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人稱“沙場猛將”,卻第一個退出領導崗位

1900年,朱良才在湖南的一個農村家庭降生。雖然他們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們家境十分好。正因為在富裕的家庭中成長,朱良才在很小的時候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完成學業後,朱良才就在當地的學校當老師。由於朱良才從小便受先進思想的薰陶,在看到我國糟糕的社會狀況後,他心中便萌生了自己的革命思想。1927年,一次革命運動的失敗使得朱良才鋃鐺入獄。他在被別人救出來後就立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此人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人稱“沙場猛將”,卻第一個退出領導崗位

朱良才在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他緊緊跟隨著黨的步伐。1928年,朱良才便開始參加當地的湘南起義。後來,在軍隊擔任職務的他跟隨黨到了井岡山,並且參加了關鍵的反圍剿戰役。無論在哪一場戰役中,朱良才都喜歡衝在最前面,給士兵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但是,他也曾因此多次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傷。令人驕傲的是,他曾被許多人稱為“九死一生未下鞍”的沙場猛將。

此人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人稱“沙場猛將”,卻第一個退出領導崗位

1937年,紅軍在戰爭中被打敗。當時,朱良才所帶領的紅軍人員傷亡眾多,損失慘重。敵我雙方整整交戰四十天。我軍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吃了大虧。朱良才始終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直到整個軍隊只剩下他一個人。黨中央在知道前線戰況後,立刻組織軍隊前去支援。他們在行進的路途中偶然遇到了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仔細一看,竟然就是朱良才。但是,朱良才為何會變得如此狼狽?事實上,他為了尋找部隊,他一個人走了整整三十六天。期間,他歷經無數的艱難險阻。

此人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人稱“沙場猛將”,卻第一個退出領導崗位

按理說,打敗仗的朱良才不會再有指揮作戰的可能。但是,事情總有意外。當時,宋任窮十分認可朱良才的政治才能,於是,他便向上級建議,繼續讓朱良才帶領軍隊。朱良才因而得到了組織西路軍的工作。接到任務後,他迅速地開展工作,使我們的士兵有了依靠,而不再是四處漂泊。

此人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人稱“沙場猛將”,卻第一個退出領導崗位

1955年,在我國軍隊的授銜儀式中,朱良才依靠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出色的作戰實力以及豐富的作戰經歷,被我國授予上將軍銜。之後,他又先後擔任了各種職務。令人惋惜的是,朱良才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這是因為:在之前的每次戰爭中,他總是衝鋒向前,因此受了很嚴重的傷。而且,他的身體也有部分的殘疾。再加上多年來不辭辛勞、日復一日的工作,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忙起工作的朱良才常常顧不上吃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

那時,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刻。為了我國工作能夠有效開展,朱良才主動辭去了自己的職位。只是因為他不想拖工作的後腿。58歲的他就已經做到高職位上,足以證明他出眾的能力。但是,他並不貪戀權力,而是顧全大局,在最關鍵的時刻放棄了自己的權力。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