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準備:這六大陷阱家長們可千萬別踩空!

高考志願準備,是一項複雜的大工程。作為高三家長和學生,面對高考升學的問題,該從哪裡去獲得升學經驗,需要掌握哪些數據,從哪裡去獲得升學知識?

根據多年來個高考科代表志願填報的案例經驗,小科大致總結出了考生和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六大陷阱,如果你足夠重視,就趕緊來看看。

高考志願準備:這六大陷阱家長們可千萬別踩空!

謹防高考志願中的陷阱

陷阱一:準備志願,為時尚早

在孩子高考備考之際,為孩子準備高考志願,是高三家長能為孩子分擔壓力的一個渠道。

真正用心的家長,從孩子上高中就開始,就已經在為孩子的高考志願準備規劃了。因為高考志願是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

在西方某些發達國家,學生從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探索了,他們會去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的目標,然後通過生涯人物訪談、職業體驗等方式獲取關於行業、職業和專業的知識,從而逐漸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我們中國的學生,在整個中小學階段主要進行的是應試學習,幾乎所有的目標都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儘可能高的分數。

這些現狀,導致目前很多考生家長認為:高考之前最重要是關注孩子成績,而高考志願是高考以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其實高考結束到填報志願結束,時間是相對緊張的。在部分省份,從分數出來到提交志願表,只有短短几天時間。而我們許多家長和考生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準備,填報志願處於臨時抱佛腳的崩潰狀態。所以造成只花幾天的時間來選專業定學校,最後在慌亂和鬱悶中花幾分鐘倉促填寫志願表,場面可謂觸目驚心。

家長們須知,高考志願最遲也應該從考生一進入高三就開始準備。因為高考志願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技巧,以及志願填報的難度,絕不比高考的難度低,絕不是幾天就能掌握的。

陷阱二:越俎代庖,家長代辦

高三考生的家長,年紀普遍都在四十多歲,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憑藉多年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讓家長們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資源人脈。

而高三考生,雖然大多數已經是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但他們常年處於備考狀態,一心只關注學習上的事,對社會的現狀和職業的發展難免缺乏足夠的瞭解,處於懵懂和困惑的狀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也很多都是“一問三不知”。

那麼考生和家長在閱歷和經驗上的巨大差別,就導致許多家長認為考生年幼無知,完全沒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在高考報考這件大事上,很多家長就大包大攬,越俎代庖,把考生該做的工作完全攬過來自己做,甚至連最終的志願填報環節也包攬過來,有的考生甚至連高考志願表都沒看幾眼。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於孩子的志願填報,我們倡導的是家長參與,但不是家長包辦。

雖然家長的社會經驗豐富,但是這些經驗畢竟受家長自身所在行業職業的限制,給考生的建議難免會以偏概全。

同時,我們也很少見到有考生家長的職業是專門從事報考工作的指導師,即使這些家長是企業的老總,政府的領導,在紛繁複雜的專業院校面前,在陷阱百出的報考政策面前,也都是門外漢的狀態。在幫孩子準備報考這件事上,如果不進行專業的學習和輔導,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更進一步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學校,本來就是考生自己的權利。親自填報高考志願,體現了考生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在如此重大的人生選擇面前,家長要培養考生的責任意識,以考生的立場和選擇為主,自己提供的建議和信息為輔。否則家長完全包辦,代替考生進行報考,萬一選的專業不合適,學校不理想,導致最後考生和家長互相抱怨和推卸責任,甚至演變成家庭矛盾。

陷阱三:目光短淺,缺乏規劃

雖然高考志願的最終結果和形式的確只是對專業和院校的選擇,但是家長們不能僅僅把高考志願填報簡單的等同為“挑大學、選專業”,這是過於短視的表現。

高考志願不僅僅追求的是分數的不浪費,也是在追求考生與所學專業和所報考學校的適配,進而為良好的職業發展和獲得人生幸福打下基礎。

本質上,高考志願是通過對專業和院校的選擇,實現對考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進行規劃的目的,絕不可小視。

因此,在進行高考志願填報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站在人生的高度上去看待未來的行業和職業選擇,協助他樹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進而選擇能夠最有利於幫助他自己實現目標的專業和高校。

從具體操作層面上來看,考生在高考報考之前即使無法明確的樹立人生目標,也要對職業和學業目標有初步的思考,例如這些問題:

是否要考慮進一步讀研深造?是否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未來是選擇專業型職業還是能力型職業?自己所學專業與未來行業選擇有什麼關係?打算畢業在什麼地區發展?

