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洞裡飛出戰鬥機!安順雲馬廠老廠區,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沒有人想到,群山之中的山洞內,竟隱藏著飛機設備生產車間。這些人工鑿出的山洞,位於原貴州雲馬飛機制造廠(以下簡稱“雲馬廠”)內。1965年,來自東北、上海等地的飛機制造廠,遷徙到了貴州安順開發區么鋪鎮大山之中,而最為尖端的設備,則隱藏在山洞之內。


數十年來,這裡一直是“軍事重地”。直到2017年,時隔53年後,神秘的山洞經過央視等媒體報道,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些“山洞車間”,也成了“三線建設”時代一個印記。

看,山洞裡飛出戰鬥機!安順雲馬廠老廠區,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山洞車間。賈正鵬攝


“141”車間


雲馬廠原廠區位於安順開發區么鋪鎮養馬寨。如今,廠區大部分都已搬遷,廠房和生產車間被貼上了封條,時間是2017年1月。

外來人最為關注的是,這些位於山洞之中的車間裡,到底有什麼。但很可惜的是,通過那道被封鎖的鐵門望進去,裡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

這個編號“141”的“山洞車間”,現已成為廠區最為知名的地方之一。一名員工稱,有外人來到雲馬廠參觀調研,這裡是必去地點。

“141”所在的大山被稱為老虎衝。在群山之中,它並不顯眼。在山腳,開出了一道高4米、寬3.5米的大門,大門上方掛了一塊“141”牌子,其餘便再無任何指示。


“山洞車間”


“山洞車間”的誕生,與當時中蘇關係惡化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有關。

1964年起,中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這是中國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

當時,安順主要接收的是來自東北、沿海等地的飛機廠。“011”系統就位於安順,該系統是殲擊機和教練機生產基地。“011”系統之下有云馬廠、黎陽廠等多個廠。這些廠散落在安順各地,各自生產飛機不同的設備,然後再組裝成飛機。

數十年來,關於雲馬廠的一切都是高度機密:廠區代號130;通信地址是“安順40號信箱”;廠區曾和當地村民同用一條公路,而為了隱蔽,夜間連路燈都沒有……而在這些高度機密之下,“山洞車間”則顯得更為機密。

“當時就是擔心發生戰爭。”劉金雄說,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這些最尖端的設備存放在洞內,也不至於被炸燬。


選址經過多重考慮


實際上,當時“山洞車間”在開鑿之前,就在選址上經過了多重考慮。

“隱蔽是第一原則。”劉金雄說,養馬寨周邊群山環繞,而要選擇山體來作為“山洞車間”,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大山反而進入了視線。

以“141”為例。這座大山在群山中就並不起眼。它的高度約20米,相比周邊大山並不出眾。不過,其石頭堅硬,且植被蔥鬱,是天然的防禦屏障。這些都是能作為建設“山洞車間”的絕好條件。

不僅如此,在建造“山洞車間”時,甚至做出了最壞的設想:如果敵人向大山投下原子彈怎麼辦?

不過,雲馬廠在多座山體開鑿出了“山洞車間”,而這些車間的開鑿,在當時,並非一件易事。據悉,從1965年起,總共投入了上千人,花費了3年時間,才打造出了雲馬廠這些“山洞車間”。


人工鑿出最好的車間

看,山洞裡飛出戰鬥機!安順雲馬廠老廠區,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山洞車間內部。(央視直播截圖)

多名退休工人回憶,參與挖掘“山洞車間”的,有云馬廠員工、工程兵、民工,而所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設備。

眾多難題擺在眼前:沒有精確的測量設備,容易挖偏;沒有照明燈,越往內,燈光越暗……“只能一點點推進。”劉金雄說,工人們是打著火把進入山洞內挖掘。

掘進者也面臨生命危險。據多名退休員工回憶,當時,大家最怕的就是“啞炮”,炸藥點燃後,遲遲不爆炸,但人一靠近,就突然又炸了,因此,還有2人為此付出了生命,而落下的石頭也經常造成有人受傷。

“24小時不停幹,幹完一波,又接上一波。”劉金雄說,他們所使用的鋼筋等工具,原本尖、硬,但不停在石頭上錘打,導致變得遲鈍,後來,在洞口又點燃火爐,一旦發現工具遲鈍,又立即進行煅燒。

一根一米長的工具,最後會用到20釐米才放棄。而最多時,山洞外,點了三個火爐子。

工人們對質量也要求嚴格。“當時沒有攪拌機,用木棒等攪水泥,比如要求攪10下,大家要做到攪30下。”劉金雄說,所有的材料都要求最好,不能返工。

直到現在,“141”車間內除了刷了牆漆,沒有漏一滴水,掉一塊磚,也未修繕過一次。

洞內的歲月

在退休員工看來,洞內的歲月是艱苦的。

“當時完全想的是奉獻!”劉金雄說,許多人從遙遠的東北等地來到安順,出現了水土不服,但工人們克服重重困難,每天來回在山洞之中,常常是白天進洞,晚上出洞,也穿梭在廠區和宿舍之間。

洞內沒有白天黑夜。他說,天亮進入洞中可以看到星星,晚上出來的時候,也可以看到星星。洞內的歲月只是整個雲馬廠職工的縮影。

為中國航天事業,三線人奉獻太多。“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這是三線人的真實寫照。

1970年9月18日,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第一架殲六Ⅲ飛機在貴州高原起飛。“中國低端的工業水平,是根本製造不出戰鬥機”的言論,被現實擊得粉碎。


留住歷史


據瞭解,“三線文化”旅遊項目佔地3000畝,投資約30億元,是貴州省“十三五”期間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也是安順開發區軍民融合、文旅商貿融合的重點項目。項目以三線文化復興帶、三線文化歷史沿革發展的體驗、傳承、積澱三大主題區和獨特的民俗文化為展示點,形成一帶、三區、多點的結構佈局。

未來,雲馬廠老廠區將建成三線文化公園、藝術家群落、影視拍攝基地、中國三線精神博物館、三線主題酒店等。

“這裡有太多美好的回憶,而現在發展旅遊,也是對其一種保護。”一名雲馬廠老職工說,雲馬廠有一部分已變成了停車場,未來不久或將被人遺忘,但如今,旅遊開發則可以讓歷史留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