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最受委屈的是哪一方?

AA146590415

“婆媳之間最受委屈的是哪一方?”,下面我將以三個角度,分別從字面、理解、心理方面,來拆解,並回答這個問題:


1、雙方的不平等

乍一看,這個問題很像:“男人和女人哪個更苦?”,雖然無解,但至少題中的人物是平等的。

但婆媳就不一樣了,“婆”和“媳”本就不平等:

(1)年齡不平等

婆婆的年齡幾乎是媳婦的一倍,有些還不止,這讓她們的生活經驗、承受力、表達和理解能力等等,都有天差地別。

(2)家庭地位不平等

婆婆是家裡的長輩,而媳婦是家裡的晚輩,尊老愛幼,婆婆佔了個“老”,而媳婦卻沒佔“幼”。

(3)資源不平等

婆媳之所以能成為婆媳,皆因中間有個男人,就是婆婆的兒子,同時也是媳婦的老公。而婆婆和兒子相處的時間,遠長於媳婦和老公相處的時間。雖說時間不能代表什麼,但時間本身就是資源之一,只有“用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沒有“是不是資源”的討論。

總結:從這個角度來說,婆媳沒法比委屈。

2、沒有標準

“委屈”是什麼意思?當形容詞用,是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當動詞用,是使人受到委屈。

既然是“不應該有的指責和待遇”,那麼什麼是“應該有的指責和待遇”呢?

什麼樣的指責和待遇是婆婆,以及媳婦,應該享受的?

沒有標準!

所以,也就沒有答案。

總結:從這個角度來說,婆媳本就都沒委屈。

3、“哪一方”二元對立

題目中“哪一方”三個字,就生生把婆媳兩人二元對立起來,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婆媳二人,並不是只能成為對立面的。

宋思華

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

致力於青少年行為問題、親子關係、婚姻情感、個人成長、職場困惑等方面的諮詢和研究。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現在很多女性都知書達理,不會主動挑起紛爭,做為有丈夫、兒子這個雙重身份的男人,要明白婆媳兩個女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摯愛,沒有遠近親疏的區別,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婆媳之間原本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陌生人,僅僅因你而相聚,你是婆媳關係中唯一的紐帶,你的立場決定了兩個女人的幸福,無論你偏袒哪一方,另一方都會受傷害。所以,要讓婆媳雙方都明白,她們都是你的親人,你向理不向人,否則,那個被袒護的一方會越來越強勢,受委屈的一方越來越怨氣沖天,總有一天矛盾會在這種不公正中爆發,甚至會造成無法收拾的局面.

另外一個造成婆媳不和的重要因素,是婆婆心態沒有放正,總覺得媳婦是外人,沒有把媳婦當親人待,總怕兒子吃虧,總想讓兒子"拿住"媳婦,這根本就不是親人間應有的態度。做為婆婆要設身處地地為媳婦想想,自己也是一個媳婦,想想自己希望丈夫怎樣對待自己、想想希望女婿怎樣對待自己的女兒,自己就該怎樣對待媳婦,就該讓兒子怎樣對侍媳婦。要明白你只是自己家的女主人,兒子家裡媳婦才是女主人。可現實生活中,這些淺顯的道理婆婆似乎一點都不懂,她們總以為自己是最疼兒子的,一心想幫兒子管理好一切,她們忘記了媳婦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老公,她們的干涉只會破壞兒子的幸福.

在眾多的家庭矛盾中,我發覺做為兒子的心態很奇妙,按理說人的本性是對待至親沒有什麼保留,在關係疏遠的人面前才想極力維護自己的面子,兒子經常為了虛榮心不惜不辨是非偏袒父母,可否理解為在兒子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媳婦更親?於是選擇把不公正、虛偽的一面留給媳婦,以假相示父母?如果這種關係是真實的,那些公婆會做何感想?《婆婆來了》中的母親要是知道自己的兒子實際上並沒有能力照顧幫助全家,卻因為自己的關係,讓兒子生活在虛偽的謊言中疲憊不堪,不知他們是不是還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愛、最心疼這個男人的人。

希望天下的婆婆、丈夫都能寬厚公正一些,讓自己的家庭走上健康的幸福之路,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互敬互愛基礎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哪一方委屈求全基礎上的。


