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高效利用每天的時間?

孫華藝

尼采說過:“每個不曾起舞的早晨,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但是為什麼有的人3小時的時間,就創造了8小時的價值了呢,那是因為我們在相同的時間裡,做的事情不一樣

有的人在這一小時裡看書,有的人在這一小時裡打遊戲。你說價值能一樣嗎?

要高效地利用每天的時間,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 知道自己每天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
一天24小時,不管你用與不用,時間都在流逝中度過,要想提高今天的效率,就要從昨天總結經驗,做一個筆記本,看看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在什麼地方
  • 體驗浪費時間的損失
要想高效地利用每天的時間,要懂得時間的寶貴,通過反思自己今天什麼事情沒有做好,再去想象自己要是做了,現在該會是什麼樣子,去想象自己高效利用時間的快樂,將能夠幫助你去體驗到高效時間的快樂
  • 睡前做計劃
每天睡前反思自己今天做了什麼事情,花了多少時間在什麼事情上,有多少時間是可以不被浪費的,做好明天要做什麼事情的計劃

  • 減少無意義的活動

減少看劇、玩遊戲等無意義的活動


深度讀書

\n

{!-- PGC_VIDEO:{"thumb_url": "14a3000676412ee6792c\

造就

時間管理的100條小妙招

有人問如何高效管理好時間?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管理時間的100條經驗吧!

1、隨身攜帶一本小冊子,每想到要做的事都馬上寫下。無需寫得詳細,能喚起自己記憶便可。

2、每天下班前,把所有明天需做的事依緩急程度排列寫下,並且定下每項之預算時間需要,作為明天的工作計劃。

3、每週的最後一天,檢查一下下週需做的事。

4、旅行或度假的十天前,把要做的事寫出一份清單,逐件處理。

5、督促自己按照每天的工作計劃做事,儘量不要脫離計劃。

6、不要隨便接受一個不可能完成計劃的期限。

7、在每一批要做的事裡,仍應有先後次序之分,按重要和急迫程度定下次序,逐一完成。

8、找出第一步往往是解決事情的開始。

9、每隔兩週,檢查一次哪些事情進展太緩慢,甚至停頓下來。

10、對所做的事都預先定下完成時限。

11、一件事到了預定時限仍未完成,檢討一下是否曾有未能預知情況出現,或者是否自己剛才放緩了思考,或者是因為做法錯了。

12、與人見面或者開會,先表明大家對時限的看法才開始。如此,過程的節奏會更緊密。

13、避免做出“多少時間都可以”之類的大方表現。

14、一些瑣事,不應用太多時間做出決定,可以先定下允許花費的時間(利用一分鐘做討論),若到了時間還未有結果,可以跟隨他人意思或者接受第一個出現的合理選擇。

15、按已決定的時限完成事情能培養出凡事能預知何時完成的能力。如此,別人對你會有很大的信心,並樂意與你交往。

16、預先控制每件事所花的時間,便能在一段時間內完成比別人多的事情。

17、如果所計劃的時間不夠完成一件事,思考一下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先處理那個部分。如此,即使沒有按時完成,事情的結果仍能保存最大的價值。

18、凡事只做一次,尤其是收到的文件、書信及資料,訓練自己只看一遍。

19、凡是在要與不要之間難以取捨的東西,都是可以不要的。

20、培養“凡事只做一次”的決心。這能逼使自己做事的時候更用心,更周全,因為知道只有一次機會,如此便鍛煉出高效率的處事能力。

21、很多事並不是一次做得不好,多做幾次便會帶來好的效果。就像做好了而要改的衣服,只會越改越差。

22、贏得凡事只做一次的聲譽,與你交往的人會更認真,更尊敬你,也會因為知道拖延時間無用,而更早與你達成最好的協議。

23、時間是無從補充的資源,因此,用在每一件事上的時間都應視為一種投資,因而應該要求有合理的回報率。比較兩件事之間的取捨,也可憑此決定。

24、有了凡事只做一次的習慣,會大大減少積存待辦的事或文件,使自己的自信和能力更強。

25、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在做的時候把整個人的精神、能力、意念全部放在一件事上。

26、利用更加先進的手段去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27、可以用電郵或短信,不要用電話;可以用電話的,不要見面。

28、不要凡事都用計算機,若用手做比計算機更快,用手吧!

29、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裡,不要讓別人支配你的時間而覺得無可奈何。

30、浪費20分鐘比浪費200分鐘好。處於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貢獻的場合中,想方設法早點告退。

31、如果不想在可以沒有自己的會議中浪費時間,就叫你的秘書五分鐘後打電話找你,說有急事要你速回。

32、把校友會或朋友聚會的次數減半。

33、把沒有收穫又沒有貢獻的吃喝聚會取消或者減至每月一次。

34、多年關係但又沒有急需聯絡的人,可以用明信片維持聯繫,言簡意深。

35、積存文件、書信、記錄、雜誌甚至雜物,只會引起收拾、整理、尋找、堆迭的工作,虛耗時間。問題的起因是購買或存起時沒有好好地想清楚是否需要。

36、最重要的文件存放在保險箱,次重要的東西都應有它們特不定期的櫃和箱,以便需要時容易找尋。

37、不要回避必要的工作。主動去找尋它面對它,是最省力的方法。

38、常常問自己:“這是否是我此刻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

39、拖延會產生壓力和焦慮,不要等到了“最恰當的一刻”才去做某件事。

40、每天預留1-2小時空白時間去處理突然出現的事情。若無突然出現的事情,把預留時間用在學習或者進修上。

41、分析每天花多少時間接電話或閱讀。前者是否太多?後者是否太少?

