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臨走時,孩子非要帶走別人的玩具,但是人家不給,孩子就一直哭鬧怎麼辦?

許熒熒

我是孩子王的育兒顧問,

同樣也是一位普通的麻麻。

對於這件事兒,我想說:

比起孩子不懂事的是,更可怕的是家長不懂事。

小時候最怕家裡來帶了娃來的客人,

為什麼呢?

因為來的孩子就跟土匪進城一樣開始了大掃蕩,

看見什麼拿什麼,

而看上的多半是自己的玩具、文具甚至是衣服……

如果自己不願意給,

他們便大哭大鬧、不依不饒,

抹不開面子的父母便佯裝大方將東西給了別人。

比起心愛的東西被搶走更無奈的是爸媽的指責,

一旦自己有什麼不快或者反駁,

父母只會訓斥自己:

“別這麼小氣!”“不就是個娃娃嗎?回頭再給你買!”“你讓讓弟弟啊~”

這種情況是不是也會勾起了你小時候經歷過的黑歷史?

所以現在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孩子一直哭鬧”,

而是你沒有意識到你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越是放縱孩子,越容易助長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格。生活不是隨心所欲,7歲的他想拿任何一個玩具你都可以給他買到,下面我來告訴你如何正確對待這件事兒。

跟孩子事先說好做客禮儀


首先,我們做媽媽的最好有這樣的意識:能夠在問題發生之前就應該要阻止問題的發生。

去別人家做客之前,先跟孩子說清楚:別人家的東西不能亂碰,如果想玩什麼東西,首先要徵得主人的同意。


如果你家孩子再這樣,你該怎麼做?


有很多麻麻都等著主人發話,讓主人家的孩子主動割讓,但其實這種做法只是令你的孩子以為只要哭鬧、無理取鬧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以後他仍然會採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想要完美ending這種鬧劇,首先,你要表達對主人家的歉意,畢竟發生這事兒內心糾結的不止你一個,主人和主人的孩子更尷尬。然後告訴正在哭鬧的孩子,如果想要這個東西,麻麻可以給你買,但是:不可以拿別人家的東西。當然,孩子不會就範,仍會持續哭鬧中。麻麻可以將孩子放在一個安靜的區域,讓孩子自我冷靜下來,等到回家後再和孩子嚴肅溝通,讓孩子知道他的做法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有個3歲多的侄子也是如題主這樣的情況,自己家裡的玩具不想玩,然而卻偏偏要別人家孩子的玩具!


前段時間帶他去姑姑家,在臨走前,他非要帶走我表弟孩子的幾個拼裝玩具!當時我便對他說:這是哥哥的玩具,不可以拿走,你要是拿走了,哥哥便沒有玩具玩了。然而卻想不到我倆個表弟媳都說:讓他拿去玩吧,反正我兒子都不要的了。結果我侄子真的就拿了回來!

回到家後,我便教訓他說:以後去到別人家,不準拿人家的玩具回來!你要是這樣子,姑媽以後都不帶你去探親戚了!當時我侄子似懂非懂的表情,並沒有說什麼。

後來又隔了幾天,我又帶他去探我一個朋友,在臨出門前,我便叮囑他,等會去到姨姨家不準拿哥哥姐姐們的玩具!

結果那次他真的做到了!那天只是在我朋友家玩她家的玩具,臨走前便放回原處給人家了。


所以說,孩子拿人家的玩具,那是因為他(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別人家的東西,是不可以拿的!只要他(她)喜歡,便"順手牽羊"了。

但作為父母的,就應該要教導他(她),這是別人家的東西,是不可以拿走的,要是不聽話,以後再也不帶他(她)出來玩了。

這樣教得多了,孩子便會記住並能夠做得到的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對別人家的玩具感興趣的,因為沒玩過,所以比較有新鮮感!如果做父母的平時沒有教導好他(她),讓他(她)喜歡便拿走,這樣便養成了一種無論是誰的東西,喜歡了便拿走的習慣!


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孩子小不懂事,但作為父母的此時就應該要教導他(她):別人家的東西是不可以隨便拿的,如果確實是要,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

一般孩子都會比較聽話的,只是沒人引導他(她)怎樣做罷了!



