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八字18——雨果(巴黎聖母院為得意之作產於大運吉時)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 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等,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名人八字18——雨果(巴黎聖母院為得意之作產於大運吉時)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

五行為平火,食傷星坐中宮,配卦為正卦離卦。另官星(文曲星)也為正卦兌卦。預示文才高,並因文而得官!

2~12歲(1804~1814),行金運,旺金辱火,不利。

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發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誌寫稿開始的。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讚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12~32歲(1814~1834),行火運,火遇火,旺相,大吉。

1819年,雨果與詩人維尼等人創辦《保守文藝雙週刊》。由於從小受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

1822年發表第一本詩集《頌歌集》,獲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賞賜。後相繼出版《新頌歌集》和《頌詩與長歌》,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間,還發表兩部中篇小說《冰島魔王》與《布格·雅爾加》。

1823年,隨著自由主義日趨高漲,雨果的政治態度發生改變,他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開始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Cromwell)寫了長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滑稽醜怪與崇高優美的對照原則。這篇序言則成為聲討古典主義的檄文、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浪漫主義文藝理論的經典,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雨果熱情讚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後,雨果也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爾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故事情節複雜,人物性格誇張,整部作品以色彩濃郁的筆墨寫出,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小說的特點。

32~52歲(1834~1854),行水運,水克火,兇。

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Academie français)。

1843年,雨果創作的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在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而遭到失敗。

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

1848年六月革命後,雨果逐漸走向共和的立場。在總統選舉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崙。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佈帝制,大肆進行鎮壓,雨果被迫流亡國外,達19年之久。流亡期間,雨果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不斷地創作文學作品對拿破崙的獨裁政權進行鬥爭。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崙三世的政治小冊子——《小拿破崙》,同時還撰寫了揭露政變過程的小冊子《罪惡史》。

1853年,雨果文學作品中著名的政治諷刺詩集《懲罰集》問世。《懲罰集》充滿革命氣勢,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鼓舞愛國志士反納粹的鬥志。


52~72歲(1854~1874),行土運,土洩火,不利。

1856年,雨果出版了詩集《靜觀集》,詩集中概括了雨果在1830年~1855年間的思想感情。

1862年,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問世,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小說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

1870年3月,拿破崙三世垮臺後,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熱烈歡迎。在普法戰爭期間,雨果以激昂的愛國主義熱情投入鬥爭,他發表演說鼓舞人民鬥志,並報名參加國民自衛軍。

1871年,雨果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佈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

1872年,雨果刊行詩集日記《凶年集》,表達了對普法戰爭和在巴黎公社時期的思想感情。

1874年,雨果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問世。雨果自1862 年時開始創作,1872年完成,以1793年法蘭西共和國軍隊鎮壓旺岱地區反革命叛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中驚心動魄的歷史內容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鬥爭規律。書中封建貴族的兇狠殘暴、雅各賓專政時期的革命氣氛、共和軍的英勇善戰,都得到了生動的描繪。

72~82歲(1874~1894),行木運,木生火,利。

1876年,雨果當選法國參議員。

1883年,雨果完成《世紀傳說》。雨果自1859年開始創作《世紀傳說》,直至1883年完成,全書共3卷,以聖經故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為題材。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法國人民為雨果舉行國葬,雨果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