42、學會對不夠重要的事和人說“不”以保存自己運用時間的主動權。

43、多委派工作給手下。

44、每一件東西都應該有安放的地方,自己的空間(例如桌面)是使用它們的地方而不是安置它們的地方。

45、把每一件重大的事分割為幾件小事。小事較易控制和完成,因而整件事也會更快完成。

46、做一個有44格的文件袋,其中31格代表未來一個月的每一天,12格代表未來12個月,1格代表明年。所有需要在將來處理的事,都可以用紙寫下來,存放在這個文件袋裡。

47、不要只用一種方式去做閱讀工作,應該至少有速讀、細讀、精讀和欣賞四種。

48、用快速掃描的閱讀方式先去了解文件/文章的性質,再決定應否詳細閱讀。

49、對於新聞無需花太多時間去知道或吸引,因為數小時後它便不新了。

50、長篇的文章,需太長時間才能看完。應先看看是否明白它的立場,若是同意而你又已成為清楚的,無需去看;若不同意,看看文章提出的第一個論證,若你覺得合理或者有新穎的看法,才應該看下去。

51、找出自己吸收文章內容最快的方式。有些人需要寧靜的環境,有些人需要音樂,還有些人需要讀出聲。

52、每天最少進行20分鐘的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和頭腦清醒敏捷。

53、找出自己的生理節律:什麼時候最適宜思考、做決定。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那段時間。

54、當體力、精神或情緒不好時不要做重要的思考和決定。把決定的時間推到明天早上,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推敲、思量。

55、每天都給自己最少半小時做自我思考工作:整理、淨化自己的思想,檢討對人、對事物的看法;處理雜亂的,不應該有的信念。

56、凡是“等待”的時間都可以利用,例如等待乘車、等待別人等。一般人每天可以有2-3小時之多的“等待”時間。

57、在車上、般上看書會頭暈的朋友,可利用聽錄音的方式學習。

58、很多不用細讀的文件、郵件及文章都可以隨身攜帶,利用“等待時間”去做速讀。

59、利用午飯或者喝咖啡的時間去促進人際關係或者進行輕鬆討論。

60、把一些需要考慮或者策劃的事寫在一張紙上,在“等待時間”裡抽出一個題目思考。(例如等車、乘車的時間)

61、在電話旁放一些你想牢記的字句,每當撥或談電話等待對方時看看。

62、隨身總攜帶一部你要看的書或一篇文章。

63、看電視時,身邊放一些適合速讀的文件和文章,每當廣告出現時便閱讀。

64、生活裡有很多急迫但不重要的事,這些事使我們失去控制局勢的能力,往往積是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去做。儘量避免它們。

65、檢討一下每天我們做了多少不重要又不急迫的事。

66、儘量做重要而不急迫的事,例如學習、策劃工作、促進健康等。它們才是使我們成功的事。

67、所有需要一段時間完成的事,都先定下目標,而且在過程中不斷檢討是否越來越接近目標。

68、提醒自己是否讓“IN-BOX”支配自己的工作生活,即是憑到來的事的壓力而採取行動,這種生活很辛苦,去找出突破的方法吧!

69、每天問自己一次:“今天我忙的事情中,有多少是對這份工作的目標有真正而直接的貢獻的?”

70、分析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如何再提高強項的發揮?怎樣消除弱點給自己的障礙。

71、明白每人每天都有同樣的24小時,你不可能有“沒有時間”或者“時間不夠”的問題,你只有如何運用時間的問題。

72、“太忙”只不過是不做某件事的藉口,那只是把時間用在你認為更重要的事上而已,想想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73、問問自己有沒有做一些事,使每天忙的結果,只不過是明天做同樣事或更忙的原因。

74、更快更多做事不會使你成功和快樂,做好應該做的事才會。

75、錯誤的感覺和看法,能使我們不斷地做沒有效果的事,直到累死為止,我們會犯這個錯誤嗎?

76、做了而沒有效果,應先停下來和別人商量一下才繼續下去。

77、看不清楚一件事應否去做,先問問自己:“不做會有什麼效果?”

78、可以用筆記下的,不要只用腦去記。

79、遇上有些偶然發生而又難以取捨的事,問問自己:“假如自己沒有經過或遇上,會怎樣?”

