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魯甸工業園區案例

一、項目背景

魯甸工業園區創建於2003年7年,2004年3月被昭通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重點工業園區,2009年12月成立魯甸工業園區管委會,2012年3月被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並被認定為工業上山示範園區和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還被審定為雲南省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昭魯經濟一體化的增長極,魯甸縣產業結構優化的助推器。

雲南魯甸工業園區案例

魯甸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東北與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陽區接界,東南與貴州省威寧縣毗鄰,南部和西部與會澤、巧家兩縣隔牛欄江相望,距省會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城27公里,距昭通機場和火車站35公里,昆水公路和213國道穿越縣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

魯甸縣具有相當豐富的資源優勢:礦產資源極其豐富,金屬礦主要有鉛、鋅、鋅、白雲石鎂礦、鋁土礦、鐵等十餘種,非金屬礦產也豐富;森林資源豐富,全縣的森林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4.5%,有樹種200餘種,被列為“長防”、“德援”、“水保”、“天保”工程建設縣;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水能蘊藏主要集中在牛欄江、沙壩河、龍泉和和黑石河,已開發8000千瓦;旅遊資源豐富,魯甸是古朱提銀的主要產地,南絲綢之路的主驛站,有著名的馬廠、野石新石器和樂馬銀礦古遺址及新街坪地營等清代古戰場遺址,具有悠久的開發史和巨大的開發前景;特產資源也相當豐富,農業特產有糧食、烤煙為主,礦產、林果是開發中的優勢,清真食品“桃源牛乾巴”遠近馳名。

魯甸縣對招商引資作出了相當優越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商入駐,具有一定的政策優勢。根據雲南政府發佈的(2012)22號文件《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及省長李紀恆在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雲發(2015)5號關於推動工業跨越發展的決定,雲發(2012)12號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昭通市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等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切實提高全縣利用外來投資質量和水平,推動工業強縣和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規範和加強招商引資的工作,促進我縣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對於外來企業投資土地審批實行“綠色通道”制度,可依法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財稅方面,按照利潤、投資額的不同進行獎勵和補貼,鼓勵外企投資引進,對魯甸發展工業園區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項目意義

魯甸工業園區作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工業上山示範園區和循環經濟示範園區,該工業園區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契機堅持“工業強縣”、“工業用地上山”的發展理念,切實結合該縣實際堅決避免佔用農民良田好地作為工業用地,在茨院片區集中收儲土地3000餘畝低丘緩坡的低產地開展“工業上山示範園”建設,形成既有效保護耕地資源,實現工業集聚效應,又能有力保障工業發展的用地需求的雙贏格局。

魯甸工業園區實行“工業上山”發展理念,不僅緩解了與農民的徵地的矛盾,還保留了農民家的好田好地,還為工業園區附近的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隨著“工業用地上山示範園”漸成規模,魯甸工業園區規模面積由原來的17.33平方公里擴大到45.66平方公里。逐步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窪地和重要引擎,初步形成了以礦冶、化工、能源、加工製造、建材、農特產品加工六大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園區工業經濟實現高速、高質、高效的跨越式發展。

通過近年的發展,以礦冶、重化工、能源、建築建材、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和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體系已經形成,魯甸工業園區已逐步成為魯甸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和工業跨越發展的主陣地。已逐漸形成魯甸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工業發展的密集區、城市建設的新城區和全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