幸福蜜方情感諮詢

婆媳關係,可能是這世界上最難搞的關係了,沒有之一。
發生在兩個女人之間複雜又糾結的愛恨情仇,硬是撐起了一個電視劇種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能量!
對我們當中絕大多數人來說,和婆婆有觀念上或者生活習慣上的分歧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人的關係會像電視劇中那樣,發展成兩個女人的戰爭,並且不死不休。
所以即將成為人妻的你,現在可能對未來有一點點慌張。如果你覺得你的未來婆婆不是很喜歡你,這些想法會一直在你的腦子中繞來繞去,而且你的伴侶十有八九是get不到你這種煩惱的。
那麼,現在是愛醬出手的時候了,下面這些小跡象可以幫你判斷出,你的婆婆對你到底有沒有不滿。
你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直覺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當一個人不喜歡你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非常明顯。你會覺得不舒服,總是覺得有什麼事情是錯的,或者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
在家庭生活中中遇見這種狀況尤其讓人抓狂,因為你都沒辦法去確認這是真的還是你多慮了。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你的婆婆只是在勉強你們的關係,或者僅僅為了你丈夫才和你保持和睦相處,那你就要仔細想想這個問題了。
文化、價值觀,甚至某個小生活習慣不同,都有可能改變你們彼此間的看法,如果你想要改變這個現狀的話,細心一些,先把出現問題的地方揪出來,然後再看自己有沒有可以改進或避免發生衝突的方法。
婆婆總在你面前提起你丈夫的前任
不管是誰,不管什麼時侯,聽別人說你丈夫的前任是如何如何優秀,都非常讓人抓狂!特別是這些話來自家人(尤其是你的婆婆),那種不舒服的感覺還要再翻幾倍,哪怕他們只是無意識地聊到這個話題。
如果你已經注意到婆婆經常會提起這些話題,甚至於拿你去和你丈夫的前任作比較,你應該找你的伴侶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這比你自己上手撕要有效得多……
她會對你過度批評
世界上確實有那麼些人會對別人格外苛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你發現,你的婆婆總是會對你的外表、見識、價值觀、家庭觀…任何你覺得重要的事情指手畫腳,這就已經意味著她並不喜歡你。
等下,哪怕你再生氣,也先別急著去找你的婆婆理論。先和你的伴侶談談這件事,得到他的支持,這對於你的婚姻至關重要。 他不僅僅是你們矛盾的中間人,他更是你的伴侶,你們應當是一個團隊。即使他不一定會同意你的意見,作為你的伴侶,你們仍然需要在別人面前保持團結一致。如果他願意幫忙解決你與他母親的互動障礙,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
她一直在無視你
無視,這可能是最“幼稚”也最有效的“冷暴力”方式了。如果你的婆婆不喜歡你,她會選擇忽視你,比如她會盡量在聊天的時候避開你,只和其他的親友交談,故意忽略你的存在。哪怕不可避免地提到你的家庭,你可能也只會作為你丈夫的附屬品存在。
無論是誰都很難忍受這種被故意忽視的感覺,但想象一下,她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刻意的避開你,這其實是很累的……所以放心,她不可能永遠無視你的,這只是個時間長短的問題。當然,如果你想要把這個時間縮短一些,就主動邁出一步,多多與她互動,把你們之間問題解決就好了。
她故意不搭理你
這種情況比“無視”的敵意還要更強烈一些,她可能會明確地表現出“她正在忽略你”:比如將你排除在某些家庭活動之外,或者故意在分水果的時候跳過你。她其實想要讓你產生挫敗感,然後不得不向她低頭。
通常這說明,你們之間已經明確地出現了某件事讓她對你產生不滿,如果你已經發現了問題所在,先跟你的伴侶談談,拜託他在中間調解一下。
她對你的生活漠不關心
如果我們對某個人感興趣的話,會想要經常跟他聊一聊,並以此瞭解他的生活。如果你婆婆從來沒有做過這種嘗試,那就已經說明她並不喜歡你。
不過這種情況比愛醬剛剛提到的那幾種都要和緩得多。她可能只是嫉妒你和她兒子之間的關係,並由此對你產生了一點不滿。你可以找她談一談,或者表現對她更友好一些,讓她知道你願意和她保持良好的關係,還有你並不會真的把她兒子從她身邊奪走。
她總是和你保持距離
如果你來了她就停止說話,除你之外對其他人都很熱情,或者從不告訴你她生活的事情,這些也足夠說明,她不喜歡你。
這種情況在那些“強勢”的婆婆身上尤其明顯,她們可能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在家中的“權威”地位。這其實並不會讓你感到有多不舒服,除非你真的想要“挑戰”她的地位。把這件事交給時間就好,當她意識到你對她並沒有敵意,以及你們完全可以親密友好的相處下去,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現在你大概已經能夠判斷你婆婆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你了,如果你為此感到不安或失望,其實都是正常的。當然,你可以選擇乾脆和她強硬對抗,或者努力奉承她來緩和你們的關係,顯然,愛醬非常不建議你這樣做。
一段婆媳關係並不意味著你們兩個一定要綁在一起,你們依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甚至你們可能都不住在一起,何必要為了她不喜歡你這種事吵架或者糾結呢?如果你不幸遇見了最極端的那種情況,無論你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她都拒絕同你友好相處,就乾脆隨她去吧,你還有自己的生活,不該建立在別人的喜愛之上。

百合網新娘

每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背後,都有三個不知分寸的人!作為老公,他在這段關係中做了什麼角色?

