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來了“大姨媽”怎麼辦,古代的姨媽巾長什麼樣?

用戶64315238905

古代女子十二三歲就出閣,十五六歲就生孩子了,也就是初潮過後就要懷孕生子,之後的幾年是最佳生育年齡,加上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都是五年三胎、十年七胎的那麼生,所以古代女人多為生子苦,相應的就少了一些例假的困擾,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杜絕。

在古代,例假被視為不詳之物,因為不好區分是否例假期,所以許多場合乾脆就不允許女子出現,例如祭祀、葬禮、婚禮等等。如今我家這邊還有風俗:來例假的女子不能去參加滿月宴,對孩子不好。可見這個例假不詳的思想影響頗為深遠。

那麼,在沒有姨媽巾的年代,女孩兒們是怎樣應對“洪水猛獸”的呢?

在原始社會那個只能用樹葉裙遮羞的年代,女子對付“洪水猛獸”也比較隨便,只是用幹樹葉簡單擦拭了事,走到哪都鮮血淋漓的,想想這場面就不忍直視,估計那時人們都習以為常,不拘小節了。

直到奴隸制社會,人們開始狩獵,學會用獸皮縫製衣物,女子們才開始在內衣裡放些吸水性好的乾燥物,開啟了大姨媽的文明進程。

到了封建社會,人們學會了紡織技術,人們摒棄了獸皮,開始以布和絲綢為衣。這時的女孩們,將草木灰塞進布條裡,兩端用細繩系在腰間,稱之為“月經帶”,就是初級低配版衛生巾了。更換的時候,要將裡面草木灰倒掉,然後將布條清洗乾淨,風乾後再用。有些貧困家庭,替換的衛生條數量不足,便在清洗後用火烘乾布條再用。有些富裕的女子,會選擇棉花做填充物,乾淨柔軟,只是吸水性不如草木灰,所以不及草木灰應用廣泛。

造紙術發明以後,草紙成了姑娘們的心頭好。例假期直接用草紙吸納或者將草紙放在布條裡,省了不少麻煩。當然了,不同的消費水平選擇的紙張質量不同,消費者體驗也就不同啦!

古代充月經條都是姑娘們自己手工製作的,選擇布料,繡上圖案,一些機靈的姑娘還會別出心裁的另闢蹊徑,用棉花做成塞子堵住“洪水猛獸”,這就應該是今天衛生條的雛形了吧!

到了20世紀80年代,受歐美文化的影響,中國女子才拋棄月經帶使用衛生巾,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史論縱橫

衛生巾、衛生棉條和月經杯是提高女性經期生活質量的三個偉大發明,對位廣大女性來說,完全有必要設立個諾貝爾姨媽獎來感謝發明者。

由於無法解釋“流血卻不死亡”這種奇怪的生理現象,大姨媽在古代被看做魔鬼上身,遭到極大的排斥,古代就有“騎馬拜堂,家破人亡”的說法(陰道被稱為“馬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女子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經期女性被嚴禁出現在婚禮、產房、祭祖、葬禮等場合(不知的怎麼核查?),當然,大姨媽也並非一無是處,鬧義和團那年代,大師兄們就認為:“破紅衣炮彈的唯一妙物,就是女人的月經布,滿城高掛,炮彈不飛,炮身自裂,效驗如神”。

最早的姨媽巾取自:樹葉、乾草、樹皮,使用完成後必須丟的遠遠的避免給部落帶來災難。

紡織物發明以後,女性開始把草木灰或絲麻等吸水材料裝進小布條夾層,兩頭用細繩系在腰間,猶如現在的竹炭包一般,起到很好的吸水作用,大大緩解了經期的疼痛和美觀問題,被廣泛採用。

秦漢時期,棉花傳入中國,部分地區出現用棉花團代替草木灰或者絲麻,但由於棉花宋元時期才普及種植,所以棉花姨媽巾普及較晚。

東漢造紙術發明以後,一些有錢人家的女性開始用祭祀的白紙替代草木灰,但由於好的紙張價格高昂,普通百姓依舊以竹炭包為主。

從漢代到改革開放漫長的兩千年裡,姨媽巾的形狀和填充物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直到七十年代,大部分中小城市和農村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時,用的還是傳統的姨媽巾。

