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市公司女高管:一流員工和三流員工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前上市公司女高管:一流員工和三流員工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前上市公司女高管:一流員工和三流員工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來源丨插坐學院(ID:chazuomba)

職場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怪現象:

有一些人,看起來不是那麼努力,但工作成果總是很顯著,很容易就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而有些人,看起來和別人一樣勤勤懇懇,天天加班、拼死拼活到頭來卻總是碌碌無為,更是無緣升職加薪。

為什麼呢?

1

為過程鼓掌

但只為結果買單

有人說,職場和上學考試一樣,不管你平時天天玩還是學到後半夜,最後只看成績。

的確,職場上,無論你付出多少,衡量你工作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還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成果

有個故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從前,在一座寺廟內有一個小和尚負責撞鐘,半年後,住持宣佈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擔任撞鐘一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去問主持:“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嗎?”

老住持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很響亮, 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主持認為,好的鐘聲不僅要響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小和尚犯的錯誤,很多職場人士也在犯,就是認為只要完成工作就好了,而不去管工作成果是否是公司所需要的。

這樣做的結果輕則就像小和尚一樣被調崗,和升職加薪無緣,嚴重的還可能被公司辭退。

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對社會的貢獻目標、市場目標、開發目標和利益目標,而這些目標是由每個員工的工作成果組成的。

而所謂的“工作成果”,在我看來,大的層面就是未來的遠景和目標,小的層面就是做一件事情產生的結果。

以一家軟件銷售公司當月要完成100萬銷售額的市場目標為例,20個銷售人員的工作成果就是每人至少完成5萬元的銷售額,這5萬元就是每個銷售人員的工作成果。

管理專家也指出,老闆在加薪和提拔時,往往不是因為你本分工作做得好,而是你做出了哪些工作成果。

說白了,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除忠誠以外,更大程度上還需要你做出工作成果,為業務創造價值。

2

完成任務 ≠ 有工作成果

工作中,經常聽到員工說“我已經按照您說的做了。”

比如領導讓你給客戶回覆郵件,你很快就回復了,然後你就認為任務完成了,卻沒有去想領導讓你回覆郵件的目的是什麼?

領導要的結果,一定是要確保客戶收到這份郵件,而不是你發了就結束了。

“確認客戶收到並回復”就是你的工作成果,而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回覆郵件這件事本身。

在我10年的職場生涯中,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但有一種人,往往職場之路不是很舒暢,那就是只為完成任務而不願意為成果負責的人

2013年左右,我一整年的工作都非常忙,有人統計過,我每天同時處理的事情有60多件,幾乎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工作。

但是那次年終考核,我的業績表現非常差。因為統計工作成果的時候,我居然羅列不出多少。每天忙碌的那些事情都是為了完成任務,但出成果的卻很少。

印象很深的就是對團隊的管理,當時我負責整個銷售團隊,我的工作任務裡有開晨會、看統計報表、追蹤員工的客戶拜訪情況、更新銷售話術等等,但我忽略了我的工作成果是每月的銷售業績,所以才會沉迷於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

我反思後發現,我過於注重做事本身,只為完成任務而忽略了結果,不關注功勞,僅在意苦勞。

說到底,我製造了一個忙碌假象,雖然辛苦但卻碌碌無為。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我這樣的經歷,甚至還會吐槽說:“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我該做的都做了”、“我已經按流程做了”,但其實沒有工作成果你完成再多的任務意義也不大。

因為完成任務,不等於會有工作成果。

3

你對工作的看法

決定了你的職場結局

有人說:“一個人的看法,決定了做法,而做法決定了活法。”

這裡的看法,其實就是認知,你的認知能力決定了你的格局和層次,對待工作亦是如此。

你上班是為了完成任務,還是要出成果,就是由你對工作本身的認知決定的。

認知不同,做法自然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局。

以我為例,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工作成果後,我調整了心態,一切以成果為目標,結果,我的業績很快就在公司脫穎而出。

同一個人面對同樣的工作,只是轉變了對工作成果的態度,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4

如何以工作成果為導向?

沒有結果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在公司中,只有每個人為自己的成果負責,公司的目標才能實現,越做越好。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1、明確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成果

在《原則》這本書中,作者說,一個員工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其實就是要明確工作成果。

也可以理解為,你要搞清楚來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

如果不清晰應該承擔的工作成果,要及時和上級確認,如果因為一些情勢變化或者工作變更而導致自己的工作成果不明確,更需要和上級明確,避免角色錯位。

2、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成果

努力了不一定會有成果,所以,你需要定期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這樣才能提前發現問題並做調整,唯有做到落實有時限,全程有檢查,最終才能有成果。

檢視週期因人和崗位不同而不同,我負責銷售團隊時,每天都要統計業績,就等於每天檢視工作成果,開始負責項目管理後,工作成果的檢視週期就是每週。

總之,便於你及早發現當下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完成工作成果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要學會向領導和同事,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很多人認為邀功是不夠謙虛的表現,以前我也這樣認為。

但職場不是學校,邀功其實是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種方式。

總之,當我們進入一家公司,實際上就是接受了一項公司交給的任務,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不只是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創造更多的工作成果,繼而得到更多的回報。

我們唯有對自己付百分百的責任,工作才會有好的結果,但凡在職場中很成功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成果負責

前上市公司女高管:一流員工和三流員工的差距,就在這一點

《市場觀察》雜誌中國營商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