這些問題只有越早進行思考,越早進行準備,考生和家長才能在高考報考面前越自如,越從容。否則只盯著專業和院校的選擇,缺乏最起碼的規劃,眉毛鬍子一把抓,最終只能導致考生的人生走了彎路。

陷阱四:忽視測評,盲目填報

如果把高考志願和看病進行類比,引入測評工具的高考志願流程更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方式,而純粹依賴經驗的高考志願則更像中醫。瞭解測評工具使用方法的家長普遍不多,這就決定了依靠經驗的報考方式,多數情況下必然是盲目的。

最近一些年,測評技術開始在高考志願領域當中引入,使用測評技術的指導師也正在逐漸增多。可以說,測評已經成為高考報考科學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對於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來說,測評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很少有家長會在高考報考之前主動使用測評工具幫助考生報考。

一來是家長對測評工具的使用茫然不知,不知道去哪裡尋找。

二來面對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測評工具——有測興趣的、性格的、能力的、價值觀的、學習風格的,甚至還有測試心理健康水平的,家長完全不知道哪一種是適合用來輔助高考志願的。

三來現在市面上常用的測評工具,紙質版本已經是少數了,絕大多數都是需要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完成的,這對於沒有條件或不太擅長計算機使用的家長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上述這些原因,導致絕大部分考生家長在準備高考志願過程中忽視測評工具的使用,完全依賴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他人建議為考生報考。也導致考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性格瞭解不清,能直接觀察到的有效信息只有分數。當被問及專業選擇的意向時,絕大部分考生的回答是一致的——“我也不知道我想學什麼專業”。

陷阱五:調研不清,信息不明

除了通過使用測評工具對考生的興趣和性格進行探索以外,在對專業和學校的信息調研方面,家長也需要做充分的工作。

從國外的生涯規劃經驗來看,許多中學生家長在孩子的中學階段,就會安排孩子進行針對專業探索的職業體驗活動,以及直接到未來目標院校的調研參觀活動,這種活動在國外被稱為“研學旅行”。

遺憾的是,很多中國考生的家長對專業和大學的瞭解還僅限於“看名字選專業”和“看名字選學校”等錯誤方式,缺乏對專業和大學信息的基本調研。考生在高考報考之前對專業的瞭解是一無所知的,更不用說對大學進行調研。許多考生甚至直到去學校報到,人生中才第一次踏入大學的大門,對大學的瞭解怎能全面充分?

這些缺乏對專業和大學調研的考生,有些的確是受家庭條件和地區所限,可是許多身處大城市的考生,報考前也從未走進大學的大門,實在是不能讓人理解。

歸結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對調研重視不夠,一味強調考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與此同時,許多高校正是利用了家長和考生這種疏於調研的心理,對專業和學校名稱進行過度營銷化的包裝,儘可能的跟“理工”、“科技”、“信息”、“系統”這些熱門詞彙綁定,使考生和家長獲取的信息更加不透明,最終霧裡看花,選錯方向。

陷阱六:政策不懂,技術不會

高考志願是個技術活兒,這當中不但有政策的解讀,還有報考策略的設計。然而,我們的家長對報考政策的學習普遍是臨陣磨槍,現學現用,缺乏深入的鑽研和分析。

像現如今,大部分省份採取了平行志願的填報錄取方式,可是很多家長對平行志願的投檔方法、錄取規則、退檔風險等幾乎還一竅不通,有些家長走親訪友向“前輩”學來的經驗卻是順序志願的報考經驗,這樣又有什麼實質性的參考意義呢?

除了對錄取方式不瞭解,“兩線差”、“專業級差”、“專業清”、“分數清”等專業報考術語對家長來說,也是一頭霧水。沒有專業書籍的解讀和專業人員的講解,家長根本很難吃透這些術語背後的複雜含義。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願填報時間都定在了出分以後,那麼知分以後,如何設計志願表的結構和梯度,也是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頭痛之事。

許多家長通過自我摸索好不容易掌握了一條原則,叫“平行志願要設計出梯度”,殊不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個原則並非處處適用。

對於專業及學校的選擇,最終還要落實到志願填報的具體細節上。對於即將來臨的高考報考,家長們,切忌在充分準備之餘,不要踏入以上提到的幾個陷阱裡。如果你遇到了報考中比較困惑或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要忘了找小科來幫你分析,出謀劃策。

想更深入瞭解報考,以及想聽免費線上報考講座,可以私信小科「講座」獲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