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要有預見性,這是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擁有常識感,是企業將帥獲得預見性的基礎。有無預見性首先要看從業者有無常識感。可靠的常識感,不僅與經驗有關,與對事業的執著—專一而持續有極大關係。-----

劉蘇里---北京萬聖書園創始人

沒有一個企業可以一帆風順走到底,所以領導者必須有預見性,能否預見未來是領導者的功力。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創業者都具備預見性,但是領軍人物必須要學會未雨綢繆,早做佈局,留有餘力。

創業者要有預見性,這是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1、預見未來是領軍者的責任

領導者要有預見性,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地方,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思路,創新出別人創新不出的產品。只有預見未來才能做對的事,只有預見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對未來預見得越早越清晰,你就越可能做正確的事。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創始人天生就有預見性,但是作為創始人,必須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學會去預見未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曾經聽一村幹部講15年前如何通過疏通,把本村的土地全規劃成了建築用地,而鄰村全部成了農業用地。當年只是因為對測繪和規劃隊進村這種新事物產生了好奇心,他主動去接觸瞭解,並果敢地採取了疏通行動。今天,兩村村民的生活天上地下,可見預見未來的重要性,一個村幹部的遠慮,改變的可能是一個村子幾代人的命運。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企業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在創建自己的公司之前,創業者就應該明白,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就會跌入低谷,有時甚至很難翻身。因此,創業者永遠要比別人多思考一點,永遠要作好最壞的打算、最全面的準備。

近年常聽有創業者抱怨某個行業大鱷經常複製創業者的創意,讓創業者沒有機會。我的看法有些不同,如果不是你缺乏預見性,就不會產生這種情況,所有的創業者面對的是同樣的創業環境,為什麼有人能成功而你沒能成功?另一方面,也許你就不應該選擇這個方向來創業。俗話說大樹底下長不出參天大樹,因為你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和水分,你本不該期望在這個地方生長出大樹的。

2、只有預見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儘可能預見未來是領軍人物的核心責任,也是成功的前提。領軍人物重要的不是低頭拉車而是抬頭看路,否則企業走不遠。

沒有人能一帆風順地活到老,只有那些經歷過危機並最終度過的企業才是真正強大的企業。如果你現在還沒有遇到挫折,說明你今後遇到挫折的概率在迅速增大,這有點像孩子出天花,出過天花的人體內就會產生免疫力,一生再也不會出天花。如果做天使投資,我寧願選擇那些曾經失敗過的創業者,至少他們知道創業的艱險。

企業最順利的時候其實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創業者必須居安思危。在我的印象中,古今中外還沒有哪個公司一直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當今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也發生過從人員內耗(將喬布斯排擠出公司)到產品失誤等大量問題,一度股價跌到退市邊緣。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經歷過幾起幾伏,誰都不能倖免。

對於領軍人才,最重要的是具備三種能力:1)站得高:跳出具體的戰術問題和細節從戰略高度思考和規劃。2)看得遠:多一些預見性,未雨綢繆。3)理得清:善於歸納、總結、提煉,能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有知識無能力是庸才,有能力無知識是將才,有知識有能力是帥才。

2008年底,聯想的CEO俱樂部的會議主題是“企業如何過冬”,柳傳志親自主講,當時談到這個話題很多人還莫名其妙,認為是杞人憂天,但是幾個月後的情況證明了,這些預見性的言論是何等正確。而如果我們事先能夠“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就會非常主動。在泡沫破滅之前清倉和在升浪之前建倉,那將是何等的美事。而這一切,需要的是能夠預見未來。

對於創始人來說,即便不能預見國家宏觀形勢的未來,也要去預見本行業的未來;即便不能預見本行業的未來,也必須預見本企業的未來,否則失敗是必然的。

創業者要有預見性,這是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3、要更好地預見未來,領軍人物必須做到三點:

首先,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瞄著地裡的”。唯此才能保持企業持續穩定地高速發展。所謂“碗裡的”是指一個完全成熟的業務。“鍋裡的”是指當下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市場已經顯露出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業務。

對一箇中小企業來說,有了“碗裡的”、“鍋裡的”也許就可以了,但對於有企圖心的企業來說,還必須關注“田裡的”,即佈局未來的業務。

其次,領軍人物必須經常退出畫面看畫。在高科技行業裡,不往前多走一步,你是生存不下來的。一把手絕對不能一腦門子紮在具體業務裡,必須退出具體業務來觀察形勢。領軍人物的眼界非常重要,只有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最後,領軍人物要走出去開闊眼界。我非常建議創始人不要只顧埋頭於自己企業那點兒事,而應該走出去。走到大自然中去,跳出具體事務,從遠一點高一點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企業,去展望航線和發現現狀中的問題。

走到社會上去,參加各種行業組織,加入各種圈子,和更高境界的人接觸,聊一聊宏觀經濟形勢、彼此的經驗教訓,甚至就是擺龍門陣都會非常有價值。對這一點我的體會非常深,每次出差去合作伙伴處或參加社會活動,哪怕是喝個茶,都會得到很多資訊,得到很多啟發。很多做得好的企業,其創始人都是業界圈子的活躍人物。

4、早做佈局,早5分鐘行動

一旦發現問題,迅速決策迅速行動,不要心存幻想認為奇蹟會出現。不要寄希望於好運氣,問題不會自己解決。解決問題的是你的行動,尤其是你提早做的佈局,早別人5分鐘的行動。

創始人必須對企業未來可能要面對的情況預先有所準備,如果事先沒有做些鋪墊做些預案,事情真正發生時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而如果已經發現了危險的苗頭,必須快速決策,馬上採取行動。

