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專家:至今無解

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專家:至今無解

川陀太空訊 地震具有強大的破壞能力,從天體物體的角度看,這是地球這顆行星板塊移動的體現,有板塊運動才有了今天地球的宜居性。舉個例子,宇宙中還有一種天體也是類地行星,但內部成分並非是橄欖石,而是石榴石,比如Kepler 407行星,兩者被認為擁有大量的石榴石礦物,而類地行星Kepler 102成分與地球差不多,都有大量的橄欖石礦物。別小看這兩種礦物,在行星形成與演化中,橄欖石礦物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而以石榴石礦物為主的類地行星,抗震性較差,一旦板塊移動那麼遍地都是超級地震。

而板塊運動被認為是地球誕生生命的條件之一,因為地質結構上的運動、新陳代謝能夠促進新的陸地出現,各大板塊間的碰撞也形成了各種地貌、山脈。

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專家:至今無解

耶魯大學地質物理學家曾發現,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地球內部還參與了碳循環,調節大氣二氧化碳,也促進了生命的誕生。你看看金星,就是一顆碳循環失敗的類似行星,如今遍地是火山噴發,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板塊運動促進了生命,卻也帶來了毀滅性,由此產生的地震對城市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以5級地震為例,相當於2萬噸TNT能量釋放,但是這個數值不是絕對準確,7級地震相當於數千顆廣島原子彈的規模。

造成破壞力的地震一般都是淺源地震,而且處於人口密集的地方,那這樣的地震後果就很嚴重了。1556年,在嘉靖三十四年陝西華縣地震,震級相當於裡式8級,據統計80多萬人死亡,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1737年的印度重鎮加爾各答發生地震,死亡人數在30多萬人。2004年的印度洋海底9.2級地震,引發海嘯,死亡人數也達到二十至三十萬人。2010年的海地地震,死亡人數20多萬人。

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專家:至今無解

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人數20多萬。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地震,死亡人數達十萬至二十萬人。1923年關東大地震,15萬人死亡。這些地震均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有板塊運動引發的地震是主要地震形式,東部沿海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而四川則處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的地方,這種斷層地震深度在10至20公里,距離地表較近,因此破壞能力巨大,那就看是否發生在人口聚集區。

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專家:至今無解

如果人口聚集區的房屋抗震能力差,那麼就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如果發生在無人區,那麼破壞力就小得多。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震震級很大,傷亡卻很少。汶川地震中,達到7.8級,兩分鐘釋放能量相當數千顆廣島原子彈,可能還更多,每級之間的差距是31.7倍,地震專家表示,預測地震至今無解,而張衡的地震儀技術也早已失傳。這說明中國古人是研究過地震的,而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