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除了保溫杯和枸杞,泡腳也是許多人養生的不二選擇。

可仁每天晚上最開心的一件事,也是——泡腳。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準備好一大盆水,坐在沙發上,慢慢把雙腳泡熱,別提有多舒服~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泡腳有哪些好處

泡腳,也稱“足浴”,是幾千年祖國醫學中外治法和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的醫學文獻中有很多提及與足浴有關的內容。

公認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素問·厥論》記載:“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裡。”

清朝外治法一代宗師吳師機在其著作《理瀹駢文》說:“臨臥濯足,三陰皆起於足,指寒又從足心入,濯之所以溫陰,而卻寒也”。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可見,古人很早就確認,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單單人的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佔全身穴位總數的10%。

因此經常用熱水泡腳,並做適當按摩,能夠很好地刺激足部穴位,促進血脈運行,調理臟腑,滋補元氣,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降壓療疾、延緩衰老的目的。

熱水可以使腳部的血管擴張,消除疲勞,使大腦從興奮狀態調節到安靜狀態,有益睡眠,因此有失眠情況的人可以在睡前適當泡腳。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夏天泡腳加艾

祛溼的最好方法

中醫裡講,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注:這裡的“洗腳”即泡腳。)

春夏之交,溼氣尤重,當下正是通過泡腳,祛除體內溼氣的最佳時機。

溼氣重的人,往往會有以下表現:

舌頭:舌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衝乾淨。

身材:一般“肥人多溼”。

精神狀態:

頭腦昏沉,懶得動彈。

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瘙癢部位:溼氣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等。

泡腳時,在水中加入艾葉,會比單純只用熱水泡腳,祛溼的效果會更好。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這是因為艾葉是純陽之物,遇熱能發揮最大功效。在蒸汽和熱水下,肌膚毛孔處於打開的狀態,艾草藥效更容易滲入皮膚,通經絡直達身體內部,更容易祛溼。

正安蘄春艾草餅選用端午的頭茬蘄艾,能量最高,還未打開就能聞到一股清新艾草香。

每晚用它泡腳,不僅能祛溼,緩解疲勞,使血液流通更順暢,溫經脈暖氣血。特別是對痛經宮寒、面黃無氣血的女生,行氣活血效果加倍,由內而外溫補陽氣,養生更養顏。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而且艾草還有抑菌除臭的效用,常泡可有效改善皮膚粗糙、溼疹、長斑、瘙癢等症狀,甚至一些難纏的皮膚病,療愈身心。

此外老人和小朋友也可以使用。

老人每天一泡,可緩解關節痠痛和四肢發麻,一覺醒來神清氣爽。

小朋友偶爾使用,能預防風寒咳嗽、感冒流鼻涕等疾病。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正確泡腳的三個關鍵點

1. 泡腳的水量要沒過腳踝

水要沒過腳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2. 注意控制水溫

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為宜。手放水裡,感覺溫熱就可以了。

太熱,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還會使角質層更加乾燥。

3. 泡15~20分鐘最為合適

建議泡15~20分鐘,人微微出汗即可。

最多不要超過半小時,否則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夏天泡腳,勝吃補藥 加入艾草,失眠、痛經、面黃都趕跑

這4類人不適合泡腳

泡腳雖好,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下面這四類情況不適合泡腳:

有下肢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的人

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患者用熱水泡腳時,身體會有一系列不好的反應:

· 下肢動脈擴張,尤其表現為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

· 但靜脈的血液迴流能力並不會因此增加,於是,對於本來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血液淤積會進一步加重。

此外,熱水泡腳還可以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導致皮膚上有出血點,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色素沉著,讓小腿顏色變黑。如果靜脈血栓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出血情況會更嚴重。

孕婦

由於孕婦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動胎氣以及其他問題,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動脈閉塞缺血的人

另一種不適合泡腳的,是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

這個疾病的表現雖然是下肢缺血,可惜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閉塞的血管,也不能改善缺血的症狀。

一般來說,擴張通暢的動脈會增加正常組織的血流,但對於缺血組織來說,周圍溫度升高會增加組織的耗氧量,加重缺血,因此,缺血組織可能因泡腳而更加缺血。

有糖尿病足的人

糖尿病足分為三類:神經病變型、缺血型和混合型。

神經病變型的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腿和腳感覺特別冷,因此熱水泡腳很容易成為一個舒適的選擇。

但悲劇在於,一旦發生神經病變,患者對痛覺、水溫的感覺機制會失靈,此時患者往往會不斷加熱水,哪怕雙腳已經燙傷也渾然不知。

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臨的問題,則與前面提到的「動脈閉塞症」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