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是好生猛的語言!”出CD、寫粵語詩……佛山8旬老人讓人感動

“粵語是好生猛的語言!”出CD、寫粵語詩……佛山8旬老人讓人感動

昨天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鑑賞會在南海桂城舉行。現場聽眾通過鑑賞餘福智新寫的粵語格律詩,領略粵語方言的魅力。

年過八旬的餘福智自述,因為有感於廣府方言文化的沉寂,他用粵語寫格律詩,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一共創作200多首詩,匯成一集。其實,從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中文系退休後,餘福智便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學術研究中,潛心鑽研中華傳統文化並積極推廣粵語文化。佛山文學界人士認為,餘福智的詩歌裡有很多生動的本地方言,比如“依依侑”“岌岌摮”“膽生毛”“頻撲”等,以廣府方言入詩,生猛貼切、活靈活現,很好地體現了廣府方言強大的表現力,同時,這些詩歌充滿了對歷史的反思。

餘福智對粵語方言文化的痴情和執著,讓人肅然起敬。

“粵語是很生猛的語言!”

熟悉餘福智的讀者都知道,他一直致力於對中華文化傳統經典研究,主動擔當弘揚文化的使命。餘福智退休後,撰寫了《美在生命》《唐詩底蘊》《中華文化散論》《尋找原裝莊子》等著述。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和熱愛中華傳統,他堅持開辦公益講座達十年之久,從唐詩到論語,諄諄之言,期望後輩能重返中華原典,重估華夏之魂。直到現在,他還堅持在梁園舉辦詩詞講座。

“粵語是好生猛的語言!”出CD、寫粵語詩……佛山8旬老人讓人感動

除了中華傳統文化,他對廣府文化,特別是粵語方言文化亦情有獨鍾,不僅在報刊上開設相關專欄,還在電視臺主持《粵講粵過癮》的節目,生動講解粵語方言文化的獨特魅力。他還曾經出版了一張用粵語誦讀唐詩的CD《唐詩粵韻之美》,直到今天,那一首首氣韻充沛的粵語誦讀仍在網上流傳,是粵語和唐詩愛好者的心頭所好。

在鑑賞會上,餘福智吟誦、講解了自己新近創作的部分粵語詩歌,還從清末民初廣東名人何淡如和廖恩燾的兩首粵語詩歌鑑賞入手,闡述如何運用粵語入詩,寫出自己的特色。“粵語是好生猛的語言!”餘福智認為,粵語詩歌有其特點,語言詼諧、切入角度新穎、個性突出。

參加鑑賞會的詩人採墨說:“先生對於古文化的把握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而對廣府文化的熱愛也是與生俱來。”他認為,人和文化不能沒有源頭,不能沒有根本,廣府文化、詩歌文化和人,所有的源頭一直根植於我們腳下。

“我一生的任務還未完成”

餘福智詩歌中對廣府方言文化的熱愛感動了參加鑑賞會的聽眾,而他日常對推廣傳統文化的無私奉獻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餘福智表示,廣府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護方言和推廣普通話並不矛盾,沒有普通話,各地人民難以交流,但沒有方言,普通話便失去了活水源頭,希望現在還能講正統的、生動活潑的廣府方言的朋友能夠多一些發揮作用。

有佛山學者評價餘福智身上有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更像孔夫子那樣“不知老之將至”。

大概一個城市就需要這樣的文化老人,懷著“溫情與敬意”,在對傳統的殷殷守望中,為文化續上一縷香火。

來源 | 佛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