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用戶67012176853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是從古代民間流傳到現代的一句農村俗語,大概意思是說,男孩不能出生在初一,女孩不能在十五出生,否則,孩子一生命運坎坷,凶多吉少。

如果出生時分剛好撞到這些日子,那麼,男孩就往前或朝後改一天,變為上一月的三十,或本月的初二,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改為三十。女孩遇到十五出生,通常改為十六,因為往前的十四聽著也不吉利。

為什麼要改生辰,最主要原因還是跟人們的認識和習俗有關。



每月初一,尤其正月大年初一,是一個月的開始,呈現出一種新氣象和歡快氣氛,人們都要張羅著慶祝,要燃放炮竹,敲鑼打鼓,目的是為了趕走一個叫“年”的怪獸對人們的騷擾和威脅,“年”兇惡殘暴,常在年末之交的日子出來作亂,專門食用弱小生命。若孩子在這一天出生,容易沾上邪氣和厄運,輕則體弱多病,重則容易夭折,因此,大人都很忌諱這個日子,會改掉出生時辰。

另一個,我的故鄉陝西隴縣還有這樣一個說法,認為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過春節,人們忙了一年,也該歇歇了,要做出很多美味佳餚或自己享用或招待親朋好友,是憶苦思甜,總結一年成敗得失的時刻,如果孩子在這一天出生,容易患上坐享其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將來沒什麼作為。



女孩不出生在十五,是因為十五是月亮很圓滿的日子,同時也是陰氣最重的日子。在人們的認識中,月亮是陰性的代表,在十五這一天,也是鬼魂活躍的時分,“鬼節”也常常設在十五,比如,七月十五。

若女孩在這樣不吉利的日子出生,跟鬼節和陰氣最重的日子撞上,命運肯定不會好。為躲避黴運,大人只好改出生日子了。

當然,“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有很濃厚的迷信色彩,是古代人們對自然規律和一些生活現象無法用科學解釋清楚的結果,是人們人云亦云的說辭,但並不代表那是事實。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們的文化水平提高,這些俗話自然會不攻自破。


鴻鵠迎罡



louanhuamingyouyicun

其實不管是哪種“命好不好、身體康不康健都要看出生日、出生地和出生的具體時辰”,都純屬扯淡!記得前一陣子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新聞視頻,具體時間和地點都不記得了,只記得故事中的胎兒(因為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只能稱其為胎兒)在子時即將出生,就是因為奶奶認為這個時候出生的孫子克父,且對家庭不利,活生生的不讓兒媳婦進分娩室,結果很悽慘,活生生足月的男孩因為缺氧,胎死腹中,母親雖然無生命危險,但遭此身體、心裡重創之後,想要恢復平靜、健康也很困難。


駿景農業

在我國各地農村,多多少都會流傳著一些風俗或者講究。農村老一輩的人流傳的民間俗語尤其之多,其中,不乏有一些類似於"每年的某月某日怎麼怎麼樣"的古老俗語。小時候,經常聽奶奶輩的人說起這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該如何理解?

在過去,我國民間對嬰兒出生的時間很有講究;尤其是在農村,更有所忌諱;現在這種現象雖然減輕,但是還有一些偏遠的農村依然存在。哪裡的人們對生辰八字很痴信,所以民間對於嬰兒的出生時間是極為看重的,甚至很多人都相信八字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榮華富貴程度。因而八字也就分出了高低貴賤,三六九等。

在農村有些日子是被忌諱生子的,一個是正月的初一、十五;一個是三月初三;一個是五月初五(五毒日);一個是七月十五。

初一十五被忌諱,其實就是由於正月正好是農村的閒暇時間,如果嬰兒趕在正月裡出生,會讓父母變忙碌,本來要好好放鬆一下的時間卻又因為孩子的出生緊張了起來。俗以為是讓父母不得安生,久而久之,就被人們說成了妨礙父母之雲。

尤其在北方地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俗語較為流行,更是極為讓農村人深信。老人們深信初一降生的男孩屬於命大的類型,父母管教不得,怕以後會妨父母。十五是元宵佳節,女孩子在這一天出生會變得貪玩任性,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三月初三,傳言是"苦麻菜上天"的日子,這一天生下的孩子,命運一生悽慘辛勞。當然,由於缺乏科學依據,越來越少有人相信這些了!

除此以外,五月初五具有生子不舉的說法,在我國民間的影響很普遍也很久遠;民間說法是,這一天出生的孩子,由於五、戶、父、母,同音,所以有傷克“門戶”,有害於父母;男克其父,女克其母。還有一種更恐怖的說法,整個五月,在舊時的民間都認為是惡月,五月五日又稱為“五毒日”,是不吉祥的。還有一種說法,五,六,七這三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是不吉利的日子,傳言這些日子裡已婚婦女都需要回孃家。當然,這一禁忌本就是毫無科學道理可言的,現在來說,相信的人越來越少了。


至於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民間的鬼節,在北方,這一天出生的孩子格外需要好好管教,若不好好管教長大後會對父母不利;在河北林縣還有七月十五日是牛、驢、騾、馬等牲畜出生日的說法,只有在罵人的時候才說對方是七月十五日出生的,可見是非常忌諱。

社會在不斷髮展進步,農村地區人文素質也在不斷提高。這些過往的風俗也好,迷信也好,越來越少有現代人相信了,在人們心中,這些日期忌諱最終將會化作回憶。


六月238272794

農村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乍看挺難理解的,是什麼意思?

