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5月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之“生態發展看貴州”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貴州省青巖鎮和貴安新區。一個是典雅古樸的文化古鎮,一個是產業崛起的國家級新區,這兩個地方有著怎樣的生態發展故事呢?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青巖鎮龍井村: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激發布依古寨新活力

“以前村裡的道路都是髒、亂、差,每一個巷道,公共空間的地方,都被村民佔道用來堆積農家肥。從2011年開始,通過國家一事一議項目,危房改造及各部門項目建設,龍井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年一個變化,村內景觀景點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貴陽市青巖鎮龍井村村主任龍發雲說起這幾年龍井村的變化,臉上洋溢著自豪。“在青巖鎮,龍井村是‘一事一議’做得最好的一個村。當年投資了600萬,涉及水景觀、硬化路、照明等總共20多個項目。”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曾經的龍井(上),如今改造過的龍井(下)

早在明代永樂二十年就有先民定居龍井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村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井和明代軍事古屯堡古遺址。布依族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村寨依山而建,古井水渠穿寨而過。

2011年龍井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13年被中央民委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曾經的龍井村民居(上),如今改造後白牆灰瓦的民族特色民居

不僅如此,根據規劃,在龍井村還將建設一個大型的貴州省遊客集散中心,成為貴州省四大遊客集散中心之一。

龍井村之所以得名,來自村中心的一口井,該井不僅出水量大,水質清澈,冬暖夏涼,而且不含酸性物質,屬於弱鹼性水,有益人體健康。最重要的是“每年10、11、12月這三個月的黃金釀酒期,每家每戶都會用自己種的稻米,用龍井的水來釀造布依米酒。”龍發雲說。

貴安新區:

厚植綠色“基底” 提升生態“顏值”

近年來,貴安新區採用組團式空間佈局,注重山地特色和傳承歷史文脈,編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率先推進低衝擊開發模式,科學劃定和嚴格管控水源、森林、濱湖溼地、基本農田、生態治理、風景名勝6個保護紅線區與城鎮開發邊界,規劃構建了“五區為底、八廊通聯、山城相嵌、景觀通貫”的生態綠地系統,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後發趕超與跨越發展提供示範作用。

5月14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之“生態發展看貴州”網絡主題活動組一行走進貴安新區,實地瞭解了

該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措、新成效,以及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經濟的新亮點、新變化。

從治理汙水著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都是因為環境好了,才有遊客來旅遊,我的農家樂也才能辦得起來!”車田村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村落。這裡不但匯聚了車田河、冷飯河和三岔河支流,同時還有造型奇特的天然巖洞和幽深秀美的峽谷,以及天鵝湖溼地等。當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的傳統建築——石板房,頗具民族特色。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過去,同大多數村民一樣,徐祖琴一直在家務農,收入不高。隨著車田村環境治理,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車田景區的名氣越來越大。徐祖琴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2014年她辦起了農家樂,生意非常紅火。“假節日及週末,每天我們都要接待200多人左右。”徐祖琴說道。雖然遊客多了,但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大量的餐飲汙水、油脂、懸浮物的排放嚴重影響了過境水質。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對此,貴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湖潮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車田景區環境綜合專項工作組,投入近500萬元資金修建了汙水收集管網及三座小型汙水處理設備。為確保汙水管網得到有效運行,村民還自發組織、主動修建了隔油池、化糞池,對汙水進行預處理。

構建“天然”系統,建設新型海綿城市

“透水鋪裝”、“雨水溼地”、“生態駁岸”、“植草溝”、“雨水花園”……一個個新穎的名詞,是貴安新區精心設計、高效統籌的“作品”。

2015年,貴安新區成為了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之一,也是所有海綿城市試點中,唯一一個新興城市。

貴州這兩個地方,一個現代一個古樸,但他們都守住了這片綠洲

“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形成了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天然系統’。”指著“雨水花園”等基礎設施,舒永勝表示,新區已經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真正意義上建成了“山水之都,田園之城”,為西部地區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探索提供一條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