週末和閨蜜聚會,閨蜜一通吐槽她的近況。

她是個職場媽媽,以前沒生娃的時候和老公兩個都是工作狂,生娃後產假沒休完就迅速進入職場,為此也引來家裡人的各種指責和不理解。

原本兩個人的小世界,突然變成四個人了(因為上班的原因,就把婆婆接來帶孩子了)。但是家庭關係的變化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你知道嗎?我婆婆不讓我買紙尿褲,非要整尿布這玩意兒,天天跟這兒洗那兒洗,還要怪我不洗尿布,簡直受不了了。”

“這麼熱的天兒,還不讓開空調,給寶寶買東西還怪我敗家亂花錢“

“拜託,現在帶娃都是講究科學的好吧,非要堅持她那老一套的,還總說她兒子就是這麼養大的,現在不是長的這麼好!這神理論簡直了。”

婆媳關係在永遠是最難處的關係,特別是生了娃以後,今天我們一起來好好說一下。

很多婆婆的一生就是老公孩子熱炕頭,特別是生活在鄉鎮裡的婆婆,更加是不會像城裡人這麼講究,她們依然奉行自己帶娃的那一套。所以現如今,在帶娃的問題上出現分歧,是很多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記得夏天剛到那會兒,婆婆剛來照顧寶寶,去店裡給寶寶買了瓶爽身粉。洗完澡就給孩子塗了個全身白。

這件事情讓我很生氣,強生的致癌事件我印象特別深刻,也看了很多專家的指導,都是不建議用含有滑石粉的爽身粉的。而且爽身粉塗了全身白,很容易讓寶寶吸入粉塵,引起呼吸道疾病。而婆婆買的正好幾個點都觸及了,又不好說她,只能偷偷的把東西扔掉,自己再去買瓶你說的松達的松花粉……

雖然理解大家都是愛孩子,但是很多家庭在溝通上做的完全不夠。各執己見不肯讓步,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公出馬了。

01◇◇◇

婆婆和媳婦兩個人,前幾十年毫無關係,因為一個男人成為家人,所以婆媳關係原本就是一個複雜的三角關係,很多男人都不懂的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導致婆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尤其但有一種丈夫,他們什麼都以老媽為重心,對待媽媽更是言聽計從,這種人俗稱媽寶兒

說實話,我很鄙視這種男人。

兒子知道,自己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所以會為此而自得 ,當他建立了家庭,就一心想回報母親,於是, 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這是很多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的心裡根源。

他們往往性格怯懦,沒有主見。尤其是在婚姻關係裡,有一個媽寶男是很可怕的事情。很多時候婆媳問題是很容易看出癥結所在的。如果一個有主見的男人能及時站出來,本來能處理的很好。

但就是有這麼一群男人,盲目地“聽媽媽的話”。

“我媽把我養大很辛苦, 你應該體諒她”

“老人不都是那樣嘛,誰家不是這樣,怎麼就你事多?”

“我覺得我媽說的沒毛病呀。”

你可能覺得有一個這樣的兒子也很不錯,兒子很親近我呀!多貼心呀。

錯。

這種人最危險的特點是沒有擔當。他們出了事會把所有的問題都賴在媽身上。

女人在這種婚姻中,因為得不到老公的保護,對老公的愛會逐漸消退,直至對婚姻失望,有的可能會想逃離婚姻,有的可能會忍讓轉向反擊,最終讓處在這個關係中的每個人都傷痕累累。所以,避免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結婚前,好好聽聽他有沒有把“我媽說”當成口頭禪。畢竟每個女人在結婚後都希望自己託付終身的人能夠成熟起來,有擔當的撐起這個小家,可很多男人卻忘了轉換角色,總以為自己還是父母的乖寶寶,事實都想依賴父母,不管是在家務上海是經濟上。

最後他們還會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我要照顧我父母。

03

◇◇◇

她們之中有的人非常任性,結婚之後還保持著戀愛時候的小性子,一不如意就對老公大發脾氣,從沒想過這樣婆婆看到心裡會不好受。有的人在長輩面前還跟老公親暱,也不懂的外人面前應該避嫌。還有的人受了一丁點委屈就往孃家跑,肆意誇大婆婆的“惡”,在外面狂講婆婆壞話。

一個真正懂禮節的女性,是從各方面體現出來的,無論她做女朋友,做妻子,做母親,做媳婦,都會是一個得體的人。她應該懂得什麼叫分寸,什麼叫禮節,什麼叫進退有度,什麼叫謙恭溫良。

04

一個家庭的核心永遠應該是夫妻而不是親子。所以“嫁來我家”這句話本來就有問題。

是兒子和媳婦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真正良好的婆媳關係,應該是兩個家庭彼此獨立卻又互相聯繫。就像最好朋友一樣,你有困難,我盡心幫助,但我絕對不對你指手畫腳。

而且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子都應該認識到,妻子才是男人共度一生的人。

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適當的分離,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總奧的位置,婚姻不僅僅是每個人的人生大事,更是關係到兩個家庭的大事。想擁有幸福和諧的生活,婆婆要有涵養,媳婦要知禮節,丈夫要有主見。