80、明白自己對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選擇。

81、添置個人便攜式電腦,這是最快最容易地去增加自己工作能力和節省時間的方法。

82、每次說話前,先想一想,如何只用兩句話說出你的意思。練習一段時間,你會發覺自己說話的能力大大進步,不再冗長而且意思鬆散。

83、說話時先說出你的結論,若大家同意,便可繼續下去。若有人不明白或者不同意,你才有需要做出解釋或說明。

84、對不懂的事說“我不懂”;對不明白的事說“我不明白”,並且請求解釋。

85、永遠不要在還未清楚瞭解任務時便於工作接受和離開。

86、在討論時,從對方的觀點中建立一條思路去和自己的看法連接是最快達到協議的方法。一般人往往只從自己的看法向對方築路,結果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87、在爭論時,從雙方一致之處延伸去未達一致的地方,會更快達到效果。

88、說“我不明白,但我在乎你的看法,請幫助我去了解你的意思。”

89、與所有人打道時,先明白對方的需要和限制。

90、與人打交道時,找出“三贏”的方法會是最快的解決方法。

91、把公司的電話全部裝上自動切斷功能,凡通話超過五分鐘,電話便會自動切斷。

92、開會時第一個到會的人負責掛一個紙袋和一塊木板在門口,上面寫著每遲到一分鐘罰十元,由他負責維護這個制度直到全體人員到齊為止。

93、凡有會議,必須先確定時限、議程及每一部分的預定時間。會議超出時限十分鐘以上者,罰每名參會者每分鐘十元,所得款捐給工會。

94、把自己所有的證件(包括信用卡、會員證等)號碼及相關資料記錄在一張紙上,連同複印件,放在一個信封裡存好備用。

95、在晚上睡覺前的一個小時裡不想不做與工作有關的事,能使睡眠質量更好。

96、每三個月做一次工作總結,找出待改善的地方。

97、學習自我催眠、瑜伽或靜坐,這能幫助一個人保持更平靜的心境,更清晰的頭腦。

98、從不在情緒控制自己的時候說話或做決定。

99、有情緒時喝水及做運動,例如:走路或散步,平靜時才回來。

100、相信總有更好的辦法。



簡約讀書筆記

推薦給大家一些非常實用的時間管理APP!

幫助你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在這個離不開手機和網絡的時代,

每天浪費了大量時間在看朋友圈、聊天、刷微博上面,

很多人都苦惱該怎麼高效利用每一天。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就是關網啊!

道理我都懂,但臣妾就是做不到。。。(/TДT)/

既然這樣,就只能上一些大殺器了,

有哪些好用的時間管理APP能幫助我們有效利用時間?


一.時間記賬類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自己每天24小時都花在了什麼地方?

RescueTime可以幫到你!

下載後,有意識地記錄一天

只需要體驗一天,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被我們浪費在沒有任何成果的瑣事上了!

這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用的時間記錄軟件,

懶癌福音!

現在很多的軟件需要手動添加行程,但rescuetime只需要在最初做好設置,接下來會自動進行統計記錄。

最後還會幫你進行統計,計算你的效率(浪費的時間、積極工作或者學習的時間佔總時間的百分比和具體數值)。 最讓我欣賞的是它能同時多平臺使用(手機和電腦一起開著)


唯一的缺點就是:

手機APP只有安卓版。。。安卓終於在這扳回一局


對於蘋果用戶,只能勉為其難地湊合用Atimelogger

需要付費試用

免費的那款,界面很醜。。。



二.番茄工作法類APP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是以 25 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將你的工作時間按照單位時間進行分割,每完成一個番茄時間,休息 5 分鐘;完成 4 個番茄之後休息 15-30 分鐘。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目的在於保證你在短時間內的高效工作~

1.番茄土豆APP

市面上番茄比較火的有此刻、潮汐和Forest在內的基於番茄工作法的工具,這三個APP都非常熱門。但這些工具都只是一個簡單的計時器,我要推薦的是一個全能王——番茄土豆

在番茄土豆裡,除了使用一般APP有的番茄鍾之外,還添加了任務管理體系,任務稱之為“土豆”。在添加任務時,可以使用簡單便捷的方法來創建標籤,並可以設置任務優先級。


並且支持幾乎所有的熱門平臺,包括iOS和Android在內的手機App,以及OS X和Windows桌面版,更是提供了Web版本和Chrome瀏覽器擴展,

單是這一點,就讓很多同類產品望塵莫及!


2.學霸拯救地球

可以像玩遊戲一樣~每使用一個番茄鐘的同時,還能讓主角小白打妖怪,增加經驗值,積累一定數值後還能獲得更高級的武器

非常適合遊戲化學習的朋友!


三.目標類APP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一本書叫《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大概的理論就是:

任何人只要發起一個項目,每天投入時間,有導師協助,經過1萬小時的努力後,誰都可以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

雖然我不追求成為專家,

但我們只有在具體的項目、技能上不斷去累積時間,

一定有巨大的成就!

ihour——時間投資計劃 APP

自己設置一些項目

記錄自己在這個項目花費的時間,

累積時間的過程有種存款的感覺,

在點滴的記錄中看到自己的進步,

很有成就感!

有一個使用小技巧:

設置項目名的時候,千萬別寫成“學英語”“跑步”“看電影”等這種虛無的目標

要把目標數字化

設置成

“學英語1000小時”

“運動500小時”

這樣每次記錄的時候都能看到明確的目標

更有堅持的動力喲!