十里桃花萬里香

這個問題一問,就看出來題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做的不太好。非要帶走別人的玩具?打一頓!人家不給就一直哭鬧?再打一頓!哈哈哈哈,開玩笑哈,打不能解決問題,會給孩子造成身心創傷,也會讓主人家尷尬,下面正式回答我的想法:

孩子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是家長教育和影射出來的結果,孩子的缺點令大人頭疼,往往是因為大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有問題,也沒有好好的做一個榜樣。孩子要人家玩具,得不到就哭鬧的時候再問怎麼辦,這是臨陣抱佛腳。平時教育好孩子,不要亂動別人家東西,喜歡別人的東西是真實想法,可以跟家長說能不能帶走,人家不給就不要強取豪奪無理取鬧,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買一個一樣的或者差不多的。大人對孩子最好不要打罵指責,要告訴孩子因果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強行帶走別人的東西,會引起什麼後果。

我女兒現在兩歲五個月,在她能聽懂人話的時候,我就像唐僧一樣給她灌輸各種各樣的道理,在她做錯事的時候,告訴她因為她做的這件事,大家都要做很多事情才能給她解決好造成的麻煩。有一次她把她表姐的一個芭比娃娃的腿掰斷了,平時很懂事也很疼愛妹妹的十歲小姑娘氣瘋了,哭鬧發脾氣不理我們。在場的其他大人都在說妹妹小,壞了就壞了,以後再買一個就是了!我讓大家都散開,先跟女兒理清頭緒。我問是不是她弄壞的娃娃,她說是,把腿掰斷了,爺爺沒有修好。我說姐姐現在是不是很難過很生氣?她說是,姐姐哭了。我說那應該怎麼辦?她不知道,第一次弄壞別人東西,沒有經驗,就嚴肅的看著我和抹眼淚的姐姐。我就去問外甥女,東西已經壞了,修不好了,她想要我們怎麼樣做?外甥女以為我像其他大人一樣在責怪她跟妹妹計較,就委屈的說不想怎麼樣!我挑了一個多小時才買到的娃娃是我最喜歡的,才玩了兩三天就壞了,我難受不行嗎?我說行,難受歸難受,但問題還是要解決。妹妹弄壞的娃娃,她不會修不會買,所以我來負責。我給你錢你再買一個,還是我去給你買?但是恐怕得等兩天了,因為那天是大年三十。

小姑娘沒遇到過我這樣處理孩子們的問題的,有點兒吃不准我的意思,沉默了很久以後說不用賠了,也漸漸的不再鬧情緒了。過了年以後我們各自回工作居住地了,等到快遞恢復,我就給外甥女網上買了一套芭比娃娃寄給她。在淘寶上看貨的時候,女兒全程在旁邊看著,我一邊買一邊告訴她:因為你弄壞了姐姐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賠償她,現在給她買一套新的寄過去。買東西要花錢,錢是爸爸辛辛苦苦賺來的,因為這筆錢給姐姐買新娃娃了,所以就不能給你買好吃的了。你弄壞了別人的東西,就要把爸爸辛苦賺來的給你買好吃的錢,去賠償別人,明白了嗎?她說明白了,她還弄壞姐姐一根菸花,讓我也買新的賠給她。我覺得欣慰也好笑,但還是認真的告訴她,煙花不能在網上買,等下次回老家,當面買了賠給姐姐吧!

有時候我們去鄰居家玩兒,她也很喜歡別人家玩具,其實自己家玩具也不少,但孩子總是圖一時新鮮,總覺得別人家的就是比自己的好。去別人家之前,我先跟她說好,去了以後不許亂動,只能玩人家拿出來給你玩的東西,不是自己的不能帶走,不能弄壞,別人給你玩要說謝謝!每次說完,我都要再問一遍,確認她已經聽懂理解了我的話。現在我已經十分放心她去別人家玩兒了,說玩多久就玩多久,讓她回家的時候,放下玩具就和鄰居們說再見。鄰居小朋友帶到我家去的玩具,大人送她的玩具,她都記著要還回去,不是自己的不能要。

教育孩子真的要有耐心,說話要從頭到尾說清楚明白,讓孩子理解透徹。提前灌輸好的思想概念,比出了問題再改正要容易有效。


五毒教主愛吃四川火鍋

一、提前打好預防針

孩子到別人家裡做客,去要人家的玩具,肯定是之前的“預防針”沒打好。

家長在平常就要跟他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觀點,喜歡可以自己買。(可以讓小朋友做事情積累星星,去兌換)

出門做客時更是要跟他說:去別人家裡,不能隨便拿主人家的東西。

二、事情已經發生了

(一)等他冷靜下來

小朋友哭鬧的時候是沒辦法跟他講道理的,你說的越多,他哭的越厲害。他哭的時候不要理他,(假裝)不看他,等他冷靜下來。

(二)說出他的感受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站在孩子的角度說出他的感受,“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所以你想把它帶回家,對嗎?”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理解他的,他會更願意跟你去溝通。

