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希望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反而會心亂如麻?

DearJaneTiM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逆反心理”的現象,比如說,有些人的逆反心理表現為別人都反對的事,他偏要贊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越要做。那麼這種對事情所做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願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的現象,可以稱之為“逆反心理”。同樣,有時候對於自身的某些訴求也會產生“逆反心理”,還可以稱之為“反作用”。比如考試的時候,自己心裡原本的訴求是,希望能集中注意力,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考試和試卷上,但是這時候會有一種“反作用”出現,主體本身的意願被推翻,反而更加積極地思考除考試試卷以外其他的事情,尤其還是一些不愉快、後悔的回憶。

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事情是,不要過於急切地一直在心裡唸叨: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因為這個信息太廣泛也太空泛,大腦裡的大部分空間還處於空置狀態,於是大腦自己搜索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或者回憶去思考了。現在開始要做的是,開始看題開始研究試卷上面的題目,當你開始看題開始研究了,大腦就會被題目所需信息佔滿,也就不會再想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了。如果暫時還做不到深入試卷題目中,那就簡單做點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唸“放鬆”,閉上眼睛,去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等,慢慢就可以靜下心了。



林溪:知名心理學專家,明星私人心理醫生,企業EAP顧問,用心理看世界,歸納發展出獨特個人風格的“讀心術”、“識人術”體系,累積了眾多經驗和案例,被譽為“最美讀心女神”。


林溪看世界

為什麼沒事時,腦子裡沒啥想法,可一旦希望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反而會心亂如麻?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心理活動的原理來入手。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潛意識和意識想象成一大罐的溶液,在罐子裡靠上方的位置,插著一塊加熱板,加熱板下方有90%的溶液,那是我們的潛意識,而上方的10%,則是我們的意識。

平日無事時,我們的潛意識裡雖然有很多念頭,但不會突破屏障進入意識,因此人的心態是相對平靜穩定的。這就相當於溶液中的分子雖然一直在做無規則運動,但整罐溶液呈現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可一旦我們希望自己集中注意力,這時內心的慾望就開始蠢蠢欲動。

因為我們之所以希望自己能集中注意力,主要是因為集中了注意力,我們就能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後考取好的學校,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從而在內心肯定自身的價值。

我們想得到這一切,但又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有能力得到,便會產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它們伴隨著慾望,從潛意識裡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在這裡,慾望就是給加熱板通上的電,在它的加熱下,溶液開始沸騰,大量的氣泡從溶液底部升到水面上來,這些氣泡就是焦慮等各色負面情緒。

溶液必須加熱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氣泡,同樣的,只有慾望及由慾望產生的負面情緒強烈到一定程度,才會使人心亂如麻。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某些情境下根本控制不住內心的想法和情緒時,不要先想著去抑制它——就像我們面對一罐沸騰的溶液,不會只想著去蓋蓋子那樣,而是要去找到引發它們的慾望和壓力。

當我們能夠真正從內心意識到,是我們對於他人認可的強烈需要,對於未卜前途的深深恐懼,對於自身價值的巨大懷疑才使得內心的壓力、焦慮如此之大,我們就會知道,自己要做的是

靜下心來,擴大對於價值感的認知,不要將它僅侷限於他人的認可和拿好成績,進名校之上。

同時,我們要努力發展自身能力,自身真正有了實力,價值感才能被牢固樹立。

請記住,加上蓋子只會讓溶液沸騰得更加厲害,釜底抽薪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為什麼你希望自己在集中注意力反而心亂如麻呢?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你誤會的

以為為:

人可以完全集中注意力。

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考試就會不好。

如果考試不好就會有很可怕的事情發生。



但其實,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如讓我們一起做個簡單的試驗。

首先,請你看這張圖片——

這是什麼呢?這是粉紅色的大象。

好,接下來的三分鐘內,不要想到粉紅色的大象,一點都不要。

(請開始……)

據我所知,這個試驗,從來都沒有人通過。它的另一個版本叫做「白熊效應」,是社會心理學家做的實驗,實驗裡讓人們不要想到北極熊(白熊),同樣的從來沒有人成功。

為什麼會有「白熊效應」?