美滿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共同來經營的,願所有的人都能得償所願。


松達媽媽

前幾天剛剛和婆婆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已經不止一次了。我本身是一個話不多的人,每次吵架,基本上都是她挑起的。因為孩子小,不得不住在一起,我和老公白天上班,孩子公婆帶。晚上我下班我自己帶。這裡說幾件讓我特別生氣的事,晚上回家基本上我炒菜,洗碗。老公那天非要幫忙,洗了一次碗,這樣不得了了,婆婆在一邊說:男人是在家幹家務的嗎?你就讓他天天在家帶孩子算了,能有什麼出息,吧啦吧啦……我火氣很大,和她理論了幾句,也不算吵架。還有一次我老公的衣服,我沒洗乾淨,他嘰嘰歪歪在那說我洗衣服的本事都沒有。我直接不理她。最生氣是前幾天和老公看演唱會,回來她倒沒說什麼,第二天,罵我們倆掙幾個錢,沒什麼吊本事,看什麼演唱會,我老公有點生氣,和她說了幾句,她居然來勁了,趕我們走。我當時說:孩子還小,我是沒辦法,我捨不得孩子,你以為我多想和你住一起呢,她聽見這些,直接說:早知道你這個樣子,我都不會讓兒子娶你。然後又是一頓吵。我老公也幫我講話,後來他媽哭起來 ,我老公從背後拍拍我,示意我不要再說了。吵架的時候,公公剛好出差去外地,回來我們都沒有再提。其實我說句心裡話,不指望她對我好,幫我看看小孩,我覺得就可以了。可是她總是干涉我的生活。買點東西說我不會過日子,洗衣服說我熱水兌少了,燒水說我浪費燃氣……諸如此類,我真的夠了。白天上班,晚上回來真懶得看見她。


丁丁和小丸子

中國的婆媳關係恐怕是世上最難扯清楚又最讓人頭痛的人際關係了。如今,時代飛速發展,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兩代人讓婆媳關係更是空前未有的緊張。

婆婆和媳婦誰最委屈?這一問題的答案永遠是媳說媳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各執一詞滔滔不絕又都是滿腹辛酸。

媳婦是什麼人?

她是兒子的愛人,是要陪著兒子生活一輩子的人,無論她的出身貧賤富貴、相貌好醜那都是兒子的事,只要兒子喜歡就好。

所以,做為婆婆不要對媳婦品頭論足,也不要說長道短。

婆婆又是什麼?

婆婆是男人的媽,她十月懷胎生了他,又千辛萬苦養育他長大成人,又把畢生的積蓄給了兒子與媳婦的新建家庭。所以無論婆婆貧賤富貴、相貌好醜、生活習慣如何,做為兒媳都不要挑三揀四,應該抱有一份尊重與感恩。特別是那些開口就要幾十萬彩禮的媳婦,人家花幾十萬或許並不是你真的就是那麼珍貴,而是兒子在婆婆心中的份量。

拋開老一輩人的觀念就當下生活模式中的婆婆關係來說,

一、婆婆陪伴了兒子的前半生,而媳婦要陪著兒子生活一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兒子成家其實就是從原生家庭中分離出去組成一個新的家庭。原本的三口之家就成了媽媽家和兒子的家,所以,既然是兩個家庭,那麼大家都不要過多地相互干擾和干涉。婆婆不要跑去兒子家指責媳婦的生活習慣、花錢方式等等,更不要去幹涉小夫妻倆之間的感情,管人家愛吵也好,恩愛也罷。

媳婦當然也不要去強求婆婆要和自己的觀念、生活方式等達成一致,因為這已經是兩個家庭了,你見過有哪家鄰居去幹涉和要求別人?那不是找架吵的嘴臉?

二、從經濟上講,既然已是兩個家庭,兒子、媳婦要學會斷奶,自己的家庭經濟開支最好不要過多地牽扯到父母(父母願意給的除外),因為父母也要維持自己的生活。父母有自己的經濟基礎,將來老了,也就不會過多麻煩兒女。

三、從能力上講,在兒子結婚的時候大多父母已是傾其所有,娶個兒媳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如果兒子的家庭以後還要父母買車、給孫子上學的費用等等,那麼父母將來一無所有,扶養老人的費用兒子還得出。現在父母給兒子是心甘情願,將來兒子給父母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所以在大家能相安無事的時候,儘量相安無事為好。

四、婆媳之間儘量少一些“天經地義”的事,不要以為兒媳婦就應該這樣那樣,整天對媳婦指手劃腳。媳婦也不要以為婆婆今生就應該為自己做這樣那樣。其實,婆婆媳婦之間誰也不欠誰,婆婆是男人的媽,若不是因為有那個男人,這兩個女人之間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爭執和糾紛。

五、婆婆永遠不是媽,媳婦也永遠不是女兒。所以,不要美化了這種關係,最後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婆媳關係成為三尺之冰。這種沒有血緣、和養育的關係,怎可能演變成為親子關係?所以,婆婆媳婦保持適當的距離,適當的有所保留是智慧的。不要拿媽媽的標準衡量婆婆,婆婆也不要拿女兒的標準來要求媳婦。有條件的最好不要一同住,俗話說遠香近臭。給彼此留一點空間,時不時聚一次反而顯得親切。

