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重回談判桌前!金特會三大懸念成焦點,特朗普又玩起了老套路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特稿:朝美領導人會晤三大懸念

半島局勢,雲譎波詭,懸念叢生。

原定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朝美領導人會晤在經歷了被美方宣佈取消的短暫波折後,近日峰迴路轉。隨著朝美雙方重新表達如期舉行會晤的意向,美國代表團27日抵達板門店,同朝方舉行會談,為會晤做前期準備。另據美國官員28日向媒體透露,白宮將暫停對朝實施新制裁。

眼下,擬議中的朝美領導人會晤出現積極氛圍。不過,國際分析人士認為,會晤依然存在三大懸念,即會晤最終能否得以舉行、雙方能否在無核化等關鍵問題上達成妥協、協議若達成能否切實得到執行。

(小標題)會晤能否如期舉行

分析人士指出,朝美領導人會晤重回軌道,說明雙方都不願中止已經開始的對話進程,希望保持對話,找到妥協點。

從朝鮮國內政治角度來說,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上月已決定中止核導試驗,全力開展經濟建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金永文說,這表明朝鮮開始走向和平時期發展全國經濟的道路。

從對外政策角度看,朝方希望結束與美長期軍事對峙,建立外交關係,簽訂和平協議。同時,朝希望與韓國改善關係,實現民族和解,最終在自主條件下實現半島統一。堅持與美對話是朝方既定政策的體現。

從美國方面來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認為,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倘若峰會能就此問題達成一致,將是前幾屆美國政府都沒有實現的目標,會給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和個人政績方面帶來重大利好。

金永文表示,朝美領導人會晤經歷戲劇性波折,與特朗普的處理方式有關。他一方面開出“明顯過高的價碼”、威脅中斷談判,另一方面又為會晤做前期準備。這是在故意向朝鮮“過度施壓”,以求談判利益的最大化。他說:“朝美雙方並未有中斷會晤的意願,會晤可能按期舉行”。

美智庫韓國經濟研究所高級主任斯坦加龍說,美朝領導人會晤本身不是目的,半島無核化才是。“當前美朝對話進程再度開啟,讓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甚至在今年年內建立半島永久性和平機制的路徑更為清晰。”

分析人士認為,要使朝美領導人會晤得以舉行,首先要克服的困難是尋找雙方現階段可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共識和契合點。朝美雙方眼下的主要分歧在於如何制定出半島無核化路線圖。對於美國來說,要讓朝鮮棄核,而朝鮮主張,美國應放棄對朝敵對政策。

(小標題)突破性協議能否達成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高級政治學家邁克爾·馬扎爾認為,造成半島多年來局勢緊張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對無核化內容和進程的理解不同”,同時,朝美雙方在美國給予朝鮮安全保障、對朝經濟援助等問題上也有很多分歧。

在擬議中的朝美領導人會晤中,雙方能否達成突破性協議,最令人關注。

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教授李相萬認為,朝鮮希望自身社會體制得到保障,不受到美國的軍事威脅,同時以正常國家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舞臺,擺脫國際制裁,從而能夠在沒有外界經濟援助的情況下也有條件正常發展經濟。

李相萬說,美國希望在很短的時間內使朝方一攬子實現“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無核化”,而朝鮮則希望分階段解決。讓朝鮮接受一攬子解決的方案不現實,因為朝方也需要獲得相應保障。對於這一分歧,李相萬認為,美國即使設立一攬子解決的目標,在具體實現路徑上也應採取階段性、分步驟的方式。

馬扎爾說,美國方面,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一直強調要求朝鮮迅速無核化,放棄一切核武和導彈能力。雙方能否在這個問題上達成折中方案,需要密集而深入的談判。“如果達不成一致,美朝可能重返軍事對峙、互放狠話的老路。”

馬扎爾還指出,特朗普政府內部的鷹派勢力一直不願意在朝鮮徹底無核化之前給予朝鮮在安全和經濟方面的承諾,甚至威脅在朝鮮實施“利比亞模式”。他強調:“未來特朗普能否平衡好內部矛盾,取得一致的積極姿態對待朝鮮,仍需觀察。”

(小標題)和解進程能否推進

當前,朝鮮宣佈中止核導試驗已經朝著實現和解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分析人士認為,朝美對話進程是否成功,關鍵還要看美方能否作出讓步,逐步滿足朝方提出的條件,讓朝方感到美方的誠意。雙方應隨時調整政策,讓和解進程繼續下去,沒有固定方案可言。

李相萬指出,朝美領導人會晤經歷波折,反映出朝美都希望在協商中對方能一次性接受自己的條件,但由於雙方缺乏互信,這一想法很難變成現實。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朝美多次舉行談判,結果都不能改善雙邊關係。2000年,美國時任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訪問平壤,雙方達成了改善關係的共識。此後,美國政府換屆,小布什政府對朝再次採取強硬態度。此後,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2006年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金永文認為,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是一個曲折複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朝美領導人舉行會晤並簽署相關協議,也不排除將來這些協議會變為一紙空文,各方再次回到對抗原點的可能性。

李相萬說,需要吸取過去一些協議未能履行的經驗教訓。國家之間的信任非常重要,而當前朝美缺乏政治互信。克服這一困難的方法就是給雙方的承諾上保險,即讓相關國家參與進來,起到擔保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