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為何沒能繼承皇位最後死於多爾袞之手?

郝奇怪

因為裝“高冷”,所以豪格遭雷劈了。將一道送分題生生做成了送命題!

(豪格,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出生於1609年,母為皇太極繼妃烏喇納喇氏)

作為皇太極的第一個兒子,豪格自幼跟隨其父四處征戰,在對大明、蒙古、朝鮮的戰鬥中戰功卓著,可謂是有勇有謀。

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帝,豪格也因此晉升為親王,統領正藍旗,備受皇太極倚重。不過豪格雖貴為長子,但滿洲並沒有立長的傳統,所以豪格無法自動獲得儲君之位。

而且當時的滿洲貴族在政治體制上還十分原始,帶有濃重地部落協商色彩。特別實在立儲方面,沒有建立可靠的傳承機制。在先帝沒有指認繼承人的情況下,皇位主要還是依靠貴族大臣協商決定。

這一缺陷在皇太極即位之時就十分明顯,而皇太極在稱帝之後卻依舊沒有明確太子或是皇位繼承人,這位他死後的皇族傾軋埋下了隱患。

1643年皇太極和他父親努爾哈赤一樣,又是閃電般駕崩,死前照樣沒有說明白誰來克繼大統,由此引發了多爾袞和豪格對於帝位的爭奪。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的叔叔,但是他在年齡上卻還比豪格小三歲)

這叔侄倆都是能力非凡,也都是對皇位覬覦已久。

相對而言的,當時情形對豪格略微有利。當時豪格親掌正藍旗,而且擁有其父皇太極親領的兩黃旗將領的支持。

當時的朝中重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希望擁戴肅王為君。

就連德高望重的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而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論硬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

而多爾袞這邊只有鑲白旗和正白旗兩個旗,總體實力和威望不如豪格。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

豪格卻裝了個大13。

在皇位協商的會議上,本以為勝券在握的豪格,嘚瑟的不行,扔下一句“德小福薄,難以承擔”後,就徑直退出了會議,回家等著黃袍加身了。

豪格這一走,情形可就是急轉直下,多爾袞和多鐸立即抓出豪格的話茬,認定豪格無意於皇位,已經自動退出競爭了。

而豪格自己的離去也讓他的支持者頓時懵逼了,真是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想使勁也使不上力了。

就這樣兩方僵持不下,直到兩黃旗的大臣們帶刀上殿,表示即便不立豪格為帝,也必須要由先帝之子克繼大統,否則就來一場華山論劍。

眼見自己當皇帝是沒戲了,多爾袞於是提出了個折中方案,即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而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攝政。

最終,這個方案被大家所接受,而豪格不僅就此錯失皇位,也為自己以後悲慘的結局埋下了導火索。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順治帝福臨,他的命運和他的名字一樣,真是天福降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