六、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是婆媳關係惡化的起點。現代人許多觀念是改了,只有婆婆帶孩子這種觀念反而越來越深,好像婆婆必須帶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在整個帶孩子的過程中,又嫌棄婆婆這不好,那不科學。關於婆婆帶不帶孩子這個問題,甚至有些十萬加的大號都這樣說:現在不幫兒媳帶孩子,將來也不要道德綁架兒媳養老送終。沒有那條法律規定過婆婆就一定得帶孫子,將來兒子才有義務給自己的老孃養老送終。但是法律上規定兒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為什麼?因為婆婆現在雖然沒有帶過孫子,但是她養育過兒子,所以不要把隔代的義務拿來強加給婆婆。婆婆有能力,願意幫著帶孩子,那是她樂意,如果她身體不好等等,不必強求。再者,既然要讓婆婆帶孩子,那些年輕媳婦眼中的科學育兒經要讓婆婆接受,還是不要表現得那麼強勢,否則也是吵架的嘴臉。

七、婆婆不要為了兒子無怨無悔地付出,要為自己的晚年留有一點餘地,比如一套可以獨居的房子,一點可以讓自己安享晚年的積蓄。

因此,婆婆媳婦都不用覺得委屈,也不用去找些委屈。婆婆經營好自己的家,媳婦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就行啦。至於說將來,現代人的養老方式也會和以前大不一樣,也許不一定就非得指望兒子和媳婦。就中國的婆婆來說,娶兒媳的錢早已遠遠超過了自己養老的錢了,用為兒子成家的錢來養老,不知能把自己養得多好,這是真話,所以中國有句古話這麼:愛父母如子女。

婆婆媳婦都學會彼此放手吧。人人都在這個社會上行走,有同事,有朋友,為什麼就不能把婆媳關係變成同事關係、朋友關係?做不到如同母女難道就不能做成朋友,最普通的朋友,保持最基本的禮節和客氣。

婆婆的今天就是兒媳的明天,這兩個女人這一生都不易,在這種鬧得不可開交的婆媳關係中,兒子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想想潘長江的那一首《我生命中的兩個女人》,那通俗易懂的歌詞最能體現婆婆、媳婦、兒子這三者之間的立體關係,這三者應該是不可分割的最溫暖的關係。這支歌告訴人們:婆婆媳婦不應該是敵對的兩方,她們都是共同愛著一個男人的人,這個男人是幸福的,所以,更應該調節好婆媳關係,讓她們都不受委屈或是少一點委屈,這才是王道。


劍聖喵大師

生活中,到底是媳婦搶了婆婆的兒子,還是婆婆搶了媳婦的老公

筆者對於這個問題,旗幟鮮明站在媳婦一方,認為在婆媳衝突中,婆婆應當是主動退讓的一方。

1,每家每戶但凡有矛盾的,幾乎都與婆媳衝突有關,婆媳矛盾就是家庭所有矛盾永恆的導火索。而對於這個問題,人們總是站在各自立場上,永無止境地掐架。

我們先假設。一家人當中,公公婆婆,兒子兒媳兩代人都是正常水平,沒有誰的道德水準很差,或者素質很低。唯有如此,才有討論問題的基礎,具有代表性。

大家的素質都很好,婆媳矛盾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是沒辦法的事。無論你是否承認,當一個家庭建立之後,男人就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頂樑柱,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實際上都在圍著這個男人打轉。無論這男人工作,學歷,能力,長相如何。

那麼問題來了!

媳婦認為"男人"是自己老公,他應當全部屬於自己。婆婆認為"男人"是自己肚子裡出來,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他應當屬於自己。

這"男人"僅有一個,兩個女人來搶,沒矛盾才是奇怪!

2,現代這個時代,普通家庭的組織結構,已經與幾十年前,上百年,上千年前,發生了本質變化。幾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格局,正在或者已經被一個個小家庭所取代。

什麼叫"小家庭"呢?當然構成小家庭的主體,就是"夫"和"妻"。

看到這裡,所有婆婆都會覺得委屈。我把兒子培養大,結婚了,到頭來我反而成了"外人",被從兒子的生活中趕出去了,哪有這種道理!

但抱歉!我們每個人在家庭中所承擔的作用,不是一成不變的。

3,再講個道理。任何"事物"若想維持穩定的發展,必須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保證"事物"一直健康地發展下去,生生不息。一旦這個循環被中途打斷,這個"事物"必然混亂。

比如說食物鏈。在一片森林中羊吃草,狼吃羊,老虎再吃狼和羊。在這其中,羊被老虎和狼吃,它不委屈嗎?狼要被老虎吃,它是不是也委屈?老虎雖然厲害,但它生育能力太差,它是不是也委屈?但所有的委屈都沒用,正是有了這些委屈,食物鏈才能維持正常運轉,羊狼虎都維持在正常數量。

一旦食物鏈出現一點問題,平衡被打破,羊狼虎都得完蛋!(具體分析大家自己推理,這裡不再贅述)

一個家庭實際上也是一種循環。

婆婆最開始並不是"婆",而是"媳"。她有了兒子,她去照顧他,看著兒子一點點長大。等到兒子長大了,她把這兒子交到兒媳婦的手裡。於是兒媳婦成了下一位"媳"……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良性循環。

假如以上循環被打破,當婆婆的不甘心退出,那麼良性循環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4,婆婆逐漸從兒子的生活中退出,是良性循環的必然選擇。

兒子要長大,要去承擔當丈夫的責任。假如婆婆不願退出,這個兒子就永遠長不大,永遠不能承擔起一個正常家庭的責任。往小裡說,家庭關係會混亂,往大里說,家庭混亂了,社會關係也會混亂。

所以,當婆媳之間,因為家庭瑣事,生活習慣等等,發生糾紛,雙方無法調和的時候,哪一方應當退讓?