以上就是一些幫助大家時間管理的好用APP,

適合跟我一樣意志力薄弱的懶癌患者。。。


英語大魔王

給題主推薦一本書吧,包治百病。

絕對不是那種很常見的又臭又長,充斥著深奧名詞的時間管理書籍,而是這種畫風:

是不是有點興趣?再來幾張照騙。

這本書有三個特點:

1. 真正意義的“圖文並茂”,讀起來hin輕鬆,我一個小時就看完了。但是!這本書足足有99000字!其實信息量是灰常大的!這是作者最牛X的地方,可以讓你毫無痛苦地吸收近十萬字的精華;

2. 這本書糅合了多位關於時間管理、效率提升和習慣養成的名家著作。

對於時間管理,基本上你需要的一切,都在這本書裡了。

3. 這本書採用了外國作家喜歡用的互動方式:經常拋出問題,讓讀者思考和討論。而不是像我國作家一樣,直接開始講理論。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外國作家的做法~看完之後,腦子裡會留下更多東西。


對於“如何高效利用一天的時間”,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

時間管理,並不是思考“如何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工作”,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傳統的時間管理,是教你擠時間啊,搶時間啊,壓榨生活質量啊……

這些統統不要,我們只關注一點:假如我一天只工作8小時,那麼在這8小時裡,我如何做更多的事,達到更好的效果,做到更好的提升?

這才是時間管理真正的目的。

把工作時間延長,真的沒什麼意思,人還累的要死;在8小時內做10小時的事,才是成功的時間管理。

如何高效利用每天的時間,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作者說:為了寫這本書,他和他的團隊,閱讀了大約100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文章,感想是:這一閱讀過程就是在浪費時間!幾乎所有的著作都大同小異,事實上,有關時間管理的原則,你需要知道的只有約40句話:

關於時間管理

1. 時間管理,是運用策略和技術,幫助你儘可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

2. 你必須意識到你對時間的感覺,換言之:一定要做記錄,記錄你的時間花銷

3. 你需要馬上考慮:你的任務和目標。把你的任務寫在工作清單上,把你的目標寫在使命描述中(目標:你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任務:為了這個目標你需要做什麼);

4. 目標設置要素:具體,有時間範圍,很現實,對你來說很重要

5. 在夢想和現實之間,你必須做一個困難的選擇:選擇當下的放鬆享樂,還是為將來而奮鬥?

6. 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歡做。儘管如此,成功人士還是去做了;

7. 趁年輕時努力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以後的日子裡,你可以更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關於效率提升

8. 如何“創造”時間:①提升精力;②尋找碎片時間;③杜絕浪費時間;

9. 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僅是尋找一天中的額外時間,還要將你的有效時間和有效精力匹配起來。換言之:在精力最好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

10. 提高記憶力,就等於提升效率。

如何提高記憶力:①拓展智慧(比如經常做智商遊戲);②均衡飲食;③堅持體育鍛煉;④增加抗氧化劑攝入量(比如深海魚)⑤學習記憶技巧;

關於拖延

11. 拖延,是時間管理最大的敵人,也幾乎是成功的最大敵人;

12. 拖延源自於與一種非常強大的物理法則:慣性。慣性趨向於使所有人保持原地不動——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13. 很多人會說:“總有一天”我會去做點什麼。但這一天,永遠都沒有到來。這就是最常見的拖延,他們拖延了自己的一生;

14. 拖延,傷害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想為人生增加一點光彩,就必須停止給自己找藉口。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掌握;

15. 如何戰勝拖延:①在備忘錄裡記下自己的目標,經常看;②把大項目分解成小任務;③讓自己識別懶惰,第一時間抗拒拖延;④堅持寫日記,做筆記;

16. 雖然,慣性讓我們靜止不動,但是慣性還有另一面:只要你動起來了,你就會繼續移動。所以,慣性也可以成為你的朋友;

關於整理

17. 環境的雜亂是時間管理的大敵;

18. 雜亂的環境,有可能是你的房間,有可能是你的桌子,有可能在你的心裡——總感覺有太多事要做,又無能為力;

19. 雜亂,會引起情緒緊張,效率低下,浪費時間,無所作為;

20. 如何進行清理,得到身心解放?①收拾你的房間以及辦公區域;②創建工作清單,把你要做的事情全部寫上去,並標註重要性;③及時、按順序處理每一項任務;

21. 保持良好的“提醒”系統。比如設置鬧鐘、番茄鍾來規範任務;

22. 對於計劃和實際的實施狀況,每日、每週、每月、每年都要覆盤,

有缺陷及時更改;

23. 每個月,重溫一下你的長期目標,鼓勵自己,目光放的長遠;

關於做計劃

24. 每天至少花10分鐘,來規劃這一天要如何度過;

25. 提前考慮好我們在何時何地採取何種行動,儘可能有效地使用我們的能量;

26. 計劃利器1:分批處理。意思是,想辦法把多件事情放在一起去完成(如你預計到某地出差,那麼就把需要在出差地完成的事情統一規劃,一次性完成);

27. 計劃利器2:充分準備。中國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關於習慣養成

28. 成功人士通過培養積極的生活習慣,來增加他們實現目標的幾率;

29. 一旦建立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行為(如四處找東西)、保存精力,做更重要的事;

30. 使用斯蒂芬-柯維的“任務四象限”法則來規劃任務: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緊急;

31. 給每個任務標註優先級。執行的時候,按照優先順序執行;

32. 如果可能的話,建議你最好把“重要的任務”排在“緊急的任務”之前;

