因為,知識越複雜高深、教育所要傳遞的信息越重要,對相應寓教於樂的遊戲產品的容錯率就越低,對研發團隊的知識儲備量、專業能力、技術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只有真正人力充足、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眼界高遠的團隊,才有能力和底氣去嘗試。

過去,我們的遊戲研發方無論是在教育常識、社會責任意識還是客觀技術水平上,或許都沒能跟上教育的需求。以至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們眼中教育與遊戲似乎處於某種對立的關係當中。

但事實上,教育背後指向的“學習”,遊戲背後指向的“娛樂”,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也就是說,無限壓縮遊戲時間、娛樂體驗,並不能夠等價轉換成學習時間和成果,甚至過猶不及,產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讓孩子在遊戲中與教育、與所學、與時代要求間萌發絲絲縷縷的正向關聯,即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了。教育使人明理、通達,脫離矇昧,如果一些遊戲也不再向孩子輸出負價值,那麼,遊戲與教育行業之間就可能建立起一個緩衝地帶。

功能遊戲大多立足於現實學習、生活的現象與問題,重視在遊戲體驗過程中啟發孩子的現實認知、實踐精神、問題意識和邏輯思維。而這些恰恰是以往一些死記硬背的教育所缺乏的,也正是當下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標方向之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功能遊戲是否能夠助力傳統教育行業向著創新層面發展,值得關注。

眼下,遊戲研發方正在努力追趕教育的需求變化和發展步伐。在騰訊2018年對遊戲行業的佈局中,已經決定率先全面佈局功能遊戲,以推動整個行業領域重視功能遊戲的發展。

據騰訊遊戲副總裁高莉介紹,騰訊遊戲現已投入市場、技術、評估、運營等多支團隊來支持功能遊戲。同時還將與咱們國內的北京大學和美國的喬治梅森大學、弗吉尼亞州功能遊戲孵化基地,在功能遊戲的平臺搭建、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和學位設置方面展開合作,探索遊戲的正向社會價值。

隨著功能遊戲在國內的不斷髮展進步,如果越來越多教育領域的功能遊戲被引進、開發和應用,或許“在玩中學”的設想所適用的年齡段和學生會越來越寬廣。隨著互聯網與現實生活的融合,教育與遊戲的關係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吧!


讓孩子玩,否則30年後沒工作?教育和遊戲究竟是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