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內寶寶的這些“嬰語”,爸爸媽媽們如果能讀懂,帶娃超輕鬆!

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孩子就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嬰語”來跟你交流。新手爸媽剛剛上路,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完全讀懂的“嬰語”,總是感覺手忙腳亂的。

比如寶寶身體不舒服,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讀懂寶寶身體所傳遞地“嬰語”,對寶寶的影響就會很大。那麼,小寶寶到底有哪些難懂的“嬰語”呢?各位父母認真學習以下“嬰語”單詞書,就一定可以順利通關!

1、咧嘴笑

意思:我很滿足。當孩子吃飽喝足,對周圍環境很滿足的時候,就會不自主的牽動嘴角,露出自己的笑容,這是再告訴媽媽,我很滿足,很高興。這個時候父母也要給寶寶笑臉啊,給孩子一個甜甜的吻,寶寶心裡會更滿足的。

一歲內寶寶的這些“嬰語”,爸爸媽媽們如果能讀懂,帶娃超輕鬆!

2、 對媽媽愛理不理

意思:我想睡覺了。媽媽是寶寶最信賴的人,最想親近的人。如果寶寶玩著玩著突然就轉過頭不再理媽媽了,而且對外界也不再那麼專注,眼神渙散,打呵欠。這說明寶寶已經困得不行了,想要睡覺了。這個時候家人就不要在逗玩寶寶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吧。

3、碰到他的臉頰,會把頭歪過來

意思:我餓了,該餵我吃的了。小寶寶吃的次數多,餓的也快。如果媽媽用手指一碰寶寶的面頰或嘴角,寶寶便馬上把頭轉向媽媽,張開小嘴尋找食物同時嘴裡有吸允動作。這就告訴媽媽,我餓了,趕緊給我喂吃的吧。

4、四肢鬆弛懶洋洋

意思:我吃飽了。媽媽都生怕寶寶餓著了,擔心給寶寶喂不飽,所以就會讓寶寶多吃的。但讓寶寶多吃也並不是好事,所以媽媽要學會判斷寶寶怎麼樣是吃飽了。其實很簡單,當寶寶把奶頭或奶瓶推開,將頭轉一邊,並且一副四肢鬆弛的模樣,多半就是告訴媽媽自己吃飽了,媽媽就不要再讓我吃東西了。

5、癟嘴

意思:我受委屈了。媽媽最怕孩子哭了,而癟嘴可能就是孩子哭的前奏,當孩子癟嘴想哭肯定是受了委屈啊,寶寶心裡肯定是覺得爸媽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爸媽要隨時留意寶寶的需求和情緒,及時喂他吃奶,逗他開心。

一歲內寶寶的這些“嬰語”,爸爸媽媽們如果能讀懂,帶娃超輕鬆!

6、吮手指、吐氣泡

意思:我自己玩得很開心。大多數寶寶在吃飽穿暖還沒有睡意的時候,都會自己玩的很開心。比如吮手指、吐氣泡什麼的。這時候孩子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媽媽就不要去打擾人家了。

一歲內寶寶的這些“嬰語”,爸爸媽媽們如果能讀懂,帶娃超輕鬆!

這裡想跟各位爸爸媽媽說的是,面對寶寶的各式“嬰語”,爸爸媽媽要多方面考慮,平時多多積累各種“嬰語”解讀的知識,這樣在寶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才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寶爸寶媽,你們能聽懂寶寶的“嬰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