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四招教你如何聽懂“嬰語”

文|空谷幽蘭

寶寶和媽媽之間是最為親密的。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傾注了自己太多的愛。愛寶寶是每一位母親的本能,照顧好寶寶也是媽媽的渴望,寶寶更需要媽媽給予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就出現了大家都推崇的“親密育兒法”。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如何判斷並回應寶寶的哭聲,這是今天要探討的。

在帶寶寶的不同階段,我們總是會有不同的挑戰,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從寶寶剛出生到會說話之前,他們只會通過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需求,這給很多媽媽出了難題,不知道怎麼判斷,總是會質疑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這種親密育兒的方式。

孩子的想法如此簡單,儘管每個孩子會有差異,我們還是能夠找出一些規律,先判斷孩子想通過哭表達什麼,然後再用合適的辦法去回應,不單單是一味地滿足,孩子想要的都給,其實這並不是好事。

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四招教你如何聽懂“嬰語”

有研究人員曾說過,母親對於孩子的需求具有一種天生的判斷力,而且孩子也會指導母親,如果回應的不對,他們會通過大叫、繼續哭喊、耍脾氣等形式來表示反抗。這裡存在一個磨合期,母親並不用覺得有挫敗感,任誰都如此。寶寶通哭聲表達的通常都比較簡單,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親子之間的磨合,我們都能夠回應好。實在無法判斷,不知道寶寶怎麼了,一個通用的辦法就是抱抱孩子,可能他的需求就是如此簡單,原則是做出回應比猶豫不決好。孩子哭的時候,這些錯的應對方式不可有

有的人會有一些錯誤的觀點,認為不應該慣著寶寶,哭的時候別及時回應,就他們自己哭一會兒,以免以後把寶寶慣壞。

希望家長們都走出這樣的誤區,幾個月的孩子哪有那麼多壞習慣,也沒有複雜的思想,就算他哭累了自己可以停下來,但是寶寶的內心會很失落。當他再有需求的時候,寶寶會有點灰心,他們覺得沒有人理自己,逐漸變得安靜起來,這樣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他內心其實是很不舒服的,因為他沒有別的辦法來和大人交流。

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四招教你如何聽懂“嬰語”

如果不能較好地回應寶寶,媽媽受的苦真是說不完的。媛媛是一個年輕媽媽,平時愛打扮追求時尚,有了寶寶之後,感覺她很疲憊。原來她的孩子很愛哭,而且是哭得厲害小臉刷紅的那種,別說打扮自己了,連洗個澡都要匆匆忙忙的。她試著鍛鍊寶寶,很久才回應,結果孩子哭得更頻繁,不好哄。孩子哭確實是一個難處理的問題,給很多媽媽帶來了困擾。

如何更好地回應寶寶的哭聲,我要講的可不光是餓了困了尿床之類,媽媽們要多用點心思,正確地回應,孩子越大,我們看到的效果越好。

第一,寶寶剛出生的幾個月時,及時回應。

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問題較少,他們只是吃吃睡睡,遇到的問題很簡單,家長只要根據時間段,判斷寶寶可能有哪方面的需求,然後恰當滿足就好。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回應要及時。這並不是嬌慣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表達方式就是哭泣,等到大一點了,孩子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表達,我們再換一些滿足,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幫孩子養成獨立性。

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四招教你如何聽懂“嬰語”

第二,儘量母乳餵養,這是一種良好的回應方式。

寶寶獨自待著會不舒服,缺乏安全感,希望大人多陪陪自己。這時媽媽可以把寶寶抱起來,適當給予母乳,這是對寶寶最好的安慰。我們都知道母乳餵養對孩子的身體好,在心理上也是有所助益的,孩子哭了,能夠得到媽媽的母乳,他們非常滿足,這是無可替代的愛。

第三,多抱抱寶寶,父母會越來越輕鬆。

很多家長恨不得孩子趕緊長大,不喜歡他們貼在身上的感覺,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抱一會兒孩子渾身都是大汗淋漓的。但是大家卻忽略了,多抱抱孩子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建立安全感,就算是在出門的時候,他們會不適應會大哭,只要被父母抱著,孩子覺得家就在這裡,情緒會得到安撫。孩子舒服了,以後哭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寶寶哭鬧不止,媽媽束手無策,四招教你如何聽懂“嬰語”

​第四,父母和寶寶一起睡。

很多寶寶跟老人一起睡,或者自己躺在嬰兒床裡,這不單單是一個決定,會影響孩子的內心。當寶寶哭了,第一時間回應的不是父母,一睜眼看不到媽媽,這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覺得這一切都不對,所以孩子會啼哭不已,一次次地醒來。父母睡在寶寶身邊,成為他們夜晚的保護傘,孩子還是會哭,但是很好安撫。

回應哭聲是和寶寶在交流,找到規律之後,我們就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寶寶心安,父母也會輕鬆很多。如果寶寶的哭聲沒有停止,及時調整方法,在這樣來回嘗試的過程裡,很快就能跟自己的寶寶磨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