33. 先完成困難的任務,而不是簡單的任務。因為困難的事情往往很重要。很多人是相反的,所以他們一天做了很多零七八碎沒有意義的事,再也沒有時間做重要而困難的事;

34. 欲速則不達,貪多嚼不爛。一次只專注一個目標,而不要同時推進所有事情;

35. 任何時候都要:考察自己的生產效率,而不是工作量;

關於二八定律

36. 你80%的成就,來自於你20%的行為;

37. 要把你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能夠給你帶來最大利益的事情上去;

關於專注

38. 遠離讓你分心的因素:互聯網、手機、app提示、電視、遊戲;

39. 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敢於對不恰當的打擾說“不”;

40. 不要同時處理多個任務,還以為自己能做好——那是自欺欺人;

其他

41. 學會“斷舍離”;

43. 活用手機備忘錄,怕忘就記下來,花不了你幾秒鐘,但可以讓你不用老是惦記。


結束!

是不是很棒棒!!撒花花 ✿✿ヽ(°▽°)ノ✿


今日頭條認證作者,專注自我提升 & 職場創業

長期分享成長乾貨,以及各種書單 ~~ 求贊,求關注 ❤


吉姆妮成長日記

在現代社會中,“加班”已經不再是勤奮的代名詞,相反,它只代表了水平不足或效率低下(當然,特殊情況另當別論)。人在職場,想混得輕鬆的同時又得到上司的賞識,方法只有兩個:過硬的專業水平與學會高效利用時間。

我一直承認自己是一名“懶”員工:儘管在同事們都熬成了雙重眼袋的加班狗時,我依然是那隻準點下班的史路比,但我的“懶”並不影響我上司對我的肯定。我的同事都很不解,以為我背後有幫手。其實不然,我只是懂得在高效利用時間而已。

看清楚哦,不是簡單的利用時間;而是高效利用時間。全部的重點都在於“高效”二字。那怎樣才能做到高效利用時間呢,下面我分享幾點小技巧:

把瑣碎事情集中處理

我們之所以忙,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的時間被繁多的瑣碎事所填充了。我們每天的事務看似很多:聽電話,看郵件,做報表,拿文件,收快遞,與同事交談,彙報上司……要想高效利用時間,就得學會把瑣碎事情集中處理。

公司裡的同事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早上回來打掃桌面,然後煲水,等水開,然後沏茶,接著看一下郵件,然後下樓去拿交接文件,順便跟同事閒聊一下,當再回到座位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可真正工作上的事情卻依然沒動手。

而我平時則是這樣做的:在上班回辦公室時就順路把交接文件拿了,然後回到辦公室先煲水,在等水開的時間裡,同時打掃桌面。一般當我清理完畢,水也就開了,就可以沏茶了,全程耗時不過15分鐘。接著花15分鐘處理郵件,把簡單的可以即時回覆的馬上處理,複雜的列在當天的清單表上。接下平便在茶香中開始一天的工作。所有的瑣事僅用半小時就完成了,我比別人更快地進入工作狀態。

學會拒絕與學會接受同樣重要

別當職場上的“老好人”,因為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一樣重要。

女實習生在別人眼裡很勤奮,除了護士應該要做的事務外,她還從來不拒絕病人的請求:例如幫病人跑腿拿錢埋單,幫病人照顧在胡鬧的小孩.....但另一位男護士則顯得有點冷酷:對於病人所提出與護士職責無關的要求時,他一律拒絕。

每個人都以為在評選“優秀實習生”稱號時,女護士會被評上。但結果出乎意料:是男護士被評上了。

所以他的精力是充沛的,工作上出現的誤差少;同時他還用拒絕所騰出來的有空閒時間考取相關的證書,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因此他理由當然被當選。”

看,這就是拒絕的力量。在我們的職場當中,總會有那幾句熟悉的話語:幫我複印一下;幫我收一下快遞,幫我倒一杯水......我並不是說同事間不應該互相幫助,但如果你手中正有要事在忙,學會適當的拒絕那才是你應該做的!

因為你不拒絕,你的工作與思路就會被別人的請求所打斷,這樣你又得花時間重新進入到原來的工作狀態中,而且思路被打斷後出現差錯的機率就會變大,重做的機率也高。由此可見,接受有時並未能讓時間高效利用。

三、建立標準化

眾人都知道德國汽車的生產速度是最快的,原因是它的生產模式是流水線型。流水線型的生產非但能節約公司的成本,也大大的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產出率。為什麼?因為相同的工作流程,可以讓員工熟能生巧,從而讓員工能在同樣的時間內產出最大的量,同時差錯率減少,公司的損失也減少了。

而我所說的,建立標準化就是為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建立一條流水線。我曾經試過早上6點起床,本以為早起能讓我處理很多事。但事實卻相反,由於沒有一個標準化,不知應該先做啥的節奏讓我變得混亂,最後我的時間緊都花在了挑選書籍中,但當我挑選完畢,上班的鬧鈴已經響起來。那個清早儘管我早起,但我一無所獲。

後來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套早起標準化:六點起床,15分鐘梳洗,45分鐘練習精英特速讀軟件。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直接按這個標準化執行,再也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選擇上。而且這種目標清晰的行為,讓我收穫滿滿的成就感,所以我一整天都處於精神奕奕的狀態。