一個簡單的解釋是:當人們接收到「不要想白熊」的時候,腦子裡就已經有白熊了。包括每次人們提醒自己「不要想白熊」的時候,事實上,每次這種提醒裡面還是有「白熊」。

習慣於鑽牛角尖、刨根問底的人,也容易產生更多的「白熊」。比如,他們會想「為什麼要我不要想白熊?」「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於是他們總會想到白熊。

非常習慣於自責、做事苛求完美的人,也容易產生更多的「白熊」。比如,他們會想「糟糕,又想到了,失敗了!」「我一次都不能想到,這次要比上次想得更少才行!」可是每次這麼想,其實都只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印象而已。

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

不解決,它就解決了。就像你考試結束後,不在意這個問題了,它就反而很快解決了。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無為而為。

要知道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有,隨它去吧,反而就沒事了。

你交完卷子就清淨了,是因為交卷後不再考試壓力下、而且你覺得反正不是在考試想些別的也沒關係。


更加具體的方法

也許上面的回答,依舊無法令你滿意。那麼我會提供三個方法。

一、注意力訓練方法。

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也可以說是訓練自控力。但是,這個方法的關鍵就在於——如果你發現練習過程中自己走神了、想了別的事情、注意力跑到目標之外,不需要指責自己、這不是失敗,而是一次練習機會。讓自己簡單溫柔地重新調節注意力就好了。

既然走神、注意力的跑掉、自動浮現的回憶和情緒,是必然會出現的,那麼我們能夠做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它出現就讓它出現,停止因為它出現而產生的「二級情緒」,只是簡單的回到要注意的目標上。

本來你是出現一個自動的想法或情緒、走神一次;然後你對這個自動的想法或情緒,又施加了一個新的想法和情緒,比如「怎麼又出現了,它就不能消失嗎?!」,你把注意力施加到了「怎麼讓它們徹底消失,怎麼讓自己完全專心」這個問題上。

這反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注意力的總量在短時間內是不變的。假設有100分注意力。

你第一次走神,想到考題之外的事情,你可能只走神了10~30分的注意力。你還有90~70分注意力在考題上。

接下來你很著急、你很想讓自己徹底不走神,你過於用力的去控制,反而又調用了10~30分的注意力去注意「怎麼讓自己專心,怎麼讓自己不走神」這個問題

結果你的注意力,就只剩下40~80分在考題上。

人越是不接納現實,越是會痛苦。我們要接納這個現實『是個人都會走神,而且是控制不住的』。唯一能控制的,是發現走神的時候,簡單溫柔地把注意力重新請到要注意的事情上。

關於注意力訓練的方法,你可以參考這兩本書


二、給自己單獨的時間,有意識地去處理那些讓你產生不愉快、後悔、糾結的事情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不如意的事情,這是肯定的。面對這些不如意,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它們找上門。

也就是說,你要在有時間的時候,主動去處理它們,而不是迴避它們。因為你根本避不開它們。

如果你可以做到,平時主動處理那些困難的事情、想法、記憶,那麼你就對處理它們有經驗,在考試的時候它們再次出現,你就不會那麼驚慌失措了。

怎麼處理?

你可以找個熟悉信任的朋友,去傾訴。你也可以告訴你的老師或者父母。重要的是,對方要能夠理解你擔心和困難。

如果周圍找不到這樣的朋友或親人,那麼你就去找心理諮詢師。(推薦網站:簡單心理,https://www.jiandanxinli.com/

如果你們學校有心理老師,那就去找心理老師聊聊。

不要壓抑負面的情緒,你平時越壓抑它,它們就越會在你緊張的時候蹦出來。


三、鍛鍊身體,對考試有一個準確的心態

運動是很神奇的。一個有良好身體的人,他的心理素質也會提升。進化心理學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因為身體好了,人會很本能的有安全感——因為在古代,身體不好的人會被野獸吃掉。所以身體好,人心理就感覺安全、自信了。