無疑是婆婆該主動退讓嘛!

5,當婆婆的你也別覺得委屈,兒子依然還是你的兒子,你只不過是退居二線而已。再者說,你還有自己的老公可以依靠,那才是全部終生屬於你的人。

綜上。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婆婆不應當與兒媳"爭寵",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雖然這麼說有點殘酷,但誰讓母愛是最偉大的呢?

母親愛自己的兒子,就要站在兒子的立場上,多為自己的兒子考慮。今天你對兒媳婦退讓了,明天,你的兒子才能更好地成為他那個家庭的頂樑柱。



1,為什麼軍訓結束後,教官要默默地離開,而不是和學生道別?2017/09/24

2,為何有些男生顏值和身高都還可以,但是找不到對象?2017/10/06

3,有人卻說大學生千萬別進什麼學生會,為什麼?2017/10/11

4,女人在意男人的哪些東西?2017/10/13

5,如何看待婚前性行為?2017/10/13

6,什麼階段的男人已不需要女人?2017/10/16

7,手上有1000W現金,可以退休了嗎?2017/10/16

8,什麼階段的女人已經不需要男人了?2017/10/17

9,女方家裡,如果是丈母孃當家作主會是怎樣?2017/10/19

10,濰坊諸城一婚車到了家門口,因30萬彩禮未到賬新娘拒嫁,新郎空車而歸。這事你怎麼看?2017/10/19

11,元朝時期漢族算亡國嗎?清朝是不是也算亡國?2017/10/20

12,女人什麼很重要?2017/10/22

13,女方嫁的是人還是錢?2017/10/22

14,為什麼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2017/10/26

15,為什麼懂車的人都看不起買奔馳c級車的人?2017/10/28

16,嫁一個什麼樣的男人才會幸福?2017/10/29


99隨便

說說個人的感受,作為兒媳婦,婆婆特別疼愛自己的兒子,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該發生任何事都只數落兒媳婦的不對,兩夫妻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好好溝通就可以了,但凡事婆婆都要插一手,這就沒意思了,總說自己的兒子就那脾氣,做女人的心要寬,什麼都讓著他一點。你一次兩次這麼說,我就當你疼愛你兒子,但是每次都這麼偏袒,我也不是非要承受你們的氣,我還沒有到懦弱和忍氣吞聲的地步。說句不好聽的,你兒子是你一手養大的心頭寶,兒媳婦就不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

兒媳婦嫁進婆家,一心為了家庭更好,積極向上,婆婆總是強勢灌輸老觀念:女人就該下廚做飯,就該生孩子帶孩子,就該洗衣打掃。。。且不說這些都在做,做個飯都要嫌來嫌去,真心伺候不起,況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家是兩個人的,家務需要兩個人一起分擔,除了家務事,兒媳婦也在拼命賺錢養家啊,並且收入不差,憑什麼兒媳婦就要做個全能的勞模?婆婆也有女兒啊,自己的女兒在婆家受到一點點委屈就大鬧不平,為啥不能考慮一下兒媳婦的感受?就你兒子女兒是寶麼?

兒媳婦為了早日有自己的小家庭小新房,日日夜夜熬夜加班創業,把壓力都扛著,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苦一句累,婆婆兒子扛壓力能力差,在你們面前撒撒嬌說自己創業苦創業累,婆婆倒好,叫兒媳婦不要給兒子壓力,啥?兒媳婦給她兒子壓力?拜託,兒媳婦壓力大的夜夜被噩夢驚醒,只是沒有在他們面前提過一句罷了。。。想要兒媳婦會賺錢又會生孩子又會洗衣做飯,還要處處讓著不夠懂事的老公,真的是抱歉,我心再大,也會心寒,另一伴做的不夠好的,我會私下講明,自己做的不夠好的,也在不斷學習,這是為了夫妻和睦相處,也是為了另一伴和自己一起更好的成長。

雞毛蒜皮的事,過去了的也不提了,最後說一句,兩夫妻的事,小吵小鬧做父母的都不要插手,尤其是在不明事理的情況,否則,亂判案子,兩夫妻感情不會好到哪裡去,只會越來越糟糕。人都是互相尊重的,你尊重我,我一定加倍敬愛您,如果你不把我當回事,我也沒義務要對你好。就醬紫!


丸子的旅行

前幾天,和幾個同事聊到婆媳關係,已婚女同事小Y說:“婆媳可以親如母女,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人心換人心法則,根本不適用婆媳關係。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再努力一點,再包容一點,婆媳關係就會好轉。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在做無用功。還不如一開始就遠著、敬著、哄著。”

已婚男同事小X很不贊同:我媽和我媳婦就相處得挺融洽的啊,遇到啥事,她們倆都是聯合起來懟我,搞得好像我才是外人。她們還揹著我,一起去逛街,別提多合拍了。

我們這些瞭解內情的人,聽了不免要翻白眼了:她倆能不和諧嗎?這世上還有比你媽更有分寸感的婆婆嗎?兒子媳婦裝修房子,光給錢不給意見。你知道有多少婆媳之間的第一戰,就是因為小家庭的裝修風格撕得不可開交!

