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務員的晉升,你應該瞭解的規則

這裡講的晉升,並非公務員法中條條框框的晉升制度,而是在基層中一種約定俗成的晉升路徑。本文試圖從一個一個個體的人的前進道路來分析,從而逐步推廣到一個科室、一個鄉鎮、一個局委、一個縣級政府的運轉模式,這也是將“晉升”放到第二章的原因,只有真正的站在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基層政府為什麼是它目前所呈現的狀況。

可能部分體制外的人會認為,在體制內晉升,無非就是入職的時候是科員,過幾年提副科,再過幾年提正科,再過幾年提副處,以此類推直到退休。這種看法並不完全錯誤,但過於簡單,實際上的晉升,遠遠不是熬時間混資歷就可以一帆風順的。下面來詳細分解。

第一個關鍵詞,隱形臺階。

在一個縣裡,黨政主要負責人也就是正處級,副處級也就數十人而已,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基層公務員,究其一生,在級別上也就是正科以下,就是因為隱形臺階的存在。

假設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小張,智商,情商都處在水準以上,工作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大學畢業,抱著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入了某鄉鎮人民政府。那麼接下來,如果不考慮再次通過考試進入更高級別的機關,那麼他的職業生涯很可能是這樣的:踏上工作崗位第一年,被分配到某科室學習,用將近一年的時間,終於熟悉了科室工作,又過了兩年,領導覺得小張業務能力不錯,於是提拔小張為該科室副科長,又過了兩年,小張每年考核都是優秀,承擔的工作做得風生水起,於是領導決定對小張重點培養,於是提拔小張為科長,正式列入後備,又過了三年,適逢縣裡人事大調整,小張工作做得不錯,已經是鄉鎮中層裡的骨幹力量,於是被推薦提拔為副主任科員,到這裡小張算是跨入了鄉鎮領導班子序列,從股級到了副科級,隱形臺階在這裡開始集中顯現,又過了兩年,小張沒有順利的從副科被提到正科,而是從副主任科員,調整成為副鎮長。從副主任科員,到副鎮長,這就是隱形臺階,一般而言,副主任科員也是副科,但是是虛職,也就是說雖有級別,但是基本沒有職權,但是副鎮長則是實職,有實質上的職權,所以,雖然都是副科,但在基層來講,從副主任科員到副鎮長,是一種實際上的提拔,後面的隱形臺階是類似的道理。下面,小張又當了兩年副鎮長,工作努力,政績突出,適逢人員調整,又從副鎮長調整為黨委委員副鎮長,副鎮長前加了四個字,意義又大不一樣,副鎮長雖然是實職,但是隻能算是鄉鎮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而不是黨委班子成員,在黨的事務中沒有發言權,沒有權利參加黨委會議,但是被調整為黨委委員副鎮長,意味著進入了鄉鎮黨委領導班子,實質上也是一種提拔。又過了兩年,小張依然很優秀,被提拔為副書記,從級別上來講,副書記是一個鄉鎮的第四號人物,但到目前為止,小張依然是副科,在級別上沒有任何提高。又過了兩年,小張終於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飛躍,從副書記被提拔為人大主席,級別也從副科到了正科,又過了兩年小張終於被提拔為鎮長,可以主持全面工作了,又過了兩年小張在全體幹群的擁護下,終於當上了鄉鎮黨委書記。而此時,小張也成為老張了。

這裡注意,在一個鄉鎮,從副科到正科之間,還有五到六個隱形臺階,而假設小張25歲參加工作,在每一步都天時地利人和,每一步都恰恰沒有人競爭,每一步都走得分毫不差恰到好處,工作從來不出差錯,從不得罪別人,並且工作能力相當一流的情況下,走上鄉鎮主要領導崗位的位置上,大約需要15-18年,再次強調,這是最理想,最順利的狀況,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鄉鎮公務員,如果不選擇通過考試實現晉升的途徑,那麼到職業生涯末期,大多數在級別上也就是個副科而已。

第二個關鍵詞:部門差異。

本章內容討論的是與晉升有關的話題,而影響晉升的因素,除了隱形臺階的存在外,部門差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也就是說,在俗稱的“強勢部門”、"核心部門"工作,晉升之路可能會比在普通部門工作順利的多,當然,這裡只討論一般的情況,個例不在討論之列。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小張,大學畢業考公務員進入了某鄉鎮政府,最終用了十八年,在43歲的時候終於當上了鄉鎮黨委書記。加入小張在報考的時候信心足一點,並且正巧縣政府辦公室也有職位空缺,小張考入了縣政府辦公室的情況下,可能他的仕途就要順利的多,在縣政府辦公室開始公務員職業生涯,兩年後提拔為後備幹部,再過兩年提拔副科級幹部進入縣政府辦公室領導班子,再過兩年如果選擇去鄉鎮工作的話,一般來講,縣政府辦公室領導去鄉鎮任職,至少也要任人大主席,也就是鄉鎮的三把手,正科級。這麼一來,大概只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做到鄉鎮主要負責人的位置。這就是部門差異,強勢部門或者核心部門的優勢有助於公務員在晉升之路上過濾掉一部分隱形臺階。一般情況下,縣直部門和鄉鎮都是正科級單位,但是對於個人的晉升來講,縣直部門快於鄉鎮,縣直部門中又以縣黨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最快,財政、人事、發改等實權部門稍遜,教育、水利、住建等業務部門再次之。

部門差異之下,還有一個崗位差異的問題,也就是說,假設兩人能力相仿,入職時間一樣,入職單位也一樣,但是晉升的快慢卻大相徑庭,多半是因為職位的差異造成的。任何一個單位、部門、鄉鎮內部不同的科室,差異也是巨大的,對人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縣直部門和鄉鎮的黨政辦,是對於晉升最有利的科室,因為黨政辦或者行政辦直接為單位主要領導服務,協助主要領導工作,但是一個單位的黨政辦,也是往往是這個單位最為繁忙、加班最為頻繁的科室。除了黨政辦或者行政辦之外,一些職能部門的職能科室,也是晉升較快的職位,比如國土部門負責地籍的科室,人事部門負責公務員管理的科室,發改部門負責大項目建設的科室等等。而另一些邊緣科室,往往對於晉升來講是極為不利的,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過了一年還不認識一些本單位邊緣科室的新進工作人員的情況不在少數,快速晉升更是無從談起。

本章暫時先討論隱形臺階和崗位差異兩個影響晉升的問題,當然,影響晉升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機遇、職數、關係等等,這些內容涉及到個性化的分析,所以我們放在後文中再加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