考試固然很重要,但是某一次考試並不會決定你的一生。哪怕高考都不會決定你的一生。因為高考不是每個人只能考一次,而且除了高考之外,上了大學後還有很多其他機會。

考試過程中的注意力轉移,也不會妨礙你的發揮。只有當你覺得注意力轉移會影響你的發揮的時候,它才會真的影響你i的發揮。這個道理你可以看這個視頻——

http://open.163.com/movie/2014/3/G/B/M9KC57HHA_M9KGRFOGB.html

這個演講者是《自控力》的作者。講的是:只有你認為壓力會危害你的健康時候,壓力才會危害你。

作者簡介:佘炤灼,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諮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帶領過正念團體總計250小時以上。有兩年心理諮詢經驗,接待過167人次以上的個體心理諮詢。目前是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較多回答情緒調節、婚戀關係、原生家庭等問題。

照見

你可以先做一個練習,緩慢的閉上眼睛,什麼都不要想,你的頭腦中千萬不要出現一隻可愛的小白兔......

好了,現在睜開眼睛,我敢肯定,你剛才頭腦中出現了我描述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大腦總是反其道而行之呢?

大腦是個複雜的運行機器,它被千千萬萬的神經和細胞所纏繞,每天會產生無以計數的想法和念頭,如果你想要在一個充斥著壓力的情緒氛圍下掌控它,那它就會和你對著來。

心理學中提到,強化可以控制我們的行為,可以增強我們某一行為的反應頻率。當你不斷地對自己說“不要想那些負面事情”,其實是不斷地對自己進行負強化,從而使這些負面想法不斷地湧現在腦子裡。

調節自己的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的大腦不可能每分鐘都在緊繃著,考試走神是常有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時你只需要輕輕地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卷子上來就好了,不需要對自己進行批評。

訓練方法:關注自己的呼吸

在一個安靜的房間,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來,讓自己全身放鬆,背部挺直,慢慢閉上眼睛。

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

如果發現思緒跑到了其他地方,不要指責,只需要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呼吸上來就好......

可能你練習一次會很受挫,注意力總會溜走,沒關係,接納這樣的自己,每天堅持練習,你會發現自己的改變。

還有很多有關注意力訓練的正念冥想練習,都可以幫助到你。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如果想真正把劍揮出去 就要把心裡的事放下"。

但是放下什麼呢?怎麼放下呢?


1.緊張會讓你的大腦失控——學會鬆弛,直面自己的擔憂和恐懼

緊張的狀態,其實常常讓我們的大腦進入到一種不自主的狀態裡。那種心慌和焦慮,似乎靈魂已經跳脫出去了。其實絕大部分人都很在意考試,沒有人在考試的時候不緊張,但是隻不過有一些人在主動調整自己。當我們鬆弛下來,反而更容易進入專注的狀態。在這裡有兩個小貼士:一是我們向內追問緊張的源頭是什麼:去尋找那些自找麻煩的不合理觀念,更正他們。考試失敗我就完了!——一次考試失敗,即便高考失敗都不能代表一生的失敗;如果考不好的話,就會被好朋友們看不起——考試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朋友們親人們也不會看不起你;我沒有信心,我總是考不好——我已經努力了,我非常棒,我這次一定能考好。二是勞逸結合。考試之前不宜太過疲憊,要休息好,這樣我們的身心狀態就會好。平時最好有運動的習慣,身體的放鬆往往會帶來心理的放鬆。