小X聽完直點頭:這個倒是。我們裝修的時候,我媽直接說,又不是她住,她才不操那個心,我們愛怎麼裝怎麼裝。我媽這人心大。不過,我老婆也挺懂事的……

任何相處融洽的婆媳關係背後,不是她們真的可以情同母女。而是這兩個女人都懂得各自的權利邊界在哪裡,不會把手伸到對方的地盤裡。

閨蜜Carrie在和婆婆徹底鬧翻後,說的一段話讓我心有慼慼:那些說女人大度點少矯情、婆媳之間多理解多包容的人,是因為沒遇上真正的惡婆婆,沒被徹徹底底傷過。當你真正寒心了,你才會知道,不是所有關係都值得付出的。

婆媳關係,如果一開始就奔著“親如母女”去,那才是真的錯得離譜。


寶寶四個月的時候,Carrie休完產假要重返職場。親媽因為要幫弟弟帶娃,無法幫襯。再加上婆婆當時強烈要求過來幫忙帶娃,Carrie考慮再三答應了。

這一來,天翻地覆。Carrie感覺自己的噩夢生活開始了。

婆婆來的第一週,就把做飯的鐘點工阿姨給辭退了,理由是阿姨做飯不好吃,並且拍著胸脯保證:既然我都來了,還要做飯阿姨幹嘛,浪費錢!

隔天,Carrie老公出差,婆婆晚上端上一盆黑漆漆的鹹菜:“培培不在家,我們倆隨便吃點吧。”

Carrie還在哺乳期,不免有點意見:“媽,培培不在,我們倆就不要吃了?我還要餵奶呢。”

婆婆聽了不高興了:“餵奶怎麼了?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一樣要餵奶?有奶的人喝開水都會有奶!”

後來Carrie發現,只要老公在家的時候,大魚大肉豐富得不行。老公不在家,婆婆飯也懶的燒了,直接剩菜剩飯打發。偏婆婆還經常在兒子面前說:“我是把她當親生女兒看的!”

也許婆婆只是生性節儉,Carrie覺得自己還是要尊重老一輩的習慣。可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的事,讓她感覺自己的三觀和底線一再地被打破。

和老公在房間睡覺,婆婆直接推門進來,拿著她兒子的衣服褲子,拉著三十好幾的兒子起床。Carrie實在看不過去:“媽,別管他!那麼大的人,還給他拿衣服。”

結果婆婆一句話嗆過來:“我給我兒子拿衣服,我願意,關你什麼事?”

原本還能在育兒和家務上搭把手的老公,自打婆婆來了以後,一秒鐘倒退回巨嬰。白天上班,晚上回來往沙發上一倒,刷手機刷到睡覺。Carrie看不過去,說了老公幾句,婆婆來一句:“他上班辛苦,家務活本來就是女人乾的!”

Carrie很不忿,他上班辛苦,我上班不辛苦了?前段時間我天天在家加班,碼PPT到三、四點,怎麼沒見你吭一聲呢?

婆婆一來,Carrie感覺自己在這個家成了外人。


Carrie在群裡和我們吐槽這些事,我們都勸她,要老人幫帶娃,生活瑣事能忍則忍。有求於人,必然受制於人,好歹把這三年熬過去再說。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很多事,讓她越來越忍不了。在社區廣場遛娃,遇到樓下住的老人,寒暄的時候,老人說:“寶寶長得這麼大了啊?你婆婆說你生個兒子不容易哦,之前習慣性流產……”

Carrie聽懵了,自己啥時候習慣性流產了?明明之前備孕的時候檢查結果是單側輸卵管堵塞,懷孕比較困難。怎麼到婆婆嘴裡就變成了習慣性流產?

她委婉地跟婆婆表示,不要把家務事說給外人聽,輸卵管堵塞傳成了習慣性流產,讓人家在背後議論我們多不好。結果婆婆堵氣在床上躺了三天。

這三天,Carrie不僅要看婆婆的臉色,還要看老公的臉色。她覺得很委屈,明明不是自己的錯,為什麼最後搞得自己成了罪人。

如果說此前和婆婆的矛盾,都只是婆媳之間的矛盾,這次攤到寶寶頭上,Carrie被徹底激怒了。看到寶寶又吐又拉奄奄一息的可憐樣,她和婆婆大吵了一架。

問題是婆婆一點沒覺得自己錯了:“培培小時候我也是給喝蛇湯啊!他怎麼一點事沒有?我說了找人去廟裡念個經,小寶的溼疹馬上就好。你不讓!非說我封建迷信!你結婚好幾年沒生一個蛋,這個兒子還不是我去廟裡替你求來的!”