這種模式不但適用於安排早起時間,同時還適用於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在工作中,我也運用它來高效安排事情。例如上一篇文章說介紹道,我上班時的15分鐘內,處理瑣碎事,其實也是我所建立的標準化。

總的而言,建立標準化就是把一堆事務列順序清單,然後在某段時期內堅持執行。它之所以能讓我們高效起來,是因為它通過固定了我們工作或者運行的模式,具體了所做事務的時間,從而減少了我們花費在選擇和猶豫不決的時間。

四、堅持是高效利用時間的行為秘訣

堅持對於時間而言,它彷彿耗費的長度是最長的,因為堅持就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重複某一動作。但最近我發覺,堅持是高效利用時間的行為秘訣。

剛開始學習軟件時,我堅持每晚一個小時的執行標準練習。那時儘管是剛起步,但除了在最初開始的時候感覺有難度以外,以後的每次晉級,我都能很快地適應新級別的練習。同時級與級之間的連貫性,感覺也能很快對應上。

例如我曾經在文章中探討過的,對單種圖形感知中的方位感知。在堅持性的練習時間裡,我對這種方位感覺的靈敏度就很高,即使在新的級別中也無需花費大力氣就能感知方位數量。

但由當我的軟件練習出現了間斷現象時,練習時,我竟然發現斷節性現象明顯,許多感覺都需要慢慢再重新找回來。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就是所花費的時間過長,導致了效率不高。

第二件事就是閱讀書籍。

書是越讀越多,越讀越快的。我之所以要練習速讀,是為了能把讀書的速度提高。所以,除了練習精英特速讀軟件以外,多讀,也是我練習速讀的方法。

當堅持無間斷地閱讀時,我發現無論是我的眼睛靈活度還是理解力都會持續的提高;但當堅持中斷後,我就得花費一段時間才能找回過往速讀的感覺,這就白白浪費了時間了。

由此可見,堅持是高效利用時間的行為秘訣,因為不被打斷,所以大腦可以持續地保持一種感覺,那我們重新接受時,就不需要再花時間尋找感覺。

其實,高效利用時間就是學會管理時間。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學習或工作中慢慢體驗與摸索。人生短暫,學會高效利用時間才能我們活得更長!


大道至簡151172803

關於方法論和書籍其他人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所以我換個思路寫了這麼個不太典型但我自己認為有用的回答。

-

前兩天遇到一個備考研黨,在糾結要不要報班的問題。考過研的小夥伴一定對這類問題能夠感同身受。對這類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學習的方法論本不分好壞對錯,只有合不合適。


但是如果只回答到這個層次顯然太過草率,因為一個對自我學習和行為習慣的認知程度不低的人,大概率是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的。對自我的瞭解源於各種各樣的經驗,而獲取經驗最便捷的途徑就是付之以行動,而行動需要執行力。後來這個備考的寶寶說,我的回覆準的讓他啞口無言……具體是什麼我就不梭了。


回到時間管理上,一般有時間管理習慣的人,任務目標大多會比較明確。對應的路徑簡單理解為:目標動因—時間管理—執行。任務目標明確不是指寫的多麼具體,而是有著清晰的行動指向,以及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這種能力需要長期的實踐來積累,積累的是對自我的瞭解和驅動力。


能動的策略把控和執行,無論是在計劃還是執行的過程中都有很強的行動指向,這些都基於對自我行動節奏高度的認知,一是有能力做到,二是肯動手去做。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死在執行上,看似是意志力低的鍋,但其實很多人是在目標動因上就已經存在問題了。對應的路徑:不具備可實踐性/不夠強烈的目標—臨時拍腦門想出來的時間規劃—拖延症晚期的時間管理—歇菜。


空口說結果,顯得太沒誠意,下面具體說下時間管理最為關鍵的一步。這裡默認不考慮已經形成時間管理習慣的人,主要談一談對時間管理有困惑的群體尤其是學生群體:


生活中不存在天然隨心所欲的自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以自律求自由是能做到的最好程度。而理想的自律是常人僅憑意志力很難達到的,相反,人們時常苦於不能抵禦各種誘惑,但卻有著時間管理的需求……

潛力與荒廢並在,你的大學過得好嗎?

結束高考之後,學子們走進大學。大學裡能夠把自己的事做得井井有條的人只能是少數。而大多數潛力股都將在荒廢與覺醒的邊緣掙扎。表面上看只是個人的迷失,但如果追溯到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我們還能得到不一樣的啟發。


再回到時間管理,其實時間管理是有成本的。在落實管理之前,除了日常耗費在時間管理方法論上的精力,時間管理本身也是需要得到實踐者的信任的換句話說,你是否相信自己做的事是值得的、有回報的?


如果回答是。


對於需要耗費意志力來完成的任務而言,儀式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信任就是儀式感的要義。換句話說,每一次時間管理的任務獎懲,都可以算作是一個儀式。比如在日事清app上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可以打一個鉤,這都是儀式感的體現。關鍵是,你是否會肯定這次任務完成的意義?