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各地的風俗習慣也千差萬別,很多的文化在傳承中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基本上都原汁原味的傳承了古老的風俗習慣,尤其是一些民間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句話呢?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很多農村都存在著一種現象,那就是人們對生辰八字方面的痴信,認為人的生辰八字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和榮華富貴,所以在很多農村對於孩子的出生時間看的極為重要,有些日子的生日是被忌諱的,比如初一和十五就是被忌諱。

初一正好是正月,是農村的閒暇時間,這時候嬰兒出生,會打破父母的閒暇時間,讓父母變忙碌,尤其是男孩,更成為了命大的典型,父母管教不得,成為了父母最為頭疼的事情。

而十五是傳統的花燈元宵節,女孩這一天出生會由於受到歡樂燈節的影響會變得很貪玩任性,不受父母管束。這兩個時間出生的孩子會出現的這兩種情況將會使孩子“長歪”,傷克父母,因而便有了“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法。

總之,“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我國農耕文化的傳統風俗習慣的一種真實寫照,是生產文化落後時期人民對生活存在現象的一種解釋,也有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說法和理解,你的那個地方的農村是這樣的說法和理解嗎?


農業補貼

過去民間生孩子很講究日子,若是遇到個黃道吉日全家都高興,遇到不如意的日子則覺得很晦氣,以至於現在生孩子為了選個好日子,不惜打催生針進行催產。其中“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就是人們對孩子出生時忌諱的日子。

這句俗語在有些地方又說成“男怕初一,女怕十五”,這裡的初一和十五主要指的是正月的日子。

正月初一是春節本是一個“降妖除魔”的節日,這一天出生的男孩是個“衝坎”的命,衝得過則命硬,性格剛烈,以後父母也很難管理,衝不過則大年初一成了忌日,比較晦氣。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月圓之夜陰氣正盛,這是出生的女孩也大多強勢貪玩,在封建禮教盛行的古代,這類女孩並不受歡迎,所以有“女不得十五”之說。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並不科學,所以不要為了迎合這種迷信思想而改變產期。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這是專指農曆日期說的。

一般農論中,基本上有二個意象:



1.男孩👦 女孩👧 命硬,克親不好管教;

2.第二是關於婚姻嫁娶的瞎講究。

如說:“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一是年節,年節出生的男孩,命大。過年不能打罵小孩,所以這孩子將來父母不敢管教,會妨父母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燈節,正是觀燈的時刻,女孩這時出生,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恐怕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有的說:初一娘娘,十五官,但是不管是初一或者十五出生的孩子,都是命比較硬的,我們這裡初一十五出生的孩子會讓認個石獅子或者其它東西做乾媽,不然對大人不好。

當然也還有“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也有男孩子極少有生在初一的,女孩子生在十五這天的也不常見的意思。



那麼這裡邊到底有什麼玄機呢?這話準不準呢?以前的觀念,曾普遍認為一個人的生辰對於他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一生。儘管有“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觀念思想,但也應不全屬於迷信,有的事實確實證明了命硬的說法。

在河北北京一帶,管這個叫“麻麻論”或“胡麻麻論”。但無論如何總覺得還是以信的觀念——來破除心理障礙,去掉內心的糾葛——來進行一個“形式”,即採取一種方式破除之為好。因此採取的方式就是認乾爹乾媽,即給男孩👦 認(猶雙方契約的形式)乾爹,女孩👧 認乾媽。還要擇日舉行一個認領的儀式,乾兒乾女要給乾爹乾媽磕三個頭,乾爹乾媽還要給乾兒乾女送一些約定俗成的禮物,以示認領儀式形式完成。大概記得還有儀式後乾兒乾女還要到乾爹乾媽家裡連住三天吃三天飯,以示是一家人,即從客觀和“契約”執行意識上,代表“親屬關係”的真正意義的形成。



當然,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也可信也可不信的——無論你是唯心論也好還是唯物論也好,關鍵在於你自己是怎麼認識和“辨解”,即還是決定於你自己的認知觀念、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但人——命由天定,自然之意志之力,誰能扭轉?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唯心論的主觀意識和理想主義願望之反映。