一戰期間,美國女護士採用紗布加藥棉做出了最原始的現代姨媽巾,受此啟發,1920年美國的金佰利ž克拉克公司用纖維棉和細薄紗批量生產出最早的衛生巾:Kotex(高潔絲)。

民國17年,姨媽巾傳入中國,胡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女子月經布之研究》,倡導女性嚐鮮,並稱新式姨媽巾:“實為經布中最佳者”。



日慕鄉關

姨媽巾雖然是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使用它其實不到一百歲,在中國更是隻有四十多年而已。古代女人沒有姨媽巾,大姨媽來了咋辦?其實姨媽巾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 乾草姨媽巾


在很早以前人們只能用粗糙的樹皮乾草當姨媽巾。她們把乾草編好,然後兩頭用細繩系在腰間。但是乾草的吸附作用很有限,乾草和自己的皮膚直接接觸特別不舒服,所有人們對乾草姨媽巾是又愛又恨。

2. 草木灰姨媽巾

後來隨著紡織物出現,人們開始不再用粗糙的乾草姨媽巾了。她們開始用紡織織好條狀的小布條,然後把草木灰裝進小布條裡,這樣就做成了草木灰姨媽巾。草木灰姨媽巾比干草姨媽巾柔軟舒服多了,而且吸附作用也大大增強。

3. 白紙姨媽巾

在東漢蔡恆發明了造紙術之後,人家開始慢慢的不再用草木灰姨媽巾了,很多女子開始把乾淨的祭祀白紙當作姨媽巾。畢竟白紙姨媽巾要比草木灰姨媽巾乾淨和清潔很多,而且白紙姨媽巾要比草木灰姨媽巾更容易製造,因為這些願意白紙姨媽巾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4. 月事布


但是白紙姨媽巾的吸附作用還是有限,而且白紙姨媽巾也不夠柔順,後來月事布開始被大家慢慢接受。月事布中間有吸水材料,可以反覆清洗使用。現在的姨媽巾就和以前的月事布很像了。

不過想想我們身邊的女性也特別容易的,在努力工作和照顧家庭的同時還有忍受每個月生理期的痛苦。所以希望廣大男同胞,好好的對自己的妻子,讓她能夠更加幸福和快樂些。


袁家小小妹

從古到今,大姨媽(月經)這個既尷尬又不可避免的生理問題一直困擾著女性,那麼古人是如何處理的呢?有沒有姨媽巾呢?



先亮答案:處理方式由落後愚昧向文明衛生演進,沒有姨媽巾卻有姨媽巾的替代品。

在古人的意識裡女子來月經跟拉肚子差不多,原始人一般的處理方法很簡單,用樹葉擦拭了事,再用水溼洗一下,真的挺簡單粗暴的。



奴隸制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初步發展,人們知道穿衣遮體了,然而對於大姨媽也沒有什麼很好的處理措施,也只是擦拭一下,用水沖洗。

到了封建社會,這時候生產力相較於之前真是一個劃時代的鉅變,相繼出現了紙、絲、帛、棉,並出現了衛生帶(由吸水材料填充物縫製而成)類似於加棉的尿布。



在古代沒有姨媽巾的歲月裡,女子很痛苦也很麻煩,但是一般經期也不多,原因就在於古代提倡多生,而且結婚時間也都比較早,一般女子來初潮父母就要考慮給孩子找婆家了,懷孕期間是不會有經期的,因此生孩子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直到絕經期。

(對此,您怎麼看呢?)