電視劇《亮劍》之中有一個情節,日軍的特種部隊被圍在平安縣城後,他們的頭目以李雲龍的新婚妻子要挾李雲龍暫停進攻15分鐘來談判。而李雲龍說:“你我都知道一分鐘就能決定戰鬥的勝負!除非你立刻放下武器,否則我立即開炮!”戰場上,一分鐘就能決定戰鬥的勝負。企業經營也一樣,戰略需要調整時每延誤一天,企業的錯誤就加深一分,調整的難度就加大一分。

領軍人物要善於決斷,敢於取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5分鐘可能就是地獄天堂的分界線。你的最小時間刻度是周、天還是小時,決定了你的速度,而速度又決定了成敗。以周為最小時間刻度的人要比以天為最小刻度的人行動慢7拍!能夠在下一小時行動的人已經把肉吃到嘴裡了,準備下周行動的人還在慢慢悠悠地討論可行性呢!創業需要的是那些以小時為時間刻度的人。

市場競爭中,先發優勢不容小覷。統計數據表明,先發優勢非常巨大,成為第一個進入消費者心裡的品牌將為自己奠定巨大的優勢。美國的研究表明,過去100年裡,有2/3的領先品牌依然佔據領先榜,市場後來者向市場領先者發動進攻時,要花費領先者3~5倍的投入,但成功率只有1/3不到。

領軍人物必須時刻緊盯市場,要知道企業現在賴以成功的產品很可能就是明天市場淘汰的產品,不早做佈局,到時候必然慘敗。雅虎曾經風光一時,微軟曾經一統桌面,但是對於互聯網判斷失誤,這兩家偉大的公司目前都是舉步維艱。

創業者要有預見性,這是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5、留兩分餘力,隨時準備自救

革命晚勝利半年一年並不是問題,革命失敗才是可怕的。把握再大也不要用盡全力,永遠留有預備隊是百戰百勝的絕招。

任何時候都不要孤注一擲賭博中輸得最慘的一定是輸在好牌和輸在孤注一擲上,最終的贏家是那些不管把握再大也要留兩分餘力的人。永遠不要把全部力量使出去,如同與人打架,使出了全力的一拳如果打空了,傷到的必然是自己。做企業也一樣,任何時候都必須考慮後手,留有餘力,孤注一擲是搏命,不是經營。

經營計劃雖然不能誇張到每個計劃都留有後手,但是大的戰略一定要留有餘地。我作決定的習慣是首先設想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如果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怎麼應對,如果萬一應對不了會出現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我還有沒有機會“東山再起”,如果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就是我不能承受的後果,就應該放棄;如果還有“翻本兒”的“本兒”,那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去闖,放手去博。所以朋友開玩笑說我的底線是—死不了加上一點點翻本兒的餘地。

戰爭中留預備隊永遠是最重要的,企業經營上盲目擴張、不留餘力也是失敗的罪魁禍首。柯林斯在他的暢銷書《再造卓越》①中講到企業從優秀到衰落的5個階段,最初的衰落都是從狂妄自大和盲目擴張開始的。

當企業不計後果地貿然進入不能做到最好的領域時,當企業以犧牲卓越績效為代價追求增長時,當企業在面臨前後不一致或者對己不利的決策信息依然作出激進、草率的決定時,“滅頂之災”已經悄悄地在前方等著了。

如果一個企業不能考慮自身實力而盲目擴張,造成關鍵崗位上缺乏勝任的干將,那麼它就等於自掘墳墓。如果企業的決策者過分冒險而又沒有充分考慮冒險的後果,那麼公司馬上就會陷入衰落。

有經驗的指揮員戰鬥之前都會留好預備隊,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投入戰場。創業者要有自己的底線,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打破它。一個創業型公司的底線就是,即使是再看好的項目,也不應該把全部的錢壓上去。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講過一個朝鮮戰場的戰例。姜必達兩個團防守兩個山頭,聯合圍住一團猛攻,一團壓力很大,但姜必達就是不抽調二團增援,甚至拒絕投入擔任預備隊的三團增援,最終一團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他最終獲得了戰役的勝利。因為聯合的意圖就是引你增援一團,然後一舉拿下二團陣地,姜必達判斷出了敵軍意圖並堅決不為部下的壓力所動,保留預備隊,最終獲勝。

6、越是順風順水時越要警惕

得州撲克中,老手都知道,牌越好也就意味著越是危機重重,越要謹慎把握。讓你血本無歸的都是好牌,手裡沒有好牌不會輸大錢,因為你會棄牌,輸個精光時手裡都是握著好牌,因為這時候你會沉湎於自己的好牌而忘記了危險,忘記了別人可能會有更好的牌,忘記了觀察別人的動作,忘記了分析別人為什麼如此反常。

拿著好牌時,你的貪婪會讓你不自覺地去孤注一擲,結果,大牌會遇到更大的牌。

很多人爭論決定成敗的是細節還是戰略,其實都不是,這兩個方面如果出錯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都把握好了才有機會成功,最終決定成敗的是能否把握好先後、快慢、主次和輕重這些節奏。成熟與否的區別在於對度的把握,所謂成熟就是為人知遠近知深淺,處事知輕重知緩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聯想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叫擰螺絲。裝輪胎的時候,要擰5個螺絲,你不能盯著一個擰,如果把一個擰緊,其他幾個就擰不上而且不平衡。企業成為百年老店考驗的是領導者的預見力,船一般都翻在陰溝裡,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企業的問題大多出在成功後或者順風順水的時候。

越是順利,創始人越要警惕和謹慎,切忌盲動冒進。要時刻保持清醒,睡覺時都要睜半隻眼,克服自己的貪心,克服衝動,最重要的是要永遠留兩分力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