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淡定,孩子的世界就有多美好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

感覺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一會溫柔的要命

一會又氣的捶胸頓足

當孩子犯錯之後

剩下的就只是抓狂,心急上火,責備訓斥!

其實,媽媽的反應、情緒會影響或左右寶寶對待一些事物,甚至對待其他人的態度。俗話說“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只有我們淡定了,寶寶才會淡定,寶寶的世界才會少一分焦躁和憂慮。

中國媽媽是最“累”的媽媽

對於世界上所有的媽媽們來說,孩子就是媽媽的心頭肉,但是,中國媽媽的精神由於緊張。

孩子出門擔心下雨天把他淋壞了,孩子去踢球也生怕摔疼了他,帶孩子出去旅遊要帶上自家的熟食,就怕外地的食物吃了不適應。就像那句老話,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你有多淡定,孩子的世界就有多美好

孩子吃手指會長蟲?

別擔心,我們都是吃著手指長大的

一提到寶寶吃手,爸爸媽媽們就會擔心得很:“病從口入怎麼辦?手指咬破皮、咬變形怎麼辦?長大了還吃手,又該怎麼辦?”

然後,各路人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打手、強行拉出來、大聲喝止、抹辣椒、抹黃連、帶手套……媽呀,這是跟寶寶有多大仇啊!

對於寶寶吃手指這件事,爸爸媽媽們大可不必緊張,作為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吃手是他們智力發展的信號,也是他們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這一時期過去就好了,沒有必要事事較真,把孩子的一些想法或習慣“硬掰過來”。

你有多淡定,孩子的世界就有多美好

寶寶什麼東西都放嘴裡吃

那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給他玩具根本不玩,就往嘴裡放,連繪本都是拿來啃”

“現在會爬了,地上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爬哪吃到哪”

……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苦惱,常常我們制止,孩子偏要啃,越制止,越要啃,搞得媽媽不知如何是好。

這其實是寶寶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進行味覺觸覺探索的過程。寶寶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發育順序是從中心向外周從上到下擴展的,所以寶寶的口周神經比手的神經發育要早,嘴巴是寶寶連接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喚醒著身體的其他部分。

因此,在看待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有一份理解的心,不要簡單粗暴地去制止。我們要知道,他們那麼鍥而不捨地在啃東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他們旺盛學習熱情的體現。

其實如果沒有什麼危險性,寶寶想去嘗試,就讓他嘗試,給他一個接觸世界探索世界的機會,不是很好嗎?只是一定記著要及時給寶寶洗淨手,不讓有害細菌鑽空子。

你有多淡定,孩子的世界就有多美好

孩子病了很著急?

放輕鬆,孩子自己會長大的

相信媽媽都是這樣的:

孩子一天拉好幾次大便,是不是拉肚子了?

孩子幾天沒大便,是不是便秘了?

孩子不吃一頓飯,是不是因為我做的不好吃,會不會營養不良?

孩子說一句髒話,會不會以後變成流氓?

……

中國媽媽真的都是“操心命”,怪不得有人說“當媽的都是神經病”,其實,感冒、發燒、拉肚子、咳嗽,是每個孩子成長都必須經歷的。有時候孩子“生病”並不是真正的生病,只是他們——“成長的信號”。

大人太過緊張,反而會加劇孩子對疾病的恐懼。

你有多淡定,孩子的世界就有多美好

其實,當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家長可以試著將其視為成長的規律;遇到孩子犯錯誤,首先想到的是解決辦法,而不是釋放情緒。

當父母能夠保持淡定平和的情緒時,往往更利於事情的解決,也更有助於培養孩子冷靜樂觀的處事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