如果回答為否。


不能相信自己:遺憾的是,一個階段的荒廢之後,大部分學生其實不是很敢於走出舒適區。缺少自律,也是長期(大概率是高考之前的十年裡)缺少規劃和受制於眼界的結果。能力不足會導致不夠自信,是阻礙前進的一環。


不願相信工具:對一套過於精細的方法論,有些人會產生本能的排斥。不願報以信任我暫時想到兩種心理,一是排斥工具和方法,認為運用工具就是在承認自己缺乏自我約束——從小到大人們更相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要麼勤奮要麼有天賦,去肯定內在的品質,卻很少會提倡藉助工具和方法來實現自我提升;與之相對,一些有潛力的徘徊期少年基於年少時的優越感,往往也認為自己其實有優於他人的能力,且不願用大家認為的勤奮來彌補不足,同時對方法論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在否定自我的意志力品質。二是,由於潛意識害怕認真之後依舊失敗,進而選擇放棄嘗試。無論是哪種,都不利於個人成長。


以前看到過一個問題:道理都懂可還是過不好一生。媒介的發展帶來的是信息的過載,口口傳遞的道理,已經脫離了個人的直接經歷。這可能會導致成長中的青少年對所謂價值的懷疑,因而在很多眾所周知的問題上,他們所秉承的觀點可能就不是來自基於自身經驗的價值觀,而是媒介傳遞的價值觀。而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到,除了能在作文裡引用一下,那些道理就永遠都是抽象無意義的。其實這個問題嫁接到時間管理和學習上同樣是適用的:為什麼道理都懂,可就是不能高效學習?


無論是目標任務做的差,還是執行歇菜,或者不信任自己,或者害怕自我否定,想走出關鍵的一步,去親自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目標列的天花亂墜的,反省一下,下次寫個靠譜可行的;

執行力不夠的,給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瑕的獎懲機制;

不信任自己的,打打雞血,你還是那個追求進步的騷年嗎?

害怕失敗的,放心吧成長的路上只有自己一個人,付出多少回報也有多少。


從需求出發,什麼問題都要找根源。如果你是一個能把周事安排妥當的人,那就繼續探索;如果你發現自己存在上述心理,不妨給自己做一次心理建設,面對真實的自己,找尋促使自己軟弱無力的原因,走出舒適區。


最後想跟還在拖延症晚期的同學說一句,時間管理這個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與其徘徊不定,不如嘗試去做。最怕的就是,習慣性逃避和放棄。


日事清

相信我:把時間都記錄下來,這樣每時每刻就會想著“我要好好度過,才能在時間清單上有東西可寫!”

我的時間記錄清單如下:

在這個時間清單裡,每天做了什麼,浪費了多少時間,都一覽無餘。而在周總結裡,能看到自己一週內做了什麼,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長與所得。

更重要的是,記錄時間之後,我發現不僅知道了自己每天都做了什麼事情。為了能把這個表寫滿,我開始更有動力的去完成自己立的flag。

因為每次寫下自己的完成,就會很有成就感,便能更努力的去完成。如此反覆,就會形成習慣。每天完成想做的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所以,若是想讓自己不再隨意的浪費時間,寫下自己專屬的時間消費清單確實是很有效果的,而這個表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

1、時間清單格式

首先,準備本和筆嘛。還是推薦用方格本,因為畫線比較容易。但用excel記錄也可以,看個人習慣了。我比較愛手寫,覺得手寫更有儀式感。

先畫一個這樣的格式。首行寫下這一週的日期和一週總結。首列寫下時間點。

時間點這個問題,需要看自身的生活習慣,先確定好自己想要記錄的每天最初時間和結束時間。

比如:我每天8點半起床,9點出門上班。中間的洗漱時間沒什麼記錄的價值,就丟掉,直接從9點開始記錄。

而晚上強迫自己晚12點之前必須睡覺(雖然基本上都會過點...),那麼12點之後一直到早上8點半這段睡覺的時間,也用不著記錄。

確定好起止時間之後,每隔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做間隔,排好一天的時間表。表單就簡單的做好啦。

當然,想要顏值高點,可以加點裝飾。但,要記住一點:高效記錄永遠是最重要的。

2、每天記錄內容

時間清單的模式畫好之後,每天晚上睡前憑著記憶記錄下一天做的事情就可以。

想不起來的肯定就是玩手機刷微博了,做了沒意義的事情,空著就行。但如果基本上都記不起來,嘿嘿,那得去看醫生了呀。

如果做了自己比較看重的事情,比如:今天背了一個小時的單詞,那就可以用標記筆著重標示,看著也比較激勵自己。

3、每週總結

當一週內容全部寫好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寫總結。

比如:我覺得一週內讀了幾本書,去哪裡旅遊,一些能讓自己有知識擴展的東西相對重要,那就把這些相關的類別做一個總結寫到右邊去。

這樣就很容易看出自己一週內都做了什麼,有什麼成果。

還可以兩週的內容進行對比,看看自己有沒有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完成的事情更多。

如果每天堅持的很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大量地浪費時間了,在月末可以獎勵下自己。


悟空讀書


前段時間,詩人木心的《從前慢》走紅。一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羨煞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的我們。一時間,幾乎人人都得了“時間病”,希望儘可能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好節約出更多的閒暇時光。於是,“時間管理”成了人們,尤其是職場人的必修課。