納蘭軒若

古代女子如何處理令人討厭的大姨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都感到十分好奇。

在茹毛飲血的年代,社會發展還處於萌芽狀態,人類甚至還沒有發明衣服,只能用獸皮、樹皮抵禦寒冷。這個時期的女性對於大姨媽的處理方法最為簡單,最多用柔軟的乾草或樹葉等擦一下。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織布技術的出現,大大改善了女性的生存、生活條件。有了布以後,女人們會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裡,做成“月事帶”。每次使用之後倒掉裡面的草木灰,月事帶清洗乾淨後可以反覆使用。

因為大姨媽在懷孕期間是停止的,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古代,有的女性由於連續懷孕直到絕經,所以令人討厭的大姨媽在生育期間也能有效逃避。

隨著造紙術的發明,吸水性較好的草紙派上了用場。紙張在古代屬於高檔消費品,一些富裕家庭的女性,開始將草紙夾在月事帶裡使用,不過草紙的缺點是體積大,舒適度不好。


百草園筆會

在浩瀚的歲月前,古人還沒有現代這麼發達的科技,也沒有我們這麼優厚的生活,在生活的細節方面與我們現代人相比有著很巨大的差別。

其中在關於女性方面上就出現了很多令人好奇的問題,就比如這裡問到的古代月事問題,在那個沒有衛生巾的年代裡,我們古代的女性是如何解決月事問題的呢?希望大家對此保持一個嚴肅的心情看待,因為這是事關我們祖先生殖問題的大事。


我們都知道,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總會有那麼幾天尷尬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面她們飽受了痛苦,性情也會暴躁難安,這個時候如果還沒有女朋友的你,或者已經有了女朋友的你應該就要學習一下了,要懂得在這幾天裡面遷就你的對象,讓她安穩的度過這段時期,這樣才能保證你們愛情的長久。

古代有兩種解決月事流血的方法,第一種就是內在懷孕法,第二種則就是外在堵塞法,這兩種方法中最好用、最簡便的就是第一種了,可以保證萬無一失,至於第二種就有點危險係數了,一旦處理不慎那將會導致血流遍地。

古代解決月事的第一種方法,懷孕法

在古代可沒有現代的婚姻法,到了年齡、有了生殖能力,那就是為自己孩子張羅一門親事的時候了,十二、三歲是古代最普遍的結婚年齡,如果過了這段時間還不結婚,那應該就是古代所謂的大齡剩男、大齡剩女了。

古人一旦結了婚,那第一件事情必定就是生育,在古代那個傳宗接代大過天的年代,想當丁克族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要是有這種想法不被自己的家人、族人打個半瘸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代女子一進入青春期就會一直不停的生生生,不出意外的話,會一直生到她們中年的月事結束。

有人可能會問了,古代不是糧食很匱乏嗎?怎麼可能在生下那麼多孩子後養活得了呢?

古代不停生孩子的可行性以及孩童的夭折率

實際上在古代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存活下來的,古代的夭折率非常之高,因為醫療水平的低下,在一些災病橫行的年代裡,一窩孩子中能活得下一兩個已經是個極幸運的問題了,所以自然不用擔心糧食不夠養活孩子的問題。

可能有人對這個夭折率不是很相信,那我就跟大家舉個例子吧,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夭折率很高,往往生下很多王子,到最後能活著長大的往往只會比一半多一點,甚至康熙皇帝小時候都差點被天花奪走了性命。


大家要知道當時整個國家醫術最高明的人都集中在了皇宮中,他們被稱之為了御醫,在皇宮深院這麼幹淨、物質這麼豐厚的地方,再加上有這麼高明的醫生伴在身邊都有如此之高的夭折率了,更何況是與皇宮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田間鄉下了呢?所以這種夭折率是沒有什麼好置疑。

從這方面來看,古人不停生殖解決月事問題的方法是很可靠的,一般古代的女人是不用幹體力活的,即便懷孕了也能做些採桑養蠶織布的輕鬆工作,再加上古人的體格雄壯即便懷孕了,一些家務事也是能解決的。


想必大家通過各種新聞都知道,對很多女性來說痛苦萬分的生孩子對某些女性來說簡直如同喝茶一般簡單,有些人簡單的上個廁所竟然就能直接地將孩子生下來了,這樣的人在我們現代很少見,但在古代這樣的人卻比現在只多不少。

