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界“滴滴”滿幫集團欲赴港上市 資本迎來收割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到“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評論家季刊》對這句名言有個經典的腳註,其中一部分是:“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但資本之惡,只有當其膽怯時,才能原形畢露。它扮演著那湍急水流的角色,滿意之日,載舟遠行,起航揚帆;膽怯之時,狂暴肆虐,舟毀人亡。

懷揣夢想創業的企業家們,以引入資本為豪,看似前程似錦,但在多變的時局下,卻危機重重,特別是對於搶流量的互聯網企業,資本輸血後,猶如電影大片般的多方燒錢火拼便開始上演,踩踏行業的正常發展秩序,往往以一方的退出而結束,比如滴滴與快的、美團與大眾點評、58同城與趕集網。

但也有從資本助推中邁向統一的幸運兒,於近日傳出將赴港上市的滿幫集團便屬於此列。據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週五出席活動時表示,有貴州獨角獸之稱的全國最大貨車匹配資訊平臺滿幫集團或將赴港上市。由運滿滿和貨車幫結合而成的滿幫集團並未有任何一方出局,雙方的管理層都通過聯席總裁的方式得以保全,這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屬於首列。

同步起跑

滿幫集團的成功對於未來的資本輸血性互聯網企業是否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這得從合併的雙方運滿滿、貨車幫說起。

運滿滿的創始人張暉,是個愛鬧騰的主,能折騰,還能折騰出成績,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其先後供職於華為及中國聯通,並於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把B2B業務的銷售工作做的有聲有色,但任職近9年後從阿里離職。

2011年,從阿里離職的張暉在南京創辦了一家B2B小語種公司,服務於進出口企業。華為、阿里、聯通都留不住他,一個小語種公司顯然不能讓張暉停住腳步。2013年底,張暉推出貨運O2O手機軟件運滿滿,正式打響了進軍物流行業的第一槍。

而貨車幫的創始人則是戴文建,其畢業於四川大學金融專業,於1997年作為雷士照明的七個合夥人之一第一次創業,擔任營銷總監,2005年離開雷士照明經營自己的物流公司。2013年,戴文建在成都東北部的傳化物流基地租了一間辦公室和一個小門店,向貨主和司機推薦他的APP——物流QQ和貨車幫,這是分別整合貨主和司機的軟件,也標誌著貨車幫的成立。從時間上看,運滿滿與貨車幫於2013年在同一起跑線上。

瘋狂融資

2013年,是O2O的高速發展時期,資本湧動,紛紛在市場中尋找O2O項目,很明顯,運滿滿和貨車幫緊緊抓住了這波紅利。當時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0萬億元,佔GDP比重高達18%,超美國2倍多,在巨大的市場前景面前,資本一擁而上。

這其中出現了位關鍵人物——王剛,也是現在滿幫集團的一把手,或許連王剛自己也沒想到過,他會成為兩個10億美金公司的掌舵人。王剛也是厲害人物,曾在阿里巴巴任職超過十年,主管B2B北京大區、支付寶商戶事業部和集團的組織發展,花名“老聃”。

除此之外,王剛還是中國頂尖的天使投資人,投資超過70個項目,其中10個獨角獸,滴滴便是其2012年離開阿里後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無獨有偶,2013年11月30日,王剛對運滿滿進行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不得不感嘆王剛眼光的毒辣。

直到與貨車幫合併前,算上天使輪融資,運滿滿在四年中融資七次,紅杉資本、光速中國多次領投,當2017年11月17日Tigei老虎基金完成1.2億美元的D+輪融資後,運滿滿估值已超40億美元。

貨車界“滴滴”滿幫集團欲赴港上市 資本迎來收割期

圖:運滿滿融資歷史(整理於天眼查)

貨車界“滴滴”滿幫集團欲赴港上市 資本迎來收割期

圖:貨車幫融資歷史(整理於天眼查)

從相殺到相愛

競爭不僅僅停留在融資上,運滿滿與貨車幫業務上的公開化“撕逼”也是由來已久的。早在2016年11月,貨車幫曾向警察報案,稱運滿滿使用“呼死你”對大量貨車幫用戶進行辱罵騷擾。

2017年8月10日,有報道指出運滿滿向公安舉報了貨車幫非法入侵運滿滿系統竊取貨源信息,9月15日,貨車幫CEO羅鵬(第三任CEO)表示確實採用了一些技術手段,接受警方的調查和詢問。

如此惡劣的行業競爭,擺在各位股東前的就只有兩跳路,要麼稀釋原有股東股份,繼續融資和對方打,要麼握手言和。而根據《2017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貨運行業洞察報告》數據顯示,雖然運滿滿、貨車幫位於行業首位,用戶數分別為257萬、175萬,但陸鯨窮追不捨,用戶規模近3個月快速增長,2017年上半年約40萬用戶,車旺大卡約50萬用戶。

股東自然不想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繼續爭鬥下去,以免漁翁得利,繼續融資打下去也不符合股東利益,且當時的運滿滿與貨車幫的貨主高度重疊,貨車幫有超過一半貨主用戶在同時使用運滿滿貨主APP,這為兩邊的合併奠定了一定基礎。

但要說真正促成合並,則是因為王剛。羅鵬、張暉對於雙方的競爭和利害關係也一目瞭然,合併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問題是,這合併之後是誰說的算?兩位CEO自然不想在未滿盤皆輸之前屈居人下。這時候,作為運滿滿大股東且是頂級投資人的王剛便由幕後走向臺前,既然羅鵬、張暉誰也不服誰,那就推個德高望重的,所以出現了王剛為CEO,而羅鵬、張暉為聯席總裁這一創舉,平衡初步達成。

65億美元估值

合併之後半年未到,滿幫集團又傳出了融資消息,據瞭解,合併之後的滿幫集團已於上月完成了金額達19億美元的第一輪融資,估值達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在此輪的融資中,有軟銀願景、紅杉資本等著名投資基金參與,投資方多達19名,也到了該讓二級市場接盤的時候了。

雖然運滿滿、貨車幫成功合併,但從之前的合併互聯網企業中,我們也許能有所發現,比如滴滴與快的的合併,二者合併之後,停止燒錢,價格馬上就漲上去了,引發了眾多用戶的不滿,運滿滿與貨車幫合併後,是否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其次,聯席總裁是否能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畢竟內部自我損耗的企業也有不少,1+1是否能大於2?

除了運滿滿、貨車幫之間的惡劣競爭,資本對兩者“仁慈”不少,並未出現一方出局的悲催局面,這或許是從已“戰死”的前輩身上學到的經驗,也是資本最好的選擇,但若少了王剛,合併還能如此成功嗎?65億美元的估值,也只能留給市場檢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