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肯“幹”才會“變”

基層幹部“想幹”,精神狀態才會“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龍書伍,放棄在迪拜的高收入,回到出了名的窮山溝當村幹部,就是因為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給了他“想幹”的動力,給了他想幹好的勁頭,改變了幹部群眾“坐等”的思想,形成了“全村黨員群眾一起加油幹”的精神狀態,讓十八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幹部精神飽滿,就會形成頭雁效應,一呼百應,心齊勁足;相反幹部精神懈怠,就會動力不足、能力受限,也就難成大事、難有作為。基層幹部與群眾接觸最多,也最密切,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周邊群眾。面對著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繁重的任務,必須保持想幹的意願不能丟,幹好的勁頭不能減,加足油、充滿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帶領人民群眾爬坡過坎、攻堅克難,攜手邁進全面小康的幸福之門。

基層幹部“真幹”,群眾意識才會“變”。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紅旗街街道紅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秋蓮,為改變群眾如廁難題,帶領黨員幹部跳入化糞池內清理糞便,建設了便捷衛生的水衝式廁所。“一枝一葉總關情”,從這一件事,就讓群眾意識到李秋蓮是真真正正為群眾著想、給群眾幹事的“貼心人”。“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只有這樣,支部說話才有人聽,幹活才有人跟,做事才有人擁護,修巷道、拆煤棚、修廣場,群眾更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正如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餘靜所說的那樣: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真心真意地幫助他們,他們也像親人一樣支持自己。基層幹部是真心還是假意,是真幹還是假幹,人民群眾感受得最直接,看得最清楚。只要用真心才能換真情,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幹好事、辦實事,老百姓怎麼會跟你較真、給你找茬,又怎麼能不信任你、不支持你?

基層幹部“敢幹”,鄉村面貌才會“變”。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餘靜,能從機關單位到艱苦基層一線,能向總書記立下“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的軍令狀,能讓窮村莊舊貌換新顏,靠的就是不畏困難、敢想敢幹。脫貧攻堅任務艱鉅,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沒有一支有勇有謀、敢想敢幹的“獅子型”幹部隊伍,衝在前頭,幹在前頭,貧困的現狀就難以逆轉,鄉村的面貌也難以改變。“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一大批“第一書記”“幫扶幹部”已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一個個助力鄉村振興的政策、項目正落地生根,好事難有、機遇難得,基層幹部何不乘借新時代的東風,黨和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帶來的紅利,放下包袱、大幹一場,用雙手去改變現狀,為鄉村換上新裝。

基層幹部“實幹”,百姓生活才會“變”。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巴珠村黨總支書記和勳,把保護生態寫入村規民約,禁止老百姓亂砍濫伐,提倡每戶農戶每年種三棵樹。他們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8.2%,而村民靠著這片森林發展林下經濟,不僅脫了“貧帽”、拔了“窮根”,農民人均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還成為塔城鎮的首富村。基層幹部的“實幹”,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帶來了金山銀山。而山東省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也是靠著不貪不佔、公道正派、真抓實幹的一股“實幹”勁,讓村民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基層幹部就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當家人”,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實幹而不蠻幹、不亂幹,不務虛功,不走形式,群眾才能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過越紅火。

基層幹部|肯“幹”才會“變”

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媒體端)

作者 | 山東省臨沭縣委組織部 王京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