如果大多數人都有這種體格的話,那就不用擔心懷孕後的勞作問題了。

第二種方法,古代月事帶

第二種就是我們所說的古代衛生巾了,在古代用衛生巾可是要分富貴貧賤的,在那個年代裡,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用法,貧賤人家有貧賤人家的用法。

因為此物是由布帶製成,所以被古人稱之為了月事帶。

如果家裡有些大錢、有些地位的女性會在月事帶裡面包上一些會吸水的紙張,以達到吸收血液的效果,當然,古代的紙張比較貴,所以用的也比較少,只有豪富人家才用得起。


而沒有錢的就不一樣了,沒有錢的只能用一些桔梗燒的草木灰包進月事袋裡面,以達到吸血的效果。

雖然說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的材質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她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使用完之後不會將其丟棄,有錢的會吩咐下人洗乾淨晾乾重新用,沒錢得自己洗乾淨晾乾自己用,可以無限的循環利用,既節約又方便,何樂而不為?

當然有一些嫌麻煩的乾脆就不用這個月事帶,她們隨手找了一些能吸血的東西就塞了起來,也能勉強達到想要的效果。


所以說這就是古代女性來了月事之後解決的方法,古人雖然有著自己一定的智慧,但是終究因為科技水平的差別使他們在生活的享受方面遠遠不如我們現代人,古代不僅僅在處理月事問題上麻煩,在解決避孕問題的時候同樣麻煩,因此還出現了不少奇葩的避孕方法,由此就可以想見我們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年代了,在我們這個年代孩童不會夭折、避孕不會成為一個大難題、解決月事問題上也會簡單很多。


孤客生

首先“大姨媽”在古代叫“月事”“月經”“月信”“入月”“天癸”,還有其他許多隱晦的說法。

當在古代一覺醒來,發現身下一片血紅,第一反應的衛生巾古代肯定沒有,因為在唐代的大部分地區還沒有種植棉花,而且衛生巾是一戰後歐美國家的發明。那麼古代女子會用什麼呢?

當她們發現自己來了“月事”,大戶人家的名媛淑女會喚來她的婢女,詢問婢女“月布”在哪?

月布就和現代的衛生巾差不多,但是月布是用舊衣物改制成的。如果覺得一層不夠還可以多縫幾層,因為沒有任何的阻攔效果。所以如果來了“月事”就在自己房裡好好休息,不宜出去浪。

還有一點就是,月布不是一次性的,就連後宮嬪妃都要循環利用,只不過,不用她們自己洗而已。

後來,就有了月經帶,月經帶是長條形,但是四角會縫上繩帶,用來固定在胯下。而且為了讓月經帶可以多吸收,古代女子會偷偷進到廚房,把草木灰放到月經帶的夾層裡,經過高溫消毒,且可以預防細菌感染的草木灰是吸收經血的主力。

在古代,“月布,月經帶”都有一些隱晦的說法,在明清的時候,叫“陳媽媽”“陳姥姥”為什麼姓“陳”?因為都是用陳舊的布頭做成的。

以上。


未半兮

首先澄清一下,達人是達人,正不正經我自己知道。

古人除了化妝的技術不如現在的女人,其它方面與現代人無異,古代的女人與現代的女人一樣都是有月經的,也就是所謂都會來“大姨媽”

至於在古代來了“大姨媽”怎麼辦?這個問題很簡單,古人很早就懂得用棉花織布了,據歷史考證古人種植棉花的歷史有五千年了,但是古代沒有現代用的衛生棉,她們得有“絕技”才能過活。穴居時代的女性有時直接用海里的“海綿”,有時用草之類的東西做成“衛生棉”使用。古埃及人用軟化過的紙草葉子作衛生棉條,而希臘人把麻布包在細木條上當作衛生棉條,目的就是為了“吸血”。

古代的中國,女性們用自己乾淨的碎棉布做成棉墊,用過之後可以清洗,重複使用。有的女性用一條長長的白色布巾,在月經來潮時放在身下吸收血液,更換後用清水加上明礬清洗,雖然用起來方便,但是終究不是太衛生。