(三)明確態度,講道理

但是還是要告訴孩子,別人家的東西不能拿。另外,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他們也很喜歡這個玩具,你拿走了,他們會很傷心的,跟孩子好好講道理。

一般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放棄拿玩具了,實在不行還可以進行下一步。

(四)倒計時,讓他和玩具玩2分鐘

孩子還是不願意放棄玩具,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了,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強硬,因為壓根不是玩具的事,而是品德、習慣的事。

這個時候,你可以說:玩具不可以帶回家,但是媽媽可以讓你跟玩具再玩兩分鐘,然後把玩具給他,就要開始倒計時:120.119.118……。時間到了就請他把玩具還給主人,帶他離開。

如果還是不行呢?就第五步吧。

(五)脫鞋,抽他


柚香柚甜2

我帶女兒去人家家裡玩,要回家的時候,看到女兒手裡還拿著玩具。我都會要求她把玩具還給人家才回家的!

有次晚上,女兒和我婆婆去隔壁鄰居家玩。我過去要帶女兒回家睡覺了!女兒手裡拿著一隻恐龍,一直不還。或許是看我婆婆在那比較不怕我。而且鄰居也說沒事,讓女兒帶回去玩。明天再還回來。我說不行,不能養成她這種壞習慣。我直接回家拿衣架讓女兒把玩具還給鄰居再回家!女兒看到我拿衣架而且還那麼兇。就把恐龍還給鄰居才跟我回家!

我想說,孩子不懂事,回家硬要拿走人家的玩具,而我們大人懂事啊!知道這不對啊!而且你還可以趁機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縱容她。這樣只會讓她越變越壞!

孩子小的時候,你不教育她。等以後出去總有人會幫你教育她的


看透人生百態

我是12歲男孩的媽媽,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 孩子去做客,想帶走別人的玩具,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階段。

記得兒子一年級時,有同學到我們家玩,非要拿走托馬斯火車,兒子就讓他帶走了。惹人家不高興幹啥呢,玩兩天再要回來唄!我是這個心態。

其次,每個人想法是不同的,偏偏有家長不喜歡自家孩子的玩具被帶走,也可能比較珍貴或者價值不菲吧!

我兒子也流露過喜歡別人家玩具的意思,但是沒有非要帶走而哭鬧過。

一般遇到兒子喜歡人家玩具的情況,我會問人家在哪買的,如果方便買到就給孩子買一個。如果買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和孩子商量買一個類似的或者一直想要而一直沒買的玩具。



還是不行的話,我會說出他有而人家沒有的更高級的玩具,讓他自行比較,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好意思再帶走人家的玩具了。

最後,平時要讓他明白任何東西都是有歸屬的,人家的東西不能隨便要

在物質擁有方面不要向別人看齊,你還擁有更好的呢!時時製造他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以上方法寶媽不妨試試看。歡迎留評討論。


凝媽悟語

  帶孩子去別人家作客,走時孩子非要帶走不屬於自己的玩具,不給就哭鬧,這種現象還挺常見呢。儘管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卻上家長很尷尬,尤其是主人不允許帶走時,這時孩子的哭鬧會更讓氣氛緊張。

  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不要責怪孩子,畢竟對幼兒來說,從物品的歸屬權還不能區分我的、你的、他的。但是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解決問題:

  一是家長在帶孩子去別人家作客時,自己要悄悄帶上兩件小玩具。帶小玩具做什麼用呢?就是在臨走時,一旦孩子要帶走別人的玩具,此時把兩件玩具拿出來,讓孩子選擇其中一件。當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二選一時,他就會忽視對要帶走玩具的關注。家長藉機從孩子手裡,把別人家的玩具替換出來還給人家就行了。

  二是在主人不允許帶走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再玩幾分鐘,然後放下玩具回家。這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一個好時機。家長要果斷地告訴孩子,你是選擇放下玩具馬上跟媽媽回家呢?還是再玩一小會兒,媽媽喊你回家時你放下玩具立刻跟我走呢?這仍然是應用選擇法,讓孩子從中做出選擇的做法。不用說孩子會選擇後者。

  三是果斷抱起孩子,將玩具從孩子手裡奪下,禮貌和主人道別走人。有些家長怕孩子哭,你越是哭,越是順從孩子,就容易讓孩子獨佔心裡越來越強。如果你果斷抱起孩子,將玩具從孩子手裡奪下,馬上和主人道別然後走人,孩子哭鬧一會兒也就作罷了。這對家長來說非常考驗你的毅力,千萬別猶豫。

  最後要補充說明的是,家長要開始平時重視對孩子進行物品歸屬權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學會分辨我的、你的、他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必須要借,絕不能不經允許佔有。否則,要挨批評或懲罰的喲。增強孩子認知的同時,還要加強規矩建設。


韓國成老師

做客臨走時,孩子非要帶走別人的玩具,但是人家不給,孩子就一直哭鬧怎麼辦?

