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為校外培訓熱開“退燒藥”

多地為校外培訓熱開“退燒藥”

自教育部等四部門部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各地創新思路、多措並舉,向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亮劍”,探索出很多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日前在廣州召開的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佈採訪活動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上,廣州市教育局、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等機構負責人介紹了各自經驗。

北京市海淀區把專項治理行動作為“一把手工程”。據陸雲泉介紹,該區成立專項治理行動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組長,分管教育的區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涵蓋了14個政府職能部門和全部29個街鎮,建立了會商和信息報送機制,確立了“全區統籌,依法治理,部門聯動,分類推進,循序漸進,標本兼治”的工作原則。

貴州等地也建立了多部門齊抓共管、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貴州省成立省、市、縣三級專項治理工作組,全面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的協調、摸排、整治、監管。海南省通過聯席會議統籌指揮、推進治理工作。雲南省協調並爭取同級教育紀檢監察部門參與專項治理,明確工作時間表、路線圖,推進專項治理工作落實。重慶市健全部門聯動、形勢研判和應急反應機制,加強輿論宣傳,穩步推進專項治理行動。

“將來,海淀區的學生和家長一掃二維碼,就能實時查詢培訓機構辦學資質等資料。”陸雲泉表示,該區正在探索培訓行業標準化建設等長效機制,對該區校外培訓機構“全摸排、立整改;樹規矩、嚴治理;提質量、優引導;控數量、強管理”。

各地對校外培訓機構分類分步治理,引導他們走上規範發展軌道。陝西省通過多部門定期和不定期聯合督查,全面對校外培訓機構無證辦學、“一證多址、超範圍辦學”等進行綜合整治。湖南省以校外培訓機構“十嚴禁”為抓手,堅決整治無證無照辦學,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浙江省建立動態巡查和群眾舉報機制,著力形成分類整治的工作格局。福建省設立治理舉報電話、信箱,落實落細治理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在全省迅速開展排查摸底、督促檢查。海南省著力完善校外培訓機構設立標準和管理辦法,實行黑白名單管理。四川省完善審核標準,突出治理重點,促進校外培訓機構依法設立、規範經營、誠信辦學、健康發展。

海淀區把疏堵結合、標本兼治視為取得治理實效的關鍵。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海淀區完善“三點半課堂”,向所有自願參與的學生髮放課後服務兩小時的“大禮包”,讓在校外培訓機構上課的孩子迴流到學校,切實做到減負提質增效。

各地也推動完善課後服務等配套措施,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江西省在加強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校外託管機構監管同時,實行彈性入校、離校制度,開展課後延伸服務。河南省則在著力強化專項治理督查、指導的同時,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引導社會、家長理性看待校外培訓。


《中國教育報》2018年5月28日第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