2.“我不要胡思亂想”會加劇你的胡思亂想——白熊效應,學會正面引導

失眠的人總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亂想",對於傷心的回憶,我們也總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實往往與之相反。越是不要做、不要記得的事情,卻往往越會做,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白熊效應”。"白熊效應"又稱反彈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當我們越害怕在考試的時候胡思亂想,不停的給自己加碼告訴自己——這一次一定不要分心,我這一次絕對不要胡思亂想——結果那些令我們分心的事情卻越來越具體了,甚至剛剛落座就開始了胡思亂想。根據白熊效應,我們應當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今天一定可以專注的完成我的考試~我一定會專注在我題目上等等這樣的想法反而會起到好的效果。比如,想一想考試對自己的積極意義,我就要通過考試來證明自己了!來吧,讓我來挑戰你!等等進行自我激勵,讓自己燃起來~找到自己那個興奮點~


3.讓專注成為一種習慣——訓練自己的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實現的,比如通過計時法:將電子產品關掉,只打開手機的計時共同,剛開始15分鐘計時,之後休息,自己可以達到之後,增長到20分鐘,之後休息,自己可以達到之後再逐漸增長為一次考試的時長,此時持續專注到一個考試時長的行為模式已經得到了訓練並得到了固化,自然在考試的時候會有一個好的狀態,自己也會非常有信心。同時也要注意一點,短暫的走神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可以迅速識別自己在想別的事情,並且能迅速將自己拉回來,而不是馬上進入到自責當中,或者認為我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我就是做不好。這種短暫的走神現象通過訓練也是可以降低的,久而久之你就會開始享受專注帶來自己的樂趣,甚至專注到停不下來~~~


所有改變自己的事情,都沒有那麼輕而易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的意志力有時是天生的一種品格,不過也的確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得到改善和提高。

只有去改變自己慣有的模式,人生才會出現改變~

所以,加油~~祝你早日成為更好的自己~


郝小茹

菌菌認為這可能是緊張導致的,由於過於緊張,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裡有時會一片空白,無法正常應對考試。同時由於對考試的不自信,會讓自己在考試的時候就對結果抱有悲觀情緒,再想到考試不理想的後果,會讓自己產生後悔等不良情緒。如此惡性循環,考試的時候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其次,則是一種逃避情緒,在考試的當下由於不想面對考試帶來的壓力,所以在心裡就會讓自己想一些別的事情。但逃避畢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在無法正視自己考試的情況下胡思亂想,則更加讓自己心亂如麻,無法找到解脫。最後,則可能是因為過於緊張的複習使身體過度勞累,在考試十分安靜的情況下,思緒容易發散,疲憊的大腦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從而會讓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


KK健康

我們常常會被周圍環境中大大小小的刺激或頭腦中各種各樣的念頭佔據注意力,這些刺激或念頭要麼是吸引我們的,要麼是我們不想要的,而當我們希望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往往大腦中想的都是“我不能被**影響/干擾”而不是“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這兩種意識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不妨來做一個試驗:

請閉上眼睛,在大腦中想象一個白熊,然後需要完成的任務是“不要想白熊”。

好,現在回憶一下,當讓你不要想白熊的時候,大腦中出現了什麼?那如果有人還不斷重複告訴你“不要想白熊”3次、10次、100次,會發生什麼?這個試驗證實了一個思維上的怪圈,當我們越想去控制或迴避的時候,我們反而會越陷越深。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想著迴避干擾以集中注意力時,反而被幹擾的程度越大,而這樣的結果會讓我們缺乏控制感,從而產生慌亂、焦慮的情緒。也許有人會說,“我想的就是要集中注意力啊”,那請問為何大部分人在想要集中注意力時會做出捂住耳朵、閉上眼睛甚至搖頭的動作呢?是的,如果你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甚至越來越糟糕,說明大腦裡真正想的仍然是迴避或控制某些刺激。

怎麼真正做到注意力集中呢?首先,需要放鬆身心,僵硬緊張的身體會讓我們難以進入下一步;然後,把注意力放到你想要專注的事物或事情上,如果沒有,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事實上,集中注意力並沒有那麼難,只是我們的思維慣性只想著迴避,而忘記了真正需要關注的事物,多多嘗試和練習,同時每次只關注一件事,我們的注意力會更聽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