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是世仇?

沉默的大多數258842729

向敬之

努爾哈赤初起時,本為建州女真勢力很小的部落首領,部眾不過數十人。而海西女真最強者為葉赫。

努爾哈赤以父遺甲十三副起兵,日見強大,統一建州女真各部,併吞並了海西女真大部輝發、哈達,成為了轄地廣闊、臣民眾多的女真霸主,受明朝萬曆帝封為建州左衛都督,加龍虎將軍銜,儼然女真之主,威脅到葉赫部落的利益。

《太祖秘史》努爾哈赤與孟古劇照

葉赫貝勒布寨、納林布祿本有妹妹那拉氏孟古哲哲,嫁給了努爾哈赤,成為了他的“愛妻”。但舅哥對妹夫的轄區虎視眈眈,萬曆十九年派人到建州,索要額爾敏、扎庫木諸地,遭到了拒絕。

不給就率兵來攻。萬曆二十一年,葉赫牽頭,聯合烏拉等八部,發兵三萬,真奔費阿拉,意圖滅了努爾哈赤家族。結果被努爾哈赤大敗,斬殺布寨分屍兩半,擊潰了納林布祿。

萬曆三十一年九月,努爾哈赤“愛妻”葉赫那拉氏病重,思母心切。努爾哈赤派出使臣趕往葉赫部,接岳母前往建州,遭納林布祿堅決反對,激怒努爾哈赤決定以武力將其征服。他歷數納林布祿的罪行時說:“今我國妃病篤,欲與母訣,而又不許,是終絕我也!”萬曆三十二年春,努爾哈赤率兵攻打葉赫,攻克兩城,取七寨,俘二千餘人而還。

納林布祿病逝後,其弟金臺吉繼掌葉赫。他曾嘗試與明朝聯合打擊努爾哈赤,不料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擊敗明軍後,揮師教訓葉赫。最後,俘獲金臺吉,將其吊死。

相傳,金臺吉臨死前曾詛咒,說:“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詛咒是惡毒的。但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君王多與葉赫那拉氏通婚。曾給皇太極生育皇五子碩塞的側妃那拉氏,雖後被皇太極賜予他人為妻,但也是娶於葉赫亡國後。至於清朝亡於慈禧之手,被人不可諒解地理解為給葉赫先人復仇,不免有失偏頗。


以禮觀書

葉赫那拉氏,亦稱葉赫納喇氏、葉赫納蘭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氏族。“葉赫"在蒙古語中是龐大的意思,“那拉"是蒙古語太陽的意思。

追溯歷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今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境內),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葉赫是肅慎(女真族)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分佈於葉赫河得名,分同姓葉赫和異姓葉赫。葉赫部落號稱葉赫那拉部。

也就是在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曾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並推翻遼國統治。後又滅掉北宋,侵略南宋的金朝女真。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到元未明初,女真部又分裂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按地域又分為建州女真、長白女真、東海女其、扈倫女真。

扈倫女真包括葉赫部、哈達部、烏達部、輝發部。

在元未明初,葉赫那拉部曾打敗過愛新覺羅家族,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在努爾哈赤二十五歲那年,女真部族間和部族內部,為了爭雄稱霸,相互攻伐,相互殘殺。明朝軍隊進行平亂調解,在明軍李成梁攻打古勒城時,誤殺死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他的父親塔克世。

努爾哈赤悲痛欲絕,憤然以十三副遺甲起兵,除了為父祖報仇的目的外,還有擴大勢力的意圖。連續幾年的爭戰,整個建州女真統一在努爾哈赤的麾下。

隨著建州女真各部統一的完成,海西女真便成為努爾哈赤攻取的下一個目標。

海西女真居住在開原以東和松花江中游一帶,主要有葉赫、哈達、輝發和烏拉回部,又叫扈倫回部,葉赫和哈達兩部勢力較強。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葉赫貝勒布齋、納林布祿糾合海西女真哈達、烏達、輝發三部,長白山朱舍裡、訥殷二部和蒙古科爾沁、錫伯、封爾察三部,共九部三萬兵馬分三路向建州進攻,努爾哈赤聞訊,當即進行軍事部署,並身先士卒,一路砍殺。葉赫首領布齋見此情景,氣急敗壞地衝上來,不料戰馬被木墩撞倒,將他掀翻在地,努爾哈赤的士兵趁機趕上前去,一刀結束了他的性命。九部眾見葉赫部首領喪命,頓時亂了方寸,無心戀戰,倉皇而逃。努爾哈赤大獲全勝。此戰後,葉赫族走向衰落。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帶領代善、皇太極(其生母葉赫納喇氏是葉赫部酋長楊吉砮的女兒)發動了攻取葉赫部的戰爭。

葉赫部駐守西城的是原葉赫首領布齋之子布揚古,駐守東城的是葉赫部另一位首領納林布祿之弟金臺石。

攻取東城時,努爾哈赤久攻不下,最後在城牆下挖洞,裝上火藥炸開了城牆,才攻入東城,金臺石負隅頑抗,被俘後被努爾哈赤下令絞死。

聞知東城被攻克,西城也亂了陣腳,布揚古的堂弟打開城門投降,布揚古被迫投降,努爾哈赤恐怕留下他終將是後患,下令絞死。布揚古臨死前發下毒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十分害怕,也在臨死前留下遺詔:"葉赫那拉氏女子不得入宮"。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後代咸豐帝恩寵了慈禧,成為西太后,生下同治帝,同治帝早死且無子。慈禧垂簾聽政,並把妹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載湉,立為皇帝繼承人一一光緒,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光緒帝的控制,慈禧還將自己的弟弟桂祥的女兒,即慈禧的親侄女嫁給光緒成為隆裕皇后。這樣做,一則於宮闈之間,可刺探皇帝的動作;一則為將來母族秉政張本。

不料到了寓意"要宣揚光大列祖列宗的文治武功,使清朝得以萬世一系,長治久安。"的宣統朝,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帶著六歲的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清王朝最後一次朝儀,於宣統三年(1912年),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宣告退位,葬送了大清江山。


德厚致遠

據說,努爾哈赤攻打葉赫那拉的時候,葉赫那拉拒不投降,到最後因為彈盡糧絕,葉赫那拉不得不投降,當時葉赫那拉的首領下了一個詛咒,說道:就算我葉赫那拉氏只剩下一個女子,也要滅了你們愛新覺羅。所以,愛新覺羅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不立葉赫那拉的女子為皇后。直到咸豐帝的時候,葉赫那拉.蘭兒,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入宮,清皇朝的命運從此改寫。

但這些都只是傳言,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不可能是世仇。因為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一直都有聯姻的行為。努爾哈赤就娶了葉赫那拉氏的女子為妻,就是皇太極的母親,所以清太宗皇太極也是有一半葉赫那拉的血統的。之後清朝的歷代君王的妃子裡也有葉赫那拉氏的女子,如果是世仇,又怎麼可能讓葉赫那拉氏的女子入宮呢?


史光穿梭

從元末明初開始,葉赫那拉和愛覺新羅之間就發生戰爭,起初葉赫那拉族強大,到清初,局勢反轉,努爾哈赤當年派了額亦都對抗葉赫將領布齋的來攻,結果布齋戰敗,建州人把布齋的屍體劈成兩半,一半歸還葉赫,一半留在建州,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而努爾哈赤從此認為”滅建州者必為葉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