說到如何才能高效利用每天的時間,我們要先從時間都去了哪裡說起。


對於職場人而言,時間被浪費的渠道有三個


一是時間被瑣事切割破碎。


很多職場人的日常是這樣的,這邊手上的電話還沒放下,那邊領導就喊了一聲“到我這兒來一下”;這邊剛送完文件坐到座位上,就收到了需要緊急處理某個事情的通知。這些事兒加起來佔不了多長時間,但卻把時間切割的支離破碎,難以進行深度思考或持續作業。


二是難以利用的時間過多。


比如我因為住處離單位太遠,每天通勤時間是4個小時。這就意味著我每天必須拿出固定的四個小時時間擠地鐵,不能有效開展工作。


三是拖延症。


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慣性動作,在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



理清了時間是如何被浪費的,接下來我們就針對以上三個問題來探討。那麼,究竟


如何才能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首先,將時間儘可能地化零為整。


職場中有些事情雖然繁瑣,但卻是必須要做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將其按緊迫性排序,迅速處理掉急需解決的事情,剩下的不那麼緊急地,安排另外的時間統一進行處理。這樣我們就給自己留出了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


其次,為難以利用的時間尋找更好地浪費方式。


難以利用的時間通常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很難改變。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另闢蹊徑。比如地鐵上因為嘈雜或人多而無法處理工作,我們可以將其變為思考或充電時間。在下班回家的地鐵上,可以閉起眼睛總結一下當天的工作,梳理一下自己的得失。


同時,為自己製作一個具體到時間點的規劃。


對付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完整的任務進行切割,並明確每個部分完成的時間節點。



接下來,為大家推薦三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


《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



這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作者在書中歸納了50條時間管理原則,並以故事的形式將其一一呈現。在閱讀過程中,建議不斷與自己當下的行為與思想進行比對,以此診斷出自己在時間管理中的核心問題。


《番茄工作法圖解》



這是一本強大的拖延症自救攻略,深刻剖析了時下最流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之一——番茄工作法。本書通提出通過“合理規劃任務和分解任務”,“合理規劃時間”以及“堅持自我觀察和分析”、“對自己要求低一點”等方法 ,來讓自己更加專注當下,從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


《要事第一》



本書打破了我們固有的時間管理觀念,提出以原則為中心的效率提升路徑,倡導從事情的“重要性”出發,來進行時間的分配和管理。


事實上,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靠方法更靠自律。只有先管理好自己,克服拖延的惰性,才有資格談時間管理的技巧。


最後,祝願每一位看到本文的你,都能成為時間的主宰者,真正達成自己對時間高效利用的目標。


王小照

關於高效利用時間,我們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來探討。

首先,從戰略角度來看。

工作中生活中的事情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學習一種思維技巧、在今日頭條上寫一篇熱門文章、和牛人聊天談話等。

第二類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比如追劇、玩網絡遊戲,參加無聊的聚會等。

第三類是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寫一本書、看一本書、反覆練習一門技能等。

第四類是低收益值低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刷新聞了解八卦、過多的睡覺、刷朋友圈等。

解釋一下,收益值就是某件事情在當下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大小,包括身體、情感、心智、物質層面。收益半衰期就是這件事情收益值隨時間衰減的速度。

那麼,以終為始的考慮,如果想要高效利用時間,那麼應該首選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情來做,因為其他類型的事情,做起來都是在浪費時間。

從高效利用時間的戰術層面,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進行改善:

一、提升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

如何提升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呢?有兩個辦法,一是給自己限定時間,二是利用工具。

1、限定時間

做任何事情都要給自己限定時間,沒有時間期限和有時間期限的情況下,你做事情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限定一個時間。

有人說,如果我設定的時間完不成任務怎麼辦?

你可以每次都做記錄,記錄自己給自己限定了多長時間,實際完成這項工作花費了多少時間,久而久之,你就能掌握自己做事情的一個時間規律。

2、利用工具

比如說做PPT,可以用美化大師提高效率;做短視頻,可以用“拍大師”提高效率;比如說,做問卷調查表,可以用“問卷星”提高效率,這些都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只要你有心,總能找到。

二、減少做事情所需花費的時間

如何減少做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不斷優化。

你總是用過去的方式做事情,那就總是和過去做事一樣慢。

只有不斷優化更新,才能讓一件事情更簡單的被執行。

比如說以前銀行沒有排號系統的時候,在銀行存錢取錢不僅很花時間,而且經常容易因為排隊而造成分歧和糾紛,從而影響處理效率。自從有了排號系統,銀行人員處理事務的效率提升了57%。

建立標準也是一種減少做事情所需花費的時間的方法。

比如說,你做了一場營銷活動,那麼你這一次做營銷活動的整個過程,就可以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方案,方案中包括各個環節和步驟。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活動時,把這個方案拿出來,稍微做一些修改就可以實施,這樣是不是提高了做事效率呢?

三、根據想要達成的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

很多人都覺得,我頭腦裡面有數,我知道為了達成目標,需要做些什麼事情。

但是你把這些事情寫下來,和只是在頭腦中想一想,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

只要你能把達成目標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順序羅列出來,進行分類整合之後,再按照“時間段、項目、事件、相關協調人、所需道具和資源、備註

”這幾個欄目來進行規劃和安排,那麼你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就會有章可循,遊刃有餘。

計劃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時間和精力進行分配與匹配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