杲杲湖山

2017年10月10日

請關注杲杲湖山:企業管理文章、對對聯和有關古典文學的文章,不斷髮送。


杲杲湖山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農村老家也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說男生最好不要在正月初一生,說是長大會影響父母;女生最好不要在正月十五出生,說是長大會克傷父母。因為有這樣的老話在,農村哪家生的孩子犯了這樣的忌諱,一般情況下,都是要找懂陰陽的師傅,來為孩子改生日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加了迷信色彩。正月初一是過年第一天,會有好多親戚朋友來家裡走動,大家都知道,這時候是最忌打罵孩子的,而大多數男孩子有比較頑皮,父母只能乾生氣,所以就會有這樣的說法;正月十五又是元宵節,元宵節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去逛燈會、遊玩,如果這個時候生的女孩就會耽誤父母逛燈會,也有人說這個時候出生的女孩會貪玩,不受父母管教,會克傷父母,所以人們就會迷信的認為正月十五生的女孩不好。

在古代人們迷信的認為鬼神容易在初一,十五的日子游走,所以生病的人最怕初一和十五,因為如果遇到鬼的話,會影響身體健康,遇到神的話可能會去審查這個生病的人有沒有做過什麼壞事,也會有人說初一、十五生的孩子容易得病,不好養。當然在民間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初一娘娘,十五官”,意思就是初一出生的女孩,可以做太太,將來會是有錢人,十五出生的男孩將來可以做大官、發大財。



花開隴上

農村俗語中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意思是男孩不要是初一的生日,女孩最好不要是十五的生日。如果男孩是初一出生,那麼過生日的時候就給他改成三十或二十九(農曆一個月通常是三十或二十九天),如果女孩是十五出生,那麼她的生日就給改成十六號。

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這是一句互文,意思就是“生孩子最怕趕上節日”,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十五就是八月十五。

男孩初一出生是怕過年擔驚受怕,因為古代夭折率太高了,明清皇室胎兒夭折率高於40%,民間更不用說。生男孩為的是傳宗接代,家裡添勞力,這時候全家人跟著擔驚受怕,結果夭折了。那麼往後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就都是孩子的忌日,恐怕陰魂不散。女孩既然是女的,那麼就屬陰,中國的十五日都與陰屬性有關,譬如元月十五日,花枝亂顫,七月十五日,百鬼夜行,女孩十五出生,就怕她一學貪玩,二被鬼勾魂而去。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女孩八月十五日出生,那麼每逢八月十五日家庭團圓的時候,家裡人就愈發思念女兒了。因為古代女兒出嫁以後,八月十五決不能回孃家。同時萬一女孩夭折,就又成了中秋節的忌日,豈不更悲催?一互文,實際上就是,生孩子別在喜慶日子裡。

生孩子對古人來說是一項特別有風險的事情,古人最大的喜訊就是“母子平安”,在現在看來,母子平安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樣了。中國最熱鬧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大年初一,一個是八月十五,都是團圓節,此時生孩子,就要擔驚受怕,這個日子又有很高概率成為孩子的忌日,挺好的日子,年年想起來就哭,多鬧心?所以古人很不情願在大年初一和八月十五生孩子。

不過,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譬如,老舍字慶春,因為他是大年三十出生,還有很多叫年寶的,那基本都是大年初一出生的,許多地區對此並無禁忌。即便是有忌諱的地方,也只是說不想年節裡生孩子。可有些地方就不像話了,非要給這種擔憂派一個看似有理的說法。說大年初一出生的孩子不好,妨礙父母,還說二月初一出生的會招來火災,這都是無稽之談。已經從古人尋常的擔憂,演變成了硬潑髒水,進而形成了迷信。


豆子人民藝術家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男孩兒最好不要在正月初一出生,女孩兒最好不要再八月十五(也有說法認為是正月十五)出生。

男不得初一:男孩不要在正月初一出生,有兩個原因,一是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是一年的開頭,在這時候出生的孩子有命大的說法,難以管教。再加上初一又是一月頭一天,這天出生的男孩兒性格剛烈,更是難管教;二是正月初一是過年大喜的日子,在古時候孩子夭折的概率比較高,這時候出生的男孩家裡人都會擔心唯恐夭折,如果不幸夭折,以後每年大年初一就是孩子的忌日,也是十分不吉利。

女不得十五:女性屬陰,本就容易招致不乾淨的東西,加上十五也是屬陰,如元月十五花枝亂顫,七月十五百鬼夜行,所以這天出生的女孩兒容易被勾魂。還有說法認為正月十五象徵年節的結束,這一天會瘋狂的玩鬧,這時出生的女孩兒性格頑劣,將來也是難以管教。而且無論是正月十五還是八月十五,都是全家團聚的時刻,而嫁出去的女兒往往回不了孃家,家人就會越發的思念女兒,同樣如果女孩兒不幸在這一天夭折,以後每年團圓時刻也是忌日,也是很不吉祥的。

總之,“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通俗來講就是生孩子不要趕在節日裡,因為古代生孩子風險高,極有可能不能母子平安,所以在喜慶的日子裡還要擔心受怕成為孩子的忌日豈不很鬧心?所以古人不願趕在喜慶節日裡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