更為傳奇的是,據說很早以前的女性,在“大姨媽”來潮的那幾天,在口袋裡放滿木灰,感覺褲子詩了,就往下面塞一把木灰,因此,那時候月經不叫“大姨媽”,叫“吃灰”。感覺這種傳說說法不太靠譜,還有一種類似的,但是相對來說更衛生一點,她們是用乾淨的布縫成一個長袋子,在裡面裝上草木灰,髒了之後,把灰倒掉,布袋子用水洗洗,循環使用,並且灰能消毒,也許古代沒那麼多婦科病跟這個有關。

到了1921年,美國金百利公司 製造出第一塊拋棄式衛生棉,1927年嬌生公司研製出魔戴斯,這兩家公司合作製造出衛生棉條,而且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時候,公司取得重大突破,那就是:自粘式背膠的衛生棉墊的發明,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別針或帶子了。女性的幸福生活來臨了。

先說到這裡吧,說多了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小小嬴政

悟空問答也是太厲害了,剛才看了幾個回答,竟然有人把古代大姨媽及處理方法研究的那麼透徹,我算是對悟空問答,太佩服了。不得不服,不服不行。

首先我得佩服大家竟然有圖有真相,搞了一堆資料上來,讓我不得不佩服。這是一種真正的調查研究的精神發揚光大。本來覺得這麼難的問題,肯定沒有人能答出來,結果看了半天,而且還真有人答出來了,還真有理有據,有圖有真相,那不服?不服,你來回答一個看看,反正我是答不出來,所以在這裡就重點來佩服他們了。

其次,我要佩服他們的事,竟然還有人利用窮根究底的方法把棉花是什麼時候種植的這個歷史挖出來,這裡就不得不服他,把這個問題就挖到根子了,什麼事情,什麼問題,只要拋根問底,其

結果就得水落石出了,水落石出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

第三,我特別佩服的是,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居然肯定還都是男同胞,男同志能回答這個問題,說明咱們國家男同胞關愛女同胞,這個形成了很好的氛圍吧,所謂的蔚藍成風這個成語恰好在這裡,用來表揚他們,我服,我服,我再服!

最後我必須要扣題了,也就是說我對上面或者其他同志關於古代男人來了大姨媽怎麼辦的問題,我是完全是同意的態度。關於古代男人來了大姨媽怎麼辦的問題,我是完全是同意的態度,應對他們的科學精神,予以佩服和表揚。

差點忘了回到題上來,這不白搭了嗎?文不對題沒意思。

哎喲,這次就留個白板吧,不好意思給大家盜圖了。


文心採露苑

有人說滿江紅講述的就是古代一百多位來大姨媽的女子在河裡洗澡的故事!(手動滑稽)由這個問題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花木蘭行軍打戰來了大姨媽怎麼處理的,我真的覺得跟她同窗的人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就留言告訴我。言歸正傳,要說古代女子來了大姨媽應該怎麼辦?這要看是哪個階段。

古代:基本上是從樹皮到獸皮、絲綢、織布,再到衛生帶。

近代:廣泛使用布,而布也有好有差,就像小時候用的紙尿褲差不多,可以反覆洗滌再使用。

現代:脫脂棉得到了推廣,很多人開始使用,但是沒有現如今的好用。

當代:衛生棉的出現,解決了女子因此而煩惱的事情,而現在大家所看到的衛生棉形狀,大概就是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1910年代。



那麼古代的姨媽巾長什麼樣?

在以前,女性基本上是用草木灰裝進一塊布條裡,兩頭同細線系在腰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當然這些都是那些女的自己做的,有的女性一輩子就一條衛生帶,也不排除家庭富裕的女子更換的就勤一些。據說有的女子的嫁妝裡有附有衛生帶。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汙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汙洗滌。風乾後再使用,急迫的時候,便用火烤乾。等到紙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將草紙放進衛生帶,這樣雖然乾淨些,但是吸附性沒有草木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