Carrie被婆婆氣笑了。這場婆媳大戰的最後結果是,她逼著老公把婆婆送回老家,然後辭職在家當了一名全職媽媽。


事後,Carrie把這些事說給我們聽,聽完之後,大家紛紛表示:極品就是極品,不是你多包容、多忍耐就能改變的。

如果所有的問題都能用溝通解決,如果所有關係都能用包容來經營,如果所有感情都能用忍讓去修復,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水火不容的婆媳關係了,也不會有那麼多離婚夫妻了。婆媳矛盾的本質,不是兩代人三觀不合,也不是生活理念差異,而是一場關於小家庭主導權的爭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地盤之爭。

體諒、包容、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都是建立在能彼此尊重、正常溝通的前提之下。任何一方過了火,越了界,超出了原則,觸碰了底限,善良無私、寬厚大度只會讓對方越來越得寸進尺。

融洽的婆媳關係的背後,站著的是兩個有分寸感、邊界意識、情商超高的女人。

最好的婆媳關係不是親如母女,而是保持距離感。相安無事,就是最大的圓滿。畢竟不是所有的婆媳關係,都值得去用心經營。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自古以來,就有這麼一句話“婆媳是天敵”。

這句話誤導了很多人,我是這麼認為的:

婆媳本就是一家人,兩個女人都深愛著一個男人,婆媳之間因為這份愛,而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用最不好聽的一句話來形容也是“愛屋及烏”。

一、說說我結婚生孩子的事情

1、我和老公是媒人介紹的認識的,不是自由戀愛。我跟他進行了三年的“異地戀”,基本沒有多少“戀愛”的感覺。我只是有點兒喜歡他。是他的那份執著打動了我,讓我最終答應嫁給他。

2、婚後,老公就辭去了城裡的工作,回家種地。這樣還能照顧我。我們買輛自行車,他每天騎自行車接我上下班。

3、我生孩期間,婆婆第一天來了,看看孩子,就走了。我坐月子正是農忙時節,我老公得去秋收,我母親家裡也忙著秋收。我坐月子期間,沒人照顧孩子和自己,因為不懂得保養,右腿受了風寒,得了“老寒腿”。一到冬天,膝蓋就冒涼風。

二、說說婆婆生病以後

1、2001年,我們夫妻搬到了城裡。自從我家生活好了,婆婆每年都來我家裡住上一段時間。去年冬天,她沒來幾天就感冒了,膽囊炎也犯了。這是她病得最重的一次。

在她生病期間,我和老公每次扶她去廁所都勉強扶住。白天只有我照顧她的時候,根本就扶不動她。婆婆雙腿無力,又去不了衛生間。我給她拿便盆,她還不好意思。最後我倆都摔倒在了地上,婆婆沒及時到衛生間,就大小便失禁了。

我抱著婆婆的頭哭,說都是我不好,沒能力幫到她。

我把婆婆弄髒的衣褲換洗了。婆婆特別過意不去,婆婆哭了,她罵自己老了,活著幹啥,不如早點兒死了算了,還給別人添麻煩,她不讓我洗。

我就勸她不要那麼說,我也是她的孩子,哪個孩子不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們做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啊。

從那天開始,我就給婆婆那個便盆,便完我就去沖洗。婆婆弄髒了被褥衣褲,我趕緊換洗。婆婆病好了,我給她燒水洗頭洗澡、修剪指甲。

婆婆看我假期實在太忙了,就決定回家。臨走,婆婆就跟我老公說:“你媳婦這些年不容易,你現在能過上好日子,都是她的功勞,你可得對你媳婦好,要不我都不答應。”我聽了眼淚差點掉下來。

2、今年春天,她說還想來我家住些天。我們開車把她接過來,結果沒住幾天呢,她又生病臥床了,依舊尿了褲子。我給她洗衣服的時候,婆婆又哭了。她說:“這是我最後一次來,我也沒有多大活頭啦,就是想你們啊,來了就添亂。”我跟老公商量,想讓婆婆住在我家。

婆婆說:“我住不慣樓房,還是回去方便。再說你倆工作都忙,我可不能再給你們添亂。”無論我們如何挽留,婆婆都執意回去了。

3、現在我們經常回去看望她老人家,吃的、穿的、用的總是不斷地往回送。她的腿腳不好,我老公給她買了一根柺杖,她拄著還能到處走走。

今年過年婆婆就87了,祝願婆婆能夠長命百歲。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無論公婆如何對待媳婦,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照顧他們、贍養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現代婆媳的相處之道:

第一:把她當作自己的媽媽(女兒),坦誠想待,有話好好說,不對外人說對方的不是。

第二:無論碰到什麼分歧,首先想到的就是尊重對方。要學會忘記曾經的不快。

第三:互相理解,多一點包容,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對方。

第四: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學會換位思考。在懂得愛的家庭中,婆媳關係無需刻意自然好。

當我們老了,自己也成為婆婆了,肯定會希望有一個善良、賢惠、大度、孝敬的兒媳。

因此,作為兒媳要學會站在公婆角度看待問題。

趕快行動起來,好好孝順公婆吧!相信你這樣做的話,老公會更加愛你,孩子長大了,也會更加地孝順你,你不單是一個成功的兒媳和妻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