從問的話可以看出,其實題主內心是不悅的,有點責怪人家不給。

那我們不妨先換位思考一下,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如果別人的孩子來你家做客,看上你孩子的玩具了就想拿走,而這個玩具恰巧也是你孩子特別喜歡的,你和孩子會同意忍痛割愛嗎?如果這個時候客人不知道管束自己的孩子,還放縱自己的孩子哭鬧,你會怎麼看待客人?

是不是覺得客人的孩子特別不懂事,特別沒教養,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心裡還會說上一句:大人平時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即便是你違心的忍痛割愛給了客人,你是不是也會在心裡低看他幾分,覺得這樣毫無邊界意識,毫無教養的人以後還是少交往為好?

有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能說對自己孩子愛,就只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同時通過這個問題,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欠缺,必須儘快做這兩件事。

一:要讓孩子有邊界意識。

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有意識的教育孩子,什麼是自己的東西,什麼是別人的東西,自己的東西別人要玩要用,需要自己同意,別人的東西,你想玩也要徵得別人的許可,而不是強要、搶、或者依仗大人哭鬧撒潑。

二: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則,要學會對孩子說“不”,不能讓孩子有“要挾”大人的行為。

如果父母做事沒有原則,孩子小時候得不到滿足一哭鬧,大人就妥協,就會讓孩子覺得“這招好使”,下次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還哭鬧。如果有時候哭鬧不管用的話,他就會持續哭鬧加大哭鬧的效果,大人如果只會妥協,不懂得拒絕的話,孩子以後還會加大砝碼。小時候是哭鬧,長大了就可能是跳樓、自殺等更為嚴重的威脅方式了。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一定得有自己的原則,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什麼問題就和大人溝通,哭鬧也沒有用,孩子覺得“這招不好使”,以後就不會再以哭鬧要挾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了。


育兒啟示鹿

過年帶我的狗回老家,妹妹3歲的孩子非吵著要把狗狗留下來,妹妹也說希望把狗狗留下,過幾天送過來…我的狗狗是在街上撿回來的,膽子特別小,特別粘我,性格特別好,它很討厭小孩,但從來不衝他們吼叫,頂多只是到處躲。

妹妹抱著狗說留它幾天的時候,我看它眼淚汪汪的看著我,我就不忍心留下它,看著侄女哭鬧,也狠不下心來拒絕,就給侄女說:“你要再哭,它就不喜歡你了,它晚上要回家,過幾天我再帶它來看你”。

趁侄女不注意,走之前把狗狗放車裡,侄女沒看見也沒問沒吵了。走的時候還很開心的給我們拜拜,其實小朋友想要一個東西也是一時興起,趁他們不注意收起來,他們也就不記得了,但是也別騙他們,不要讓他們覺得大人都是騙子。


木子Lee

去別人家做客,孩子看中了別人的玩具,得不到就一直哭鬧,這時候考驗的還真是孩子家長的心力和反應啊。

有些家長心態不好

不勸阻自己的孩子,反倒責怪親戚不夠大方,心裡活動是:我們是客人,帶走個玩具怎麼啦?非得招我們孩子哭!這樣的做法是最要不得的,有類似心態的家長簡直就是不分是非,寵溺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也極其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

首先,告訴自己孩子,媽媽爸爸能理解他太喜歡這個玩具了。爸爸媽媽其實也喜歡,這是共情,是接納。有了這個基礎,再往下引導孩子就會順利一些。

其次,告訴自己孩子,這個玩具本來就是別人的,別人也喜歡。咱們帶走的,別人就沒有了,也會難過。

最後,引導孩子,用提問的方式問問他,怎麼樣才能讓兩個人都不難過?也許孩子自己就會給出方案的。當然,如果父母許諾說,給孩子買一個一模一樣的,那父母就一定要警惕做不到的風險。否則,孩子可能會有被欺騙的不好感受。

我有個女兒,我一般在出門做客前都會提前跟她交代注意事項,比如,要注意做客禮儀,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等等。這樣的提前溝通,題主您也可以試一試。

歡迎您關注我,與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學孩子媽媽一起,助力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